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位名人之第73名和第72名

第73名:卢梭

让-雅克·卢梭(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法国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之一。

1712年,卢梭出生于日内瓦共和国的一个贫困家庭里,父亲是一位钟表匠,母亲是一位牧师的女儿。母亲在卢梭出生后不久便去世了,卢梭便由姑姑抚养。

1749年以前的卢梭可以说是“社会青年”也不为过,当过学徒、仆役、私人秘书、乐谱抄写员,阅读过大量杂乱的书籍,并且养成了偷窃的恶习,一生颠沛流离,备历艰辛。

1749年,卢梭为应征第戎学院的征文而写了《论科学与艺术》,当其他竞赛对手都在文中回答“是”并列举一二三点试图证明时,卢梭剑走偏锋地回答“不是”!卢梭认为,艺术与科学根本不能敦风化俗,相反,正是科学和艺术的出现,人类的自由遭到了扼杀。卢梭的反其道而行之,果然吸引众多眼球,他的论文立刻拔得头筹,一夜之间,卢梭声名大噪。

1752年,歌剧《乡村卜师》成功上演,受到国王和王后的青睐,路易十五打算接见卢梭,并赐给他一项年金,然而卢梭顾虑会因为接受年金而失去自由,就刻意回避,遭到普追的谴责。《乡村卜师》后来曾多次上演,但卢梭从中获益很少。

1753年,第戎学院第二次开展有奖征文活动,这次的题目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尝到甜头的卢梭当然不能放过这样的机会,他再次跃跃欲试摩拳擦掌,投了一篇名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的论文,可惜这回未能获奖。然而,正是这篇落选的论文对人类历史的进程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卢梭认为人类的不平等有两种表现:一种是自然的不平等,如高矮,美丑,健康与否;而另外一种是政治、经济的不平等,而这是后天造成的,而私有制正是这些后天不平等的起源。

1762年因发表《社会契约论》、《爱弥儿》而遭法国当局的追捕,避居瑞士、普鲁士、英国,1778年在巴黎逝世。

卢梭的签名

尽管卢梭在《爱弥尔》中呼吁要教育儿童,可他自己却狠心地把亲生的五个娃儿全部丢进育婴堂,他的理由无耻透顶:我一想到要把孩子交给这样一个乱糟糟的家庭去抚养,我就感到害怕。如果把孩子交给他们去教育,那必然会愈教愈坏。育婴堂的教育,比他对孩子的危害小得多。这就是我决定把孩子送进育婴堂的理由。

尽管卢梭强调情感大于理性,可他除了爱情失败外,友情上也颗粒无收。他和伏尔泰吵翻了,和狄德罗分道扬镳了,甚至对帮助他到英国避难的休谟,他也充满怀疑,最后也和人家恩断义绝割席断交了。卢梭充满了才情和抱负,但又自恋自私,偏执多疑。

卢梭生前遭人唾弃,死后却受人膜拜。卢梭被安葬于巴黎先贤祠(Le Panthéon)。1791年12月21日,国民公会投票通过决议,给大革命的象征卢梭树立雕像,以金字题词——“自由的奠基人”。卢梭的学说对后世影响极大。在政治上,他的反封建、反专制的精神影响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传统,他的文学创作也具有鲜明的民主主义倾向,同样深深地影响了以后的许多作家

第72位:伦琴

威廉·康拉德·伦琴(1845年3月27日~1923年2月10日),德国物理学家。

1845年3月27日,伦琴出生于德国莱茵州莱耐普城。父亲是一个毛纺厂小企业主,母亲是一个心地非常善良的荷兰人,他是独生子 。父母起初是希望他成为商人,然后作为独生子继承父亲的呢绒事业,但命运并没有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安排。

1865年年初,在舅舅的帮助下,伦琴以旁听生的身份进入乌得勒支大学,选修了哲学和几门自然科学课程;其中有巴洛特讲授的数学分析,里斯讲授的物理学,为了能进入大学深造,他去了瑞士的苏黎世,那里不需要中学毕业证书,但对那些没有中学毕业证书的人规定要进行一次专门的入学考试,但当伦琴面试后免去了入学考试,并于1865年11月进入苏黎世工业大学学习机械工程。 1869年以论文《气体的特性》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伦琴因1879年发现“伦琴电流”,用实验记录磁效应的存在而扬名于世,1894年起,他担任维尔茨堡大学的校长,受人尊敬。最为人称道的是,伦琴对物质和金钱极不看重,连后来领回的诺贝尔奖金也转手捐给了维尔茨堡大学物理研究室。

1895年11月8日夜晚,伦琴发现了一个意外的现象:他在继续实验时为防止紫外线和可见光的影响,不使管内的可见光漏出管外,用黑色硬纸板把放电管严密封好,在接上高压电流进行实验时,他发现1米以外的一个涂有氰化铂酸钡的荧光屏发出微弱的浅绿色闪光,一切断电源闪光就立即消失,这一发现使他十分惊奇,他全神贯注地重复实验,把荧光屏一步步移远,即使在2米左右,屏上仍有较强的荧光出现,当他带着这张涂料纸走进隔壁房间,关上门,拉下窗帘,荧光屏在管子工作时仍继续闪光。当时,伦琴确信,这一新奇的现象是迄今为止尚未观察过的。

接下来一个多月里,伦琴除了主要的教务工作外,就把自己独自关在物理实验室里,几乎断绝与同事、家人的联系,全力以赴投入到实验中。他喜欢用艰苦工作换来“完美无暇的结果”,未经证实的结论也不会公布。通过进一步实验,他发现把笔记本、厚书、木头等放在放电管与硬纸板之间时,板上依旧闪光;而把1.5毫米厚的铅板放在放电管与硬纸板之间时,板上没有光,明显是被铅板挡住了。

为了研究方便,他把这种尚无人知的新射线称为“X射线”。

“既然X射线可以穿过厚橡皮、上百页的书,那它可以穿过人体吗?”12月22日晚,面对不请自来的妻子,伦琴没有过多解释,而是请她帮助做一个实验。妻子知道伦琴的脾气,便爽快答应了。她用黑布把右手包得严严实实,然后放在装有照相底片的暗盒后面,等待伦琴接通电源。约15分钟后,她被一张打印出来的照片震惊了,因为照片上清晰地呈现出她的手骨像,以及一枚结婚戒指。这张照片成为X射线史上最早、最著名、最有纪念意义的照片,它标志着人类可以借助X射线透视骨骼!

1896年年初,伦琴把他的新发现公之于众,立即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其反应之强烈,影响之迅速,实为科学史上罕见。1896年1月23日,伦琴在他的研究所举行了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公开报告会,在这次的报告会上,伦琴请求用X射线拍摄维尔茨堡大学著名解剖学家克利克尔(Köllicker)的一只手,克利克尔欣然地同意了这个请求,过了片刻,拍好的干板经过显影以后显示出一位八十岁老人形状优美的手骨,这时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克利克尔立即建议把这种射线命名为“伦琴射线”。

1901年他成为诺贝尔奖金第一位物理学奖金获得者,他立即将此项奖金转赠威茨堡大学物理研究所为添置设备之用。此后根据不完全统计,他生前和逝世后所获得的各种荣誉不下于150项,若对伦琴的成就作出估价是很困难的。1923年2月10日在慕尼黑逝世。

X射线的应用,开创了医疗影像技术的先河,使医疗诊断水平大大提高,被誉为19世纪末物理学三大发现之一。后来的科学家对以X射线为主的影像技术进行研究和改进,终于于20世纪70年代发明了CT扫描仪。由此,我们现在进医院时可以选择照X光或照CT。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诺贝尔物理学奖史演义(一)——伦琴和X射线
感到意外、困惑?也许是惊喜在敲门!
化学史上五大“意外”发现
邮说医学史105:今生与X射线最美的邂逅——伦琴(下)
超迷人的X光照片集锦
X射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