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鲜卑简史:轲比能部落联盟

檀石槐死后的三部集团

檀石槐死后,历史逐步进入东汉末期。

鲜卑部落联盟在檀石槐子孙内部的权力争夺中逐步分崩离析,以致最终瓦解。

据《三国志·魏书·乌桓鲜卑东夷传》记载:“(轲比能)后与东部鲜卑大人素利及步度根三部争斗,更相攻击。”

由是可知,在鲜卑各族的征战中,鲜卑部族逐渐分化为三个势力较大的集团:檀石槐孙步度根率领的旧部集团,轲比能率领的新兴集团,原檀石槐部落联盟中的东部大人素利、弥加、阙机等人组成的东部部落集团。

步度根

檀石槐统一漠南鲜卑时以右北平东为东部,右北平到上谷为中部,上谷以西为西部,势力范围已经压着幽、并二州。檀石槐死后,西部鲜卑分裂,漠南自云中以东一分为三,步度根集团拥众数万占据云中、雁门一带,轲比能集团分布于代郡、上谷等地,原联盟东部鲜卑所领若干小部落散布在辽西、右北平、渔阳一带。

光和中,檀石槐死,时年四十五,子和连代立。和连才力不及父,亦数为寇抄,性贪淫,断法不平,众畔者半。后出攻北地,廉人善弩射者射中和连,即死。其子骞曼年小,兄子魁头立。后骞曼长大,与魁头争国,众遂离散。魁头死,弟步度根立。自檀石槐后,诸大人遂世相传袭。(《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

檀石槐死后,其子和连成为鲜卑人的最高首领。和连的才能、勇武都不及其父,本性贪婪无度,断法不公,鲜卑部众纷纷叛离。和连秉承了鲜卑人一贯寇略东汉边境的习惯,后来在出击汉朝北地边郡时,在廉县被汉军的弩箭射死。

当时,和连的儿子骞曼尚幼,无法担当最高首领的重任,于是鲜卑诸大人公推和连兄长之子魁头继承和连的位置。后来,骞曼渐渐长大,与魁头争夺鲜卑首领之位,两兄弟各率部众刀兵相见,鲜卑军事大联盟宣告瓦解。由此,鲜卑各部大人开始拥兵自重,各行其是,大人之位也开始世袭。

魁头死后,其弟步度根继任,其部众势力呈现出衰弱之势。此时,步度根集团再次出现分裂,其兄扶罗韩率众数万人自立为大人,分出独立发展:

鲜卑步度根既立,众稍衰弱,中兄扶罗韩亦别拥众数万为大人。(《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

檀石槐以后的世系关系见下表:

檀石槐死后,其子孙的内耗导致鲜卑各部大人对檀石槐所部的敬畏之心日减,他们不再认为鲜卑的最高首领非檀石槐子孙莫属,开始按照游牧民族古老的选举制度,寻找新的才能出众的人来担任鲜卑人的最高首领。在大浪淘沙一样的鲜卑历史进程中,轲比能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轲比能出身不详,史书记载说:

轲比能本小种鲜卑,以勇健,断法平端,不贪财物,众推以为大人。(《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

轲比能出身的“小种鲜卑”意义不详,多数学者猜测,“小种”指的可能是鲜卑族群中的小部落,因为在檀石槐建立的鲜卑军事大联盟中并没有轲比能。轲比能颇具武力,天性勇健,在裁断部落纠纷时能做到执法公平,且不贪财物,于是鲜卑部众推举其为大人。

轲比能

轲比能所在部落的游牧地域,离三国时代的军阀袁绍统治区域较近:

部落近塞,自袁绍据河北,中国人多亡叛归之,教作兵器铠楯,颇学文字。故其勒御部众,拟则中国,出入弋猎,建立旌麾,以鼓节为进退。(《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

受中原文明的熏陶,轲比能部落无论是在文化教育、军事制度、兵器制造还是政治各方面,都自觉效仿中原文明,这无疑为轲比能部落的强大提供了先决条件。

素利、弥加、阙机(厥机)等人,本是檀石槐部落联盟的东部大人。檀石槐死后,他们率部脱离部落联盟,并组建了“割地统御,各有分界”的东部部落集团。与早期鲜卑部落各自为政、互相攻伐不同,素利、弥加、阙机(厥机)所部不仅能够和平相处,甚至还有互助行为:

素利、弥加、厥机皆为大人,在辽西、右北平、渔阳塞外,道远初不为边患,然其种众多于比能。(《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

东部部落集团是三大集团中人口最多、实力最强的一个。

 三大部落集团与中原政权的关系

如上的三大鲜卑部落集团,“割地统御,各有分界”,彼此统治区域有着明确的界限,且不互相分属,与中原政权呈现出时和时叛的关系。其中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檀石槐部落大联盟的解体,使得鲜卑短时间内无法再度形成统一的领导核心,无力对中原发动大规模的侵袭;另一方面,中原政权此时已经进入东汉末期,东汉政权的衰微以及魏、蜀、吴三家呈鼎足三分之势,无法形成合力对鲜卑给予有效打击。

当然,鲜卑也不时对中原边境有所侵扰:

后代郡乌丸反,比能复助为寇害。(《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

数犯塞寇边,幽、并苦之。(《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

他们甚至对中原政权不无戒心,共同约定绝不将良马卖给中原,以维护鲜卑人在骑兵作战方面的优势:

比能、弥加、素利割地统御,各有分界;乃共要誓,皆不得以马与中国市。(《三国志·魏书·田豫传》)

虽则如此,但双方大体上维持着相对和平的态势。

东汉末年,中原封建政权对北方边塞的控制力大大削弱,公元215年,曹操强迫汉献帝下诏罢除云中、定襄、五原、朔方郡。后来,这些郡被乔迁到陉岭以南,使得塞外这一地区出现了权力真空。轲比能兼并各支分散的鲜卑势力,还有逃到小种鲜卑活动区的汉人,占领云中、五原等地,占据了原来匈奴人居住的地区,拥有了自云中、五原以东直至辽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并建立了鲜卑庭:

后鲜卑大人轲比能复制御群狄,尽收匈奴故地,自云中、五原以东抵辽水,皆为鲜卑庭。(《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

当轲比能在鲜卑显露头角的时候,曹操已经在北方割据混战的群雄中脱颖而出。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以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逐步统一了北方。在檀石槐死后鲜卑内部的混乱局势中,原来一直依附于鲜卑的乌桓人开始脱离鲜卑集团,发展自己的势力。其中辽东、辽西、右北平三个郡的乌桓人势力最为强大,并结成联盟,被称之为“三郡乌桓”。“三郡乌桓”与河北军阀袁绍关系密切:

建安初,冀州牧袁绍与前将军公孙瓒相持不决,蹋顿遣使诣绍求和亲,遂遣兵助击瓒,破之。绍矫制赐蹋顿、难楼、苏仆延、乌延等,皆以单于印绶。(《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

会袁绍兼河北,乃抚有三郡乌丸,宠其名王而收其精骑。其后尚、熙又逃于蹋顿。蹋顿又骁武,边长老皆比之冒顿,恃其阻远,敢受亡命,以雄百蛮。(《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

建安四年(199),袁绍与公孙瓒之间相持不下,后乌桓首领蹋顿派遣使者向袁绍求和,为表诚意,遂率军与袁绍一道击破公孙瓒。袁绍以汉献帝名义,封乌桓蹋顿、峭王苏仆延、汗鲁王乌延以单于印绶,最后“抚有三郡乌丸,宠其名王而收其精骑”。后来,袁绍被曹操击败,其子袁熙、袁尚皆逃往蹋顿处。由此可见,“三郡乌桓”与袁绍关系之密切。

蹋顿的所作所为当然引起了曹操的愤怒。为从根本上铲除袁氏势力,他不顾谋士的劝阻,毅然出兵打败乌桓:

太祖潜师北伐,出其不意,一战而定之,夷狄慑服,威振朔土。遂引乌丸之众服从征讨,而边民得用安息。(《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

建安十二年,曹操自征乌桓,大破蹋顿于柳城,斩之,首虏二十余万人。袁尚与楼班、乌延等皆走辽东,辽东太守公孙康并斩送之。其余众万余落,悉徙居中国云。(《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

从此以后,“三郡乌桓”为曹操所统御,在曹操平定北方的过程中成为其得力助手,一时间有“三郡乌丸为天下名骑”之说。“三郡乌桓”虽然屡立奇功,但他们再也没有回到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三郡乌桓”势力的退出,为鲜卑东部各部消灭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乌桓人被曹操强制南迁进入中原,将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完全留给了鲜卑人,东部鲜卑部落集团因而迅速强大起来。

东部鲜卑部落的强大并未引起轲比能的足够重视,虽然他也与其时有冲突,但是他此时却将重点放在对付西部的步度根集团上面。原因在于,只有击败作为檀石槐孙子的步度根集团,轲比能才能建立起其正统地位。步度根的军事才能远逊于轲比能,在战场上节节败退,他此时不得不思考自振之方。一方面,步度根主动投降新建立的曹魏政权,以便利用曹魏政权的势力对轲比能进行牵制:

文帝践阼,田豫为乌丸校尉,持节并护鲜卑,屯昌平。步度根遣使献马,帝拜为王。后数与轲比能更相攻击,步度根部众稍寡弱,将其众万余落保太原、雁门郡。(《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

另一方面,步度根在与轲比能数番较量战败之后,开始了对轲比能部下将领的策反工作:

步度根乃使人招呼泄归泥曰:“汝父为比能所杀,不念报仇,反属怨家。今虽厚待汝,是欲杀汝计也。不如还我,我与汝是骨肉至亲,岂与仇等?”由是归泥将其部落逃归步度根,比能追之弗及。(《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

泄归泥是步度根的侄子,泄归泥之父扶罗韩为轲比能所杀:

后代郡乌丸能臣氐等叛,求属扶罗韩,扶罗韩将万余骑迎之。到桑干,氐等议,以为扶罗韩部威禁宽缓,恐不见济,更遣人呼轲比能。比能即将万余骑到,当共盟誓。比能便于会上杀扶罗韩,扶罗韩子泄归泥及部众悉属比能。比能自以杀归泥父,特又善遇之。(《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建安年间,曹操在平定乌桓以后,乌桓的能臣氐复叛,一开始他准备投靠扶罗韩部。扶罗韩大喜过望,率领一万多骑兵迎接能臣氐。但到达桑干后,能臣氐在与部众细细商量之后认为扶罗韩不足依靠,轲比能部倒是更可依仗。于是,能臣氐遣使联系轲比能,轲比能遂亲率一万余骑兵前来。扶罗韩、能臣氐与轲比能三方约定共同盟誓,但在盟会之时,轲比能忽动杀机,杀害了与会的扶罗韩。扶罗韩之子泄归泥由此与轲比能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但聪明的轲比能不知施展何计,一番厚待之下,竟让泄归泥俯首臣服。

泄归泥与轲比能之间这样的一段恩怨,表面上平息了。但是,这种刻骨的仇恨只要有一个小小的火星的刺激,就会重新燃烧,并发展为燎原之火。于是,步度根暗中派人去见他的侄子泄归泥,对他说:“你的父亲被轲比能所杀,你如今不思报父仇,却反而归属你的仇人。轲比能如今虽然厚待于你,那只不过是他要设计杀你的计策。你不如回到我这里,我与你是骨肉至亲,怎么能够和仇人相提并论呢?”于是,泄归泥反水,率部投奔步度根,轲比能的势力因而受到大幅削弱。

在此情况下,聪明的轲比能马上认识到曹魏政权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也开始着手调整与曹魏政权的关系。他向曹魏政权进贡,接受“附义王”的称号,希望由此获得曹魏政权的介入和保护:

比能走出塞,后复通贡献。延康初,比能遣使献马,文帝亦立比能为附义王。(《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

轲比能为赢得曹魏政权的好感,先后两次将两千多家流落在鲜卑中的中原汉族送回代郡和上谷郡:

黄初二年,比能出诸魏人在鲜卑者五百余家,还居代郡。(《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

同时,轲比能上书给曹魏辅国将军鲜于辅,表达对曹魏政权归附的恳切之心:

夷狄不识文字,故校尉阎柔保我于天子。我与素利为仇,往年攻击之,而田校尉助素利。我临陈使琐奴往,闻使君来,即便引军退。步度根数数钞盗,又杀我弟,而诬我以钞盗。我夷狄虽不知礼义,兄弟子孙受天子印绶,牛马尚知美水草,况我有人心邪!将军当保明我于天子。(《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

轲比能给辅国将军鲜于辅写信说:“我们少数民族人不识字,所以前任护乌丸校尉阎柔把我保荐给天子。

鲜于辅

我与素利是仇人,去年我攻打素利,而田校尉却帮助素利。我临阵派琐奴前往抵御,听说君带兵来到,我马上领军撤退。步度根多次对我进行抢掠,又杀害我弟弟,反而诬蔑我抢掠。我们少数民族人虽不懂得礼义,但兄弟子孙都接受天子的印绶,牛马还知道水草的鲜美,更何况我还有人心呢!将军当向天子替我担保。”在此信中,轲比能已经充分意识到曹魏政权对鲜卑部落力量对比形成的重要作用,于是他以一番貌似诚恳的言辞,向曹魏政权表明永不叛变的决心。鲜于辅得到书信后上奏曹魏朝廷,魏文帝又派田豫去招纳安慰轲比能。轲比能的兵众从此开始强大,有能征善战的骑兵十多万人。

不仅如此,轲比能还积极要求与曹魏政权进行互市贸易:

明年,比能帅部落大人小子代郡乌丸修武卢等三千余骑,驱牛马七万余口交市,遣魏人千余家居上谷。(《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

轲比能亲率部落大人等三千余人,驱赶牛马七万余头,前去与曹魏进行贸易互换。这种贸易无疑让轲比能部落获益很大。农耕经济与游牧经济的互补性,使得轲比能能够获得许多草原紧缺的物资,进一步增强了其部落的实力。

除步度根、轲比能集团之外,东部鲜卑部落集团也一直与中原政权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建安中,因阎柔上贡献,通市,太祖皆表宠以为王。厥机死,又立其子沙末汗为亲汉王。延康初,又各遣使献马。文帝立素利、弥加为归义王。(《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

早在建安中期,东部鲜卑的部落大人即遣使与中原政权通好,曹操上表汉献帝“表宠以为王”。在东部大人厥机死后,又立他的儿子沙末汗为亲汉王。汉献帝延康初年,东部鲜卑又遣使奉献名马。到曹魏文帝时期,复立其大人素利、弥加为归义王。

由此看来,步度根、轲比能与东部鲜卑集团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自与中原政权建立了或强或弱的联系,在更多的时间里,由于曹魏政权的中立,三部之间虽互有攻伐,但大体相安无事,而刚刚建立的曹魏政权因忙于稳固边疆以及与蜀汉和东吴作战,也无力顾及边疆问题。其间鲜卑部落大人不断朝贡曹魏,曹魏也对部落大人进行册封,鲜卑与曹魏维持了一段时间的和平友好关系。

轲比能部落联盟的建立

轲比能志在统一鲜卑各部,由此,他与各部之间展开了兼并战争。

黄初二年(221),轲比能与东部鲜卑大人素利及步度根三部争斗,更相攻击。

黄初三年(222),轲比能与步度根之间展开战争。

黄初五年(224),步度根集团“部众稍弱,将其众万余落保太原、雁门;是岁,诣阙贡献”,轲比能集团因为早已占据步度根集团故地,“众遂强盛,出击东部大人素利”。

步度根集团在成功策反泄归泥后,其实力迅速壮大。但是,轲比能对步度根的兼并和削弱,让步度根非常清楚地认识到,其实力尚不足与轲比能集团相匹敌。于是,他转而彻底投向曹魏的怀抱,为其守边:

至黄初五年,步度根诣阙贡献,厚加赏赐,是后一心守边,不为寇害。(《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

魏明帝曹睿即位初,“务欲绥和戎狄,以息征伐,羁縻两部而已”,对步度根与轲比能两部采取“羁縻”之策,对其加以拉拢,不让任何一方做大,而是让其互相牵制,以图化解边患。

但是,至魏明帝青龙元年(233),曹魏的“羁縻”之策开始失效,已经投靠曹魏的“保塞鲜卑大人”步度根开始与轲比能暗通款曲,有叛变合一之意:

至青龙元年,比能诱步度根深结和亲,于是步度根将泄归泥及部众悉保比能,寇钞并州,杀略吏民。(《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

轲比能与步度根逐渐认识到,两个部落集团虽然都向曹魏政权靠拢,但他们之间的相互残杀,最终将使曹魏政权“渔翁得利”。于是,在争斗中处于强势地位的轲比能,主动向步度根示好,表示愿意与他和平共处,联手对付共同的敌人。但前提是步度根必须摆脱并州刺史的控制,北上回到草原。同时,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轲比能主动向步度根提出联姻的请求。基于共同的利益基础,步度根接受了轲比能的请求。

即将复兴的鲜卑对曹魏政权无疑是不利的。因此,曹魏政权开始对轲比能、步度根集团进行征伐:

保塞鲜卑大人步度根与叛鲜卑大人轲比能私通,并州刺史毕轨表,辄出军以外威比能,内镇步度根。帝省表曰:“步度根以为比能所诱,有自疑心。今轨出军,适使二部惊合为一,何所威镇乎?”促敕轨,以出军者慎勿越塞过句注也。比诏书到,轨以进军屯阴馆,遣将军苏尚、董弼追鲜卑。比能遣子将千余骑迎步度根部落,与尚、弼相遇,战于楼烦,二将〔败〕没。步度根部落皆叛出塞,与比能合寇边。遣骁骑将军秦朗将中军讨之,虏乃走漠北。(《三国志·魏书·明帝纪》)

当轲比能与步度根集团逐渐接近时,这一苗头首先为时任并州刺史的毕轨所察觉。他上表曹魏朝廷,请旨征讨,以达到“外威比能,内镇步度根”的目的。魏明帝曹睿看了毕轨的奏表之后,认为步度根之所以与轲比能暗通款曲,主要是受到了轲比能的诱惑和挑拨,因而产生了疑虑。如果毕轨现在出兵讨伐步度根和轲比能,恰好坚定了步度根叛乱的决心,势必使步度根和轲比能两股势力合二为一,根本无法起到“外威比能,内镇步度根”的目的。曹睿虽然有这样的疑虑,但是他还是派遣使者催促毕轨出兵了。

《三国志·魏书·牵招传》载:当时“鲜卑大人步度根泄归泥等与轲比能有隙。将部落三万余家诣郡(雁门郡)附塞”。鲜卑步度根部入居汉地的范围包括今山西忻州、晋中地区(其时雁门郡已南迁),其所保之塞,指的也是汉代的内长城一线。步度根集团人口数量也相当可观,达“三万余家”,保守估计也起码有数万之众。轲比能部的活动区则主要在塞外,势力更加强大,号称“控弦十万余骑”。二者一居塞内,一居塞外,兵力庞大。这当然引起了魏明帝的忌惮,于是他明令毕轨出兵不得越出塞外超过句注山。毕轨在接到诏书后,随即派遣大将追击“叛逃”的步度根鲜卑集团。苏尚、董弼的军队与接应步度根的轲比能之子的骑兵相遇,双方在楼烦展开大战,曹魏军队全军覆没。

当然,曹魏政权后来又派遣大将秦朗对步度根进行了讨伐:

遣骁骑将军秦朗将中军讨之,虏乃走漠北。……冬十月,步度根部落大人戴胡阿狼泥等诣并州降,朗引军还。(《三国志·魏书·明帝纪》)

帝遣骁骑将军秦朗征之,归泥叛比能,将其部众降,拜归义王,赐幢麾、曲盖、鼓吹,居并州如故。步度根为比能所杀。(《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

秦朗的讨伐,对步度根集团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旧部集团宣告覆灭,旧部集团部落大人戴胡阿狼泥以及步度根的侄子泄归泥等人分率众归降曹魏,步度根则率领所部进入新兴的轲比能集团。此后,轲比能乘机杀掉步度根,旧部集团由此也为轲比能所兼并。

轲比能统一东部鲜卑的经过,历史记载不是非常清晰。

黄初三年(222)以后,轲比能和素利展开战争,相互攻击。经过魏护乌桓校尉田豫的调和,始不相侵。如前文所述,后来在魏明帝太和二年(228),因为马市问题,轲比能、素利、弥加联合起来,共结盟誓,相约不以马匹与官方互市。

但是,轲比能与素利集团和平的局面并没有维持太长时间:

豫以戎狄为一,非中国之利,乃先构离之,使自为仇敌,互相攻伐。素利违盟,出马千匹与官,为比能所攻,求救于豫。豫恐遂相兼并,为害滋深,宜救善讨恶,示信众狄。(《三国志·魏书·田豫传》)

田豫唆使素利违盟,出马千匹与魏交易,轲比能因为素利违背共同的盟约,于是出兵攻击东部素利集团。

田豫

素利不敌,求救于田豫,田豫领西部鲜卑附头、泄归泥等出塞,孤军深入,无所获而还。还至马城(今河北怀安北),轲比能率兵三万骑,围困七日。时上谷太守阎志,系护乌桓校尉阎柔的兄弟,素为鲜卑所信,前往调喻,轲比能始解围而去。史载太和二年(228)素利死,以弟成律归为王,代摄其众。马长寿说,轲比能之并东部当在此年以后。关于轲比能统一漠南草原的过程,在《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总序中亦有一段概括的叙述:

后鲜卑大人轲比能复制御群狄,尽收匈奴故地。自云中、五原以东抵辽水,皆为鲜卑庭。数犯塞寇边,幽、并苦之。田豫有马城之围,毕轨有陉北之败。

“云中、五原以东抵辽水”,其地理区域相当于原步度根集团和东部集团统治的地理区域,从这段话里也可以看到,除西部鲜卑外(拓跋鲜卑),中东二部大体上也由轲比能统一起来,轲比能部落联盟由此建立。

轲比能部落联盟的分裂

自檀石槐部落联盟解散后,鲜卑族一直处于护乌桓校尉管辖之下。为了抑制鲜卑部落的发展,历任护乌桓校尉无一不采取扶持乌桓抑制鲜卑的策略。轲比能虽然对此不满,却也不敢公然与曹魏对抗,而是采取首鼠两端的斗争策略,对曹魏时从时叛。

起初,轲比能一直想讨好曹魏,以求曹魏可以在其对东部鲜卑大人的战争中保持中立,早在魏太和五年(231)的四月,轲比能曾率领其统辖下的丁零大人儿禅一起到幽州向曹魏进献名马,以求缓和与曹魏的关系。

但就在同一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开始了第四次北伐:

(章武)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招以蜀虏诸葛亮数出,而比能狡猾,能相交通,表为防备,议者以为县远,未之信也。会亮时在祁山,果遣使连结比能。比能至故北地石城,与相首尾。(《三国志·魏书·满田牵郭传》)

在诸葛亮的指挥下,蜀军进军祁山,并造木牛解决军粮运输问题。诸葛亮的进攻引起了曹魏朝廷的注意,时任护乌桓校尉的牵招敏锐地注意到,轲比能极有可能与诸葛亮互相交通并与之呼应,对曹魏发动进攻。牵招曾就此事对曹魏朝廷上表,但廷议认为诸葛亮与轲比能相隔悬远,互相勾结的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

但是,事态还是沿着牵招所预料的方向发展了。

就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当年三月,曹魏政权的大将曹真病薨,于是魏明帝派遣司马懿领兵抵御蜀军:

三月,大司马曹真薨。诸葛亮寇天水,诏大将军司马宣王拒之。(《三国志·魏书·明帝纪》)

司马懿采取坚守不出的战略:

《魏书》曰:初,亮出,议者以为亮军无辎重,粮必不继,不击自破,无为劳兵;或欲自芟上邽左右生麦以夺贼食,帝皆不从。前后遣兵增宣王军,又敕使护麦。宣王与亮相持,赖得此麦以为军粮。(《三国志·魏书·明帝纪》裴松之注)

曹魏料到诸葛亮远道来袭,军队辎重粮食必不能继,同时增兵保护魏军军粮,与蜀军打起了消耗战。诸葛亮与司马懿相持,久不能下。为打破僵持局面,诸葛亮派遣使者到鲜卑,邀请轲比能与蜀军联合夹击曹魏。正在受曹魏困扰的轲比能马上接受了诸葛亮的请求:

《汉晋春秋》曰:亮围祁山,招鲜卑轲比能,比能等至故北地石城以应亮。(《三国志·魏书·诸葛亮传》)

在得到诸葛亮的请求以后,一直蠢蠢欲动的轲比能亲自率部队至北地郡石城(今甘肃皋兰西北),要与诸葛亮首尾相应,夹击魏军。然而,正当轲比能准备展开大规模军事行动的时候,蜀魏之间的战事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五月十日,在众将的积极要求下,司马懿出兵与蜀军决战,结果大败而回,被杀三千人。六月,蜀军粮尽,不得不退兵。魏将张颌追击蜀军,至木门谷遇到蜀军埋伏,中箭身亡。此后,蜀军退回四川,魏军后撤,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宣告结束。得到这个消息后,轲比能只能无奈地收兵退回草原。

轲比能虽然未能与蜀军协同抗击魏军,但其叛魏归蜀的举动却引起了曹魏政权的震动。他们终于深刻地意识到,轲比能已经对其政权构成了重大威胁。上天眷顾,曹魏政权在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中采取了正确的策略,而诸葛亮也由于粮尽而退兵。但是,如果诸葛亮没有在恰当的时候撤退,而是与轲比能兵合一处,则曹魏政权岌岌可危。此次曹魏政权虽然侥幸摆脱了诸葛亮与轲比能前后夹击的局面,但谁又能保证轲比能不会在下一次诸葛亮北伐的时候又对曹魏构成威胁呢?

于是,曹魏政权趁着与蜀、吴没有战事的机会,令大将牵招讨伐轲比能。

但是,此时轲比能的军事实力已经非常强大,号称控弦之士十余万人,如果牵招贸然与之作战,并无必胜的把握。另外,如果曹魏与轲比能的战争久拖不决,必然给虎视其侧的吴、蜀以可乘之机。所以,众多的原因都决定了曹魏政权必须速战速决。因此,魏明帝曹睿接受了幽州刺史王雄的建议,决定采取一种低成本的办法——暗杀,以此来肢解鲜卑:

青龙中,帝乃听王雄,遣剑客刺之。然后种落离散,互相侵伐,强者远遁,弱者请服。由是边陲差安,漠南少事,虽时颇钞盗,不能复相扇动矣。(《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

至三年中,雄遣勇士韩龙刺杀比能,更立其弟。(《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

问题的关键在于,“边夷之叛,决非其民族全体之意志,乃为一二凶酋之野心耳,故名将镇边,但诛逆谋之凶酋一人,决不妄灾及无辜,而夷狄感之乃愈深”,“此法遂为中华朝廷治边乱,最经济、最有效之良法。流一二人之血以免伏尸百万之惨,故常被采用”。曹魏青龙三年(235),幽州刺史王雄派遣剑客韩龙刺死轲比能。轲比能遇刺后,改立其弟统率鲜卑部众。但是,其弟的才能显然远不及轲比能,鲜卑部落很快“种落离散,互相侵伐”,游牧民族在失去了强有力的领袖后,其弱点非常明显地暴露了出来。

韩龙

至此,轲比能统一鲜卑部落的进程终止,鲜卑各部落进入独自发展的历史时期。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虽然他们对边境时有寇扰,但已经无法形成大的气候,再没有一个统一的鲜卑部落联盟能对曹魏政权构成实质的威胁。

鲜卑各部同出一源,他们共同诞生于大鲜卑山(大兴安岭)。受气候的驱使,他们辗转迁徙,最终在杰出领袖檀石槐的领导下实现了第一次部落联盟,并由此推举出东、中、西三部大人。

檀石槐部落联盟分裂后,世袭的诸部大人便逐渐形成了同属鲜卑族而族称不同的各部族。据史籍记载,鲜卑的慕容、宇文、拓跋三大部族的首领,便分别是檀石槐联盟的中、东、西三部大人。及至“小种鲜卑”轲比能统一漠南草原,建立鲜卑庭以后,鲜卑的东部和中部部族实现了短暂的联盟。待到轲比能遇刺,鲜卑各部族便又走上了独自发展的历史时期,由此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历史的活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曹操、曹丕何等英雄,为何会生出曹叡这样如此败类的子孙呢?
怎样读经典 | 《三国志》
专权跋扈的权臣诸葛亮究竟有无篡位之心?(4)
真实的三国,比你想像的还要残酷!
三国时,曹魏只有半壁江山,靠什么降服乌桓、鲜卑?
《轲比能传》:鲜卑小将奋斗路,曹魏边境心头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