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党项风云(二)

唐中和三年(883年)四月,拓跋思恭经过两年的整军准备,再次出兵讨伐黄巢,三战三捷,逼迫黄巢焚烧宫殿后退出长安。七月,黄巢在山东阵亡,起义被平定。唐僖宗因拓跋思恭在平定黄巢作战中奋勇作战、功勋卓著,出了大力,所以晋封拓跋思恭为太子太傅,赐爵夏国公,赐姓为李,授予夏州节度使。夏州党项部拥有了定难军的军额。
李思恭为唐朝立下汗马功劳后,成为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正式领有银州(陕西米脂)、夏州(陕西横山)、绥州(陕西绥德)、宥州(陕西靖边)与静州(宁夏永宁)五州之地,形成唐末割据藩镇势力。
党项李氏势力占据定难五州之地,度过了唐末五代混乱局面。李思恭与其弟李思敬的后代世代保有夏州定难军节度使之职和五州之地。定难军政权独处西北偏僻之地,实力弱小,不得不小心周旋于中原五代王朝、统一中原的宋朝、北方新兴的契丹之间,谨慎处理错综复杂的内外关系。
定难军自李思恭建立藩镇后,历经李思恭、李思谏(李思恭弟)、李彝昌(李思恭孙)、李仁福(李思恭、李思谏之弟李思敬子)、李彝超(李仁福次子)、李彝殷(李仁福三子)、李光睿(李彝殷子)、李继筠(李光睿长子)、李继捧(李光睿次子、末代夏国公、定难军节度使)五代九位定难军节度使。
党项李氏家族在历时一百年的时间里,割据占有银夏五州之地,虽然没有明面自立,而是中原历代王朝统治者“俯首称臣、入朝纳贡”,以藩属自居,但是对内则一直紧握军政大权,牢牢把持着河套五州,如同南方吴、楚、南唐、南汉等割据政权一样,成为事实上的独立政权。
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定难节度使李继筠病逝,由其弟李继捧嗣位。李继捧年幼,不敢称节度使、夏国公,只自称定难军留后。宋太宗得知李继捧继位后,依旧封授他为定难军节度使。
李继捧时年不到二十,少年无知,性格软弱,不能压服李氏家族其他族人觊觎之心,导致内部纷争不断,定难军上下人心不稳。
见自己年轻没有威信,属众心有不服,即将有当年堂祖李彝昌之祸(李彝昌当年也是因为年幼,部众不服,所以政变被杀)。而此时的宋朝已将中原所有割据政权全部消灭,统一了天下,只有自己的定难军还独立存在于宋西北边境。想来小小五州之地断不能抵挡宋军的进攻,与其被大军消灭,不如主动献土,这样好歹还能保有富贵。
于是李继捧做出归附宋朝的决定,放弃世袭五州领地,使得家族诸人都不要再想定难军节度使这个位子。
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李继捧主动到宋都城东京(开封),朝觐宋太宗,并奏请向大宋献出世代保有的银、夏、绥、宥四州八县之地(静州已弃设),放弃割据。宋太宗闻奏大喜,加授李继捧为彰德军节度使,厚加府邸财帛重赏,并把他留在东京居住。
之后,宋太宗派出使者,奉李继捧的亲笔书信前往定难军,准备将李继捧五服以内宗族都迁往东京,然后接受银夏之地。
在得到了家族首领李继捧将祖宗之地献于宋朝的消息后,李继捧的族弟(李思恭、李思敬之弟李思忠玄孙)、定难军管内都知蕃落使李继迁坚决反对李继捧献土之举,并对自己的属下说:“银夏之地,是当年祖宗们栉风沐雨、出生入死才得来的,怎么能轻易就让给别人呢?”准备武力反抗宋朝官吏对定难军领地的接收。
因为李继迁和李继捧已经出了五服(李继迁之父李光俨和李继捧之父李光睿同一个高祖父,为五服最远一代。李继迁和李继捧已经不在五服之内),所以可以免除迁往东京居住,前来接收土地的宋朝官吏让时年二十岁的李继迁留居在银州(今陕西米脂),严加监视。
之后,李继迁与弟弟李继冲、亲信张浦等积极准备,借着给乳母办理丧事的机会,要求举哀并外出安葬乳母,宋军守将不知真假,轻易就让他们带着棺木出城而去。其实,李继迁将早就准备好的兵器藏在车辆和棺木内,躲过检查,出银州城之后立即出奔三百里外的地斤泽  (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巴彦淖尔),联结不肯接受宋朝统治的其他党项部族,自立并宣布不归附宋朝。
当时,其他党项各族因看到李继迁等人势单力薄,不想能成事的样子,所以不怎么愿意与他一同作战。李继迁便把高祖祖拓跋思忠(李思忠)的画像悬出让众人参拜。大家看见当年的英武祖画像,想起定难军的往事,于是都泣涕跪拜,纷纷归附李继迁。
未完待续#我要上头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历史就是一连串的意外,宋军一次偷袭,改变了百年宋夏关系
李元昊建国(1038年)
西夏帝王史录
西夏建国前传:党项拓跋部从大唐藩镇崛起
西夏简史——党项的兴起
西夏帝王世系(1032年—1227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