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魏武挥鞭(15)汉中决战——蜀汉与曹魏的天命之争
引子:

汉中战场,曹操戴着天子享用的十二旒王冠,刘备扛着兴复汉室的大旗。
最终,刘备用实力证明了“天意不绝炎汉”,曹操从称帝的梦中醒来,思考着天命所归,嘲笑劝进的孙权是“欲使吾居炉火上耶”,发出“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的长叹。
刘备死后,华歆、王朗、陈群、许芝、诸葛璋等魏臣纷纷写信给诸葛亮,妄图以高官厚禄说服诸葛亮投降,诸葛亮不予理睬,做《正议》一文回击,文中说:
曹操诡诈,纠集十万人来战先帝,妄图救张郃于阳平,只落得狼狈逃窜,不但辱没了精锐之师,还丢掉了汉中,此时他才知道,国家是不能随便窃取的”(及至孟德,以其谲胜之力,举数十万之师,救张郃於阳平,势穷虑悔,仅能自脱,辱其锋锐之众,遂丧汉中之地,深知神器不可妄获)
《后出师表》评论汉中之战,“(先帝)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将夏侯渊之死视为汉室将兴的标志。
汉中之战,是蜀汉与曹魏的天命之争,是诸葛亮怒斥华歆、王朗辈的底气所在,是蜀汉将士北伐曹魏的信心之源。
三十一、瓦口关之战
建安十九年(214年)五月,益州牧刘璋向刘备投降,为期一年半的益州之战结束,刘备顺利拥有了益州,实现了《隆中对》计划的第二步——跨有荆、益。
次年(215年)三月,曹操领十万大军亲征汉中,大破张卫(张鲁弟)军,张鲁南逃至巴中郡。曹操军入南郑,尽得府库珍宝。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一个问题,从建安十九年五月,到建安二十年三月,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刘备在干什么?
什么也没干,除了一件事——跟孙权掐架。
刘备取益州后,孙权派人来讨荆南地盘,被刘备拒绝。孙权直接命吕蒙袭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亲率五万大军赶回公安,打算跟孙权拼命,不过仗没打起来,双方约定湘水划界,南郡、零陵、武陵归刘备,长沙、桂阳和江夏归孙权,疆域问题告一段落。
刘禅登基后,曾被诸葛亮誉为“荆楚良才”的廖立发表评论,过去先主不取汉中,却与东吴争荆南三郡,结果还是被吴人夺去,白白劳累军士,无功而归。后来汉中失守,又让夏侯渊、张郃深入巴地,几乎丢失整个益州(昔先帝不取汉中,走与吴人争南三郡,卒以三郡与吴人,徒劳役吏士,无益而还。既亡汉中,使夏侯渊、张郃深入于巴,几丧一州)
廖立的吐槽犀利,却也不无道理。刘备得到益州后,明明有足够的时间攻下汉中,打张鲁比打曹操容易得多,却跟孙权争起了地盘,让曹操乘虚而入,导致种种被动。
说到底还是刘备忘了《隆中对》联吴抗曹这一基本方针,只要南郡在手,哪怕让两郡给东吴,既能满足“外结好孙权”的政治要求,也不影响“跨有荆、益”的军事战略。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荆南之争属于孙刘联盟内部矛盾,跟曹操才是水火不容的敌我矛盾,搞不清这一点就要吃大亏。
听说曹操取汉中,益州人心惶惶,此时刘备还在荆州谈判,成都一日内竟出了十几起暴乱,在诸葛亮铁腕镇压下,暴乱才得以平息。
湘水划界后,刘备匆匆赶回成都,黄权对刘备说,汉中紧邻三巴(巴东、巴西、巴中三郡),汉中若丢,三巴就危险了,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听说张鲁已经逃到了巴中,咱们派人去接他吧。

黄权原是刘璋的属下,当初竭力反对刘备入川,刘璋不听。刘璋投降后,刘备认为黄权忠勇可嘉,加以重用。
刘备采纳了黄权的建议,立即派他率军去巴中接张鲁。
刘备蜜汁自信,不知张鲁有“宁为曹公奴,不为刘备客”这句名言,黄权到赶到巴中郡时,张鲁已向曹操投降,官拜镇南将军,连同五个儿子都被封了列侯。
张鲁投降后,司马懿、刘晔都说现在是剿灭刘备的大好时机,建议曹操趁势直取巴蜀,解决刘备。
曹操感慨了一句,人最怕的就是不知足,得了陇还望蜀。意思是见好就收吧。
平心而论,巴蜀人心不稳,刘备又在荆州跟孙权掐架,此时的确是消灭刘备的最佳时机,现在不打将来更没机会。
但曹操有他自己的考虑,一是打汉中用了九个多月,师老兵疲,再去打人才济济、以逸待劳的刘备,不现实。二是还有更重要的事等着他回去做。
七天后,曹操听投降者说了“成都一日数十惊”的事,又有些后悔,把刘晔叫来问,现在去打刘备怎么样?
刘晔答,现在他们已经做好准备了,不能打了。
曹操懊悔不已。
建安二十年(215)十二月,张鲁投降后第二个月,曹操留夏侯渊、张郃守汉中,自己引军回邺城,办正事去了。


虽然没能伐蜀,不妨碍曹操薅刘备羊毛,临走前,曹操命张郃穿过米仓山,深入巴中郡,强迫当地人口迁往关中、洛阳及邺城等地,充实北方人口。
前面说到,黄权抢张鲁扑了个空,便直接攻打曹操新任命的太守朴胡、杜濩(hu 四声)等人,顺势消灭了投靠曹操的几股夷族势力。
如果我是领导,就特别喜欢黄权这种下属,有谋略不说,执行任务的时候,发现事情有变,果断采取措施。
平庸的下属遇到这种事,直接回去跟刘备说“老板,张鲁跑了”,然后报销车旅费。
曹操得知刘备派人攻打巴中,立即命张郃前去救援。
此时张郃正好在巴中搞南民北调,得曹操令后立即回击黄权。
刘备也不甘示弱,命巴西太守张飞拒敌。
张飞与张郃在宕渠(今四川渠县东北相拒了五十多天,最终张飞率领一万士兵,将不熟悉地理的张郃军引入瓦口狭窄的山道中,再出兵袭击,张郃军首尾不能相顾,大败,仅带十几人狼狈逃回南郑。
为纪念瓦口关之战的胜利,张飞特书写《勒马铭》作为纪念。
历史上的张飞是个才子,不但有勇有谋,且善于书法和绘画,不是小说中五大三粗的形象,更不是电视剧里只会说“俺也一样”的文盲。

建安二十二年(216)四月,因平定关中、汉中大功,献帝下诏,曹操由魏公晋爵为魏王,可用皇帝专用的旌旗,出入同帝王一样,实行戒严和清道。
一年半后,献帝又下诏,魏王曹操所戴王冠可有十二条旒(古代诸侯王的冕,最多只能有九条旒,只有天子是十二条),可乘金根车,以六匹马驾驶,可设五时副车(古代随从帝王车驾的五色副车)
同月,曹操做出决定,立嫡长子、五官中郎将曹丕为太子。
如果不出意外,下一步就该上演献帝禅位、改朝换代的戏码了。
曹操没想到,刘备就是他的意外。
三十二、下辨失利
就在曹操忙着进步的两年,刘备在益州进一步发展经济、稳定民心、巩固统治。
我都替他着急,汉中是益州门户,得到一个没有汉中的益州,就好像买了一套没装大门的房子,盗贼随时会闯进来,哪里睡得着?


法正对刘备说,曹操占领了汉中,却不乘机进攻益州,而是留夏侯渊、张郃守汉中,自己北还,这不是他们想不到,而是力量不足,必定是内部出了大问题。夏侯渊、张郃不比我们强,我们何不乘机攻取汉中?
法正所说的大问题,就是曹操的篡汉行为越来越过分,许都朝臣不满,随时都在策划暗杀、叛乱行动,让曹操无暇他顾。
法正指出,得到汉中意义重大——进,可北伐曹操,兴复汉室;其次,可以蚕食雍州、凉州,最不济,也能据险固守,长期与曹操对持。
有一点法正没有讲到,汉中除了军事意义,还有政治意义。
《隆中对》不但给刘备制定了三分天下的战略,也为刘备树立了汉高祖刘邦这个榜样(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邦能当汉王,因他不但拥有巴蜀,还拥有汉中。刘备仅有巴蜀,将来称王也只能称巴王、蜀王,兴复汉室的味道就不那么正了。所以哪怕冲一个“汉”字,刘备也要拿下汉中,注册“汉中王”商标,作为兴复汉室的金字招牌。
再说,汉中本来就是益州一个郡,刘备攻取汉中是收复失地,名正言顺。
刘备赞同法正的策略,决定进军汉中。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冬,曹操离开汉中整整两年之后,刘备正式发动汉中战役。
刘备大军从巴蜀到汉中,需经过米仓山,只有三条道可选:荔枝道、米仓道、金牛道。


最东面的荔枝道,因唐时给杨贵妃运送荔枝而得名,至于三国时叫什么不得而知,该段山路漫长,故非首选。
中间的米仓道,因从米仓山中间穿过而得名,前面讲到曹操出兵汉中,张鲁逃到巴中,走的就是米仓道;张郃被张飞打败,也是经米仓道逃回汉中。
走米仓道有个好处,就是可以绕开阳平关(今陕西勉县武侯镇),直达汉中治所南郑,不过想想也知道,夏侯渊、张郃又不傻,这么险要的地方不可能不设防,贸然前往只能是送死。
后来有个类似的情况,魏延建议诸葛亮给自己五千奇兵,走子午谷直取长安,又建议诸葛亮率主力走褒斜道,两军在长安会师。被诸葛亮断然拒绝。
不管是打仗还是做其他事,永远别把对手当傻子。
西面有个金牛道,传说秦惠王想要伐蜀,苦于道路不通,派人告诉蜀君,说准备了五头金牛想要送给他,蜀君信以为真,命军士开凿道路,后来你懂的。当然这个故事不太可信,蜀人没有缺心眼到这种地步。
金牛道有它特殊的意义。
益州的门户是汉中,而汉中的门户是阳平关,阳平关的位置正好位于秦岭和米仓山中间,从关中南下的陈仓道,和从巴蜀北上的金牛道正好在阳平关会合,两条道基本在一条线上,这正是刘备需要的,所以他选择金牛道。


刘备分兵两路,第一路是由张飞、马超率领的偏师,先走金牛道,中途转走小道,踏上陈仓道的沮道路段,避开阳平关的夏侯渊,然后直趋武都,进军下辨(今甘肃成县)
待张飞、马超完成任务后,再由刘备亲率主力,带领法正和黄忠、魏延、赵云、高详等,经金牛道北上,目标阳平关。
刘备的战略意图,就是先让张飞、马超尽快占领位于陈仓道的武都下辨,掐断夏侯渊、张郃的补给线,并牵制住关中援军,然后自己率主力定定心心拿下阳平关。
刘备这一做法,跟周瑜率军围攻江陵,另遣关羽绝北道有些类似,最终曹仁因迟迟得不到北面樊城的补给和救援,弹尽粮绝后弃城逃走。
派遣马超执行这一任务也是有原因的,首先坐镇下辨的不是别人,正是当初将马超赶出冀城、让马超走投无路投奔张鲁的杨阜,可谓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其次,马超在凉州颇有声望,深得氐人、羌人拥戴,有利于团结当地人对付曹军。曹操虽然任命了苏则为武都郡太守,但其号令仅在郡治下辨一带管用,远一点的氐人部落并不服从曹操统治。
派张飞与马超一同执行任务,有人说这是刘备对马超不够信任,有些主观臆断了。刘备对马超是完全信任的(下文会提到),之所以派张飞去,因为他新破张郃,士气正旺。
那么问题来了,刘备凭什么判定曹军的补给和援军会走陈仓道呢?
三国时期,从关中到汉中盆地,自东至西一共有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陈仓道(嘉陵道、故道)四条路。


傥骆道此时还没有开通,直到曹爽执政时才有记载,就不说了。
子午道是王莽时期开凿,是四条道中最险峻的一条,因其险峻,东汉时弃之不用,另凿褒斜道代替。
褒斜道长约五百余里,境内有褒水(今褒河)、斜水(今石头水),出谷便面临渭水,是关中进入汉中盆地最短的一条路。


当初张鲁在汉中搞独立王国,自己烧断了褒斜道南端的斜谷段栈道,达到隔绝内外的目的。
你也许会问,为什么张鲁不断陈仓道?陈仓道不用断,有阳平关挡着。
这么说吧,从关中进入汉中,如果你人不多,想快一些,可以走褒斜道,缺点是山路陡峭、栈道逼仄、运粮消耗大。汉中之战后,曹操回忆褒斜道之艰险说,南郑简直像一座天狱,褒斜道就像五百里的石洞(南郑为天狱,斜谷道为“五百里石穴耳””)。
如果你辎重很多,而且想走得轻松点,可以选择陈仓道。相比于褒斜道,陈仓道迂回遥远,但是平坦易行,又有嘉陵江的水运之便,是关中大军进入汉中的最佳选择。
汉中之战前、中期,曹操先后在邺城、长安,却对汉中的战况了如指掌,且多次指挥调度,原因就是有斥候(情报兵)传递消息,不用说,这些斥候肯定走褒斜道。
所以褒斜道适合斥候,顶多千把奇兵走,而陈仓道更适合数万人的军队、民夫,至于辎重补给,更需要依赖陈仓道的水运之便。


故曹操大军征汉中时,从宝鸡大散关入古陈仓道,最后到达阳平关。累归累,但是比褒斜道轻松。
也正因为陈仓道平坦好走,西汉时期汉中人在勉县西修筑了阳平关,防止关中势力前来袭扰。张鲁的弟弟张卫听说曹操来犯,更是在阳平关山上加筑防御工事,使曹军无法进入(弟卫横山筑阳平城以拒,王师不得进)。
曹军攻打阳平关的情境,史书是这么描写的——“山峻难登,既不时拔,士卒伤夷者多,军食且尽,武皇帝意沮,便欲拔军截山而还”。
曹操还对刘晔吐槽说“此妖妄之国耳,何能为有无?吾军少食,不如速还”。说完就下令撤军,结果撤军路上误打误撞的闯进了张卫军大营,敌人如鸟兽散,曹操这才反败为胜。
我们看到,无论是曹操还是刘备,攻打汉中,必先取阳平关,没有其他道路了吗?
没有,或者说原则上没有。
汉中是一块盆地,坐落于秦岭与大巴山、米仓山中间,汉水发源于此,汉中的核心区域都在汉水流域,而核心区域的大门即阳平关,攻下阳平关,往后即一马平川,直到治所南郑。
为什么说“原则上没有”,人被逼急了总会有办法的,后面会介绍。
继续前面的话题,刘备断定,曹军无论是增援还是补给,只会走陈仓道,而走陈仓道必经武都下辨,守住了下辨,就可以掐断曹军后勤补给,并牵制关中援军。
马超、张飞很快攻下下辨,在马超策反下,氐部落五万人归顺刘备(贡献极大),战斗颇为顺利。
得知张飞、马超攻取下辨,阻断道路的消息,曹操立即派曹洪、曹休率虎豹骑救援,打通陈仓道。
据曹操安排,这支援军名义上的统帅是曹洪,实际是曹休。
曹休是曹操的远房族子,幼时曾跟母亲避难江东,后来从荆州辗转投靠曹操。曹操对曹休非常喜爱,有意锻炼他,经常带他参加征战,称他为“曹家千里驹”。此次救援汉中,曹操令曹休为帅,也是有意锻炼他的指挥才能。
既让曹休为帅,为什么要挂曹洪之名?
古代打仗,经常出现主帅年轻,老将不服的情况,难免出现各种矛盾,导致军令不畅,因此必须找一个能镇住老将的人挂名为帅。
同为曹操的堂弟,曹洪的指挥能力逊于曹仁,但也不全是庸才,官渡之战时,曹操偷袭乌巢,曹洪为曹操守住了大营,奠定了反败为胜的基础。但是曹洪生活奢靡,贪图享乐,而曹操一生崇尚简朴,因此不太喜欢曹洪,一直没重用他。
对曹洪来说,他对风头正盛的刘备也无必胜把握,真让他为帅,他心里也打鼓,好在曹操只是借他的老资格镇镇场子,他也乐于让贤。
得知曹洪、曹休援军前来救援,张飞命蜀将吴兰屯驻下辨,自己则率兵驻于固山(位置不详),并故意放出消息,说要绕道截断曹军退路。
此时的张飞,也许是被瓦口关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分兵固山的做法,可能是为了配合传言,做出绕道截断曹军退路的假象,但事实上造成了下辨守备空虚,极容易被曹军攻破。
听到张飞的传言,曹军诸将惊疑不定,曹休却说,军事行动务在机密,张飞却如此张扬,可见是诡计而已。
曹休看准蜀军分散的弱点,集中兵力攻打下辨,结果蜀军大败,蜀将吴兰、雷铜、任夔阵亡。
当年(218)三月,张飞、马超引军撤退。
曹操没有看错人,曹休确实很争气。
这里有个问题,张飞、马超撤退后,汉中之战再无他俩的记载,直到战争结束,刘备称王,他俩才齐刷刷出现。那么这期间,他俩去哪了呢?
如果是回到刘备大营,以两人的咖位,后续战斗中一定会有记载,事实上并没有。
结合后来的战事,只有一种可能——曹洪、曹休虽然打了胜仗,夺回下辨,却并没有完成打通陈仓道的任务。张飞、马超虽然丢了下辨,却仍然在武都一带坚持阻击,完成了阻断陈仓道的任务。
理由之一是,曹操大军第二次进入汉中时,没有再走平坦、熟悉的陈仓道,而是走了险峻无比、运粮困难的褒斜道,这显然是被迫无奈的选择。后来曹操放弃汉中,正是因为褒斜道运粮困难。
理由之二是刘备称帝后,拜马超“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斄乡侯,北督临沮”(位于陕西略阳县东,靠近沮水,不是关羽被抓的荆州临沮),专门让他在沮水流域督守,防备曹军从陈仓道南下。正说明马超之前的工作得力。
有人说马超投奔刘备后不受重用,理由是下辨之战败了,说明马超不行,这是没看明白大局。
前面说过,“攻取下辨”这一战术是为“阻断陈仓道”的大战略服务的,而马超出色的完成了任务,才获得刘备“北督临沮”的重用,至于阻断位置是不是下辨,并不重要。
所以,虽然下辨一战输了,陈仓道还是被刘备成功控制了,刘备仍然是赢家。
张飞“万人敌”熊虎之将,马超“雄烈过人”,都不是白叫的。
话分两头,正如法正所料,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春正月,就在曹洪、曹休与张飞、马超对峙期间,曹魏内部果然发生了重大叛乱。
太医令(卫生部长)吉本,少府(管理皇帝财务的官员)耿纪、金祎,丞相司直(丞相府属官)韦晃等官员计划南援刘备,联合发动叛乱,趁夜攻打在许都的丞相长史王必大营,焚烧营门,还一箭射中王必肩膀。
王必不知谁在攻打自己,带着箭逃到朋友金祎家门口,金祎还以为是吉本之子吉邈来了,没开门就连问“王长史死了没?事成了没?”,王必闻言立即逃走。
最后,叛乱被王必和颍川典农中郎将严匡平定,金祎、吉本等兵败被斩杀,王必因伤势沉重,十几天后也死了。
王必的职责是“将兵,卫天子于许都”,分量与荀彧相当,这起叛乱和王必的死让曹操异常震怒。
曹操下令,把许都文武百官都召到邺城亲自审问。
曹操对百官说,王必大营被烧当晚,参与救火的人站左边,没参与的人站右边。


许多官员以为去救火肯定没事,纷纷站到左边,右边只有寥寥几人。
没想到曹操说,救火的都是反贼一党。下令将参与救火的官员全部杀死。
这件事显得曹操很残暴,但也不是全无道理,当时确有“京城有变,九卿各居其府”的规定。
另有一次小型叛乱,有个叫严才的官员带领数十人攻打邺城掖门,魏官王修听说这件事,来不及召集车马,率部下一路小跑到城门平定叛乱。曹操在铜雀台上望见说,来人一定是王叔治(王修)。
叛乱平定后,相国钟繇对王修说,以前京城发生叛乱时,九卿都是守在自己官府中的(旧,京城有变,九卿各居其府)。王修反驳道,既然吃朝廷俸禄,怎能逃避国家危难?守在府中虽是制度,但是不符合大义。
从钟繇的话看,发生叛乱时,出来救火或者平乱确是违反制度的,但王修未因此受惩罚,可见曹操对王修的做法持肯定态度。
这些官员也许是看到了王修的例子,以为去救火是对的,可他们就没有王必幸运了。他们死也想不到,就算救火违反制度,顶多也只是多管闲事,跟叛乱完全是两回事,怎么就丢了性命。
曹操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一口判定他们全是反贼而处死,残暴之余也有些蹊跷。


站在曹操的角度,考虑到他下一步的动作,此举便不难理解了。
此次带头反叛的几个,太医令吉本是卫生部长,少府耿纪、金祎是皇帝属官,这三个都还罢了,丞相司直韦晃却是自己的人,连韦晃都反了,许都内部还能信谁?
这次叛乱正好是个机会,以锄奸为名来一次大清洗,全部换上自己的人,下一步他代汉自立阻力也会小很多。
所以救不救火不重要,哪边人多曹操就杀哪边。
三十三、定军山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四月,刘备亲率主力行军出金牛道,至阳平关外,与夏侯渊、徐晃对峙。
此时刘备的处境不太好,东面是夏侯渊驻守的阳平关,北面是张郃驻守的广石,南面是百米宽的沔水(汉水阳平关段),完全是背水作战的不利局面。
面对着曹操都攻不下的阳平关,刘备也不抱什么期望,命陈式北上攻打马鸣阁道。
想要弄清刘备此举的意图,先要知道马鸣阁道的具体位置,但史学界对此争议很大,至今未有定论。
好在有一条重要史料,曹操曾称此道为“汉中之险要咽喉也”,从这句话看,马鸣阁道应该是小一号的阳平关,不然怎么能叫“险要咽喉”?
所以马鸣阁道应该位于阳平关以北,具体位置不详。刘备想通过马鸣阁道进入汉中,然后从侧翼包抄夏侯渊、徐晃。
此举被夏侯渊察觉到,派徐晃带兵攻击陈式,结果陈式大败,蜀军死伤惨重。
徐晃因此大功,曹操给予他“假节”的待遇。


攻马鸣阁道的同时,刘备率一万士兵,分十批次对张郃驻守的广石进行强攻,但毫无成效。
马鸣阁道、广石两战皆失利,有人认为刘备打仗不行,其实有失公允。
发动汉中之战以来,刘备在战略、战术层面都没有大问题,问题是兵太少。比如攻打张郃,一万人还要分十个批次,自然啃不动,后来刘备从成都叫来援军,在定军山下再次强攻张郃,张郃就顶不住了。
见汉中战事陷入胶着,曹操担心有失,决定亲征刘备秋七月,治兵,遂西征刘备)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七月,曹操率军从邺城出发。

让曹操没想到的是,他再也没能回来,一年半后,他将在洛阳病逝。
情势紧迫,必须赶在曹操来之前扭转局面,刘备立刻请求成都补充兵力。
此时诸葛亮在成都,负责益州事务及刘备大军的后勤工作,接到刘备的命令,犹豫起来。


这是刘备第二次向诸葛亮求援,第一次是刘备打益州,诸葛亮二话没说,带领张飞、赵云等人就入川了。
这一次为什么犹豫了?
这次情况不同:刘备在荆州经营多年,有着稳定的民意基础,但益州不一样,首先刘备得国不怎么正,民心基础较差;第二,刘备攻打益州三年,百姓饱受其苦,还是刘璋不忍见白骨露于野的惨状,主动投降,百姓这才过上了安定日子;第三,此次北伐汉中,已经把益州的精壮士兵都调走了,还要从民间抓壮丁,这就有些过分了。
刘备入主成都当年,犍为郡发生马秦、高胜之乱,叛军多达数万人,南中也扰乱边境,叛乱虽然都被李严弭平,但诸葛亮时时感觉像坐在火药桶上。
为了慎重起见,诸葛亮特别向益州当地人杨洪征求意见。
没想到杨洪反应激烈,他说,汉中是益州的咽喉,没有汉中也就没有蜀地,这是摆在家门口的祸事啊!今天这种情况,所有男子都应该出征,所有女子都应该负责后勤保障,这还用问吗?
电影《大进军——大战宁沪杭》里,我军在沼泽地追击逃窜的国军,部队极度疲乏,有些战士甚至跑死、累死,一些指战员希望能休整几天。刘伯承说:慈不掌兵,若让国军逃窜,将贻误战机,后患无穷。


益州连年战乱、国困民疲不假,但如果考虑这个而放弃增援,只会造成曹军深入蜀地,刘备集团灰飞烟灭的后果,到时付出的代价,是现在的十倍都不止。
得了,本地人都坚持增援,诸葛亮心里也就有底了,立即写信给刘备,请求任命杨洪代理蜀郡太守,部署征兵事宜。
此时的正牌蜀郡太守是法正,但法正跟随刘备出征,根本无法履职,诸葛亮选择让杨洪代理太守职务,待打下汉中,法正也就升官了,杨洪这个代理太守自然也就转正了。诸葛亮的行政能力可见一斑。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下半年,益州援军送达汉中前线,为刘备军注入活血。


此时,胜利的天平已经向刘备倾斜。
同年九月,前来增援的曹操却在抵达长安后停驻不前。
主要是因为后方不稳,为支持汉中前线,曹操在南阳等地广泛征发徭役、民夫,引发了宛城太守侯音造反、农民孙狼起义,荆州的关羽随时有北上的可能,这些暴露的问题和潜在的威胁,时刻牵动着曹操敏感的神经,曹操不敢深入汉中盆地,只能留在长安观望动静。
曹操此次亲征,也许还有吓唬刘备的意思,他以为刘备还是当年那个四处逃窜的兔子。官渡之战前这招确实有用,但时候不同了,刘备不会被吓退,更何况新补充了兵员。
阳平关是无法逾越的,曹操当年冲塔也到了绝望的地步但刘备想了个办法。
刘备一面命高详驻守阳平关营垒,保护己方补给的通道;一面向南渡过沔水,强行在米仓山上开辟了一条道路,沿着大山逐步推进,最后在定军山现身。
面对绕过阳平关,突然出现在左翼后方的刘备军,夏侯渊大惊。


阳平关的优势就是背靠大山,南临沔水,险峻无比,夏侯渊的防御战略,就是依托阳平关和大山阻挡刘备,同时让张郃驻广石为右翼,防止刘备绕到自己后方去。
左翼?左翼需要设防吗?沔水以南是崇山峻岭,根本无路可走,当年曹操久攻阳平关不下,也没想过绕到左翼去。
刘备这一做法,跟后来邓艾偷渡阴平有些相似,典型的不按套路出牌。
现在刘备占领了定军山,阳平关就成了个摆设,刘备下一步可能直取南郑,夏侯渊急了,命郭淮留守阳平关,自己带着张郃及主力渡过沔水,在定军山下的走马谷安营扎寨。
夏侯渊派张郃带领一支人马驻守东面,自己率主力驻守南面,又设置鹿角以防蜀军袭击。


夏侯渊犯了两个错误,第一是南渡沔水,他刘备南渡沔水,可以占据定军山,居高临下,而夏侯渊跟着过来,就只能呆在山下,这就将曹军陷入了背水一战,一举一动被蜀军观察的不利局面。
《孙子兵法虚实篇》说,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逸,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
第二个错误,就是以主帅的身份亲临一线,这是为将者大忌,曹操曾叮嘱过夏侯渊,“为将当有怯时”,该害怕时就要害怕,也不要怕被人说胆小,活着就是硬道理。
司马懿知道打不过蜀军就闭门不战,哪怕诸葛亮送来女装羞辱,也不动如山,这才是主帅该有的样子。
其实夏侯渊完全没必要这么做,他可以召回张郃,龟缩在阳平关以内等待曹操救援。哪怕刘备占领了定军山,他只要固守阳平关和沔水,刘备一时奈何不了他。
夏侯渊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愿承认刘备已经占据主动的事实,妄想将局面挽回到阳平关对峙的最初阶段,这正中了刘备的下怀。
夏侯渊庆幸自己动作够快,他认为,只要把山团团围住,刘备就没法攻打南郑,再等魏王的援军一到,刘备必退无疑。
夏侯渊没意识到,此时主动权在刘备手上。
阳平关相持一年,夏侯渊、张郃一直以险固守,以逸待劳,占据主动;如今已经反过来了,此时的刘备占领定军山,居高临下,夏侯渊、张郃军营的一举一动看得清清楚楚。
对于夏侯渊,这是很危险的事。
一天夜里,一小股蜀军突然下山,焚烧了夏侯渊、张郃营外的鹿角,然后上山。
烧鹿角之后,刘备命令一支军队下山,攻打东面的张郃大营。
张郃本来是不惧的,广石不刚打过吗?也没把他怎么着。但这次来的蜀军特别多,完全是泰山压顶之势,张郃抵挡不住,向夏侯渊求援。
见刘备攻张郃甚急,夏侯渊判断蜀军是冲张郃去的。
如果张郃军被消灭,自己将会被刘备从东、南两面包抄,身后是百米宽的沔水,退无可退。
为防止被刘备团灭,夏侯渊下令分一半兵力去救张郃。
他想,既然刘备是冲张郃去的,自己这边应该是安全的,于是他亲自带领四百士兵出来修补鹿角。
后来曹操在军令里批评夏侯渊,说“为将者不应该亲临一线,何况修补鹿角这种小事!”
曹操想多了,夏侯渊补不补鹿角都是个死。
夏侯渊补鹿角的时候,益州刺史赵颙就乖乖在大营里呆着,照样被黄忠杀了。
分兵的一刻,注定了夏侯渊的结局。
夏侯渊不知道,张郃只是点心,他才是这场盛宴的主菜。
定军山上,刘备正和法正一同观察南营动静。
斥候来报,夏侯渊已经分了一半兵力去救张郃了。
见时机成熟,法正说了一句“可击”,刘备下令黄忠出击。
黄忠带领士卒,“推锋必进”,一时“金鼓振天,喊声动谷”。
这一战,夏侯渊死于乱军之中。
之后,黄忠继续冲向南营,斩杀益州刺史赵颙。


值得一提的是,因法正陪在刘备身边,许多人都以为定军山之战是法正之谋,其实更早提出方案的是黄权杀夏侯渊,据汉中,皆权本谋也)。
定军山之战是黄忠成名之作,后世人们说起定军山,总是会提到黄忠这个名字。
我国第一部电影——京剧《定军山》,就是以定军山之战老黄忠刀劈夏侯渊为主要内容。


斩杀夏侯渊意义重大。
用象棋来比喻,曹操这边,张辽、徐晃等“五子良将”相当于“炮”和“马”,而夏侯渊、曹仁是“车”。
刘备这边,黄忠此时还不能与关羽、张飞并列(战后才是),充其量是低配的“炮”,一战干掉夏侯渊,等于一个“炮”打掉一个“车”。
白白损失一个“车”意味着什么,下过象棋的人都懂。
因斩杀夏侯渊的功劳,刘备称汉中王后,将黄忠与关羽、张飞、马超同拜四方将军,小说中加上了赵云,并称五虎上将。
夏侯渊不是庸人,早年以行军快速著称,有“三日五百,六日一千”的称号,这在古代是一项特别重要的技能,司马懿的军事成名作“擒孟达”,就是八日行军一千二百里,打孟达一个措手不及。
曹操在渭南打败马超、韩遂联军后,令夏侯渊留下收尾,夏侯渊出色完成了任务,曹操称赞他“虎步关右,所向无前”。
得知定军山失利,夏侯渊殒命,曹操既悲痛又愤怒,余怒未消,下了一道军令,告诉众人:夏侯渊本来就不是善于用兵的人,军中都叫他“白地将军”。
“白地”一词,大概是目不识丁、没文化的意思,总之不会是什么好词。
“虎步关右”成了“白地将军”,造化弄人。


主帅阵亡,士气一落千丈,张郃立即带领残余部队渡过沔水,撤回阳平关,与郭淮一起等待曹操救援。
汉中大概率归刘备了,他们的愿望很简单,就是避免全军覆没。
两军原先是隔关对峙,现在变成了隔水对峙,刘备有点飘了,想要乘胜渡河,追歼曹军残部。
见蜀军准备过河,将领们都认为应该依汉水列阵,严阵以待,但郭淮认为这是示弱,提出远离汉水列阵,让蜀军过河,然后半渡击之。
见曹军如此阵势,刘备也清醒了些,放弃了渡河的想法。
军不可一日无帅,丞相长史杜袭、郭淮等共同推举张郃为主帅。两军恢复了平静,但这种平静是暂时的,刘备还可以从阳平关之外的地方渡河。
张郃、郭淮等人的处境十分危险。
三十四、一身是胆
得知夏侯渊的死讯,曹操在长安坐不住了。
是个人都看得到,汉中的败局很难翻盘了。
刘备现在的强大,不是速战能解决的,两军在汉中长期相持是肯定的,这就面临补给问题。
汉中与益州也就隔着一个米仓山,而与关中,却隔着鸟都飞不过去的秦岭,陈仓道被阻断的情况下,孰优孰劣可想而知。
曹操明白,但他不得不硬着头皮,再次前往“妖妄之国”,哪怕守不住,至少也要把他的兵救出来。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三月,由于陈仓道被张飞、马超控制,曹操率军从险峻的褒斜道进入汉中。
此时刘备已深入汉中腹地,褒斜道也很危险,为防刘备军在道中设伏,曹操命先头部队在险要地段守卫(三月,王自长安出斜谷,军遮要以临汉中),一路有惊无险,总算到达阳平关。

六十五岁的老人,不容易。
听说曹操亲来,刘备放出话去,曹操来了也没什么用,我已经占据汉水险要了(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
刘备退回至定军山,曹操军进至山下,开始进攻。
打仗大家都是内行,刘备不和曹军正面刚,做好持久战、消耗战的准备,凭险固守,看曹操能撑到什么时候。
打仗就是打后勤,双方开始攻击对方粮道。
曹操任命曹真为征蜀护军,又命徐晃等人击败驻扎在阳平关外的高详,目的是切断刘备金牛道粮道。
高祥虽然败了,但从后面的战事来看,刘备的粮道并未因此而断。
刘备命黄忠、赵云率军向东,在沔水南岸的固城(在今沔县东南)筑营。
曹操在北,东面并无曹军,为何要在东面筑营?
曹魏的粮库在河东郡,粮食从河东运到长安,走褒斜道,经褒水向南入汉水,逆水而上二百多里,才能到达走马谷曹操大营。
这就意味着,曹军千里迢迢运来的粮船、车队会从黄忠、赵云营前经过。


一日,黄忠得到消息:曹操在北山囤积了数千万囊(袋)粮食(曹公争汉中地,运米北山下,数千万囊)
“数千万囊”,看得出曹操的决心很大,也能想象出数十万民夫行走行走褒斜道之艰难。
黄忠决定出营劫粮,一同驻扎的赵云也派兵协助。
过了约定的时间,仍未收到黄忠回营的消息,赵云十分担忧,率数十骑兵出营查看。不料出营不远,便遇上了曹操大军的先头部队。
这事要搁普通人早就闪了,赵云神勇,不但不退,反带领骑兵冲上去,与曹兵交战。直到曹军主力前来,赵云才带领人马撤退回营。


正当赵云准备撤退时,却见部将张著受伤且身陷重围,赵云二话不说,返身杀入重围,救出张著,一齐逃向营寨。
留守营寨的将领叫张翼,见曹军杀来,准备关门,赵云却下令大开寨门,并要求所有士兵藏于寨内,偃旗息鼓,不准出声。
曹操见这阵势,以为有伏兵,不然贸然攻击,便下令撤退。赵云乘机下令,所有军士一起呐喊,擂动战鼓,并用弓箭射击曹军。曹军还以为伏兵出来了,阵型大乱,自相践踏、掉入汉水淹死者不计其数。
第二天刘备来视察,听了赵云的汇报,竖起大拇指赞道:“子龙一身都是胆啊!” 当天与赵云痛饮至黄昏。
经过这一战,后来军中皆称赵云为“虎威将军”。赵云的空营计后经小说家移花接木,演化成诸葛亮空城计。
史书上没有记载黄忠劫粮后续的情形,考虑到曹军新败,赵云有条件接应,黄忠应该是安全返回。第二年(220年)黄忠去世。
曹操在汉中待了两个多月,粮食问题越来越突出,从河东运粮太慢、太难,变数太多,好不容易运来,还时不时被黄忠、赵云打劫。
许多将士因吃不饱饭,直接开溜,投靠了蜀军,里面就有在诸葛亮北伐期间大显身手的王平。
刘备渐渐占据了主动,使义子刘封下山挑战,曹操看了气不打一处来,骂道,卖鞋的儿子,打算派假儿子抗拒你爹吗(卖履舍儿,长使假子拒汝公乎)
要用就用真儿子,曹操令人回邺城叫“黄须儿”曹彰来汉中前线。
曹彰接令后马不停蹄的赶往汉中,但到达长安时,曹操已经从汉中归来。曹操想让曹彰留下抵御刘备,便封他为越骑将军,常驻长安。
一天,曹操正在吃宵夜,面对着碗里一块鸡肋发呆,恰巧值夜将领来请示口令,曹操望着鸡肋,说道“鸡肋”。


将领觉得这个口令很奇怪,也不敢多问,便将口令传下去,众人虽不理解,也只好遵照执行。
口令其实好理解,几万大军野外驻扎,夜间为防敌人偷袭,有很多流动的巡哨分队,深夜撞到一块,要辨别是敌是友,除了看服装、旗号等标识外,还要看是否对的上口令,如对不上,必是敌军无疑。
不用说,口令具有保密性,只有统帅和当天值班的将军知道,并一夜一换,以防泄密。
口令应该好懂、好记,比如“平安” “如意”等,以“鸡肋”为口令,只能说曹操的诗人气质与众不同,军士们不懂,只能怪自己读书少。
然而还是有聪明人,能猜透曹操的心思。
相府主簿杨修,一向以聪明机智著称,听说了口令,略一思索,便对身边人说,这是要撤了,收拾行装吧。
身边人不明所以,问杨修何以知道魏王要撤军。
杨修解释道,鸡肋这东西,吃吧没有肉,扔掉吧又怪可惜。魏王以鸡肋为口令,说明他觉得汉中就是一块鸡肋,虽然扔掉可惜,但是早晚还是要扔掉的。


杨修说的没错,曹操确有撤军的想法。当初来汉中本就没有必胜的把握,如今主力被刘备拖在汉中,孙权在合肥、关羽在荆州,北方有乌桓,朝廷有反对势力,哪一块都不让他安心。
杨修并没有因“鸡肋”事件而被杀,不过也快了。数月后,曹操以“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的罪名杀了他。
几天后,曹操做出决定,撤出汉中。
曹操担心自己走后,刘备会联合武都氐人进逼关中,问计于京兆尹(治理京畿地区的官员)张既。
张既回答,可劝氐人迁徙到北方粮食充裕的地方避难,对先到的予以重赏,如此则氐人必争相赶往。
曹操依计,派张既到武都,迁徙氐人五万余户到扶风、天水两郡定居。
曹操这一做法等于是放弃了武都郡,这里的少数民族不好控制,留下也是给刘备产粮、服役,迁到关中是最好的办法。
后来诸葛亮派陈式攻武都,可能因为没人了,没遇到什么抵抗就拿下了。
武都虽然放弃了,但陈仓必须守住,他猜刘备觊觎关中之地,一定会沿陈仓道北上。
于是曹操令曹真到武都郡与曹洪会合,共守陈仓。
曹操所料不差,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即攻打陈仓,最终无功而还,曹真也因此增加了食邑。
大军开拔前,曹操不阴不阳的说了句,就我了解,刘备没这么大本事,只怕有人教他吧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
身边人告知曹操,他身边有个叫法正的,有点本事。
曹操一拍腿,嗨,我说嘛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夏五月,曹操率军返回长安。

如果用四个字总结曹操失掉汉中的原因,那就是“有心无力”。

汉中是益州的大门,刘备偏居一隅,只有男子当战、女子当运,举倾国之力夺得汉中,才能保证国土的安全。

但曹操不一样,他的地盘太大,大到处处要用兵,荆州有关羽,东南有孙权,北方还有乌桓,不可能为一个小小的汉中把所有本钱都搭进去。
曹操走后,刘备迅速向西推进,沿汉水夺取了房陵、上庸、西城三郡,最终获得了数十万人口和汉中全部土地。
汉中之战,以刘备的胜利告终。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忠定军山怒斩夏侯渊,刘备退曹操进位汉中王!
三国时期阵容最豪华的战役:汉中之战
历史上真实的刘备:富有魅力,富于韬略
汉中之战,刘备出动张赵马黄四位大将,那曹操出动几位一流名将?
刘备一生唯一战胜曹操的战役,背后大功臣竟然是他
曹操惨死背后真相,汉中之战要了他的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