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淮南三叛(二十七)迥然不同的结局

↓↓↓

前文在这里

淮南三叛系列目录  (1-13)

淮南三叛(十四)司马师废帝

淮南三叛(十五)曹髦登基

淮南三叛(十六)毌丘俭威震辽东

淮南三叛(十七)曹魏最后的忠臣良将

淮南三叛(十八)乐嘉之战

淮南三叛(十九)英雄末路

淮南三叛(二十)曹髦的反击

淮南三叛(二十一)沛国人在江东

淮南三叛(二十二)诸葛诞起兵

淮南三叛(二十三)三国规模最大的一战

淮南三叛(二十四)围点打援

淮南三叛(二十五)寿春陷落

淮南三叛(二十六)司马昭弑君


从寿春大败而归的孙綝,他当时的处境和之前的诸葛恪极其相似。诸葛恪是“众庶失望,而怨黩兴”,而孙綝则是“莫不怨之”。

其实造成这种局面的深层次原因都是一样的,东吴就是一个以孙氏皇族为盟主,各大族都有相当实力的联邦性质的政权。

这样的政权里,居于从属地位的各大族最大的目标肯定不是对外扩张,而是要保存实力以争取更大的话语权。如此一来,北伐行动就是江东大族们最为排斥的了。

孙权在位期间,他还能依靠个人的权威将这些反对意见部分压制下去,但等到少主即位时期,皇室的权威便不足以支撑对外扩张的行动了。

尤其是诸葛恪和孙綝这样的权臣执政时就更难推行,首先他们并非皇帝,在身份上也并不比别人高,难以叫人信服。孙綝虽然是宗室,但毕竟和当前皇室血脉差得太远,因此和普通臣子根本没什么区别。

另一方面,诸葛恪和孙峻(孙綝可以视为孙峻权力的传承者)都是通过杀死政敌夺取最高权力的,多少也有些得位不正。

这两方面的原因综合起来,就导致他们必须尽快树立起自己的权威,否则就难以坐稳这个位置。

尤其是孙綝,他所面临的处境比当初诸葛恪更加困难。除了他的权力来源于兄终弟及,缺乏说服力之外,他的年龄也是个硬伤,因为他只是个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

为了树立威信,孙綝和当初诸葛恪的办法大同小异,首先就是严刑酷法,其次就是发动北伐,希望靠建立军功来提升威望。

不过问题是这个套路明显在利益层上和江东大族站到了对立面,如果能一直打胜仗还好,一旦失败,那就是墙倒众人推。

现在孙綝面临的就是这样的局面,他擅杀朱异,然后又大败而归,丧尽了人心,等待他的必然是和诸葛恪一样的悲惨结局。

这么看来他的兄长孙峻还算幸运,毕竟还没到被清算的时候就病逝了,算是得了个善终。

这时东吴皇帝孙亮已经十六岁,而孙綝又不具备司马氏兄弟那样的威望和实力,因此难以阻止皇帝亲政。

而之前孙綝在守春之战中犯了太多错误,难免会受到皇帝的问责,久而久之,他愈发感到恐惧。

皇帝孙亮也并不是个简单的角色,当初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和孙峻谋划,深度参与了铲除诸葛恪的政变。自己会不会是下一个诸葛恪呢?孙綝可不敢去赌。

不过孙綝想出来的对策就有些令人无语了,他居然选择躲出去,这点又是和诸葛恪一样。

他先是称病不上朝,同时在朱雀桥南建了一座府邸,让弟弟孙据守卫苍龙门,弟弟孙恩、孙幹、孙闿分别带兵守卫诸营,希望借此把持朝政并自保。

这就有些异想天开了,离开了朝廷还怎么把持朝政呢?看看司马昭是怎么做的,他始终不会离开朝廷,如果出征就带着皇帝一起去。

当然离开朝廷也不是不行,但前提是你有足够的实力另起炉灶。比如曹操称魏公以后就开始自己建国了,把昔日丞相府的班底升格为魏国的臣子。到了这一步,当然可以把汉朝一脚踢开。

而孙綝也就是个大将军,永宁侯而已,和曹操当时的地位远远比不了,因此他只能学司马昭,即把皇帝牢牢把持在自己手里。

现在孙綝离开了朝廷,自己又没有一套合法的代表国家意志的班底,而从皇帝孙亮那边出来的才是合法的政令,这样一来孙綝就从一个权臣变成了一个只有兵权的大将军。

孙綝希望通过把兵权握在手里以掌控国家,从原则上说确实也没错,但这并不是全部。

若不能掌控朝政,掌控皇帝的话,就会给反对派大量可以对付他的机会和口实。从这点来看,孙綝还是太年轻,在段位上比司马氏兄弟差远了,很快他就将吃到自己酿下的苦果。

在取得了一些进展后,孙亮也开始有点飘了,毕竟他还是个少年,他竟然觉得自己有实力和孙綝掰掰手腕了。

孙亮搬出来的是之前他姐姐孙鲁育被杀一事,当初孙鲁育被孙峻杀害,孙亮打算以此来做做文章。

但问题是这件事的罪魁祸首在于孙亮的另一个姐姐孙鲁班,因为在她与孙鲁育不和,便向自己的姘头孙峻诬陷其谋反,导致孙鲁育卷入孙仪案从而被杀。

这件事不是什么秘密,孙亮自然也一清二楚,所以说他要追责的第一个人就是孙鲁班。当然他并没想真的处理孙鲁班,否则也就不会相信后面她那套说辞并与她合作了。

太平中,孙亮知朱主为全主所害,问朱主死意。(三国志吴书妃嫔传第五)

孙鲁班自然也不会承认,她表示自己完全不知情,这事都是朱据的两个儿子朱熊和朱损告诉她的。

朱据是孙鲁育的丈夫,虽说朱熊和朱损并非孙鲁育所生,但那也毕竟是自己的继母,也是曾经的一家人,他们应该没道理会和害死孙鲁育的元凶搅在一起。

那为什么孙鲁班会说出这两个人呢?我推测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可能是她恨屋及乌,以泄私怨,想借机除掉二人。第二就是这两个人确实能在孙峻面前说得上话,这样解释比较能说得通,因为朱损是孙峻的妹夫。

损妻是峻妹也(三国志吴书妃嫔传第五)

孙亮不是傻子,孙鲁班这番鬼话肯定瞒不了他,但他最终选择了认可,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孙鲁班的说辞正好符合孙亮的利益,他本来就是要开始打压孙綝,虽然孙綝那几个掌握兵权的兄弟确实动不了,但打击他外围的党羽还是可以的。

朱熊和朱损虽然算是孙峻的老班底,但对于孙綝来说却不能算是真正的亲信,拿他们开刀再合适不过了。

孙亮下令杀此二人,给出的理由是他们当初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规劝孙峻不要杀害孙鲁育。

这个理由实在是牵强,而孙綝得到消息后也是非常震惊,他没想到皇帝会突然出手。但朱熊和朱损也算是自己人,肯定不能不管,否则以后无法服众。

这时掌控朝堂的重要性便展现得淋漓尽致,曹魏那边虽然所有诏令都代表着司马氏的意志,不过形式上却是皇帝下达的,谁也说不出问题,这就是程序正义。

而孙綝自己放弃了对朝廷的掌控,皇帝的诏令是按照自己的意志颁布的,是合法的,他没有理由不遵从。

强行抗命的话虽说他也不是没这个实力,但那样就相当于和皇帝撕破脸了,与公然谋反无异,孙綝不是没这个心思,但他应该还没做好这个准备。

孙綝给自己挖了个大坑,只好硬着头皮去找孙亮求情,但被拒绝了,孙綝眼睁睁地看着自己人被干掉而毫无办法。

通过这次试探取得初步胜利后,孙亮继续膨胀,他产生了一种孙綝不过如此的错觉,于是开始谋划后续行动,打算一举干掉孙綝。

不过孙亮还是太天真了,孙綝虽然犯糊涂失去了大义名分,但他手里的士兵可不是摆设,在被逼到狗急跳墙的时候,孙綝还是拥有压倒性的优势的。

其实孙亮不该这么急,他通过二朱事件在树立起自己威信的同时也打压了孙綝的威信,毕竟没人会信服连手下都保护不了的领导。

另一方面孙綝本来就已经成了江东大族的公敌,时间是站在孙亮这边的。他应该做的是尽快积累自己的实力同时等着孙綝犯错,而不是急于求成。

孙亮的操之过急葬送了他自己,另外他制定的计划本身也有很大问题。孙亮找到的盟友是孙鲁班、全尚和刘承。

亮遂与公主鲁班、太常全尚、将军刘承议诛綝。(三国志吴书诸葛滕二孙濮阳传第十九)

刘承履历不详我们不做探讨,而孙鲁班也算是彻底把孙綝得罪了,只能跟孙亮一条道走到黑,这两个人问题不大,但是全尚就不一样了。

虽说全尚是孙亮的岳父,而且当初这姻亲还是孙鲁班给牵的线,按说是值得信任的,不过全尚却还有另一层身份。

此人是孙峻的姐夫,也就是孙綝的堂姐夫。或许全尚本人没有问题,但他周边的人就不好说了,要知道政变最要紧的就是保密度,把全尚拉进来简直就是在玩火。

不过孙亮对此也有防范,他选择的联络人是全尚的儿子全纪,孙亮让他把自己的密诏带给全尚,同时也叮嘱全纪千万别让他母亲知道。

一件事知道的人越多就越难以掩盖,全尚警惕心不强,终究还是把这事跟妻子说了,结果这女人一转眼就去跟堂弟孙綝报信了。

不过孙亮也别怪全尚,他自己一样是个大嘴巴,这么隐秘的事,他竟然让自己的妃子知道了,而且这个妃子还是孙綝的从外甥女,结果她也去跟自己的舅舅报信了。

从两个不同渠道得到的消息,肯定是假不了。孙綝这时候也是没办法了,皇帝既然已经把事情做绝,他也只能自救了。孙綝还算果断,他连夜拿下了全尚,又让弟弟孙恩斩杀刘承,之后亲自带兵逼宫。

这时候孙綝有兵权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孙亮完全无法和他对抗,终于被强行废黜。孙綝选择孙权的另一个儿子孙休即位。

孙綝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地位更进一步,晋升为丞相、荆州牧。他的弟弟们也纷纷高升,孙綝一门权倾东吴。

年轻的孙綝继续膨胀,有一次喝多了,结果酒后失言,竟然跟左将军张布说:“之前废少主的时候就有人劝我称帝,我没答应。所以说要不是我的话,今上都当不了这个皇帝,没想到他却不知感恩,看来我得另作打算了。”

真是狂得没边了,谁都知道你有野心,但也不能说得这么直白吧。何况张布是孙休的亲信,是在他即位之前就跟随在身边的老臣了,你孙綝难道还能把他当成自己人这么吐露真心吗?

张布很快就将此事报告给孙休,孙休吸取了孙亮失败的教训,决定先示弱以麻痹孙綝。他屡屡赏赐孙綝,又给孙恩升官。有人密报孙綝谋反,孙休就把这个人交给孙綝处置。

孙綝虽然狂,但他也不是傻子,他还是从中嗅到了一些“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味道,于是他又打算用老办法,也就是躲出去。

他请命求出镇武昌,孙休答应了他的要求,并让他带着自己掌管的一万精兵,武器也是要什么给什么,孙綝的警惕性又降低了。

而这时孙休也开始和张布、丁奉商讨除掉孙綝的计划,最终定在腊月的祭祀庆典上行动。

祭典的前一天,建业城中已有传言说明天将有重大变故,孙綝非常害怕,打算称病不去。但孙休连续派了十几拨人来请,孙綝推辞不过,同时可能也觉得孙休不足为虑,于是让手下过一会在府里点火,自己就可以用这个借口回来了。

孙綝还是太自信了,他犯了和当初诸葛恪一样的错误,于是他就再也回不来了。

孙綝在宴会中被生擒并斩首,东吴史上最大的权臣就此落幕。不过话说回来,他也真的是咎由自取,换成司马昭的话,这一系列低级错误根本不可能出现。

东吴在孙权死后的连续内乱中不断削弱,而出师北伐又屡遭败绩,与中原的实力差距已经无法弥补了。

与此同时,在淮南被平定后,曹魏已无内患,中原强大的人口和生产力优势将全面显示出来,此消彼长之下,天下重归一统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三国名将系列在这里

三国名将系列总目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孙鲁育传》:小虎不介二宫争,姐姐大虎暗生恨!
【好文】东吴皇位继承人问题与陆逊之死
吴废帝孙亮小传:雄心勃勃的少年天子,下台后却被亲哥哥逼死
孙策一战得三位绝世佳人,孙权娶其一,诞两“虎女”埋祸吴国。
南鲁党争居然是由一个女人挑起的?(吴国内部两派大分歧的缘由)
三国第一毒妇:生活糜烂,蛇蝎心肠的孙鲁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