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国的近亲与远亲(31):左家:从“时刻准备着”的上门女婿说起

文/孙海帆

(31)、左家:从“时刻准备着”的上门女婿说起

湖南湘潭排头乡隐山有不少自然和人文旅游的去处,和许多修葺一新,服务配套完善的“景点”相比,距离隐山东麓3公里处的“桂在堂”遗址则显得残缺破败和荒芜,只有几处“壁画”和“石刻文字”留存了100多年前的辉煌。

桂在堂遗址

这里曾是一个占地万余平方米,有着“三进五开”、四十八个天井格局的深宅大院,它是人才辈出的书香门第,是男女同辉的官宦世家,而从这里走出的最著名的人物就是清末的“四大中兴名臣”之一的左宗棠。

左宗棠(1812-1885)

在清朝末期,统治中国的军队主要是旗人组成的八旗军及汉人为主的绿营军,资料显示,在清乾隆年间正规军八旗军和绿营军总兵力和其他政府武装总数在120万上下,但是,到了天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时候,由于这支庞大的部队长期缺乏训练且纪律涣散根本就不堪一击,这个时候,一支由湖南人曾国藩创建的“勇营”出现在了历史的舞台上。

勇营后来演化成战斗力极强的湘军,不但如此,曾国藩还“顺带”李鸿章发展出淮军,从1853年1月曾国藩因母丧回湖南湘乡之后组建湘军(亦称湘勇)开始,直到1949年8月4日国民党将领程潜、陈明仁在湖南长沙通电起义,湘军和楚军(左宗棠创建的湖南军队)由“清朝统治”到“军阀割据”再到被收编为民国“半中央军”再至起义后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前后延续了近100年。

《平定粤匪图》之《克复武昌省城图》,绢本设色,清,宫廷画师绘,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一百年来,湘军和楚军是灭除天平天国、平定西北、收复新疆和后来(留存的一部分)会剿井冈山时期的红军、令中央红军在“湘江血战”中损失过半和铁血抗日的重要军事力量,而无论历史如何评价,湘军和楚军中的著名将领,尤其是这支军队的几位“缔造者”都永久地进入了中国近代史册。

其实,创建湘军和楚军的几位重要人物都是“近亲和远亲”。他们是曾国藩、郭嵩焘、左宗棠、胡林翼、刘锦棠、罗泽南等,而在他们中间,少时境遇最差的可能就是左宗棠,因为他穷到了因没有能力娶媳妇而要去“入赘”给人家当上门女婿的地步,而入赘的地方就是属于周家的桂在堂。

从道光11年(1821年)19岁“入赘”到桂在堂,到道光24年(1844年)32岁离开,左宗棠前后在这里生活了13年,按左宗棠研究者的说法,这是他“艰苦而浪漫、郁闷而潇洒”的13年,而实际上,这却是他“时刻准备着”的13年。

几乎所有有关努力学习和励志的词汇,比如“晨钟暮鼓”“悬梁刺股”“磨杵成针”等都可以用于这个时期的左宗棠。按现在的话说,一个19岁的成年人,入赘给人家当女婿,没有收入在女方家里“混吃混喝”;之后由女方出资去京城考进士6年中三次落榜,以至邻里乡亲都用“六十老爷(指左宗棠岳父)招个郎,湘阴(左宗棠家乡)来个左宗棠,七年吃了三仓谷,一觉睡烂两张床”的顺口溜来嘲笑他,这要是换了其他“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估计早就羞愧难当,逃之夭夭了,哪里还有脸在桂在堂神闲气定地住着?

左宗棠在桂在堂留下的手迹

可是,左宗棠非凡人,他不但个性鲜明,而且内心极度强大,在已经成家却还没立业且“屡战屡败”的情况下,竟然还自比在隆中的“卧龙”,取字“今亮”(今日诸葛亮之意),坚持以我为主,按部就班,不徐不疾地“该干嘛干嘛”,他一方面积极“备考”,另一方面,以“胸怀祖国”的态度,醉心于研究看上去和改变他的眼下的处境“毫无关系”的知识。

首先,身在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湘潭农村,左宗棠却对“地舆”(自然、历史、经济和军事地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第二次赴京科考不中回到桂在堂之后,左宗棠利用先人所著的地理书籍和自己在外搜集到的各种资料,花了一年多的时间绘制出了“皇舆一图”(全国地图)、“省府地图”、“历史地图”,这些图延续历史面貌、表现山川地势,行政区域、交通道路等,在当时的人们看来,这完全是一位屡试不中的穷举人的无聊之举,可这项工作却为他后来统帅千军万马,纵横东南西北带来了极大的好处,谁都知道,熟知地图是一位军事指挥家的基本功课。

其次左宗棠对农业特别有兴趣,对生在农村的左宗棠来说,这本来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在当时以钻研八股和认为会考方为正道的社会环境下,他钻研农业也遭到他人的嘲笑,觉得他不务正业。左宗棠研究农业的成果是《广区田图说》和《朴存阁农书》,这都是他结合中国经典农学著作,加上自己亲自下田进行试验后写出的有关“科学种田”的心血之作。后来,左宗棠成了封疆大吏,每到一处他都屯垦农田,发展农业,尤其是在“开发和建设大西北”中,他的这些农桑研究都造福了一方,譬如给西北荒漠带去绿意的“左公柳”就是左宗棠当年率部种下的。

当然,如果左宗棠整天呆在桂山堂画地图、数稻穗那就没有后来的“左文襄”了,在左宗棠同时代,三湘大地“各路英雄”井喷而出, 正在高光时刻,左宗棠虽然“混得差点”,但也不会放弃任何一次与这些高人“学习交流”的机会。他经常利用各种机会和这些精英打交道,先后认识了胡林翼、邓显鹤、邹汉勋、郭嵩焘、贺长龄等高朋名师,甚至还与两江总督陶澍结成了儿女亲家,并通过这位亲家结识了林则徐。

有句话叫“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这几乎是一句为左宗棠“量身定做”的金句,在精心准备了多年之后,左宗棠在1852年太平军攻打长沙之际崭露头角,他出谋献策“长沙保卫战”让太平军围攻长沙三月不得,而在“入赘”桂山堂31年之后,左宗棠这个周家的“穷女婿”终于一战成名,开始正式登上了中国近代的政治军事舞台。

左宗棠厚积薄发、大器晚成,是许多青年时期受到挫折和走了弯路的人的榜样,有句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左宗棠的经历可以激励那些人生“上半场战果不佳”的人将希望放在下半场,但还有句话说“榜样是不可复制的”,比如要学左宗棠,首先就要具备和他一样家庭环境,不然很难步其后尘。

左宗棠夫人周诒端画像

左宗棠的家庭环境太宽松了!因为他背后有两个不给他任何压力的女人,一个是他的岳母王慈云,一个是他的夫人周诒端。她们不但是大户人家的女人,而且还是清末湘潭方上周氏“女诗人群”的“群主”,因为此,左宗棠和周家另一个著名的女婿、清末著名戏剧家张声玠不但不会被“老丈母娘”王慈云逼着去外面赚钱“养家糊口”,还经常和一群女诗人学习、把玩、创作诗词歌赋。尤其是左宗棠与夫人周诒端之间,感情交流往往通过诗词来表达,既文艺又浪漫,左宗棠在桂在堂“既艰苦而浪漫”中的“浪漫”就是来自站在他这个“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周诒端和她的母亲王慈云。

其实方上周氏是北宋著名文学家、理学家周敦颐后人的一支,周家桂山堂既是左宗棠岳父周系舆的家,也是乾隆年间进士、内阁学士、户部左侍郎周系英的家,当然还是一个叫周系藻的家,他是左宗棠老丈人的堂弟,周系藻有个儿子、也就是左宗棠的堂小舅子叫周诒铣。2005年,周诒铣的外孙走上了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开讲“品三国”,他就是易中天,从“扬名立万”的角度来说,易中天比他的“不远不近”的亲戚左宗棠来的更晚一些,他这时已经58岁了。

易中天

易中天的母亲周树奇和两个弟弟都出生在湖南湘潭,彼时左宗棠已去世多年。易中天的亲外婆早逝,在北京当律师的外公周诒铣继娶了朱濂,朱濂的姑姑朱其慧是民国第四任总理熊希龄的第二位妻子,熊希龄是出生在湘西的江西人,顺着熊希龄这条线索,“民国的近亲与远亲”可以与作家沈从文(其姨夫是熊希龄的幼弟熊燕龄)、“合肥张家四姐妹”(沈从文岳父家)等联系起来,在此先按下不表。

儿时的易中天与父母

前面说过,左宗棠在“出山前”广交高人,这既可以增长见识亦可积累人脉资源,这期间,左宗棠为养家也出去教过书,也就是在醴陵渌江书院教书期间,他结识了两江总督陶澍,这时两人的“差距”是很大的,陶澍官居一品,左宗棠是落榜穷举人,陶澍年长左宗棠33岁,基本上就是老一辈,可是,陶澍这位伯乐和左宗棠一打交道就如同当年看见林则徐一样眼前一亮,不但非常欣赏左宗棠,还在后来见面时主动提出要让自己只有7岁的独子陶桄与左宗棠的6岁大女儿左孝瑜定娃娃亲。

左宗棠自己也不知道是祖上烧了什么高香,自己“入赘”大户人家,女儿又被“豪门”相中,心中虽然欢喜,但也诚惶诚恐,另外,他还有一大顾虑,就是他的好友胡林翼是陶澍的女婿,如果自己的女儿成了陶家媳妇那他和胡林翼之间不就乱了辈分吗?为打消其顾虑,陶澍说“三十年之后,你必在我之上”,由此看,陶澍的眼光也真够“独”的,那这个陶澍和左宗棠大女婿陶桄到底是怎样的人呢?(未完待续)

(本文根据相关资料编写,若信息有误,欢迎留言指正,照片来自网络,若有异议,即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左宗棠成上门女婿后,丈母娘和妻子是如何对待他的
左宗棠与周诒端: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必定有一位力挺他的女人
一代名臣左宗棠:我当上门女婿的十一年
这天,上门女婿左宗棠刚要进被窝,突然发现身边躺的是他看着长大的侍
对联故事:左宗棠比联招亲(2)
历史随笔·左宗棠入赘周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