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学成才的真正大师.安藤忠雄:从拳击手到建筑师
听过安藤忠雄演讲的人都知道,是一个非常容易接近的,和蔼可亲的大师.开始让我永远记住他的就是那句"我是一个没有上过学的,自学成才的建筑设计师",这句话再普通不过了.

日本著名建筑师、普利茨克奖得主安藤忠雄来到上海嘉定马陆葡萄园考察,由他设计的上海建筑文化中心将在这片土地上诞生。在中国的处女作上海国际设计中心饱受争议之后,这位日本鬼才建筑师能否在中国再书写一段传奇?

  上海嘉定马陆葡萄园。一头西瓜太郎式灰白头发的安藤忠雄无论走到哪里,七八家日本媒体都寸步不离,随时记录下他的一举一动。

  当摄影记者请安藤摆出各种姿势时,一旁的日本媒体和安藤的几位助理都惊讶得目瞪口呆。一位助理半开玩笑地说:“中国小伙子,我跟了安藤这么多年,你是唯一一位敢让安藤摆姿势的人!”作为世界顶级建筑师,安藤忠雄有着非同寻常的传奇经历和超越了建筑领域的超高人气。

  他曾是卡车司机和职业拳击手,并且在职业拳击比赛中取得过23战13胜3败7平的不错成绩,从未受过正规的建筑教育,却在1995年赢得“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茨克奖,因此被称作“没文化的日本鬼才”。

  2006年,安藤忠雄在上海影城举办了一场名为“建筑与环境”的售票学术讲座,结果1300张坐票全部售罄,主办方文筑国际临时增发了200多张站票也被一抢而空。

  然而,与库哈斯的央视大楼、赫尔佐格·德穆隆德的国家体育场等大师级作品一样,安藤在中国的处女作既让人期待又饱受争议。

  2005年,安藤忠雄接受同济大学委托,在该大学北侧的高科技园区接手“上海国际设计中心”的项目设计。这是一栋高层建筑,总建筑面积达5万平方米。2005年7月,设计方案被公布出来,有人评论:这是一个非常平庸的建筑,确实离我们心中的安藤忠雄甚远;有人质疑:“为什么大师们到了中国就变味了,是大师们水平下降了还是我们需要这样的建筑?”时隔四年之后,安藤忠雄又来到了中国。

  先种树,后建筑

  2009年12月底,安藤忠雄在上海的第二个项目“上海建筑文化中心”奠基,对外公开了安藤的设计理念。

  安藤的这一新作,与他的成名作住吉长屋、水之教堂、光之教堂一样,都是体量很小的建筑,总面积仅5000平方米,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建筑形态为南北两个长方形盒子,十分简单,而内部空间却颇具层次感。

  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代表矢野正隆告诉记者,安藤先生为这栋建筑设立了大大小小十多个建筑模型,目的就是研究“如何不破坏整个田园气氛,将建筑和周围的景观融为一体”。

  “四处都是绿树和水系,感觉不像在中国,而像是欧洲的某个乡村。”安藤在2009年4月考察上海建筑文化中心基地时如此感叹。这一片未经雕琢的田园风光令他有些意外,心生感动。

  “基地周围草木茂盛,一条小河缓缓流过,美丽的农村风景在眼前慢慢铺开。”他在设计方案中这样写道。

  安藤的最初设计方案是:在一个四层高的整体体块中,嵌入一个吹拔空间(两层或两层以上挑高的空间——编注)作为内部空间的中心。但是在和中方业主就建筑的形态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安藤考虑到,如果采用分散型的体块,则能更融入周围的环境中,因此将方案改成两栋相连的三层建筑,一栋为图书馆,以标志性的三角形书库为中心,另一栋为办公楼,两者之间夹着楼梯的中庭,是朝向外部的开放式空间和咖啡厅。

  这栋建筑外部全部沿用清水混凝土。有着“清水混凝土诗人”称号的安藤解释说,混凝土的表面肌理质感同用纸和木建成的日本传统建筑的表面触感很相近,同时它又非常具有现代感。“我乐于把混凝土看成一种明朗安宁的无机材料,赋予它一种优雅的表达。”

  记者看到“上海建筑文化中心”模型,一个巨大的屋檐,从办公楼的一侧延伸出来,成为整座建筑最突出的视觉焦点。在文筑国际创办人马卫东看来,“一般人可能会觉得,这个屋檐实属多余,但这正是安藤风格的体现。”马卫东是安藤在东京大学的博士生,也是“上海建筑文化中心”的业主。

  安藤解释说:大屋顶之下的空间,与咖啡厅、画廊融为一体,面向葡萄园和小河敞开,是一个可以让到访者与周围环境“对话”的场所。

  下雨天,大屋檐可以用来充当“雨篷”。站在屋檐底下,对岸盛开的野花,低矮的灌木,以及葡萄园的美景尽收眼底。安藤认为,“绿化可以视为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性建筑,将城市变成一个富人情味、具连续性的城市”。

  一年之后,安藤又带来了自己的新创意。他建议中方业主,在兴建建筑的同时,希望在建筑旁边先种植30棵樱花树,给四周的青绿一片再增添一抹美丽的亮色。到时候,无论是前来阅览书籍的建筑师,或是来拜师学艺的建筑爱好者,都可以在樱花纷飞的树木底下,学习知识,享受自然。

  其实,安藤“先种树,后建筑”的爱树情结早在十多年前就初露端倪。1995年,日本发生阪神大地震,灾后惨况深深震撼了建筑师安藤忠雄。他重新思考身为建筑师的社会责任,并将理念贯彻于“淡路梦舞台”的作品中。淡路岛是大阪湾附近的一个小岛,以前是个荒岛,阪神大地震震源所在,1998年兵库县政府委托安藤为此地设计饭店、植物园与国际会议馆。安藤一开始就提出大胆计划:先种树,再盖建筑。安藤先在这35万坪的荒地中种植高10公分的树苗,一年后,在已形成的小树林里建造建筑,打破传统“先建筑、后种树”的惯例。

  “安藤先生,我们能不能请你到附近的白桦林拍一张照片?”当安藤在嘉定马陆葡萄园一处旧厂房空地(即将兴建的上海建筑文化中心所在地)拍完照片后,记者向略显疲倦的他提出更换一处拍摄地点的请求。他听完翻译的转述,露出笑意,连连点头。

  春季的嘉定马陆,阳光洒在白桦林中,给即将发出新芽的树木增添了一片生机。安藤背靠着一棵细细的白桦树,突然间,他望见高处树梢上挂着一根不知从何处飘来的绿色塑料绳,在树枝上打着死结。他不顾正忙着按快门的摄影师,垫起脚尖,举高双手,把死死缠在树枝上的塑料绳解了开来。

  光之魅影

  在安藤看来,构成建筑必须具备三要素:可靠的材料,比如纯粹朴实的水泥;标准的几何形状;人工化自然,比如自然光的人工导入。

  13岁时,安藤忠雄与邻家的木匠合作,在外婆的房子上加盖阁楼。当他在幽暗的屋子里打开天窗时,他领略了自然光的魅力,不知不觉地爱上了建筑。“我非常重视在'场所’和'时间’中的自然光线,它能在我们的建筑环境中的任何地方与我们交谈。通过精确的研究和细致的观察,我寻求将光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导入室内以表现空间的深度,创造丰富和激动人心的场所。”安藤说。在上海建筑文化中心的设计中,最令人惊艳的是图书馆顶部的三角形天窗,“日光将从顶部射入,透射在部分珍贵的图书上”。

  “建筑设计需要一些有趣的东西,让大家陷入其中,这样才有意思。”安藤说。

  从屋顶洒光的创意,与安藤忠雄早前设计的直岛地中美术馆如出一辙。在地中美术馆,挂着四幅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的画作。但美术馆观众却只看天花板的光线变化,而不太看画。

  在设计上海建筑文化中心图书馆时,安藤特意做了调整。他采用厚实混凝土墙,构成一个“黑暗的构筑”。接着,他在墙面上布满书架,阳光穿过顶部的三角形窗户,照亮三层高的挑空空间,日升日落,阴晴圆缺,光线照射角度每一次转变,都将透射到不同的书籍中。“这种处于不断诞生之中的场所,能够唤起人们对生命的联想,对阅读的渴望。”

  其实,在安藤早期成名作“住吉长屋”中,就能看到他对自然光的精湛运用。1975年,他接受一对夫妇委托,在日本大阪设计了一户住宅。那是一栋宽只有12,进深有42尺左右的狭长建筑,安藤采用的是拥有15厘米厚度的混凝土墙壁,在两间房子正中设计了一个没有屋顶的露天走廊,作为狭长型房子的采光来源。所以下雨天,业主要从一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可是要打伞的!

  安藤说,尽管这种别具一格的设计会给业主的生活带来些许不便,但他认为这是合乎大阪风土的。露天走廊随时表现出真实的自然光,让人能够直接感受到自然的严酷以及自然的变化,这就是人们精彩生活的意义。

  住吉长屋可以说是安藤建筑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他曾坦言,其以后建筑作品的理念,几乎都已经在住吉的长屋中进行过思考。

  自学成才的建筑大师

  上海建筑文化中心图书馆建成后,藏书量将达到15万册到20万册之间。而这也暗合安藤忠雄对阅读的独特情怀。

  14岁那年,安藤忠雄自己设计、施工,帮邻居盖了一间小屋。看着自己的这件“作品”,安藤忠雄第一次确定了自己要追逐的梦想——从事建筑业。

  高中毕业时,安藤想报考大学建筑系,但由于家庭贫困,不得不放弃了大学梦。一天,他偶然在一家旧书摊上发现了瑞士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的建筑作品集,立刻被这位现代建筑运动代表人物那风格独特的设计所吸引。他想买下那本书,可惜钱不够,于是只得央求老板一定要替他保留这本书。他忍了几天饿,终于凑够了买书的钱。

  “买一大推建筑的书,回家自己读。一年365天,星期天也不休息,一直读下去。连父母都觉得我很奇怪,别人大学四年才能读完的书,我一年就读完了。”安藤回忆说,读了柯布西耶的书,不仅让他知道了什么是建筑,而且还让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出路:柯布西耶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是通过自学成为建筑大师的,而他自学的方式除了读书,便是游历四方。

  为了赚钱和拿到签证,安藤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把自己培养成了一位职业拳击手,以获得出国比赛的机会。他用拳击比赛赚来的钱,去亲身领略国外建筑的魅力。他先用了3年时间,在京都和奈良看完所有的古建筑;随即去了欧美和非洲,边看边画。10年后,28岁的安藤回到大阪,成立了安藤忠雄合作建筑师事务所。如今,事务所的项目遍布亚、欧、美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他也获得了一系列重要的世界建筑奖项,包括国际建筑领域的最高奖项普里茨克奖。

  “这几十年里,我写的书,以及别人写我的书,加起来一共有200多本,我会全部捐出来,放在上海建筑文化中心。”安藤说,他还推荐图书馆必须收藏的书包括勒·柯布西耶作品全集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等。

  “虽然中国现在是世界上建筑量最大的国家,但大众对于建筑的研究却十分贫乏。”同济大学建筑系副教授李翔宁受邀出任图书馆馆长一职。他告诉记者,“等图书馆建成后,我们还将致力于当代建筑的研究资料收集工作,包括建筑师的草图、模型和方案介绍书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是拳击手,没上过大学,后来得了建筑界的诺贝尔奖!!-微信精选-求是设计会
鬼才建筑师安藤忠雄,如何设计自己的工作室?
安藤忠雄:是什么让一个拳击手变成了建筑大师
我的体重从18岁起就没有变过——与安藤忠雄共进晚餐︱刘德科
从三流拳击手到顶级建筑大师,他每一件作品都惊艳全世界,人称没文化的鬼才
从童工到拳击手,他建起了世界上最美的教堂,每个有梦想的少年都不会被辜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