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族大融合之我见——《碰撞中的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之二

西晋八王之乱之后,汉人的中央政权孱弱不堪;西北边陲大量少数民族内迁,强悍野蛮的匈奴、鲜卑、羌、羯、氐等族,则充分发挥了游牧民族军事上的优势,异族纷争、逐鹿中原;中原大地生灵涂炭、赤地千里,就是所谓的“五胡乱华”。大量的汉人贵族世庶、则举家南迁,开始了规模宏大的“衣冠南渡”,最终保持了南朝相对的稳定与繁荣。

这一时期,历史学家谓之“碰撞中的民族大融合”,个人认为,不仅是融合,也许“融入”更为恰当。

首先,”融合“和“融入”是有差异的。

融合,讲的是多方互相融合,无所谓主、无所谓次,融合的各方力量相当;而这一段历史,虽然各游牧民族在军事上占据局部优势(也仅是局部优势),但依然有一个最主要的因素,这就是汉文化、汉文明;

这和美国历史上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大不一样,那时欧洲各国移民涌入新大陆、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在掠夺美洲土著人的斗争中互相融合,那是真的融合。

二是文化融入。

以北魏孝文帝时期为巅峰,禁鲜卑语(用汉语)、禁胡服(穿汉服)、改变鲜卑族的祭祀大礼(采用汉人祭祀礼仪)、改官职(采用汉人官制),甚至连鲜卑姓氏都改了,皇族由“拓跋”姓改为“元”姓。

这些“马上民族”中的贵族、皇族,纷纷学习汉文化,在汉文化、在儒家文化的造诣上一点不逊色于汉族士人。

这里就不仅仅是融合了,是完完全全的认可、接受了汉文化而融入到了汉文化之中,彻底“化”了,化得啥也不剩了。

三是寻根认祖。

即便是最野蛮、最强悍的民族,问鼎中原之后,都在“寻根认祖”,而且寻的是华夏的根,认的是华夏的祖。

如匈奴人刘渊(瞧这姓氏)立国后,国号汉,自称“汉氏之甥”;鲜卑人慕容氏(天龙八部里慕容复的先祖们)建立了前燕、后燕、南燕、西燕等一堆燕国,但是自认为是“有熊氏之后”;羌族姚苌建立后秦,自认“大禹子孙”。

这些人可都是各民族的领袖,都是叱咤风云的一代豪杰,为什么偏偏牵强附会的去寻根问祖呢?

关键就在于,他们都敏锐的认识到了汉文明的强大生命力,只有彻底融入汉文明,才能真正赋予自己顽强的生命力。

历史的长河之中,唯有看似文弱的华夏文明不断汇入新的支流,浩浩汤汤,奔流不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北朝是一个怎样的朝代?
魏晋南北朝---一个少数民族与汉族相互大融合的混乱时代
为什么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多次侵略中原?
历史上的匈奴鲜卑突厥女真后金蒙古等少数民族,何以消失殆尽?
南北朝不只有风花雪月与金戈铁马
你以为南北朝中“南朝”就是个“废柴”,南朝的意义你都想象不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