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曹操之“曹操逃董不风险”,历史上的义气远没有小说里多

曹操刺杀董卓,结果被董卓发觉,于是赶紧假装献刀,暂时脱身,半路上被中牟县令陈宫逮住,于是……这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但正史不是这样的,当时董卓位高权重,身边不可能没有服侍的人,指望在董卓睡觉时刺杀必须是他身边的熟人,外人难度大点。

先说董卓,历史上董卓真是厚颜无耻、杀人如麻、没有心机的莽汉吗?前两条对,后一条不对,只能说罗贯中先生塑造人物形象功力深厚,给大家留下心理定势。

董卓,字仲颖,陇西郡临洮(今甘肃岷县)人,也有点官宦家庭背景。据《三国志·魏志·董卓传》 注引《英雄记》说:“(董)卓父君雅,由微官为颍川纶氏尉。有三子:长子擢,字孟高,早卒;次即卓;卓弟旻字叔颖。”董卓父亲董君雅在担任豫州颍川郡(治所在今河南禹州市)纶氏(治所在今河南登封市西南)县尉,做缉拿盗贼的小官时,生下董卓和董旻,所以分别给他们取表字:仲颖、叔颖,伯颖先死啦。再往上推,董卓远祖是春秋时期晋国太史董狐,董狐以“赵盾弑其君”记载赵盾族弟赵穿弑晋灵公,留下“董狐直笔”典故,开我国史学直笔传统先河。董卓八世祖就是赫赫有名的董仲舒,再介绍这个人就看不起读者的智商了。董君雅后来离职返乡,董卓跟着回到故乡。

大约董卓年轻时也耕田种地,据南朝陶弘景《古今刀剑录》载,董卓少年时在田间耕地,拾到一把刀,刀上没有文字,四面隐起作山云纹,斫玉如泥。董卓富贵以后,拿这把刀给蔡邕(蔡文姬老爹)看,蔡邕说:“这是项羽之刀。”据陈志《董卓传》,董卓年轻时喜爱行侠仗义,曾到羌人部落游玩,与很多羌人首领结交。后来,董卓回乡耕种,一些羌人首领来看望他,董卓和他们一起回家,把耕牛杀掉款待众人。羌人首领们非常感动,他们回去后凑了上千头牲畜赠送给董卓。

后来董卓在陇西郡府担任官吏,负责地方治安。当时匈奴人经常骚扰边境,劫掠百姓,凉州刺史成就征辟董卓为从事,董卓领兵大破匈奴,斩获千计。并州刺史段颎将董卓推荐入朝廷公府。以后,董卓在镇压鲜卑、羌人联合叛乱和黄巾起义时屡立战功,但也因战败过被免过职。说董卓有心计,是因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次,董卓军在望垣县(故址在今甘肃秦安县北、通渭县南、静宁县西一带)北被羌人、匈奴人包围,军粮不足,形势危急。董卓让士兵在渭水中假装拦水修堤,对外宣称捕鱼,实际上让军队快速从堤下通过。等叛军发现后,已经追之不及。等到后来,董卓开始手握重兵,便不好好剿灭叛匪了,而是时常抗朝廷之命,在糜烂的局势下观望和等待时机。

汉灵帝驾崩后大将军何进掌权,与司隶校尉袁绍合谋诛杀宦官。何太后不肯下诏,于是何进、袁绍私招董卓领兵进京,并密令董卓上书:'中常侍张让等窃幸乘宠,浊乱海内。昔赵鞅兴晋阳之甲,以逐君侧之恶。臣辄鸣钟鼓如洛阳,即讨让等。'以此逼迫何太后。董卓立即动身。不久何进反悔,派谏议大夫种劭劝阻董卓进京。种劭在黾池(今属河南三门峡市)见到董卓,要求董卓返回河东郡讨伐流亡的南匈奴单于于夫罗(已归顺汉朝的南匈右贤王,与董卓为敌,救过汉献帝,后来归顺曹操。于夫罗儿子刘豹是左贤王,但似乎不是掳掠蔡文姬的左贤王,因为刘豹后来成为曹操手下的左部帅,若是他掳掠了蔡文姬,曹操不需要花大价钱去赎),董卓不从,继续上书辩解,并进入河南尹。迫于董卓进军压力,何太后终于同意下诏罢免宦官。董卓率军抵达洛阳城外,种劭出城劳军时再次要求董卓撤军,董卓指使士兵上前威胁种劭,种劭大怒,斥责董卓,董卓自知理亏,便率军西撤至洛阳城二十里外的夕阳亭。这个时候董卓对朝廷还是有忌惮的。

受到惊扰的十常侍先发制人,在宫中杀害大将军何进。愤怒的何进手下将士攻入宫中,大杀宦官。何进部将吴匡等人联合董卓之弟时任奉车都尉的董旻,攻杀车骑将军何苗。中常侍段珪等劫持皇帝刘辩逃走。董卓望见洛阳上空浓烟滚滚,才知朝廷发生重大变故,急忙下令进军,中平六年(189年)二十八日天未亮,抵达显阳苑,打听到张让等人劫持皇帝刘辩上了北芒山,于是又向北芒山赶去。

北芒山下,惊魂未定的刘辩见到董卓军吓得大哭。 董卓救了皇帝,然后还宫。在长安,董卓见到迎驾队伍,迎驾者崔烈意图只迎皇帝,劝返董卓军队。董卓指着崔烈骂道:“我日夜兼程跑了三百里路,你现在说什么回避?信不信我砍下你的脑袋!” 接着,董卓又反诘大臣:“诸位公卿身为国家大臣,不能匡正王室,致使国家动荡,天子流落在外,你们哪有让我退兵的理由!”

随后,董卓进入迎驾队伍,先拜见刘辩,想伸手从闵贡怀中抱陈留王刘协,刘协不肯,董卓只得与闵贡并马而行,一同入城。董卓又向刘辩询问事变经过,刘辩语无伦次,而刘协却能表述清楚,董卓知道刘协是董太后抚养长大,号“董侯”,董卓自认为与董太后同族,于是心生欢喜,希望刘协能当上皇帝。

董卓收留了大将军何进的部曲、车骑将军何苗的部曲,又引诱吕布杀害执金吾丁原,吞并了吕布等并州人的军队,自此董卓掌握了洛阳的所有军权。

后来董卓的倒行逆施越来越多,成为不折不扣的权臣。董卓干的坏事有太多,不然也不会遭到朝廷上下反对。这个时候曹操是不可能带剑刺杀董卓的。有一个例子,侍御史扰龙宗拜见董卓时忘了解除佩剑,董卓借题发挥,下令将其活活打死。当然这在袁绍那是例外。董卓搞皇帝废立,立刘协为汉献帝,袁绍不同意,提出要去请示太傅袁隗。袁绍说:“恐怕大多数人都不会同意你的意见!”董卓闻言大怒:“竖子!天下事岂不决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尔谓董卓刀为不利乎!”袁绍反讥:“天下健者,岂唯董公?”然后拿着佩刀作揖而去。董卓知道袁绍的声望地位,也拿他没办法。但是太傅袁隗同意废立,袁绍因此弃官逃至冀州勃海郡(今河北沧州一带)。

废刘辩,立刘协

我们再说董卓有谋略的一面,那就是延揽人才:董卓联合司徒黄琬、司空杨彪上书,要求为建宁元年(168年)九月政变被诬陷的陈蕃、窦武以及次年(169年)在“第二次党锢”中被捕遇害的众多党人平反,恢复陈蕃等人爵位,并提拔他们的子孙为官;董卓又亲近周毖、伍琼、何颙、郑泰,让他们成为幕僚;董卓在幕僚的建议下,征召名士如荀爽、韩融、陈纪入朝为官,其中蔡邕最受信任;同时,董卓又选拔大量名士如韩馥、刘岱、孔伷、张咨、孔融、应劭、张邈等担任地方太守等要职,甚至不计前嫌,对厌恶自己而弃官而走的袁绍、王匡、鲍信(以前曾劝袁绍趁机杀掉董卓)等人授以太守,以示和解。当然你站在不正义的一方,用什么法子邀买人心都没有用。

这时曹操干什么呢?在京啊。曹操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后曾任都骑尉,曾受任东郡(治所在今河南濮阳市)太守,婉拒辞官归家。后来王芬想拉他刺杀汉灵帝,他也没参与。到董卓专权、拉拢人才的时候,曹操时年35岁,预感到自己可能会被征召,与董卓同流合污。他认识到残暴的董卓政权对立面太多,被裹挟进这个阵营不是好事,于是决定回乡避祸。果然董卓很快上表封曹操任骁骑校尉,掌管洛阳禁军。曹操急忙劝说父亲曹嵩赶紧携带家财出京避难,他又派曹洪向董卓报告说自己因宿疾偏头痛发作,需要休息几天后才能赴任,董卓没有细想就答应了。曹操又派曹仁护送曹嵩出京,为遮人耳目,先不去沛国谯县老家,而是赶往徐州,这就为以后曹嵩被杀埋下伏笔。

几天以后,曹操的秘密工作完成,于是向董卓来使表示,隔日中午到相府拜见董卓后上任。当晚,曹操以需要好好休息为由遣散侍从,趁黑步行出城,买了一匹老马赶往陈留(今河南陈留县),此时曹洪已变卖资产在那里等他。

第二天董卓发现曹操逃跑,勃然大怒,派刺客赶往曹操老家追杀他,然后发下海捕文书全国缉拿曹操。曹操脚力不行,当他跑到司隶地区边界中牟县时已是半夜,古代有宵禁的制度,曹操被巡夜的警卫抓住,被带到中牟县令面前。此时中牟县令已接到缉捕曹操的公文,认出了曹操。按说抓住逃犯是立了大功,但值夜功曹却认为此时董卓擅权,天下局势正趋于混乱,不可杀掉曹操这样有名望的人,于是劝说中牟县令放掉曹操,并送他盘缠和好马,帮助他尽快逃离。曹操于是避开大路,赶山间小路到达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镇,虎牢关即在此),为避开虎牢关守军路遇到父亲老友吕伯奢,此处省略一万零一字。

我们重点还是要谈中牟县令为什么要放曹操,难道此人真因为曹操是盖世英雄,这么讲义气吗?在《三国演义》里,中牟县令是陈宫,敬重曹操刺杀汉贼董卓是条汉子,所以私放了他,但真历史不是这样。

我们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卓遂杀太后及弘农王。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冬十二月,始起兵于己吾,是岁中平六年也。”这里压根没有说中牟县令是陈宫。我手头有庞大的地方志,但没时间查阅有没有中牟县志,这里对中牟县令是谁先存疑。

我们再看陈宫历史。陈宫,字公台,东郡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人,性情刚直,足智多谋,年少时与海内知名之士相互结交。初平三年(192年)曹操任东郡太守陈宫才出来做官,当时兖州刺史刘岱讨伐青州黄巾时战死,陈宫等人采取外交手段帮曹操接任兖州牧,成为曹操心腹。但后来曹操杀害兖州名士边让等人,这些人中可能有陈宫好友,陈宫因此与曹操反目,并游说张邈背叛曹操迎吕布入兖州,辅助吕布攻打曹操并先后取得兖州与徐州。是陈宫最先背叛曹操,没讲义气。到曹操攻下下邳,活捉吕布和他的军师陈宫,陈宫没脸接受曹操复用他为官的建议,所以被杀。根据魏国郎中鱼豢所著《典略》(该书已佚),曹操是按照陈宫死前请求赡养了他的母亲和家人的,说明曹操对陈宫还是有感情的。陈宫的事证明陈宫不大义气,倒是曹操义气得紧。

我们换个思路看待这个问题。在隋炀帝开创科举制,从民间选拔优秀人才当官之前,中国都是荐举制当官,这是要拼血统、拼世家的。老辈没有当官的,后辈就很难被举荐为官员,曹操就是举孝廉进入官场的。举孝廉,就是举孝子廉吏,是汉朝的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被举人的资历,大多为州郡属吏或通晓经书的儒生,或者说,就是给当官的及地方豪族一个政治上的后门,凡是进这个圈子里的应该是一路人,流行相互提携。中牟县令,十之八九也就是这样上来的人,这些油滑的官吏绝对没必要在圈子里多树敌人、少交朋友的,更何况曹操老爹曾经为相,曾经织就庞大的全国关系网,讨好曹操这一个人不知道会带来多大利益呢。反正是乱世将至,董卓今朝在台上,明天魂归何处未知,没必要惹麻烦,相信捉放曹操对董卓来讲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有功也赏不了什么,有过也未必罚到头上,不如风险投资一把,也许将来就能有丰厚回报呢。依曹操的风格,历史上可能真会有回报呢。

当然,别以为中牟县令就一定是什么好人,在乱世举荐的官员,大多都是逆向选拔的,凡是爱民如子、两袖清风、无钱打理上级的人一般是举荐不上去的。如果此人在任上不贪,与民同乐,一起吃糠咽菜,度日如年,恐怕连馈赠阿瞒逃跑的盘缠和好马都没有吧!

这是第三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盘点吕布一生中的贵人,剖析三姓家仆受欢迎的另一面
袁绍和袁术,都是诸侯联军的领头人,为何两兄弟自己掐起来了?
郑州市情网
曾仕强点评三国之道(2)内乱招外患
东汉末年何太后一一蛇蝎美人,误国误民,罪有应得
史上最另类三国史(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