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历史必知100事(十五)宋明理学:儒家思想的中流砥柱

宋明理学:儒家思想的中流砥柱

继先秦诸子之后,中国思想史上的又一高峰。

公元960年至1644年,宋代文人将儒家经典重新转化、诠释,使得儒家思想获得新生与蜕变,成为宋明两代新兴的思想流派,是为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最大的成就有三。

其一,自唐代以来,中国思想上有儒释道并立的情形,各家思想更自独立,互不相让。宋明理学出现后,中国儒学吸收了佛教与道家的天道观,衍生出以儒学为根基的新思想,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思想大融合,宋明理学成为宋明两代思想主流。

其二,自汉代“今古文之争”结束以来,中国儒学渐渐式微,直到宋明理学兴起,各派文人对儒家经典产生了新的阐释维度,不仅带动了学术风气,“宋学”更与汉代的“汉学”并列为中国学术史上的两大高峰。

其三,自汉代始,儒家地位提升,成为官学,到了宋代,文人进一步诠释儒家经典,并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后世科举制度的范本,对中国教育产生了莫大的影响。

此外,宋明理学的出现,也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文人过度重视繁文缛节,使得行政流程变得繁杂与琐碎。文人对“存天理,灭人欲”的过度信奉,也使得社会丧失真正意义上的人文关怀。比如对妇女贞节观受到进一步的强化,严重压迫、禁锢中国妇女的思想,造成负面伤害,一定程度上,宋明理学让儒家思想成为了生硬的教条,强迫人们无条件遵守,宋明文人也被冠上了迂腐之名。

最初,宋明理学为何诞生呢?

宋代初年,结束了多年来五代十国的乱象,需要一个全新的指导思想,供皇帝引领新兴的国家,因此,范仲淹欧阳修、孙緮、石介胡瑗等先声,便融合唐代以来的佛学与道家思想,提出“守道尊王”的理念。

范仲淹像

其中,这个“尊王”是儒家思想对皇权认可的一个观念。“道”则是指生命伦常的“性与天道”,只是这个“性与天道”已不完全是儒家的思想,而是吸取唐代时道家与佛教的“天命观”。因此,“守道尊王”的方法,指的是人们应循“天命”,尊“五经”,强调为学功夫,来实现治理国家的最终目的。

这样新兴的学问,在北宋时被称为“道学”,到了南宋,才被称为“理学”,并且分成“心即理”、“性即理”两大派别。后来,王阳明心学”作为“理学”的其中一个分支,也影响了明代的政治、思想、制度与文化。因此,理学成为宋明两代主要的思想流派,于是有了“宋明理学”之名。

王阳明像

宋明理学的发展阶段可以分成宋代理学、元代理学、明代理学与清代理学。

宋代理学,是理学的创立期与发展期。可以分为初期宋学、中期宋学与南渡宋学。

初期宋学,主要是吸取唐代韩愈的卫道精神,强调人格培养、教化人民的功能,于是有书院的兴起。这个阶段,以范仲淹、欧阳修、宋初三先生(孙緮、石介、胡瑗)、王安石司马光苏轼为主要代表,整合了中国思想文化的传统,建立了人文教化的理论,使得儒家学问研究热潮得以复苏,改变了五代十国以来“学绝道丧”的现象。

韩愈像

中期宋学,承继初期宋学的理念,进一步将理学思想发扬光大。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其中周敦颐,正式将道家与儒学思想相结合,并以《太极图说》作为这个阶段的代表作品。邵雍是将理学理论与天文数学作结合,认为宇宙生成与“象”和“数”的演化密不可分。

张载则将古代“气”说带进了儒家学说,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思想理论。程颐、程颢则认为心即是理,理等同物,于是提出以“理”为核心的学说,成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

北宋五子

南渡宋学,是理学最辉煌的时期,朱熹继承二程思想,提出“性即理”,认为人最终目的是“求仁”,因此须“去人欲,存天理”、“正心诚意”、“穷理”。这样完整的理学观前所未有,因此朱熹被认为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国学大师钱穆更认为,朱熹在中国下半部学术思想史上的地位,殆可与前半部的孔子相比。朱熹学说在后世广受认可,因此朱熹虽非孔子弟子或再传弟子,却有资格享祀孔庙。

这个时期还出现了心学的开创者陆九渊。陆九渊提倡的“心即理”,与朱熹的“性即理”对立,且在吕祖谦的推动下,两人展开了极为知名的“鹅湖之会”,被认为是宋代思想史上的一次巅峰对决。

元代理学,是理学的延续期,元代统一之后,需要运用思想统治汉人,因此延续了宋代理学思想,奉“程朱理学”为思想圭臬,将理学定为官方哲学。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赵复许衡,虽无新的创发,但他们毕生致力于“程朱理学”的推广与传播,使得尊崇儒学的士大夫能获得朝廷的重用。

明代理学,是理学的变革期。自宋元以来,“程朱理学”一直占据官方思想的主导地位,逐渐僵化,加上“程朱理学”与佛道思想,对于现实来说助益不大,引此明代文人需要将固有的思想进行转化,为思想文化注入新的生命。此刻,即出现了极为重要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王阳明),结合了陆九渊的思想,提出“知行合一”与“致良知”,强调内省与实践的能力,被认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这一派的思想又被称为“陆王学派”。

王阳明的出现,将心学推上了明代思想的高峰,可惜的是,“陆王心学”的巩固不如宋代“程朱理学”那般长久。明末时,“陆王心学”受到东林学派顾宪成高攀龙的打压,自此背负谈空说玄、引儒入禅的骂名,“程朱理学”的地位再次取代“陆王心学”。

清代理学,是理学的衰败期,“考据学”的兴起,使得宋明以来“义理之学”不再获得文人的重视,理学也缺乏强而有力的继承人,能够将学问延续下去。因此理学在清初之后便名存实亡,清代理学也没有产生代表人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存天理,灭人欲”:程朱理学是如何引领铁树开花般的思潮变革的
高中历史:必修三 3.宋明理学
高三历史: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测试题及含答案
1
专题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钟徐楼芳优质教学材料课件PPT
儒家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