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释读中国历史331:如果不是内忧外患一起来袭,持续276年的大明王朝或许还能继续

明朝可能没有哪个皇帝像崇祯这样命苦了,天灾人祸、内忧外患全让他赶上了。

除了东北崛起的、严重威胁明朝统治的清政权这个外患,明末的天灾还特别多。当时正处在小冰河期,水旱自然灾害每年都有,中国北方从东到西到处灾荒、遍地流民,流民就是在本乡本土实在生活不下去了、成群成群地到处讨生活的百姓,很多地方都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

人祸呢,就是朝廷里几十年的党争已经形成了习惯,官僚们很少有家国情怀,从上到下热衷于吵架,站在所谓道义的制高点不切实际地指责那些还愿意干点正事的人。另外贪官污吏遍地都是,朝政极其腐败,各地官府不顾百姓的死活,变本加厉地催逼粮饷。

天灾和人祸这两样加在一起,就引起了严重的内忧。从万历朝开始,明朝末年,为了弥补财政的亏空开始加征“辽饷”、“剿饷”和“练饷”这三种额外的赋税,这三样加起来比正常的赋税都高了很多。本来天灾就让老百姓活不下去,再加上这些沉重的赋税,除了起义没有任何出路了。就这样,公元1627年在遭灾最严重的陕西开始,揭开了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陕西当时有十几支起义军,他们各自为战,没有统一的指挥,开始时候遭到了残酷的镇压。但当时饥荒不断,灾民根本没出路,还有被克扣军饷生活不下去的边镇士兵也加入起义,所以起义的规模反而越来越大,波及的地区越来越多。后来朝廷看实在镇压不过来,就采取招抚的办法招安了很多起义军,可招抚之后根本没办法给他们安排生计,这些人被迫又走上了起义的道路。

其实起义军根本打不过朝廷的正规军,但活不下去的人太多了,以至于起义军被明军到处追着狠揍,可就是越打越多,明军实在打不过来。

公元1635年,13家72营的起义军首领在荥阳召开大会,决定联合作战,分别向5个方向发展,其中一支攻到安徽的起义军把朱元璋的祖坟都给烧了。在北京听到消息的崇祯急得大哭,意识到这时候起义军已经成了明朝的心腹大患,就调集重兵予以镇压。

之后的几年,是明朝最痛苦的一段时间,因为皇太极在公元1636年称帝建立了清朝,袁崇焕在几年前就被杀了,现在没人能挡得住清军的入关作战。对明朝来说,清军和起义军就是葫芦和瓢,对付一个都很困难,所以就不难理解,崇祯皇帝为什么愿意跟皇太极议和。可明朝那些无比正确的官僚们是不能容许他丧失民族大义的,议和不可以,至于到底该攘外还是安内就是你皇帝的事了,我们可不管。

崇祯太难了,他不能在攘外和安内之间进行选择,必须同时干,其实明朝最终就死在没有做选择上了。开始的时候,他实际上是把清朝放在一边了,你要来打我就挺着,先解决起义军的问题。

兵部尚书杨嗣昌制定了“四正六隅十面网”的军事围剿计划,具体不说了,就是划定防区承包责任田的方式,全力绞杀起义军。华北交给卢象升、关中交给洪承畴统一指挥。

这个策略其实实施得很成功,到公元1638年,两支最大的起义军相继遭到了重创,李自成被打得只剩18个人跑到商雒山里潜伏起来,张献忠在谷城被迫接受了朝廷的招抚,农民起义陷入了低谷。

可就在这马上就要解决掉内忧的关键时刻,多尔衮率领清军在北京近郊和河北、山东一带攻城略地、抢劫了半年多。情急之下,崇祯先后把卢象升、洪承畴和孙传庭的部队征调去对付清军,结果,眼看着就要被平定的农民起义死灰复燃了。

先是张献忠,他实际上是迫于形势才接受招抚的,但为了自保,他并没有解除武装,而且拒绝接受朝廷的改编和调遣,占据谷城发展自己的势力。经过1年的休整,他再度起义,并联合其他起义军,重创了明朝的军队。杨嗣昌受命督师围剿,张献忠被打得惨败,退到四川跟明军打游击。

与此同时,在商雒山里又拉起了一支队伍的李自成经过了2年的整顿,趁机率军进入了河南。这一年全国又发生了一次大的灾荒,河南尤其严重,灾民纷纷加入起义军。一些乡绅和不得志的知识分子也加入了队伍,正是这些人,让李自成的部队不再是单纯农民起义的流寇,变成了有明确政治主张要夺取封建政权的队伍,明确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受到广大贫苦百姓的热烈拥护。而且加强了部队纪律的整顿,所到之处秋毫无犯、公买公卖。

公元1641年,李自成的起义军攻破洛阳,杀了福王朱常洵,就是那个万历皇帝特别宠爱的、差点立为太子的儿子,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归附起义军的人数达到了上百万,这下极大地震动了朝廷。

这时候杨嗣昌的明军主力在四川被张献忠拖着呢,听到消息他意识到自己划地围剿的计划彻底失败了。他知道崇祯对臣下一贯很刻薄,之前的兵部尚书熊文灿就因为招抚了张献忠,在张献忠再次起义的时候就被崇祯一怒之下杀了,所以他干脆就畏罪自杀了。而另一位围剿起义军的主力干将陕西巡抚孙传庭,受党争牵连被罢免了,明朝事实上已经任由起义军发展了。

咱前面讲过,之前被调去对抗清朝的卢象升、洪承畴也都遭遇了惨败,鸡飞蛋打,明朝终于因为在攘外还是安内之间摇摆输掉了所有的赌注。

崇祯是一个勤奋的皇帝,忧国忧民,有着极强的责任感,但他刚愎自用、急于求成,一旦局面不好就频繁换人,他在位17年,兵部尚书换了14个,还总情急杀人,弄得人人自危,君臣之间信任度很低、隔阂很深。公元1643年,被重新启用的陕西总督孙传庭被他一再催促,无奈出战,兵败身死,崇祯也失去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大明灭亡了。那些个平时能言善辩、党争时候劲头十足的官僚们,这时候却集体沉默,没一个敢站出来承担起责任的。

在内忧外患的双重打击下,明朝就像一座千疮百孔的破房子,最后被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一伸手就给推倒了。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持续了276年的明朝,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清高自负的崇祯皇帝宁折不弯,在景山上吊自杀,临死前给李自成留下话,别伤害我的百姓,那些官僚个个可杀。

好了朋友们,这一期的内容我们就讲到这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河南挖出一明朝石碑,碑文重塑历史,学者:请停止对李自成的污蔑
大明王朝最后的十七年,让你看明朝真正的敌人,是祖宗留下的
明史:崇祯把募兵勤王的唐王朱聿键圈禁,其实是放弃了大笔的财富
最有本钱的“流亡政府”,75万大军驻守大半中国,后竟然一个不剩
明清史丨李自成为什么打不过清军?南明汉奸朝廷功不可没
甲申之变(明末历史事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