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曹操之“曹操袁绍偷新娘”,好朋友当为对方安危着想

国庆、中秋长假,满门心思都在外边闲逛,没有写一篇正常的图文文章。今天打起精神要搜集素材写文章了,忽然眼前一亮,翻到头段时间朋友约要的稿件了。朋友说要录几个抖音视频,想讲几个名人的故事,要求每篇字数不能超过180字,观点上要标新立异,不能和大家的普遍想法趋同。我说是正史还是野史,答曰随便。有了这说法,我很快敷就30篇短文。可惜,朋友是三分钟热度,最近又有新的爱好,我的短文无用武之地了,正好拿来扩充成文。观点对不对听凭大家议论,我只是搬运别人的故事,讲述一下我自己的思想观点而已。

曹操,绝对是中国历史上的名人,褒贬不一。历史上流传的曹操故事真不少,我就从他年少到老年期间选取30个故事讲一讲。

历史上曾有过“曹操袁绍偷新娘”的故事,我查了一下,最初说法来自《世说新语·假谲》:“魏武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贼!”青庐中人皆出观,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与绍还出,失道,坠枳棘中,绍不能得动。复大叫云:“偷儿在此!”绍遑迫自掷出,遂以俱免。”

译文是:“魏武帝曹操年轻时,和袁绍两人常常喜欢做游侠。他们去看人家结婚,乘机偷偷进入主人的园子里,到半夜大喊大叫:“有小偷!”青庐里面的人,都跑出来察看,曹操便进去,拔出刀来抢劫新娘子。接着和袁绍迅速跑出来,中途迷了路,陷入了荆棘丛中,袁绍动不了。曹操又大喊:“小偷在这里!”袁绍惊恐着急,赶快自己跳了出来,两人终于得以逃脱。”

这段故事曾被易中天在百家讲坛讲三国时引用过,还引出“男孩小时候不调皮,长大就没出息”的结论。但是严肃的历史学家不大认可这段记载,因为《三国志》《后汉书》这样正史著作里不载。而且《世说新语》在南朝宋时期成书,记载了一些魏晋时期人物的轶事趣闻,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极大丰富了一些历史人物的形象,但毕竟是轶事,不能与正史混为一谈。唐朝史学家刘知几在《史通》中对《世说新语》的史料价值评价并不高。

那我们简单分析一下,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有多大。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 。东汉末年宰相、太尉曹嵩之子。《三国志》称其父曹嵩是宦官曹腾养子。

曹腾历侍四代皇帝(顺帝、冲帝、质帝和桓帝),颇有名望。一说曹腾是宦官,大家马上能想到周星驰的“又是一个死太监”的梗,但平心而论,这个太监不太坏。《三国志》载曹腾为西汉相国曹参之后。曹腾作为宦官初任黄门从官,汉顺帝即位后,升任小黄门、中常侍。后因策划迎立汉桓帝有功,被封为费亭侯,升为大长秋,加位特进。曹腾用事宫中三十多年,未有显著过失,并能推荐贤人。曹腾为人胸怀宽广,据《后汉书·卷七十八·宦者列传第六十八》,当时的蜀郡太守托送计簿的官吏送礼物贿赂他,益州刺史种暠在斜谷附近查获书信,上书奏告蜀郡太守,因此弹劾曹腾,请求将他交给廷尉问罪。汉桓帝他知道书信是由外头来的,没有怪罪曹腾。对于种暠的弹劾,曹腾并不计较,还时时称赞种暠是个能干的官吏(确实是良臣)。当时的人都因此赞美他。

曹腾自幼入宫后与女子吴氏结为“对食”夫妻,后收养曹嵩为义子。曹嵩,字巨高,沛国谯县人,与曹腾同乡,估计可能是同族,不然曹腾也不大可能收养他,但后面有驳论。曹嵩并不像养父那样清廉,桓帝末,他依靠曹腾关系,官拜司隶校尉。曹腾死后,曹嵩继承曹腾侯爵。灵帝即位,擢拜曹嵩为大鸿胪、大司农,先后掌管国家的财政礼仪,位列九卿高位。他多年为官,因权导利,曹家富甲一方。据《后汉书·宦者列传》,中平四年(187年)十一月,太尉崔烈被罢免,大司农曹嵩贿赂中官以及给西园捐钱一亿万,升为太尉,位列三公,仅次于大将军职务。

曹嵩中年得子曹操,开始时曹嵩并不太喜欢这个儿子。据《后汉书·袁绍刘表列传第六十四上》,因曹操年轻气盛,没有功名却爱舞枪弄棒,与袁绍交好,好为游侠,常常为曹嵩带来麻烦。太尉桥玄(一说司马防)洛阳为官时给曹操举孝廉,曹操当上洛阳北部尉,负责京城治安,曹操才在老子心目中有点地位。这一点很重要,以后我们在谈到曹嵩之死时还要谈到这些。

关于曹嵩身世,《三国志·魏书一·武帝纪》载:曹嵩生曹操,曹操被认为是西汉丞相曹参后人,但《三国志》又记载“莫能审其(曹嵩)生出本末” ;裴松之注《三国志》引三国吴人所注《曹瞒传》(原书已佚)提到曹嵩本姓夏侯,为夏侯惇叔父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文》则说“父嵩乞丐携养”,就是说曹嵩是路边要饭的,大约是污蔑之词。

2013年11月,复旦大学历史学和人类学联合课题组发布关于曹操家族DNA研究最新成果:经过三年研究,最终通过现代基因反推,验证了汉代丞相曹参家族基因与曹嵩、曹操的家族基因没有关系,从而证明曹嵩、曹操是曹参后人的说法有误;又确认了夏侯氏后人DNA,推翻了曹嵩本姓夏侯的说法;曹嵩有可能是来自养父曹腾本族,但现有证据不完全确定他是曹氏家族内过继的说法。

再看袁绍。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商水县)人。袁绍出身汉末名门“汝南袁氏”。汝南袁氏为东汉时期的著名世族,自袁良以后,至其孙袁安官至司空、司徒,安子袁敞及袁京皆为司空,京子袁汤为司空、太尉,汤子袁逢亦至司空,逢弟袁隗亦至三公、太傅。四世中居三公之位者多至五人,故号称“四世三公”。汝南袁氏后人有袁世凯。

袁绍

袁绍是袁逢庶长子,袁逢将袁绍过继给其兄袁成。袁绍在少帝朝官拜司隶校尉,至献帝时任大将军。袁逢嫡子袁术则官至后将军。由血缘上来看,袁绍、袁术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由宗法来看,则两人为从兄弟;但二人关系一向不好。

袁绍生父袁逢以宽厚笃诚著称。历任太仆卿、司空、执金吾,成为朝廷三老,卒于任上。袁绍继父袁成,东汉末年左中郎将,《后汉书·卷七十四上·袁绍刘表列传第六十四上》 说他:“壮健好交结,大将军梁冀以下莫不善之。”。去世早,没有子孙,由袁逢之子袁绍过继承嗣。

从上述历史资料可知,曹操、袁绍都是出身显赫官宦世家,袁绍背景更深厚一些。说二人是官二代,都有点小瞧他们的世家身世了,二人从小认识、结交并相好应当是事实。

至于二人会不会在一起胡作非为,我们看一下当时的评价。年轻时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能力,《三国志·魏书一·武帝纪》说曹操“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当时的人们不认为他有什么特别才能,只有梁国桥玄和南阳何颙认为他不平凡,桥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南阳何颙说他:“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南阳许劭以知人著称,曾对曹操说过:“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当时人们对袁绍评价甚高,《汉末英雄记》记载袁绍“好游侠”,荀谌说“袁氏一时之杰”。董卓说,“但杀二袁儿,则天下自服矣。”王粲说,“袁绍有姿貌、威容,爱士养名。既累世台司,宾客所归,加以倾心折节,莫不争赴其庭,士无贵贱,与之抗礼。”荀攸说,“绍以宽厚得众心”。袁绍平常待人宽厚,素有德政,官渡之战后因病去世,河北百姓没有不悲痛的,市里巷间挥洒眼泪,如同失去亲人一般。这也是一个伏笔,将来我们还会谈到这点。

但是最知道袁绍的人,还是曹操:“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袁绍却不知道曹操,《世说新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袁绍曾经让人晚间用剑刺曹操,第一剑刺往下了,没中,曹操想他再来一剑必定要高,他便紧贴床上,第二剑果然高了,还是没有刺中曹操。

说了这么半天,曹操袁绍抢新娘的故事有没有可能呢?从他们的性格和关系来看,是有可能发生过的,毕竟他们那种世家背景,在汉末乱世杀人放火都没有人敢去追究,区区一个恶作剧有什么要紧的呢?

当然,我在写本篇短文时是参考了《世说新语》的版本的,但我对这个版本不满意,太直白,没啥深度,无非是夸曹操机敏,说袁绍木讷,为后来曹操剿灭袁绍做了提前的性格铺垫,这属于事后诸葛亮式的评价。所以我就找了另一个版本的说法,出处不详,大约也是演绎作品。但我以为这个版本比较符合两人年少时的身份。

首先,二人当时是好友,曹操没有必要陷害袁绍。袁绍掉进荆棘丛,曹操故意大喊大叫,迫使袁绍仓惶中跑出来,万一荆棘扎破袁绍的动脉或者眼睛怎么办呢?这是有可能置人于死地的做法,这样的朋友能够做下去吗?

其次,曹操背着新娘,将来要背到哪里去呢?曹操这时候又不准备强抢民女做压寨夫人,只不过是想让主家难堪、尴尬,以显示自己的小聪明,必然要在得逞后最短时间内送回新娘子,原来的故事没有交代。

总之,我认为我选用的这个版本的故事比较切合实际,既要把恶作剧做足,又不能真正是作恶影响新娘子一辈子清誉,还要顾及两人的人身安全,不能置朋友于生命危险之中。

第一篇就到这里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常明:死后是非谁管得(《三国志演义》的文学再造之五)
曹操 | 古今奸雄第一奇人(上)
官渡之战袁绍战败,曹操的真实实力有多可怕?
怎么理解易中天老师在说曹操的时候说过,但凡小时候老实的孩子,长大后都没出息?
曹操入主奠基之地兖州,幕后推手究竟是谁?
管窥曹操度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