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先秦史话丨13.夏朝(6)孔甲养龙

一、帝扃

帝扃(姒姓,名扃,一名禺,一名高阳,为夏朝第十二任帝,前1921年-前1901年在位),是大禹之九世孙、帝泄之子、帝不降之弟。

帝扃十年(前1912年),帝不降禅位十年而驾崩。《今本竹书纪年·卷上·帝扃》说:“夏、商、周三代之世施行内禅的,惟有帝不降确实有圣德。”

帝扃二十一年(前1901年),帝扃驾崩,其儿子姒廑继位。


二、帝廑

帝廑(姒姓,名廑,一名顼,一名东江,为夏朝第十三任帝,前1900年-前1880年在位),是大禹之十世孙、帝扃之子。

帝廑元年(前1900年),帝廑居住在西河(指今山西、陕西间自北而南流向的黄河南段)

帝廑四年(前1897年),昆吾氏迁都于许(地名,在今河南许昌东)

帝廑二十一年(前1880年),帝廑驾崩,帝不降之子姒孔甲继位。


三、帝孔甲

帝孔甲(姒姓,名孔甲,为夏朝第十四任帝,前1879年-前1849年在位),是大禹之十世孙、帝不降之子。帝孔甲即位后,喜欢模仿鬼神,好色淫乱。夏后氏的德业衰退,诸侯纷纷背叛了他。

帝孔甲元年(前1879年),废黜豕韦氏(夏朝诸侯国名,祝融之后,彭姓,在今河南滑县东南,帝少康时受封,帝孔甲时被废,帝皋时复国,后为商汤所灭),让刘累(帝尧之后裔,汉高祖刘邦的先祖,祁姓,刘氏,名累)豢养龙。据《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载,从前有飂氏(古国名,在今河南唐河县南)的国君叔安,有一个后代子孙叫董父,实在很喜欢龙,能够了解龙的嗜好来饲养它们,去他那里的龙有很多。董父于是就驯养龙,以此来侍奉帝舜。帝舜便赐他姓董,号豢龙氏,封地在鬷川(地名,在今山东定陶东北),鬷夷氏(古国名,董姓,为夏所灭)就是他的后裔。因此帝舜氏世世代代都有养龙的。到了夏朝帝孔甲时,孔甲顺服天帝,天帝赐给他用以驾车的龙,黄河、汉水分别出了两条,各有一雄一雌。孔甲不会饲养,而又找不到豢龙氏的后人。这时陶唐氏已经衰落,其后代有个叫刘累的,曾向豢龙氏学习过养龙之术,以此来侍奉孔甲,能够饲养这四条龙。孔甲嘉奖他,赐姓为御龙氏,并把豕韦氏后人的封地封给了他。后来有一条雌龙死了,刘累偷偷剁成肉酱给孔甲吃,孔甲吃了不久,还想再吃。刘累害怕,就迁到鲁县(即鲁阳,在今河南鲁山县东北)去了。春秋时晋国的范氏就是刘累的后裔。

帝孔甲七年(前1873年),刘累迁到鲁阳。据《古今姓氏书辩证·卷十八·十八尤(上)·刘》载,刘累是祁姓陶唐氏的后裔,他出生时手上显现“刘累”的纹样,于是就以此为名。刘累会养龙,侍奉夏王孔甲,被孔甲赐姓为御龙氏。商高宗武丁时,将刘累的后裔改封到豕韦,故又称豕韦氏。商朝末年,豕韦氏被改封于唐(商朝方国,祁姓,为尧之后裔,在今山西翼城县西唐城村,后被周成王所灭),居住在帝尧的故地,故又称为唐氏。周成王时灭唐,其后裔被迁到杜陵(地名,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故又称为杜氏。杜伯侍奉周宣王,无罪被杀,其子隰叔逃奔到晋国,生了士蒍。士蒍担任晋国的士师之职,立有功劳,遂以官名作为姓氏,故又称为士氏。士蒍生士缺(亦称成伯缺),士缺生士会(初食邑于随,后又封于范,故又称随会、范会、随武子、范武子等)。鲁文公六年(即公元前621年),晋国派士会赴秦,迎接晋襄公的庶弟公子雍(姬姓,名雍)回国为君。没想到士会前脚刚走,晋国就另立新君,士会无法回国,只好留事秦国。晋灵公八年(即公元前613年),晋国派人去秦国欲召回士会,秦人放士会回国。士会留在秦国的子孙,称作刘氏,所生的儿子叫刘明。刘明生刘远。刘远生刘阳。传到十世孙时,正值战国时期,被魏国擒获,遂成为魏国的大夫。秦国灭魏,居于大梁(战国时魏国的都城,在今河南开封西北)的刘氏,所生的儿子叫刘清,刘清迁居到沛(地名,即今江苏沛县)。刘清生刘仁。刘仁,号丰公,生刘煓。刘煓,字执嘉,也就是太上皇,他生了四个儿子,分别是刘伯、刘仲、刘邦、刘交。刘邦,字季,也就是汉朝的开国皇帝汉高祖。

帝孔甲九年(前1871年),殷侯从殷(地名,在今河南安阳)迁回商丘(地名,在今河南商丘市南)

帝孔甲二十七年(前1853年),商主癸(契之十二世孙,子主壬之子,子姓,名主癸)生下儿子子天乙(即商朝的开国君主商汤,亦称作成汤、殷汤,子姓,名履,一名天乙)。据《宋书·符瑞上》载,商主癸的妃子叫扶都,见白气贯月,意有所感,在乙日生下汤,故号天乙。汤的面部上尖下宽,皮肤白皙而有髯,身子佝偻而声音洪亮,身长九尺,两臂有四肘,这就是殷汤。

帝孔甲三十一年(前1849年),孔甲驾崩,其儿子姒皋继位。


四、帝皋

帝皋(亦称帝昊,姒姓,名皋,一名皋苟,为夏朝第十五任帝,前1848年-前1838年在位),是大禹之十一世孙、帝孔甲之子。

帝皋元年(前1848年),被帝孔甲废黜的豕韦氏又恢复了封国。

帝皋十一年(前1838年),帝皋驾崩,其儿子姒发继位。


五、帝发

帝发(姒姓,名发,为夏朝第十六任帝,前1837年-前1819年在位),是大禹之十二世孙、帝皋之子。

帝发元年(前1837年),诸夷派使者到王门朝见。

帝发十九年(前1819年),帝发驾崩,其儿子姒癸(即帝桀,姒姓,名癸,一名履癸)继位。


参考书目:

1.《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左传全译》[春秋]左丘明著 王守谦等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11月第1版)

2.《史记》 [汉]司马迁著 韩兆琦译注(中华书局,2010年6月北京第1版)

3.《竹书纪年》[梁]沈约注(上海涵芬楼影印天一阁刊本)

4.《古今姓氏书辩证》[宋]邓名世撰 王力平点校(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5.《纲鉴易知录》 [清]吴乘权等辑 刘韶军等译(中华书局,2012年2月北京第1版)


品读千古兴亡事,感悟人间冷暖情。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风雨五千年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氏,刘姓起源,刘氏,刘姓介绍
杜姓起源
刘姓起源
从三皇五帝到夏商(转帖连载16)
闲谈《竹书纪年》(十三)帝扃、帝廑与帝孔甲
刘氏祖先的故事——供宗亲们参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