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史粗讲》:拓跋珪的制度安排

今天我们接着《国史粗讲》,在昨天的内容里我们了解了,最终拓跋家族战胜了慕容家族建立起一个庞大的二元帝国。但,他的内在运行逻辑又是什么呢?或者说拓跋珪是如何促进“胡汉”融合的?这就需要理解拓跋珪的制度安排。

之前说过,拓跋家族起源于今天山西北部,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让他们既需要懂得中原的统治逻辑,又要懂得草原的统治逻辑。

拓跋珪在获取了中原大量财富之后,自身实力飞速膨胀,于是他实行了“离散部落”的政策,这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节点,也只有这个政策的出现才能完整融合胡人和汉人。

简单来说,就是把草原上的各部落全部打碎,当然也包括拓跋珪的鲜卑拓跋氏部落。但拓跋珪对自身部落毁灭得并不彻底,他保留了草原游牧部落的军事编制,为了配合新政策他又将离散的部落重新编为八部,设立了八个大人来统领他们。

拓跋珪与苻坚的区别就在于,苻坚虽然打破了旧世界,却没有想好新世界的安排,更没有及时建立起新秩序的魄力。拓跋珪则相反,他打碎了原来的部落制,又建立起了自己能够控制的新部落制。

这样既能摆脱军事贵族的约束,又能保证草原骑兵的战斗力,这种制度其实您应该不陌生,最终它将演化成隋唐的柱国大将军制度。

北朝在拓跋珪的制度安排下,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结构都互相捆绑,这不是秦始皇与汉武帝统治的那种散沙式社会。因为八部大人和他们下属的部分军官,依旧是军事贵族,只是这个贵族已经不太有独立性了而已。

拓跋珪的做法除了草原习惯之外,还有当时流行的魏晋之风,拓跋珪深知魏晋风流将给国家带来沉重的打击,所以在这些北朝新贵族的身上,全然不见那种浮夸腐朽的风气,只有战阵中残留下来的激情和勇气。

有意思的是,北朝试图扭转当时中国的风气,那些没有南渡的中原门阀士族,居然纷纷支持,也开始投身到北朝的统治机构中,协助北魏朝廷管理和安排留下的农耕汉人。

不得不说,拓跋珪的这个制度是伟大的创举。他一举实现了汉人和胡人的融合,超越了很多人的努力,终于将北魏转化为一个二元帝国。其实在中国历史之后的发展中,所有二元帝国的模板和模型,都源自“北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晋血泪史之五胡乱华
北魏孝文帝迁都导致国家灭亡,却奠定了后世华夏广袤疆土的基础
【老蔡笔记】柔然,来去匆匆的草原帝国
为什么是拓跋鲜卑担当了统一北方、下启隋唐的历史任务?
当游牧民族政权也开始修长城时,这意味着什么?
蒙古草原第三帝国——柔然汗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