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应被遗忘的匈牙利音乐巨匠

对于匈牙利的音乐,笔者总有一个这样的想象:一个金秋的傍晚,在古老的布达佩斯,落叶的街头,一位美丽的吉卜赛女郎,正顶着萧瑟的秋风演奏小提琴,琴声委婉动人,如泣如诉,然而,在那倾诉中却透出几分不羁和执着……

这个关于匈牙利和吉卜赛音乐的想象,或许更多地源于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这位西班牙小提琴家及作曲家已广为人知。但是笔者这次要给大家介绍却不是他,而是一位几乎被人遗忘的匈牙利小提琴家及作曲家,他的名字叫耶诺·胡拜(Jeno Hubay,1858-1937)。正是一张胡拜小提琴作品的唱片,令我再次体味到上面描述的意境。

胡拜的第一和第二号小提琴协奏曲唱片

作为小提琴家的胡拜,是他把匈牙利小提琴学派发扬光大。但是由于他所处的年代,以及现存的历史录音甚少,作为小提琴家的胡拜并不为今人所熟知。作为作曲家的胡拜,比起历史上的其他演奏家兼作曲家的杰出代表,比如维厄当、帕格尼尼、维尼亚夫斯基和萨拉萨蒂等等,就显得稍为逊色了。所以,作为作曲家的胡拜更不广为人知。从现在的角度来看,胡拜最大的贡献是在他的教学上。他桃李满天下,他的学生不乏鼎鼎大名的,其中最著名的就包括了西盖特和奥曼第(后来转做指挥了),另外还有:玛茨(Johanna Martzy,1924~1979)、威切(Franz von Vecsey,1893~1935),盖雅(Stefi Geyer,1888~1956)、格特勒(AndreGertler,1907~1998)、阿兰意(Jelly d’Aranyi ,1895~1966)和费赫尔(Ilona Feher,1901~1988)等等。

胡拜(摄于1897年)

胡拜于1858年在布达佩斯出生,原姓为胡伯(Eugen Huber,德语发音) ,21岁才改为匈牙利文“Hubay”。他的父亲是卡乐里·胡伯(Karoly Huber ,1828~1885),是布达佩斯音乐学院的小提琴教授,同时也是国家剧院管弦乐团的乐团首席和指挥。在父亲的指引下,胡拜从小就显露出他的天赋。他11岁就公开演出,13岁到柏林,跟随约阿希姆学习了5年。胡拜学成返国后认识了李斯特,李斯特非常喜欢这位年轻人,他们不但结为朋友,还一齐合作演出贝多芬的小提琴奏鸣曲。在李斯特的鼓励下,胡拜展开了他的欧洲巡回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尤其是在巴黎的演出,当时的听众里面就有维厄当,维厄当对胡拜的评价甚高,并且收其为徒。维厄当与胡拜亦师亦友,这对胡拜一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胡拜陪伴大师走完他最后的岁月,并且在恩师死后,为其整理生前的作品(其中包括了第六和第七小提琴协奏曲),并接任恩师在布鲁塞尔音乐学院的首席小提琴教授职位。1885年在胡拜的父亲去世后,布达佩斯音乐学院就一直在寻觅适当的接任者,以胡拜当年的威望,无疑的是唯一的人选。但依照胡拜当时的身份和地位,其实是很难取舍的。或许是爱国心的驱使,他义无反顾地辞去布鲁塞尔的工作回到家乡接掌父亲的教职。在他的努力下,匈牙利小提琴学派得以发扬光大,这个学派是德奥学派和比法学派相结合的最佳典范,“丰满圆润,宽阔华丽的音色”是该学派的最大特色。

胡拜(左)与其弟子西盖特(右)的合影

或许是源于维厄当的影响,或许更是根源于一个伟大的传统,胡拜也创作了不少优秀小提琴音乐作品。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他的这些作品未得到广泛的流传,并逐渐为世人所遗忘。由此笔者想起一个咬文嚼字的问题,古典音乐从汉语的字面上或许会理解成“既古又典”的音乐。但这显然是不恰当的,比如,布列兹、帕特和谭盾的音乐应该不算“古”的了,但是还是属于典型的学院派音乐,那么是否这些音乐可称为“非古而典的音乐”?另一方面,即便是在古典主义时期或者浪漫主义时期,也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偏门作品,这些作品自然成不了经典,或许可以称为“古而不典的音乐”。“古而不典的音乐”或许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被世人所遗忘,最后仅仅以故纸堆的形式躺着图书馆或档案馆里面。然而,幸运的是,现在一些唱片公司开始对这些作品进行发掘和挽救。这些公司包括:拿索斯(NAXOS)、HYPERION、CPO和CAPRICCIO等。他们秉着一个这样的理念,要建立一个有声的音乐图书馆,来整理和挽救一些不应被人遗忘的偏门作品。这样一来,一些优秀的作品得以重现于世人,这无论是对音乐工作者还是爱好者来说都是一个福音,对于世界文化遗产的继承也起到功不可没的贡献。

下面介绍一张拿索斯公司录制的胡拜的小提琴协奏曲的唱片给大家,通过这张唱片,大家可以领略到这位匈牙利大师的风采。这张唱片的曲目包括了胡拜的第一和第二号小提琴协奏曲,以及两首《查尔达什的场景(Scenes de la Csardas)》。担任小提琴独奏的是年轻貌美的英国女小提琴家克洛伊·伊莉斯·汉斯利普(Chloe Elise Hanslip,1987~)。伴奏的是莫格瑞利亚(Andrew Mogrelia)指挥的伯恩茅斯交响乐团。唱片是2008年录制的,年仅21岁的汉斯利普充分地显示出其天赋和技术,而更值得留意的是,她手上的小提琴是一把1737年产的瓜奈里琴!笔者一开始没有留意这个情况,但小提琴的音色好得让笔者大为惊讶,那种音色舒服得让人难以形容,尤其是胡拜的协奏曲中大段的高把位的演奏,小提琴的音色依然是让人感觉是那么从容不迫,给笔者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后来查阅资料才恍然,原来这位小妹妹使用的琴竟然是一把1737年产的瓜奈里琴!名琴,加上汉斯利普优美的发音、精湛的技术和对作品内涵的深刻挖掘,以及莫格瑞利亚指挥伯恩茅斯交响乐团出色的伴奏,还有拿索斯近年发烧的录音效果,这些的都显示出一张优秀唱片所应有的一切!

英国女小提琴家伊莉斯·汉斯利普(Chloe Elise Hanslip,1987~)

胡拜的第一号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Op.21)有个标题为“戏剧性的协奏曲”。这首协奏曲创作于1884年,题献给约阿希姆。协奏曲开始的乐章是“热情的快板”,在乐队的一段简短的引子带领下,小提琴以E弦的高把位进入,以一小段华彩乐段引领出一个庄严的主题。这个略带匈牙利和吉卜赛风格的主题一出现就把听者的心牢牢抓住了。但这个主题未能表达完全,似乎是欲语又止。几次间奏和再现后,主题被整个管弦乐队以接近亢奋的激动状态重现,但还是有所保留,似乎还存在着一种压抑,让人无以释怀。最终还是小提琴完成了所有的表达,小提琴在高把位的演奏把要表达的都充分地宣泄出来,而她的不羁和执着实在是让人感动!笔者的脑海里面不禁又浮现文章开篇的那个场景的意境了!乐曲的第二乐章是“柔板但不过份”,小提琴在竖琴和管弦乐的引领下,以优美的旋律展开,那种美简直是无法形容,而你的心绪也似乎飞翔到那遥远的中欧,匈牙利的森林、河流、田野和村庄似乎都历历在目。乐曲的最后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快板”,协奏曲以一个积极活泼的乐章结束了,听后实在是让人尽兴!

胡拜的第二号E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90)是创作于1900年前后,于1904年出版。第一乐章是“如火般热烈的快板”,乐曲以一个类是进行曲的主题展开,然后是独奏者的一个甜美的主题。在展开部中,小提琴以G弦开始了热情表达,把乐曲不断地推上高潮,直到乐章的最后。这些热情的表达很能体现演奏者的技术和控制力的,年轻的汉斯利普·汉斯利普在此显得游刃有余,而瓜奈里名琴则在此把其美妙的音色表露无遗!第二乐章是“小广板”,小提琴在此以抒情的方式歌唱着,非常优美迷人。末乐章是一个“从容的快板”,小提琴跳跃地展现了一个欢乐的曲子作为整首协奏曲的结束。

胡拜写了十几首《查尔达什的场景》,他觉得用这个体裁很能展现出匈牙利和吉卜赛风格的音乐的魅力。而这些“查尔达什的场景”或多或少会让人联想到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和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查尔达什(Csardas)是匈牙利的一种传统的民间舞蹈,夏得西的这个名字是源于匈牙利的一个古老的小酒馆。而夏得西的舞蹈和音乐则是起源于匈牙利和吉卜赛的传统,非常具有特色和韵味。拿索斯这张唱片挑选了其中第三号(OP.18)和第四号(OP.32),这两首曲子都是非常精彩的。笔者觉得胡拜的这些曲子并不比大家所熟知的李斯特和萨拉萨蒂的差太多,就此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逐渐被世人所遗忘,实在是太过遗憾了。这些优美的匈牙利之韵实在是不应被遗忘的!希望笔者的文章,以及拿索斯的这张唱片能给大家重新呈现出这份珍贵的音乐遗产吧!

夏得西舞蹈的场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莎拉·张的小提琴艺术——4月30北京音乐会即将再次勃拉姆斯
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帕尔曼 653
帕尔曼:里丁格b小调协奏曲(附谱)
仿若歌剧的悲喜火花—— 小议圣桑的第三小提琴协奏曲
25.好听的古典音乐选集,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第1乐章
那些略冷门却好听的小曲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