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人(76) 刘裕——东晋最后一个权臣

上接前文——

此时的刘裕已是北府兵的高级将领,可参与北府内部的军机要事。刘裕力主攻打桓玄,但刘牢之和其他将领态度不明,以至军机延误。彼时已占据建康的桓玄见状,当即发兵攻打北府兵,北府兵上下再次炒成一团,刘牢之心知大势已去,便投降了桓玄,桓玄立即解除刘牢之的兵权,刘牢之无奈感叹自己时日无多……

刘牢之出身将门世家,但传到他这一代,已经式微,后被北府军初代领袖谢玄看中,从此扶摇直上,并在淝水之战中立下大功,成为北府兵内谢玄以下第一人!谢玄莫名身死之后,刘牢之成为北府军二代目,但因出身贫寒(相对的)为东晋高层所轻慢。

适逢王恭作乱,刘牢之趁势归附,但王恭只是将刘牢之当做工具人,时常奚落于他。刘牢之暗暗怀恨在心,后背叛王恭归附司马道子,王恭因此兵败被杀。如今刘牢之再次横跳,归顺桓玄,自然不会被信重,褫夺兵权也在情理之中。

刘牢之的这番操作使得部下离心,威望尽失,连亲子刘敬宣都不待见这个父亲。刘牢之自度起于微末,兴于北府,如今落得这般田地,再无翻身地的希望,心灰意冷之下竟自缢而死(刘牢之死因存疑)!这下可给了年逾四旬的刘裕走上人生巅峰的机会!

刘裕凭借平叛过程中积累的军功与声望,毫无争议地坐上北府兵头把交椅,顺理成章地成为三代目!前半生碌碌无为的刘裕,参军仅数年,便成为东晋有数的巨头之一,其成就堪称奇迹(这段历史有争议,刘裕到底是淝水之战前就加入北府兵,还是之后加入的,历史并无定论,本文引用后者,这样会使刘裕的生涯更具传奇性,毕竟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

可桓玄解除刘牢之的兵权,其真实目的就是想分化瓦解北府兵,岂能让刘裕安心统治北府兵?是以,桓玄极力打压刘裕和其他北府旧将,一时间北府兵人心惶惶,诸多北府旧臣皆遭桓玄毒手!以当时刘裕的实力,不足以跟已是东晋实际最高统治者的桓玄硬碰硬,只能对其虚与委蛇,暂时归顺桓玄,但却暗中联络北府部将,以图大业!

不久,刘裕的地下工作已经做得差不多了,准备起兵讨逆。正逢此时,桓玄也十分配合地篡晋自立,号大楚皇帝!刘裕大喜过望,随即以打猎为名,将暗中联络的北府旧将,聚于京口(今镇江),大举义旗讨伐桓玄。

刚登上帝位桓玄闻是刘裕起兵,心下戚然,问计于左右,皆无对策。桓玄亦畏惧刘裕威名,不敢亲自领兵,遂派其弟桓谦(桓冲之子)领兵据之。结果自然毫无意外,为刘裕所败。桓玄大惊,当即乱了方寸,竟以道士做法,妄图用法术诛杀刘裕!

桓玄出此昏招,简直是自掘坟墓,刘裕不管不顾,一路连消带打将桓谦部直接打散。桓谦只身逃回建康,桓玄见状,二话不说直接拖家带口,西出建康逃遁而去,建立不足半年的桓楚政权轰然倒塌。

桓玄一路逃到江陵,还未站稳脚跟,就被追兵再次击败。此时的桓玄大势已去,人心已失,左近侍卫不足十人。桓玄还欲再逃,被忠于东晋的益州援军拦住,当场被杀,年仅36岁。桓谦闻讯,直接放弃江陵,奔逃出境,投奔后秦而去。

经此一战,刘裕的声望在江东达到顶峰!成为东晋名副其实的无冕之王!不久,刘裕迎回被桓玄挟持的晋安帝,晋安帝十分识趣地给刘裕晋封为侍中、车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并加了一系列头衔。

刘裕从此牢牢把控朝政,开始推行新政!当然,刘裕这所谓的新政,就是铲除异己——自“衣冠南渡”以来,东晋士族的权利愈发膨胀,司马氏彻底沦为吉祥物,朝廷的权利,完全被以王谢为首的几大家族掌控,外人很难插入。

如昔日显赫一时的权臣桓温,也未能动摇这几大家族的根基。桓玄之所以能造反成功,也是跟他们妥协后方能成功。如今,出身贫寒的刘裕登顶,这些祸国殃民的世家大族,终于迎来了他们的末日!

刘裕彻底掌控建康以后,除了组建北府兵的谢氏,其余以王氏为首的各大世家,均被杀得人头滚滚!在两晋嚣张了一百余年的士族门阀,皆噤若寒蝉!那么,被杀得如此之惨的各大氏族,难道从此就这样对一个丘八俯首称臣,将自己的百年基业拱手送给刘寄奴了吗?

当然是不可能的,这些在东汉末年成型,又在三国时期发展壮大,最后在两晋时期达到巅峰的世家大族们,怎么可能轻易认怂,便宜刘裕这个低级士族,这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何况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更别说让出这万金难买的至高权利了!

要想搞清,这帮祸国殃民的士族们,是怎么跟刘裕这种权臣兼军阀掰手腕的,故事就要从头说起了,让我们把时间往回调,说回到晋室如何“衣冠南渡”的那一时期——

话说“永嘉之乱”后期,中原各家司马王几乎被前赵刘聪屠戮一空,远在下邳(今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的琅琊王司马睿逃过一劫,但见胡人日盛,司马睿也不敢喊出匡扶中原的口号,只能听从王导的建议,南渡建邺(后改名建康、石头城)自保,再图大业。

传说五位司马王南渡,最后只有司马睿称帝,所以有了五马渡江一马化龙的说法

王导,琅琊王氏,虽然此时的琅琊王氏还没有后世那么牛逼,但凭借上品高门的身份,王导跟司马睿建立起非同寻常的关系,二人从小相识,司马睿对王导素来信重。王导看出了北方糜烂已不可为,遂建议司马睿南迁。

本就被吓破胆的司马睿深表同意,立即动身南下建邺。北方各大士族听闻此事,纷纷效仿(也有王导故意放出消息的缘故),跟随司马睿南下,史称“永嘉南渡”或“衣冠南渡”,又称“五马渡江”!王导也因此成为南迁的北方士族领袖,声势一度盖过司马睿。

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桓玄之乱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东晋十六国(三)东晋权臣之“旧时王谢堂前燕”
初生的东晋再次陷入内斗,司马绍平定王敦之乱
偏安江左:东晋覆亡真相
一个王朝的兴与亡,全赖这支军队
王氏兄弟:弟弟英雄,哥哥奸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