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漫谈华夏.退避三舍,城濮一战定晋国霸主之位

文:子夏记

漫说历史,闲讲创业,论大千世界

将军子玉是楚成王的心腹爱将,在鄀之战,灭夔之战,立下了赫赫战功,作为军人,他对战争十分推崇,不打仗自己的建功立业,怎么加官进爵?

楚成王撤军回国的消息让他很不满意,于是他准备劝谏楚王继续和晋国军队干到底。

大王,重耳以前到楚国的时候,我们好吃好喝好招待,现在重耳明知道我们的曹国,卫国是我们的小弟。却故意讨伐他们,这是看不起你呀

做了几十年国君楚成王早已有着成熟的政治智慧,他说到:重耳那小子,在外摸爬滚打了十九年了,还能回国即位,这样的不能小瞧,什么大风大浪都见过了,已经变成老狐狸了,这样的人,我们占不到便宜的。

子玉很激动,他不认可楚成王的言论

一般国君这么说,就已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但子玉决定还是要违背君王的意志,这叫去拨龙鳞

他继续说道:不敢保证一定建立功业,但我要这仗来堵住那些进谗言人的嘴。

这里指的楚国大臣蒍贾,他在之前观看子玉阅兵的时候,直言:这小子不行啊,你子玉什么水平,还带军?

楚王似乎很偏爱子玉,虽然子玉这么以下犯上,但还是说:再给调一些兵,你去和晋军干仗吧,看你有多能?

当然战争是服务与政治的,能不打仗完成目标最好,子玉这次也运用起了谋略。

于是子玉派遣使者宛春告诉重耳:您只要恢复卫国和曹国,撤军回国,我子玉也是要面子的人,我也解除对宋国的包围。

重耳的舅舅开始算起了账,按照子玉的办法,楚国得到了曹国和卫国,我们只得到了宋国,我们是国君带兵,他是臣子带兵,他的二国,我们得一国,算下来,还是我们亏了啊?

咎犯以前在重耳的团队里,一定是干财务工作的,这么会算

其实不然,这是晋国的这边的看法,在子玉看来,曹国和卫国本来就是我们的小弟,我放了宋国,还是和之前一样,对于双方来说都是公平的交易。

这时候又一谋臣先轸站了出来说了自己的看法:这个子玉也不全是武夫,很有点头脑嘛,现在按照子玉的办法,他的一句话就解决了宋,曹,卫,三国的问题,道义在他那边,如果我们不同意的子玉的办法,我们就不占道义,不答应楚国的要求,就是放弃了宋国,对于我们晋国的国际舆论很有影响,以后谁还跟我们混啊?

我有一计,不如私下许诺曹国卫国国君,只要弃暗投明,脱离楚国,回归到中原诸侯大家庭中,就答应恢复曹国卫国,他们依旧是国君。先把楚使宛春给扣押了,先打打看,再做决定。

晋文公按照计谋扣押了宛春,又给曹国卫国两国国君做思想工作,两个墙头草毫不犹豫地决定投靠晋国,派人来告诉楚国宣布断绝外交关系。

退避三舍

自己真心想以和晋国和谈,子玉没有想到晋国会来这么一手,既然如此,那我就只能教训教训重耳了,这一仗必须要打,不打面子往哪放?

子玉下达了对晋军作战的命令,两军对阵,楚国这些年,国力大增。

声势浩大,装备精良的楚国士兵们身穿铠甲,手拿长戟,一步一步的朝着晋军阵营走去。

晋文公一身戎装的站在晋军中军,他看着楚国的军队,下令到:撤退

众位将军问道:国君,干嘛撤退啊?

我们和他们干啊,怕啥

文公回到:你们老板我,以前混的吃不起饭的时候,曾经到楚国受到楚王礼遇之恩,那个时候我说,如果有天我当上国君了,要是和楚军交战,主动撤军三舍。(一舍就是30里,三舍为90里)以回报楚王的礼遇之恩。

晋军撤退到了城濮,并在这里安营扎寨,这里将是重耳的舞台。

楚军这边,子玉看到晋军撤兵了,决定继续追击,定要狠狠的收拾一下重耳,看得出他对重耳很有意见。

将军想要立下赫赫功勋,只要击败晋国,大楚就是天下霸主,一主中原,指日可待,那个时候我就是楚国最显耀的功臣,青史留名啊。

但楚国的基层士兵将领开始厌倦了这场战争,他们劝谏子玉回国,可一心想建功立业的子玉怎么会同意?《孙子兵法》说:上下同欲者胜

楚国这边楚成王和基层将士都不想和晋国开战,不能上下一心,同仇敌忾,这场战争的优势显然到了晋军这边。

城濮之战

晋文公五年四月戊辰日(公元前632年),宋成公、齐国大夫国归父、崔夭、秦国公子小子懿,带领着宋,齐,秦的军队进驻城濮,与晋军合兵一处。

中原的这几号大国都团结到了一起,准备共同抵抗楚国,当然这也是晋文公的统战工作做得好,大家决定一致对外。

大战即将开始,这一仗非同小可,楚军占据地利在叫郄的丘陵扎营。

晋文公的精神状态开始变得紧张。他听到士兵们唱的歌辞说:“原野上 青草多茂盛,除掉旧根播新种。心中疑虑,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

大臣狐偃开始做思想工作,他对重耳说到:“打吧!打了胜仗,一定会得到诸侯拥戴。如果打不胜,晋国外有黄 河,内有太行,也足够自保

晋文公却还有一个心事,毕竟楚国对自己曾经有过恩惠,现在要和楚国翻脸,重耳心里还是比较矛盾的。

另一位大臣栾枝开始为晋文公指点迷津说:“汉水北面那些姬姓的诸侯国, 全被楚国吞并了,他们都是你的同宗啊。

想着过去的小恩小惠,会忘记这个奇耻大辱,不如同楚国打一仗。”

晋文公夜里梦见同楚成王格斗,楚成王把他打倒,趴在他身上吸他的脑汁,因此有些害怕。

狐偃说:“这是吉利的征兆。我们得到天助,楚王面向地伏罪,我们会使他驯服的。”

反正经过狐偃,栾枝的思想工作,重耳终于找回状态和自信,决定要和楚国堂堂正正的打一仗。

四月初四。两军正式开战,楚联军四万二千余人;晋国和诸侯联军,三万两千五百人,别看只是几万人规模,在春秋早期已经算是一场大战了。

晋军列为,上中下三军,楚军列队为左中右三军,上中下三军对应左中右三军。

其实春秋打仗,没有什么计谋,就是两军列阵迎敌,像是回合战一样,靠的是整体战力,打的就是资源。

晋军发现楚的右军为陈蔡国的军队,战斗力低下,决定了先打楚右军,先打这个好打的。

下军主将 栾枝带领的晋军攻向楚右军的陈蔡部队,陈蔡部队不负众望,一触即溃,晋军先赢得一局。

晋军开始施展诱敌深入的计策,晋国上军主将狐毛树起两面大旗假装 撤迟,晋国下军主将栾枝让战车拖着树枝假装逃跑,楚军受骗追 击,原轸和郄溱率领晋军中军精锐兵力向楚军拦腰冲杀。狐毛和 狐偃指挥上军从两边夹击子西,楚国的左军也溃败了。

楚军大败。子玉及早收兵不动,所以他的中军没有溃败。

子玉率残兵退出战场,晋军进占楚军营地,休整三日后,胜利班师。

楚国僭越称王,一直北进中原,吞并汉水附近的姬姓诸侯国,蹂躏各中原诸侯国,泓水之战以后宋国战败,楚国更加气盛,鲁、卫、郑、陈、蔡等国都已投降了楚人,北进中原势头大好。

但是中原这边也出现了一个英雄人物,他是公子重耳,他的兴起,阻止住了楚国的北进,使得中原文明又一次闪耀光辉。

分析梳理城濮之战

我们再来分析梳理一下城濮之战,为什么晋国胜利,楚国失败?

从宏观上讲城濮之战之前晋国弱,楚国强。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晋文公刚刚接手晋国,从内乱中走出来,而楚国已经吞并汉水诸姬,泓水之战更是击败小霸宋襄公,中原的鲁,卫,郑,蔡,都成为了楚国的小弟。

城濮之战前,楚国正在攻打最后一个不服气的国家宋国。如果宋国也被楚国给征服了,投靠楚国,那么晋国将直接面临楚国,严重影响晋国的地缘安全,而且楚国的一定会继续入主中原,这是晋国包括齐国,秦国这些新兴国家不愿意看到的。

我们再看看晋文公的具体应对步骤

一.攻打曹卫迫使楚国撤军宋国

这招很妙,曹卫都是楚国的小弟,楚国必须救曹卫,但是史书记载的却很奇怪。

楚成王解除了对宋国的包围,也不去救曹卫,而是率军回国了,是子玉带领军队去和晋军作战。

二.联合秦齐宋,组成统一战线

秦国,齐国,都不愿意看到楚国一家独大,入主中原,所以晋文公可以联合齐国,秦国,共同抗楚

三.策反曹卫国君,叛离楚国,削弱楚国力量

这一招更是厉害,直接让曹卫和楚国断交。转被动为主动,让楚国再也没有理由干预曹卫之事。

四.退避三舍,避其锋芒

五.阵战先攻击陈国蔡国军队,诱敌深入,以胜敌

城濮之战,楚国这边也有很多奇怪的地方。

为何晋国攻占了曹国和卫国,楚成王想的是撤军回国,又不是主动去与晋军作战呢?

楚成王给出的理由是:重耳这小子现在厉害了,天命所归,不好惹

其实这个理由也算准确,城濮之战的胜利,在于晋国庙堂上下同心,重耳争取齐秦两个大国的支持,合理的战术运用,可以说重耳的领导是关键的因素。

那子玉坚持要去与晋军作战,楚成王为何会同意呢?

因为那个时候的楚国还是奴隶制国家,是等级君主制度,楚国的一个个贵族影响着国君的权威。

也就是说在奴隶制度的国家,国君的权利并没那么大,他也受到国内卿大夫,贵族的制约。

子玉想要去与晋军作战,对于楚成王来说,他会有着这样的思考。

作为一个老谋深算的政治家,楚成王已经知道楚国再和晋国作战讨不到什么便宜了,晋国围困曹卫,已经取得主动权,再攻打宋国也没有意义。

子玉现在想去和晋军作战,那就给他少数军队,他去,如果他打赢了,那对楚国有利。

如果他打输了,也是他自己的责任,趁机就可以收回他的权利,巩固自己的王位。

而且史书记载,他给的子玉是少数军队,就这样楚军的人数也多于晋军。

可见子玉只是楚成王帝王之术的一枚棋子。

历史文章链接

春秋篇

1.漫谈华夏.周室东迁洛邑,秦人开国

郑庄公

2.漫谈华夏.一箭射掉了周天子权威的小霸,郑庄公(1)

3.漫谈华夏.一箭射掉了周天子权威的小霸,郑庄公(2)

合集.原创漫谈华夏之小霸郑庄公的崛起撼动周天子的权威

齐桓公

4.漫谈华夏.一个捡来君位的公子.齐桓公(1)

5.漫谈华夏.小白回国继承君位(2)

6.漫谈华夏.齐桓公得管夷吾.齐桓公(3)

7.漫谈华夏.齐桓公的霸业开始了(4)

8.漫谈华夏.华夏文明的捍卫者,齐桓公(5)

9.漫谈华夏.华夏文明的捍卫者,齐桓公(6)

10.漫谈华夏.齐桓公的霸业巅峰(7)

11.漫谈华夏.齐桓公霸业的落幕(8)

合集.漫谈华夏.他尊王攘夷保卫华夏文明,首霸齐桓

宋襄公

12.漫谈华夏.宋国可否光复殷商江山?

13.漫谈华夏.宋襄公举起了仁义大旗

合集.漫谈华夏.仁义之君宋襄公再现殷商荣耀

晋文公

14.漫谈华夏.晋国的由来

15.漫谈华夏.骊姬之乱

16.漫谈华夏.公子重耳的快乐生活

17.漫谈华夏.晋文公重耳陷入温柔乡,消磨心中志向

18.漫谈华夏.蛟历困苦终化龙,重耳回国为文公

19.漫谈华夏.文公平乱定国,子推归隐山林

20.漫谈华夏.英雄的后代,晋的觉醒

21漫谈华夏.楚军围宋,看晋文公如何化解难题?

西周篇

1.漫谈华夏.喜爱农耕的周部族

2.漫谈华夏.重视人才的周文王

3.漫谈华夏.武王分封天下

4.漫谈华夏.武王贤弟,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5.漫谈华夏.成康之治,西周百姓很快乐

6.漫谈华夏.大周天下无敌啊

7.漫谈华夏.旅游爱好者周穆王

8.漫谈华夏.周朝那些事儿

9.漫谈华夏.如何评价周厉王?

10.漫谈华夏.周宣王的中兴大业

合集.漫谈华夏.中国奴隶制度的鼎盛时期,西周三百年

商朝篇

1.漫谈华夏.商朝的兴起

2.漫谈华夏.商朝那些事儿

3.漫谈华夏.纣王是被人抹黑的吗?

4.漫谈华夏.最后的商朝

合集.漫谈华夏.那个三千年前的商王朝

夏朝篇

1.漫谈华夏.大禹的传说

2.漫谈华夏.中国第一个王朝

合集.漫谈华夏.遥远传说中的夏王朝

五帝篇

1.漫谈华夏.五帝之黄帝

2.漫谈华夏.五帝之颛顼.喾.尧

3.漫谈华夏.五帝之舜

合集.漫谈华夏.五帝是哪几位帝王?

作者简介:子夏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用文字带来温暖和力量的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漫谈华夏.晋国君臣开始醒悟,自强不息,赢得鞌之战,再欲称霸
中国兵法的祖师爷——春秋最强战神先
从晋文公退避三舍谈信义
城濮之战简介
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之:晋文公称霸 (公元前631年)
中国古代著名战役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