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风云变幻的大清皇位斗争(七)崇政殿的转机与妥协

6)中提到,多尔衮最终在皇位斗争中落于失败。那么我们继续来分析原因。

1636年,皇太极称帝,封布木布泰为庄妃1638年,庄妃为皇太极生了个儿子,他降生前两天,皇太极最喜欢的女人生的那个孩子刚夭折,所以他给孩子起名叫福临1643年,皇太极去世的时候,福临五岁。此时的庄妃无时无刻不在想:母以子贵,我什么时候让我的儿子继承皇位呢?但残酷的现实是,皇太极八个儿子,有五个都比自己的儿子大。

这五个人是:

·豪格三十五岁

·叶布舒和硕塞十六岁

·高塞和常舒六岁

硕塞
高塞

年龄上,福临在八个皇子当中排第六;位置上,比福临小的两岁的博穆博果尔,母亲比庄妃高三个等级。所以这个时候,说实话,庄妃也就是做梦的时候想想:这个皇上要是我儿子多好啊?她知道,这个形势不由她决定。豪格、多尔衮哪个是好惹的。谁会心甘情愿把权力交给她啊?

讲到这儿,我们要明白一个问题,大清朝的皇位争夺战,虽然很激烈,但是并不悲惨,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第一,清朝是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而这个少数民族满洲人的前身女真人曾经建立过一个少数民族政权——金,结果那个政权在中原没有占据多久就被消灭。这是满洲人及其前身女真人建立的第二个少数民族政权。这个政权,正在向梦寐以求的统一中国的梦想一步步挺进,这才是多尔衮和豪格两个人最重要的任务,他们对这点有相当清楚的共识。

第二,1643年,大明王朝已经危在旦夕,大顺政权、大西政权先后建立,对明王朝形成了致命的威胁,双方的决战在即。这个时候,大清王朝正到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最佳时期。任何时候豪格和多尔衮都可以决裂,但是唯有此时,两个人不能决裂。因模棱两可为他们知道,胜利就在前方。他们绝对不会出现你死我活的斗争,绝对不会犯一个王朝末期才会出现的错误。他们不可能像明王朝后期那样,出现腐败现象

我们首先来看,豪格这个主动出击者的劣势。他的劣势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真正的支持者少。在有决定权的七个人中间,豪格只赢得了自己的一票,其他那六票或者明目张胆地支持多尔衮,或者是地不予表态。

第二,两黄旗目的不纯。两黄旗表面上支持他,其实是为了保护两黄旗自身的优势。满洲人向来以黄色为尊,谁当了皇帝,属下的那两个旗就会成为黄旗,另外两个旗就得换颜色。如果你换了别的色,就不会受人尊重薪资都不一样多。地位、身份等都会随之发生变化。从这种程度上,两黄旗并不是在支持豪格,而是在支持自己。如果有人能够想一个办法,自己上台,两黄旗的位置不变的话,那么两个黄旗很有可能立即宣布放弃对他的支持。所以从这个角度说,两黄旗的最终想法与郑亲王济尔哈朗的想法应该是一致的:只要是皇太极的儿子当皇帝,自然就会掌握两黄旗,那支持谁都可以。所以,我们表面上看,两黄旗那么坚定,实际上两黄旗并不是铁板一块

第三,严重缺乏经验。豪格毕竟是皇太极的长子,他前面走的路都由皇太极给他铺垫好了,所以豪格的一生是平坦的,他没有经历过任何勾心斗角。战争、打仗方面,豪格十分在行,但在政治斗争这个方面他明显地比他的叔叔多尔衮要差。

第四,缺乏军队支持。豪格参加了大大小小十五场战役,但是这些战役很多情况下他都是挂一个名,真正率兵者还是多尔衮,所以在军队的支持方面,他自己也清楚,他不如多尔衮更能赢得人心

综上所述,豪格在未来的皇位争夺战中不会轻易取胜,随时有失败的危险。

九月二十六日是农历的八月十四日,中秋节的前一天。黎明,豪格为首的黄旗率先动手。他们知道,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所以采取了主动出击、先声夺人的战术。豪格不会成功,这是历史已经注定了的。问题在于多尔衮为什么失败?

皇太极死后不久,索尼、鳌拜、图赖、图尔格、拜音图、何洛会、谭泰、冷僧机八个人——两黄旗中的杰出人物——集合,带领着几十个牛录首领,直奔豪格家,企图策划豪格为帝。在豪格的授意下,上述八人歃血为盟,结成八拜之交。

索尼
鳌拜

这八个人前脚出了豪格的家门,后脚就跑到了郑亲王济尔哈朗的家。济尔哈朗对他们热情寒暄之后,表示我肯定会支持皇子,不过还要争取多尔衮的同意。这八个人一看情况不妙,就离开了。

1643年9月25日深夜,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家也在上演着与肃亲王爱新觉罗·豪格家类似的一幕: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的哥哥爱新觉罗·阿济格、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的弟弟爱新觉罗·多铎和几十个两白旗各个牛录的首领一起,还有极个别的两黄旗的牛录的首领,一个蓝旗的牛录的首领,都齐聚在多尔衮家,一边对多尔衮跪着,一边齐声说:明天您一定要当皇上,求您了,这个时候该到了当仁不让的时候了。

此时此刻,争夺大清王朝皇位继承权的双方各不相让,形势极为紧张。大清王朝处在危急之中,随时有发生混战、发生内讧的可能。如果任何一方人马处理得不得当,大清王朝可能就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小小的浪花而已,很快就会烟消云散了。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再没有人比他更想当皇上,毕竟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谋深算的政治家,他无愧于这个“睿”字。他知道,我要当皇帝,但是绝对不能到了双方为了争夺大清王朝皇位继承权而打起来的地步。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死后第五日,也就是1643年9月26日的凌晨,礼亲王爱新觉罗·代善、郑亲王爱新觉罗·济尔哈朗、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肃亲王爱新觉罗·豪格、英郡王爱新觉罗·阿济格、豫郡王爱新觉罗·多铎和颖郡王爱新觉罗·阿达礼一行七人,陆陆续续进入了会场。  

会场在哪儿呢?就在今天沈阳故宫的崇政殿的东厢房。当时,今天的沈阳故宫的崇政殿的正房,停放着爱新觉罗·皇太极的尸体,故而这一行七人开会的会场只能在此处

下面一段会使用对话式的方法,来还原当时的场景,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将所有的文言文翻译成了现代文。

一行七人鱼贯而入,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走在了这一行七人的最后的位置上。正当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临进门之时,突然之间一回身,他看到了自从努尔哈赤时期就一直担任宫廷侍卫的时任三等甲喇章京的索尼。

此时的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随口就问了索尼一句话:“你们两黄旗昨天晚上商量得怎么样啊?你们最终决定推举谁当咱们大清王朝的皇上啊?你们两黄旗有什么打算呢?”

索尼冷冷地说:“先皇有儿子在,谁也别想立别人;只要不立先皇的儿子,我们两黄旗就集体反水。你看着办吧。”

这索尼是话中有话!他索尼已经给自己留了后手:先皇有儿子在。昨日八拜之交时是非爱新觉罗·豪格不可,现在变成非子不可了。于是多尔衮放心了。

进到会场以后,就在会议即将开始,被公推为会议主持人的多尔衮刚要说话,肃亲王豪格一派的两个人——鳌拜索尼——跨前一步大喊“立皇子。”

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不紧不慢、慢条斯理地,还颇有些冷嘲热讽地看着他们说:“靠边站!这是我们七个亲王和郡王开会的地方,你们算是什么东西?这里没有你说话的地方!出去!”

在这种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睿亲王多尔衮轻而易举地就把这两个人给撵出门了。

这个时候,多尔衮说:“礼亲王,您岁数最大,您资历最老,这里只有您过了60岁主持会议吧。”代善说:“那我就主持会议?”多尔衮说:“好!于是乎,礼亲王爱新觉罗·代善坐在主席台前,说:“双方发言吧。”

爱新觉罗·多铎到底还是爱新觉罗·多尔衮的亲弟弟,人家是兄弟同心,再加上年轻气盛,他第一个上前发言:“立我哥哥,这就得我哥哥当皇上,我哥哥那年就应该当而没当,这回轮也得轮到我哥哥了,谁有什么反对意见,朝我说

多尔衮开始假意推辞“你别那么说,我们先开会,你待会儿说行不行? 多铎说:“你不想当那就立我,当年太祖遗诏里面也说到我了,我也可以当皇上,你要不当我当,反正这个皇上得我们家人当。

多尔衮说:“你下去,光你在太祖遗诏里啊?你、我、肃亲王都在太祖遗诏里,我们是平等的,别瞎说。”

多尔衮这个时候直接就把矛头指向郑亲王:“郑亲王,您是什么想法啊?”郑亲王爱新觉罗·济尔哈朗说:“我主张立皇子。”

多尔衮说:“礼亲王,您的意见呢?”代善说:“我也主张立豪格。

这个时候,多铎又对代善说:“要是不立我们两个人中的一个人,您当皇上吧礼亲王,我给您跪着:'皇上万岁。”

代善说:“别立我,我都六十多岁了,先皇50岁就死了,我60岁,50岁的人死了让60岁的人当皇上,不合适。我老了,就给你们主持会议,别的我不管,我就问结果,不问经过,谁也别说我。要非问我的主意,我就主张立豪格。”

代善这一说主张立豪格,的孙子阿达礼不说话了。 

当时豪格一愣:“我这儿本身有3个旗,此时礼亲王爱新觉罗·代善和他的孙子统领的两个红旗也支持我剩下的郑亲王也主张立我,也就是说,支持我的居然已经有6个旗了?”

豪格肯定读过几本书,简单的尧舜禹的故事知道,于是爱新觉罗·豪格谦虚地说:“别立我呀,我那福少德薄,你们还是另选高明吧,千万别立我。

  这个时候多铎又说了:“谁想立你了?你这一辈子就今天说一句实话,就是福少德薄。就不应该立你!你以为你是谁?你以为谁想立你啊?”

豪格此时脸红了。福少德薄是自己说的别人也同意也说您福少德薄  

爱新觉罗·多铎又接着说:“你不信问问大家,大家都同意你的观点,你就是不应该当皇上!你就是福少德薄!”  

但是在这个时候,一看到自己的主子受了委屈,门外的两个黄旗的人在索尼和鳌拜等人的带领下,马上跨前一步说:“我们吃先帝的,喝先帝的,使先帝的,用先帝的,先帝对我们不薄,今天咱们就得说出个子午卯酉来,如果不立先皇的儿子,我们今天就血溅崇政殿——谁也别想从这崇政殿活着出去!”  

在这种情况下,代善慌忙发言“我老了,你们立谁都行,这个会我不主持了,我谁都同意,我回家了选完了皇上告诉我一声,我给皇上磕头去。紧接着,阿济格也走了:“我就这一句话,除了立我们家的人,谁都不同意

多铎一想:“我不能走,我还得看结果呢,我要是一走了,剩我哥哥一个人,指不定谁拿一刀子捅下去,我这个哥哥死了?”所以多铎没有走。

这个时候,老谋深算的济尔哈朗说了一句话:“豪格说他不愿意为皇上,福少德薄,大家也同意这种观点,那他就甭当了。但是大家的意思是,必须立先皇的儿子了,先皇的儿子有8个,除去豪格剩7个,其中选合适的,立爱新觉罗·福临好不好?睿亲王,您的意见呢?”

多尔衮的意见我们先暂且不提,现在的问题是:郑亲王为什么要这么提意见呢?

他首先想到的是化险为夷,要提出一个双方都认可的人来。既不能是爱新觉罗·豪格,也不能是爱新觉罗·多尔衮。现在的问题是只能提一个小孩,双方都能接受。在这所有的小孩当中,只有庄妃和懿靖大贵妃所生育的这两个孩子最有资格。懿靖大贵妃虽然理论上说规格要比庄妃高,但是毕竟懿靖大贵妃先后嫁过两个男人,不如庄妃——毕竟是从12岁起一直就跟了皇太极,而且是皇太极最为宠幸的,她所生育的孩子,双方肯定都能接受蒙古人能接受,满洲人能接受,我也能接受。

此时郑亲王爱新觉罗·济尔哈朗认为这个主意是自己提出来的,故而有拥立之功,最终我还能得着便宜  

结果,他还真想对了。多尔衮说:“我同意您这个观点,这个肃亲王他说他福少德薄,我也觉得是这样,也不适合当皇上,您提出福临当皇上比较合适,名字也好听。但由于岁数比较小,可以由郑亲王和我两个人监国辅政,等皇上大了以后,咱们再还政于他。大家还有问题吗?

多铎他一想,这是我哥哥说的,那就算了。豪格一想,福少德薄这是我自己说的啊。并且这是我弟弟,没意见。

多尔衮说:“没意见就散会,咱们准备准备,给新皇上磕头去吧,散会,散会。”这个会就散了。  

郑亲王爱新觉罗·济尔哈朗的想法我们清楚,可是爱新觉罗·多尔衮是怎么想的呢?他为什么不称帝呢?为什么又支持爱新觉罗·福临呢?他为什么非得让爱新觉罗·福临当皇上呢?

导致多尔衮不称帝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客观原因,多尔衮所能够控制得住的兵力不足。多尔衮两个白旗65个牛录,豪格三个旗加在一块儿61个牛录。6561,最后双方都打完了的时候,很有可能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最后再让郑亲王济尔哈朗或者礼亲王代善这帮老家伙们夺得了胜利,那就吃亏吃大了,没有绝对把握的事不去做。

主观原因,多尔衮心中的想法是:“我一定要超过我的父亲努尔哈赤,也要超过我的哥哥皇太极,我要把这个江山迅速地平定下来,我就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我所用,最终完成统一中国大业的任务现在的任务是占领北京、迁都、灭明朝、灭李自成。那个时候,我功成名就以后,皇上想当就当的了

摄政

多尔衮立福临为帝,有如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以退为进,摄政称王。多尔衮也非常清楚地知道福临的特殊地位,确立福临为帝,双方接受起来都没问题。这是一个小孩子,多尔衮能当摄政王,而且确立福临还能争取满蒙之间的团结,这是当务之急的一件事了,只要争取了满蒙之间的团结,就能完成更重要的任务灭掉大明朝

第二,避免内讧,顾全大局大局就是满洲人的团结,在这个问题上,他绝对不可以让豪格当皇上,自己也不能当皇上。豪格当了皇上,那会让多尔衮死无葬身之地!在这种情况下很好,让年幼的福临为帝,既可以达到满洲人内部的团结,也可以达到满蒙的团结,就可以灭掉大明。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多尔衮就接受了济尔哈朗的意见。

多尔衮立福临为帝,不但达到了整个满洲人的团结,而且还达成了满蒙的团结,这是明智的选择。那么多尔衮摄政后,会作出怎样的决策呢?我们下次分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皇太极暴毙,豪格与多尔衮争帝位,为何最后胜出却是六岁的福临
躺着也能赢 皇九子福临
清史:多尔衮、豪格夺位,最后却“便宜”了福临
不以成败论英雄:不应遗忘的清代开国名将爱新觉罗·豪格
事在人为还是渔翁得利?浅析福临继位之谜
皇太极去世后,其长子已34岁,为何还要让年仅6岁的顺治继位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