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释读中国历史157:史上首次有宗教色彩的农民起义,竟然不到一年就被镇压

你能看见多远的过去,就能看见多远的未来

 点击上方右侧声波符号听音频

释读中国历史——东汉

朋友们,大家好,我是王清斌

欢迎您来到我的专辑,缤纷历史清清讲。


东汉末年爆发了席卷全国的“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农民暴动之一,但很有特点的是,这次起义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这是历史上的第一次。
东汉时期,中国的两大宗教都逐渐开始鼎盛起来,就是佛教和道教。
佛教据说在东汉初期就传入中国了。汉明帝曾经梦见一个金人,有学问的大臣告诉他,那是在西域被称作“佛”的神祗(zhī),他就派人去西域求佛,请来了两位高僧还有白马驮着的佛教经典。
汉明帝特地在洛阳建造了一座白马寺,标志着佛教正式在中国安家落户。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道家学派的一部分人开始热衷炼丹炼金、求长生不死的药,后来演变为画符念咒,就形成了道教。
东汉后期道教出了一位特别有名的人物,叫张道陵,用符咒为人治病祈祷,称为“太平道”。追随他的门徒都要奉献五斗米,所以也称“五斗米道”,三国时期关中军阀张鲁,就是他的孙子,是当时五斗米道的领袖。
黄巾起义的领袖张角,以巨鹿(河北邢台巨鹿县)为根据地供符咒传教,一方面称“太平道”,另一方面又自称弥勒佛再世。不管叫什么吧,反正是个教,传了十年,信徒达到数十万,遍布在全国十三个州中的十二个。
不过张角不止是个教主,他是有政治追求的,喊出的口号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在当时,他在全国的影响力非常大,在普通百姓心中,那就是神一样的存在,大家都迫切地盼望着甲子年(公元184年)的到来,都希望到时候能过上好日子。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当权者实在太不像话了。
两次党锢之狱后,宦官集团掌握了政权,他们哪懂得什么治理国家啊,整天只知道排除异己,搜刮百姓,自然的他们所任用的各级官吏也都是一路货色。
那皇帝呢?汉灵帝就更差劲了。
不知道为什么,他对金钱有一种本能的热爱。
他在皇宫里搞了条商业街,让宫女们去卖东西,他换上商人的衣服,手里拿把算盘,挨个摊位核算经营收入。
不过这也就是当个游戏玩玩而已,但别看他对朝政大事根本不理,但弄钱可玩的是真格的。
为了弄钱,汉灵帝公开卖官,明码标价,地方郡县长官四百万钱,部长级高官两千万钱,而且可以分期付款。如果拿不出钱来,可以先欠着钱去上任,以后双倍偿还。
那您想想,这样一帮人当了官,会对百姓怎么样?


从春秋战国之后中国古代的专制时代,民本思想早已荡然无存,专制皇帝还有大多数官员只是把百姓看作社会财富的来源。完善的政府行政系统和训练有素的军队,都是当权者可以不断攫取财富的保障机器。
而中国古代的老百姓,也早就习惯了逆来顺受,忍耐力极强,尤其汉代以后被灌输了儒家的思想理念之后,更是认为命该如此,但凡能生活得下去,就甘于被剥削、被压榨的命运。


可是人的忍耐力终究有个极限,当社会最底层的人没有活路,他们就不再畏惧什么了,反正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张角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让他们看到了希望,现在就等甲子年的到来了。
但在他计划起事的前一年,有个信徒在去洛阳准备联络宦官作为内应的时候,被人告发,事情暴露了。
仓促间张角提前发动起义,一夜之间,百万农民掀起了暴动,他们用黄色头巾当作标记,所以历史上叫做“黄巾起义”。
张角把教徒们分为三十六个教区,叫“三十六方”,大方一万人,小方数千人,每方的首领叫“渠帅”,相当于将军吧。
开始时候,全国各地的教区同时起义,太平道教徒焚烧地方官署,劫掠州郡,烽火连天,天下震动。
各州郡的刺史太守,多是权贵子弟或买来的官,盘剥百姓有一套,一听说暴动,跑得比谁都快。黄巾军攻城略地,不到一个月,就控制了很多州郡,
面对这样的形势,朝廷也重视起来了。大将军何进坐镇京师,分派部队把守各个战略要地,派遣北中郎将卢植、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儁(jùn)率部“围剿”黄巾军。
农民军虽然人数众多,但都没经过什么军事训练,更缺乏领兵的军事人才,战斗力很差。而朝廷的部队,这些年一直在讨伐叛乱的羌族部落,强悍善战。刚好张角又病死了,黄巾军一下失去了领导中心,苦苦支撑了不到一年,就被分别击溃。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失败了。
起义虽然迅速被平息了,但这个世界却再也不能恢复到以前的状态了。
汉朝跟秦一样,实行的是郡县制,郡的长官叫太守,县的长官叫县令或县长。中央三公九卿以及下属部门、地方郡县以上的主管才叫“官”,其他办事的叫“吏”。
郡和县在秦汉以前本来没有隶属关系,核心区人口稠密的地方设置县,边远地区人口稀少的地方设置郡。但后来国土面积大了,人口多了,县才隶属于郡。
再后来为了监察郡县等地方官员,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责任区,叫做“”,每个州派一名刺史负责。
刺史本来是中央派驻地方的纪检监察官员,后来演变为一州的最高行政长官。到了汉末,为了平息地方农民起义和叛乱,有些州设立了“州牧”。
《管子》里有牧民篇,就是说治理国家实际上就像是对百姓的“放牧”一样,州牧的名字就来源于这里。
这样从中央朝廷到地方郡县,就从最早的二级管理变成了四级管理。
汉末设置的州牧,集中了地方的行政、财政和军事权力于一身,职权非常大。
所以在平灭黄巾起义的过程中,朝廷不得已要把权力下放,就出现了很多这种州牧。这本来是为了应对特殊时期的特殊办法,但战后这些权力收不回来了。
尝到甜头的地方长官们,手里掌握了这样的权力尤其是属于自己的军队后,就再也不想听朝廷的号令了,都成了事实上的割据军阀。
就这样,由朝廷腐败不堪引起了黄巾起义,而黄巾起义又导致了军阀割据,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这些军阀间的混战就是不可避免的了,历史也就进入了那个大家所熟悉的天下纷争、群雄并起的三国时期。
好了朋友们,这一期的内容我们就讲到这里。
历史很精彩,历史很无奈
我是王清斌,让我轻轻地为您讲述缤纷的历史。

让我知道你在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上很多起义者打道教的旗号,原来还跟老子有关!
略论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轰轰烈烈,为何不到一年就失败了?
比较历史丨为什么黄巾起义和红巾起义相比,持续时间很短?
历史的漏洞---张角
黄巾起义与《黄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