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的尘埃—宋襄公礼乐文明的余晖的霸主梦

宋襄公(?~前637),春秋时期宋国的国君(前650~前637),宋桓公之子,子姓,名兹甫,于公元前650年即位。宋国原本是周初商代贵族微子启的封国,领地为现今豫东及苏、鲁、皖接壤地区,都城为商丘(今河南商丘)。到宋襄公之时,国势渐盛,而其称霸中原的欲望也愈加强烈。

  宋襄公在大家的脑海里,大概是冥顽不化、迂腐至死的符号般人物,这印象多半来自一位伟人在一篇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名著中给他的评价:“蠢猪式的仁义 道德”、“花岗岩般的脑袋”。仿佛从古至今,宋襄公就这么被盖棺论定了。其实不然。在曾经的一段时间里,宋襄公也是个争议极大的人物,褒之者捧之上天,贬 之者踩之入地。儒家最重要的两部经典《春秋公羊传》和《春秋梁传》对他的评价就针锋相对,截然不同。《公羊传》为他“不鼓不成列,临大事而不忘大礼”的 风度大唱赞歌,“以为虽文王之战,亦不过此也”。相反,《梁传》则讽刺他不度德量力,又不能通权达变,以区区之宋国而欲驾强楚之上,执天下之牛耳,无异 于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只落得“众败而身伤焉,七月而死”,可谓自取其辱。

  这争议正说明,宋襄公并不是一开始就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成为千古笑料的。他所固守的那一套被讥为“蠢猪式的仁义道德”,还是有市场的,有知音的。只是越到后来,空间越狭小,渐渐地就退出了中国历史的舞台。同 时,宋襄公本人的形象也越来越被妖魔化,从宋襄公倚重的大臣子鱼批评他不懂得战争,到韩非子讥笑他固守仁义,一路下来,宋襄公逐渐被脸谱化、符号化,成为 可笑的“蠢猪式的仁义道德”代表人物。而他那“不鼓不成列,临大事而不忘大礼”的风度则不再有人提及,仿佛谁再提谁就是愚不可及!

  但其实,宋襄公的那种风度精神,一度也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思想,这本是周王室礼乐文明的核心价值部分。

  宋国与“二代三恪”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宋襄公和他的宋国就是礼乐文明的产物。礼乐文明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中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对于失败者并不赶尽杀绝,而是本着人道 主义精神,给予出路。其中在改朝换代之际,“举二代三恪”就是这一原则的最好体现。《礼记·乐记》中曾记载孔子的话说:“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 帝之后于蓟,封帝尧之后于祝,封帝舜之后于陈;下车而封夏后氏之后于杞,投殷之后于宋。”这是孔子对“举二代三恪”这一史实的概括,尽管一些细节与史实有 出入。武王伐商后,虽然诛杀了纣及其帮凶,但对于商王朝的后裔则相当地宽容,将商王纣的儿子武庚封于殷,仍领有商都周围的地盘(尽管在武庚的周围又封了自 己的三个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来监视遏制他,谓之“三监”)。不久,武王驾崩,成王年幼,“三监”与辅政的周公不睦。看到有机可乘,武庚与“三监”勾结再 度起兵,想重振大商王朝。可惜他碰到的对手过于强大,是被后世儒家尊为“元圣”的周公。周公当机立断,先争取周王朝两个实力派大佬太公、召公的支持,然后 果断出兵平叛。经过一番殊死搏斗,武庚与“三监”惨败。然而周公并没有因为武庚的再次叛乱就将殷人赶尽杀绝,他又封纣王的哥哥微子于宋,取代武庚统领殷大 部分遗民并奉殷祀。这就是宋国的由来。新兴的周王朝封大禹之后于杞以奉夏祀,封微子于宋,是为“举二代”。所谓“二代”,是指此前的两个王朝夏和商,又称 “二王”。“天子存二代之后”,以示尊贤。此外,武王又封黄帝之后于蓟,帝尧之后于祝,帝舜之后于陈。黄帝、尧、舜后裔的封国蓟、祝、陈,据东汉经学大师 郑玄的解释,称为“三恪”(也有人认为“三恪”是指作为“二王之后”的宋、杞加上大舜后裔的封国陈,比如为《左传》作注的杜预即持此论)。“恪”,就是敬 的意思,表示对他们曾经做出丰功伟绩的祖先的敬意。

  “举二代三恪”的内容非常丰富,并不仅仅是给他们封块地盘。尤其是作为“二王之后”的杞与宋,相比周王室的同姓诸侯和异姓功臣的封国,他们拥有更高的地位,享有更多特权。> >

   何休在《公羊传·隐公三年》注中说“王者封二王后,地方百里,爵称公,客而不臣也”。周天子对二王之后封以上公之爵,待以宾客之礼,不把他们当做臣服的 对象,这是一条重要原则。周代的爵分为五等:公、侯、伯、子、男,其中公是最高的一等。在周王室所封建的诸侯中,只有杞、宋为公爵,可以世袭。另外,周王 室的三位大佬级的实力派功臣周公、太公、召公因被周天子任命为三公,故也是公爵,但不能世袭,而他们的封国鲁、齐、燕则仅仅是侯爵。后来的所谓的齐桓公、 鲁庄公、燕昭王、楚庄王等这些名号,都是自封的。尤其可笑的是楚庄王,其实他的爵位仅仅是子,比男略高一级。《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又载皇武子(郑卿)答 郑伯的话:“宋,先代之后也,于周为客,天子有事焉,有丧拜焉。”“”是祭祀祖庙(在周代为文王、武王的庙)的祭肉。在古代,“国之大事,惟祀与 戎”,祭祀是国家至为重要的政治活动。只有极少数地位崇高的诸侯国才能分得天子祭祖之肉。这类的诸侯国,一类是周天子的同宗,分给他祭肉是表示亲亲,比如 鲁国和晋国;其二即是作为周天子客人的杞、宋二国;再就是周王室衰落后,代替周天子维持天下秩序的霸主,比如齐桓公。宋国能分得周天子祭祖所用的“” 肉,表明宋国在周王室享有非同寻常的地位。另外,周天子驾崩后,宋公去吊丧,新即位的嗣天子要答拜,用平等的礼节。这一点也是其他诸侯国没法比的。当然, 杞国也享有与宋国同等的待遇,只是它过早地衰落了,在历史上没留下更多的文献记载。>

  作为周王室的贵宾级客人,周天子还允许杞、宋两国 以天子之礼乐祭祖,沿用其祖先的历法。郑玄说:“王者存二代而封及五,郊天用天子礼以祭其始祖,行其正朔,此谓通三统也。”这里所谓的“封及五”,就是指 封“二代三恪”而言。一般而言,新王朝革命成功,都要“改正朔”,也就是制定新的历法。夏王朝的历法,和今天的农历相近,以一月为岁首,谓之“建寅月”; 商王朝的历法,以农历的十二月为岁首,谓之“建丑月”;而周王朝颁布的新历法则是以十一月为岁首,谓之“建子月”。本来,天子颁布的历法要全国通行,叫做 “奉其正朔”,表示天下臣服。周王朝允许夏、商二代的后裔各自沿用自己祖先的历法,不奉其正朔,与周历合称“三统”,这是一种规格相当高的礼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人皆因解梦而知周公!那他的历史功绩有哪些呢
治水家族的背后: 宋前湣公的抉择事关重大
准高三文科生必看之——分封制
宋国 周朝诸侯国,春秋五霸之一,号称“五千乘之劲宋”
礼崩乐坏是指什么?礼崩乐坏的原因解析
历史提问,春秋争霸究竟争的是什么?从齐桓公把妃子送回娘家说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