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释读中国历史340:清朝文字狱持续130多年,雍正朝连岳飞的后代都被牵扯了进来
清朝的康、雍、乾三朝,文字狱一直没有停止过,雍正朝虽然只有13年,文字狱的案件也不少,但大多是政治斗争的副产品。
雍正是经过所谓“九子夺嫡”这种激烈的政治斗争才登上皇位的,他格外注意维护皇权,包括处理帮他夺位成功的年羹尧和隆科多,汪景祺案和查嗣庭案就是因为这个。
汪景祺是举人出身,年羹尧的幕僚,他把随年羹尧西征时候写的笔记编辑成书,叫《西征随笔》。在年羹尧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就写了一篇“功臣不可为”的文章,其实无非就是鸟尽弓藏的道理。这本书在年羹尧获罪被抄家的时候被翻出来了,汪景祺因为书中的狂悖言论被杀,他的书成了禁书被封存,直到1936年才被刊印出来。
查嗣庭是隆科多举荐的人,是礼部侍郎,公元1726年他在江西当主考官,后来有人告发他出的考题讥讽皇帝、居心叵测,被关进了监狱。有史料说他的考题是《大学》里的“维民所止”,“维止”两个字是“雍正”两个字去掉头,暗指要砍雍正的头,这个说法后来被考证是子虚乌有,但他的确写过一本书叫《维止录》。被抓进监狱后,他很快就死了,但还是被定了罪,开棺戮尸,家族中很多人被牵连杀头、流放了。
汪景祺和查嗣庭都是浙江人,这两个案件让雍正对浙江人很痛恨,干脆就取消了浙江所有的科举考试。

雍正时期影响最大的文字狱案件是曾静、吕留良案。
曾静是湖南一个多次科举落榜的读书人,以教书为生。他偶然接受了吕留良文章里的“华夷之别”和封建井田制这些带有强烈民族意识的言论和主张,开始写文章宣扬反清思想,还捕风捉影地说雍正犯下了阴谋害死父母、杀害兄弟、贪酒好色、多疑诛杀忠臣等等16条罪状。有一天他突发奇想,派自己的学生张熙送信给川陕总督岳钟琪,鼓动他起兵反清。
岳钟琪原来是年羹尧的部下,在平定青海和西藏的战争中立下了很多战功,年羹尧被收拾后,他接任了川陕总督,位高权重、手握重兵。而曾静之所以看中他,是因为他的另一个身份,他是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的后代。岳飞是抗金名将,清朝的统治者又是女真人,从民族大义上来说,你岳钟琪有责任领导汉人推翻夷狄满清的统治。
其实这番言论也是民间很多人认为岳钟琪可以成为反清领袖的理由,但岳钟琪本人却是对清朝忠心耿耿,为这事他也很困扰,一直都小心翼翼。看到这封劝自己造反的信,马上就汇报给了雍正。
在雍正的授意下,岳钟琪假装同意起义,查出了事情的真相,然后把人和信都送到刑部,曾静也在湖南被抓获。
审问中曾静说他就是受吕留良思想的影响,还跟吕留良的学生见面探讨过,这才想到鼓动岳钟琪造反。
吕留良是明末清初的人,浙江人,参加过顺治年间的科举考试,后来结识了黄宗羲等人,思想有了很大的变化,干脆就放弃了科举考试,专门研究学术、开班授徒。他名气很大,浙江地方官推荐他去当官,他言辞拒绝,为了避免麻烦,甚至剃度当了和尚,私下里还自称明朝遗民。
吕留良在康熙年间公元1683年就去世了,他和他的弟子们始终坚持站在汉族人的立场上,“华夷之分,大于君臣之义”,不承认清朝政府的合法性。就是说汉族人必须站稳华夏的民族立场,不能效忠于异民族的政权。这种观点在他的文章、诗文中都有体现,他去世后他的弟子们也传播他的这种思想。
这件案子最终被定为悖逆,已经去世的吕留良和儿子、学生都被开棺戮尸,活着的斩首,孙子和其他家属都被送到宁古塔当奴隶。民间痛恨雍正帝心狠手辣,就传说吕留良有个孙女叫吕四娘,为了给家人报仇,后来混进皇宫杀了雍正,还把脑袋割下带走了,相关的故事流传很广。
在这个案子里认罪并当众忏悔的曾静和张熙被免去了死罪,这并不是雍正心软,而是留着他们有用。
这件案子经查实,说雍正帝的那16条罪状,都是夺位失败的皇子们散布的、在民间流传的谣言,但吕留良所提倡的 “华夷之别”,雍正帝意识到这种思想在汉人中很有市场,这对清朝统治的合法性是个很大的威胁,会动摇清朝统治的思想基础,这是他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这件案子之后,雍正一方面把曾静忏悔的文章和他的一些批示整理汇编,刊刻了一本书叫《大义觉迷录》,以清除指责他罪状的那些谣言,要求全国的读书人都要认真学习。还让曾静和张熙还到各地去现身说法,说明他们就是受了吕留良的蛊惑才煽动人们反叛清朝的。另一方面,为了清除汉人的反满情绪,在思想领域,雍正帝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批驳讨伐吕留良“华夷之别”言论的运动。

雍正帝提出:不应该用民族地域的差别来作为区别君主好坏的标准,只要是有德之人当皇帝就行,像远古的虞舜是东夷、周文王是西夷,不也都是圣德君主吗。而清朝统治中原后,开疆拓土、天下太平、人口迅速增长、百姓安居乐业,另外,推翻明朝统治、逼死明朝皇帝的是李自成,清朝还算是给明朝报了仇,那些揪着衣冠服饰指责清朝是“衣冠禽兽”的话,都是无知之人的污蔑。
雍正帝还提出,中国历来都存在着中原华夏族人和周围蛮夷戎狄的对抗,而现在各民族在清朝的统治下和睦相处的事实,说明所谓华夷并没有什么区别。
雍正帝的这番雄辩,尽管有站在统治者的立场,避而不谈客观存在的民族压迫事实的嫌疑,但他所主张不分地域、民族,仁者为王的思想对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具有深远的影响。其实早在西汉,儒家的“今文学派”就指出,华夏可能会退回到夷狄落后的程度,而夷狄也可能会进步到华夏文明开化的程度,两者并没有绝对的界限。谁是真正的华夏,谁是真的夷狄,不能以地域和血缘来区别,而要看人民实际达到的道德文化进步的水平。
吕留良案在当时影响很大,雍正朝的文字狱还有其他一些,甚至有人就因为诗中有“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这样的句子,就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杀头的。
不过清朝最盛行文字狱的时期,却不是雍正朝,而是之后的盛世,乾隆时期。
好了朋友们,这一期的内容我们就讲到这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雍正王朝》里没有的,皇上大兴文字狱,雍正也有心狠手辣的一面
岳飞的后人参与了这件“文字狱”案件,协助雍正排除异己
清朝最大的文字狱
雍正对待吕留良一案,为何处理得十分离奇
雍正时期文字狱6大惨案
撺掇总督“反清复明”,雍正为啥还饶曾静不死? | 循迹晓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