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起读红二方面军战史21—橫扫甘南

建议朋友们从第一章开始看

红四、二方面军先后走出绵延数百里的大草地后,党中央、毛泽东、朱德、贺龙等以及广大红军指战员,为实现三军胜利会师,开拓抗日新局面而继续努力。

1936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继3月间炮制伪"蒙古自治军政府"之后,又策动和协助伪蒙军对绥远发动了进攻。全国人民对日本帝国主义这些新的侵略行径极为愤慨,并以支援绥远抗战为契机,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中国共产党的"停战议和、一致抗日"的主张在全国的影响更加扩大,党对各地方实力派的统战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东北军、西北军的张学良、杨虎城更加接近我党;"两广事变"发生后,李宗仁、白崇禧派代表到陕甘宁苏区,要求同我党我军订立抗日协定,四川的刘湘等开始趋向抗日反蒋;华北的宋哲元、傅作义等也相继开始同我党我军商谈抗日问题。与此同时,英、美、法等国政府,也从它们自己的利益出发,更加趋向于鼓励中国政府对日本采取较强硬的政策;当时的共产国际和苏联积极支持中国对日作战。在这种背景下,国民党政府内部主张抗日的呼声日高。

为贯彻逼蒋抗日的方针,党中央决定乘蒋介石处理"两广事变"暂时无力北顾之机,联合东北军发展西北抗日局面,打通苏联,出兵绥远,以推动全国抗日局面的实现。党中央经同张学良等协商后,于8月12日提出了夺取宁夏的计划。其要点是:

(一)红军同东北军合作,打通与苏联的陆上交通,建立西北国防政府,出兵绥远,以推动全国大规模抗日战争之实现。(二)从9月初起,第一方面军主力应由清水河以东、豫旺堡南北地区西出并南下,占领西(安)兰(州)公路以北之海原、固原、靖远地区,寻歼敌马鸿逵、马鸿宾部,策应第二、四方面军作战;第四方面军应占领临潭、岷县、漳县、渭源、武山、通渭地区,建立和发展甘南根据地;第二方面军应向陕甘南部边界地区活动,占领康县、成县、徽县、两当、风县地区,巩固与发展陕南根据地,并同甘南根据地联结起来。(三)10月和11月,实现三个方面军在西兰大道的会合,发展和巩固陕甘宁根据地,准备进攻宁夏。(四)从12月起,以一个方面军保卫陕甘宁根据地,对付蒋介石军队之进攻;以两个方面军乘结冰期过黄河,消灭反共的马鸿逵部,占领宁夏。(五)占领宁夏后,红军和东北军各出一部合组抗日联军先锋军,向绥远出动,直接抵抗日寇和伪蒙军的进攻,把全国抗日运动推向更高的阶段。

这时,经一方面军西征已进到同心、固原、海原一带,红二、四方面军先头已进抵甘肃南部的哈达铺地区,形成了三大主力红军逐渐靠拢的有利局面。对此,蒋介石极为恐慌,急令因"两广事变"而南调的胡宗南从长沙兼程北进陕甘,企图抢占西(安)、兰(州)大道之静宁、会宁、西段,以截断红三个方面军会合的通路,也隔断东北军主力同其驻兰州部队的联络。但是远水不解近渴,胡宗南部队一时之间难以赶到。

蒋介石为阻止红二、四方面军北进,只好调兵遣将,在甘南仓促布防。他令川军孙震、邓锡侯部进入陇东堵截;令王均第三军之第七、第十二师布防于文县、武都、天水、西固一线;以毛炳文第三十七军之第八、第二十四师布防在陇西、定西、武山一线;以新编第十四师鲁大昌部在岷州、洮州、西固堵截,企图构成西固至临潭(洮州)、天水至兰州两道封锁线;还令张学良派何柱国、王以哲率军进至平凉、固原一线防堵。同时,蒋介石还阴谋撤换赞同中共抗日政策的东北军首领张学良将军,以强迫东北军和西北军执行他的"剿共"计划。但敌人的部署同样一时难以完成,存在着明显的弱点;战线很长,分兵据城,力量分散,处处薄弱,容易各个击破。

鉴于此,中央指示红二、四方面军,以一部兵力迅速攻占腊子口。腊子口是红军北上途中最后一道险要关口,突破腊子口,敌人企图阻止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的阴谋就会彻底破产。若是攻不下腊子口,红军就将被迫掉头南下,重返草地,或绕道西出青海,或东进川东北取道汉中,这样就会陷入敌人重兵的包围,处境将极为不利。

根据中央指示和当时的敌情,新成立的中共西北局(即二、四方面军的领导机关)决定乘敌人的布置尚未就绪之际,由红二、四方面军共同组织岷(州)、洮(州)、西(固)战役,并相机夺取岷、洮、西地区。

战役的具体部署是:以红四方面军的三十军、九军、五军为第一纵队,主力由包座经俄界、旺藏寺出哈达铺攻岷州,一部取道白骨寺、爪咱城相机夺取西固,向武都方向佯攻;以四军、三十一军为第二纵队,夺取洮州旧城,而后主力向临洮方向活动,一部向夏河、临夏发展,以保障左侧安全;以红二方面军为第三纵队,出哈达铺,策应第一、第二纵队。这一战役行动的主要目的,在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机夺取岷、洮、西地区,主力向天水、兰州方向进展,会合红一方面军。

根据这一计划,从8月5日开始,红军先后从包座地区出发,势如破竹般地向甘南发展。

当面的敌人是中央红军的手下败将鲁大昌。鲁大昌,原是盘踞在临洮、岷县带的地方军阀,后被蒋介石收编为新编第十四师,是一支拥有1万多人的反动武装。7月30日,蒋介石电告鲁大昌:红军"似有进窜陇南模样",命令他"远侦布防"。鲁大昌随即以其第一旅进驻哈达铺、阿乌河一带;以第二旅布防中寨、梅川、红水沟一带;以第三旅驻临潭;以特务团、机枪营、骑兵团防守岷县县城,准备死守他的老巢岷县。

8月9日,红军一纵队之八十八师经激战抢占天险腊子口。10日,八十九师攻占大草滩、哈达铺,歼敌1000余人,缴获长短枪1000余支。随后,徐向前率领三十军一部攻克漳县,陈昌浩指挥九军和五军围攻岷州。

红军的强大攻势,使岷州守敌鲁大昌非常惊慌,为了防备不测,急急忙忙把自己的老婆孩子送到兰州,同时加筑碉堡工事,挖掘战壕,搜集粮食,清查户口,烧毁民房,扫清射界,烧毁洮河渡船,断绝城乡交通,准备顽抗到底。

10日晚,红军开始向岷州城南天然屏障二良山敌人阵地发动猛攻,击毙击伤1000余敌人,缴获重机枪8挺,轻机枪3挺,迫击炮5门。敌人在红军勇猛攻击之下,完全乱了阵脚,敌人骑兵团擅自向梅川方向逃跑。鲁大昌急电蒋介石,请求派兵援助。8月14日,蒋介石来电给鲁大昌打气:"希督励所部'杀贼',再建殊勋。"朱绍良和王均也都来电要他"坚守待援"。鲁大昌进退两难,只得凭坚死守,红军围城经月,久攻未下。

与此同时,红军第二纵队的四军经野狐桥、新堡向洮州旧城进攻。在妇女先锋团的配合下,8月20日,十师占领旧城,十二师占领洮州,随后便向临洮方向扩展。敌人马步芳骑兵凭借熟悉地形、速度快的优势,向红四军发动猛烈进攻,以阻红军北进。红十师广大官兵奋勇杀敌,激战一周,将马步芳的骑兵击退。

红军围岷州、克漳县,土豪劣绅纷纷逃向渭源。渭源守敌为毛炳文三十七军第八师的一个团,加上民团共2000多人。徐向前总指挥派四方面军总直属队指挥、曾任八十九师政委的杜义德,率领有名的"夜老虎"二六四团和三十一军的两个团去袭取渭源。

参战部队集结在靠近陇西城的菜子河、官亭村附近,摆出一付要强攻陇西城的架势,以这种声东击西的战术麻痹渭源守敌。杜义德是夜战英雄,他决定实行夜间长距离奔袭,要求各参战部队作好一切夜袭的战斗准备。他亲自带领部分团营干部化装成老百姓,在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直奔渭源城,仔细观察敌情和地形,选定突破口。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兵分两路,从主攻和助攻两个方向同时登城,夹击敌人。

在一个狂风呼啸,乌云翻滚,大雨滂沱,道路泥泞的夜晚,杜义德带领部队逼近渭源城下,敌人没有丝毫察觉。红军两路突击队迅速登上了城墙,砍死了敌人的哨兵。等敌人发觉红军来攻城时,组织部队分4路向红军主攻突击队反扑,战斗甚为激烈。在红军攻城部队两路夹击下,敌人很快溃退,乱作一团,有的拔腿逃跑,有的为了活命乖乖地举手投降。8月26日拂晓,红军攻克渭源。这一仗击毙敌团长以下300余人,俘敌1600余人,缴获步枪1000余支,轻重机枪30多挺,迫击炮6门,电台1部。在渭源,红军筹集了万余匹土棉布和洋布,以及部分棉花、羊毛、羊皮等,为红军解决冬装问题准备了条件。

9月7日,红军二纵队九十三师攻克通渭。通渭是甘南的一座古老县城,三面环山,西靠渭河。苍老颓败的城墙,全是用黄土构成的。镇上的房屋和窑洞,也是用黄土筑成的。黄土路上,来往走动着行骡和手推车。到处是一片单调的黄色,是典型的西北高原风貌。

至此,岷、洮、西战役胜利结束。这一战役从8月9日到9月7日,历时30天,红军横扫甘南,沉重打击了敌人,先后攻克了漳县、临潭、渭源、通渭4座县城,以及岷县、陇西、临洮、武西山等县的广大地区,粉碎了敌人阻红军进入甘南的计划,极有利于红军的继续北进。

8月30日,中共中央将在12日提出的夺取宁夏的战略计划电告红二、四方面军领导人朱德、张国焘、贺龙、任弼时等。

在红四方面军进行岷、洮、西战役的同时,红二方面军根据中央和军委的部署,胜利地进行了成(县)徽(县)两(当)康(县)战役,开辟了一个新的战略区域。

9月1日,红二军团到达哈达铺集结,红六军团抵达礼县城下。根据党中央关于二方面军速向陕甘交界地区出动的战略计划,红二方面军于9月8日在哈达铺发布了《第二方面军基本命令》,要求乘陕甘敌人分散的时机,东出陕甘边界,通过其封锁线打击成县、徽县、两当、凤县、略阳、康县之敌,并袭取以上县城;建立临时根据地;配合一、四方面军行动求得三个方面军的大会合。

战役的具体部署为:第六军为左纵队,从西固进据武都通成县公路上佛耳岩地段要点,向武都敌人佯动并扼止其回援成县,俟中纵队袭取成县时即北取康县、略阳;以二军团主力及三十二军为中纵队,由荔川经同井、洮坪西北附近石峡关进攻,袭取成县、徽县;以六军团为左纵队,伪装成攻天水模样,经监关镇、天水镇(非城)、商桥,袭取两当,然后跟袭凤县。

9月11日,红二方面军三个纵队同时开始行动。在贺龙、任弼时等正确指挥下,部队所向披靡,进展顺利。9月17日和19日,红军连克成县、徽县、两当、康县4城,歼灭守敌1部,迅速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取得了成、徽、两、康战役的胜利。

之后,红二方面军数次击退敌王均部从武都向城县的进攻,并抽出力量发动群众,筹集物资,开展建立临时根据地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仅在半个月内,红军就招收了2000多名新战士。

红二、四方面军横扫甘南,势如破竹,在取得岷、洮、西战役和成、徽、两、康战役胜利后,出现了三个方面军南北夹击敌人,即将实现三大主力会师,打开陕甘宁大局面的有利形势。然而,张国焘此时却居心诡谲,又起来反对和破坏党中央、毛泽东等关于实现三军会合、打开新局面的战略计划。

原来,张国焘被迫同意北上,并不是真的要到陕北同党中央会合,只是想到甘南休整一下,以便伺机向青海、甘北退却。所以,当红二、四方面军进入甘南,并且立住脚跟后,张国焘便违反甘孜会议决定,要部队停下来,建立"甘南根据地",成立"甘南省委"和"甘肃人民抗日革命委员会"。

蒋介石在解决"两广事件"之后,急将胡宗南部队北调,其先头部队已于9月初到达西北战场。根据敌情变化,党中央、毛泽东为粉碎敌胡宗南赶赴西北地区阻止红军会师的企图,制定了三个方面军在静宁、会宁地区打击胡敌的《静会战役计划》,并准备尔后红军北进向宁夏发展。《静会战役计划》要点是:一方面军以一部兵力向西兰大道静会段挺进;四方面军以主力迅速占领隆德、静宁、会宁、定西段公路及其附近地区,控制西兰大道;二方面军以一部兵力直出宝鸡以东地区,牵制与侧击胡宗南部,以使三个方面军提前会合,协同消灭胡宗南部。中央强调指出:"在这一对于中国红军之发展与中国抗日战争之发动有决定的意义的战略行动中,三个方面军需用最大的努力与最亲密的团结以赴之。"

对于中央的静会战役计划,以及于三个方面军战略行动的统一,红二方面军领导人感到极大欢欣,并立即投入战役准备。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等当即表示拥护,致电中共中央,表示:

静、会战役不独是适合当前的政治、军事需要之正确决定,且是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合,三个方面军在军事上能得到统一集中领导之正确决定……,党内统一团结自可随之解决。这是党与中国革命事业最可喜幸之条件。"

为了执行中央静会战役计划,红二方面军即决定六军团进到宝鸡地区,以阻敌西进,策应红一、四方面军作战。

对于中央的静会战役计划,张国焘的态度与红二方面军领导人的态度截然不同。他于9月13日电示红四方面军其他领导人:"我们大计以快向西北进为宜,同时在有利时机不放弃迎击胡敌。"随后,他跑到前方,以家长方式命令部队自通渭、渭源、漳县地区向西撤,北渡黄河,准备经青海、西宁大道翻祁连山进入甘肃西部。

9月中旬,中革军委、毛泽东、周恩来等连日多次电告朱德、张国焘:四方面军主力立即占领隆德、静宁、会宁、通渭地区,控制西兰大道,与一方面军在固原西部硝石河地区之部相机靠近,阻止胡宗南西进,并相机打击敌人。否则,一、四方面军将被胡宗南部隔断。

朱德接到电报后,便找张国焘研究行军作战的路线和如何与派来接应的部队会合等问题,整整商议了两天两夜,但没有任何结果。张国焘对敌人的力量估计过高,对国民党的"围剿"怕得要死,极力宣传逃跑主义,主张西入青海。朱德与之进行了坚决斗争,指出张国焘的主张违背毛主席、党中央关于北上抗日的指示,是错误的,要他丢掉自己的主张,跟毛主席、党中央走。朱德严肃地说:

"现在的形势是,敌人正集结在我们和党中央、毛主席之间这块地区,如果我们迅速北上,与来接应的中央红军会合在一起,力量就会大增,就能更快地消灭敌人;要是我们不去就会使得来接应我们的兄弟部队遭到危险。因此,我们必须迅速行动,只有继续北上,与中央红军会师,才是唯一正确的出路。"

为了贯彻中央指示,统一步调,中共中央西北局于9月16日至18日在岷州三十里铺召开会议,讨论红军的行动方针问题。张国焘在会上仍主张四方面军西渡黄河,进据古浪、红城于一带,伺机策应一方面军渡河,夺取宁夏,进入甘北,实现冬季打通苏联的计划。在这里,张国焘表面上接受了中央的一些主张,但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他的逃跑主义计划。朱德、任弼时等坚决执行中革军委的静会战役计划,反对张国焘的错误主张,力主迅速北上与中央会合,要张国焘以党和红军的团结为重,不要西出青海。

会议开到第三天时,张国焘以辞职不干相要挟。朱德气愤地说:"你不干我干!"参加会议的除了张国焘外,绝大多数人都赞成北上的正确主张,不同意张国焘西进的错误意见,连陈昌浩也主张立即北上静、会地区,会合一方面军,与敌决战。张国焘处境孤立,最后不得不虚伪地说:"这是党的会议,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是少数服从多数,既然你们大家都赞成北上,那我就放弃我的意见嘛。" 这样,经过激烈斗争,会议同意中央的北上方针。当时任西北局组织部长的傅钟回忆说:"西北局在岷州开过好多次会,有一次是讨论关于军队行动的会议,会上主要是任弼时同志与张国焘争论,过去还没有谁敢像弼时那样和张国焘争论。弼时同志坚持北上会合,坚持党内团结,坚决拥护毛主席,说毛泽东是对的。会议决定北上会合,不得西进。"

会后,红二、四方面军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制定了《通(渭)庄(浪)静(宁)会(宁)战役计划》。9月18日,以朱德、张国焘、陈昌浩名义发布了静宁、会宁战役纲领,规定:"四方面军在胡敌未集中静宁、会宁以前,先机占领静、会及通定西大道,配合一方面军在运动战中夹击该大道上之胡敌与静宁之骑七师,相机占领静宁,争取与一方面军会合为目的。"

9月19日,红二、四方面军指挥部发布了向静宁、会宁进军的命令。

朱德总司令除了及时向党中央报告红四方面军向静、会进军的行动外,还迅速部署部队北进事宜,号召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认真执行中央《静会战役计划》,这是争取一、四方面军会师的重要而关键的一步。

但是,张国焘并没有真正放弃向西北退却的方针。9月20日,张国焘带着警卫部队,星夜跑到漳县红四方面军前敌指挥部。他一到就立即召开干部会议,利用大家还不了解已经开过岷州会议的机会,欺骗前方部队干部,煽动部队西进,污蔑北上是"断送红军",妄图推翻岷州会议决定。

9月22日,张国焘致电中共中央和红二方面军,说什么:"目前与胡宗南之一路在静、会这一四面受敌之地区决战是不利的。"宣称:"四方面军已照西渡(黄河)计划行动",红四方面军的两个军由兰州西面的永靖、循化一带渡过黄河。他下令让红四方面军所有北上部队,停止北上,调头西进。为了封锁中央、蒙蔽部队,还卑鄙地命令各部队机要部门不得接收朱德总司令的电令,凡未经他签署的电报,一律不准拍发。

9月21日,朱德总司令在北上途中,收到了张国焘要部队停止北上,改向西进的电报。22日凌晨,朱德致电张国焘,明确表示反对他的错误决定。电报说:

国焘同志电悉,不胜诧异。为打通国际路线与全国红军大会合,似宜经静、会北进,忽闻兄等不加同意,深为可虑。

静、会战役各方均表赞同,陕北与二方面军也在用全力策应,希望勿失良机,党、国幸甚。(张国焘的这些电报,都与朱德联署。事实上,朱德一直反对张国焘违背中央方针、指示的行为。1936年7月14日,党中央向共产国际书记处的报告中指出:"朱德同志过去与中央完全一致,分离以来受张国焘挟制,已没有单独发表意见的自由,但我们相信基本上也是不会赞助张国焘的。"据此,凡由朱、张联署的违背中央指示的电报,叙述时只提张,以反映历史现象的本质。)

表现了朱德总司令对张国焘既坚持原则,又耐心劝导的"韧性战斗"精神。

同时,朱德直接致电中共中央及二方面军贺龙、任弼时等,告知张国焘拟根本推翻岷州会议决定和西进青海的严重错误:

西北局会议通过之静、会战役计划,正在执行,现又发生少数同志不同意,拟根本推翻这一原案。我是坚决遵守这一原案的,如将此原案推翻,我不能负此责任。

这充分体现了朱德在革命的紧急关头,坚持中央正确方针,坚持无产阶级党性的原则立场。

为了制止张国焘的错误做法,朱德积极促成西北局漳县会议的召开。在这次会议上,朱德、任弼时、贺龙、陈昌浩等,都一致反对张国焘破坏岷州会议决定、企图西进青海的错误主张,拥护党中央的正确决定,坚决要求北上。会上有人说:"张国焘是政委。"意思是书记有权作出最后决定,企图为张国焘辩解。但立即遭到了有力的反驳。大家指出,北上是党中央的正确方针,静、会战役是西北局委员会集体决定的,政委只能执行委员会的集体决定。

李特想插话为张国焘帮腔,也遭到了斥责,有人回敬他说:"你不是西北局委员,不要插话。"李特只好低头不语,躲到一边。

会议最后坚持了北上会合的方针,张国焘分裂退却的阴谋再次被挫败。

但是,张国焘并没有真正放弃自己的歧见。9月26日,张国焘等又连电党中央和军委,继续坚持西进青海的计划,并擅自命令红四方面军部队在兰州以西渡黄河,准备经青海占领甘北地区,并吹嘘说这有"伟大历史意义"。后来,陈昌浩在讲到这件事情时说:

"国焘同志,虽然在西康地区已经表示服从中央,领导红军进入甘南,可是他当时对时局的估计,及其自定的路线方针显然是与中央背道而驰,而继续其一贯的机会主义退却路线,不在相当时间休息整顿之后,迅速东进与一方面军会合,准备乘先击敌,反而长期停顿大军于狭小地区,积极从事洮河及河西退却的布置。这时他的观点,的确估计东进之没有出路,只有向洮河及黄河以西退却,达到西宁甘北之偏僻地区,接通远方,再图发展,如果此举不成,甚至可以进入陕南与川北地区,单独行动。张国焘同志这一企图的确是延迟与逃避这一会合,仍然是想造成与中央对立局势。在这个时期由于党中央苦心规劝,许多党内同志的或明或暗的反对,而我个人也是当时积极反对张国焘同志计划的一个。"

中共中央知道张国焘的所为之后,立即打电报给张国焘和红二、四方面军其他领导人,明确表示不同意红军西进,要红二、四方面军按原计划北上。9月17日,中央连续致电朱德、张国焘等,令红四方面军迅速北上:"中央明令已下,请电令通渭部队仍回占通渭,其余跟即北上。"

这时,广大红四方面军指战员已经吃够了张国焘逃跑主义的苦头,对张国焘擅自率领他们南下所遭受的巨大损失和痛苦仍记忆犹新,对这次张国焘又企图驱使他们西进青海,穿过荒凉的草地,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和反对。红九军军长孙玉清愤愤地说:"天天向太阳落去的地方走!不少人甚至离队,消极抵抗。徐向前同志也语重心长地说:鄂豫皖来的老同志也不愿向西走了……。张国焘随身带的一支'传令队'(即警卫队)的战士们,当听说张国焘要带他们西进时,便集体离开了他,以示抵制。临走时,他们给张国焘留了一张条子,大意是:张主席,我们跟随你多年了。我们听说你要带我们去青海,再过草地。我们不愿意去了,我们不愿无辜地死在草地。请你相信我们,我们决不会投降敌人,我们要革命。"

红二方面军第三十二军的指战员们,听到张国焘要带红军西进的消息后,大家的情绪甚为不安,议论纷纷"怎么又要西开呢?"这充分说明张国焘向西逃跑,破坏中央北上的方针不得人心,已经到了众叛亲离的程度。

由于党中央、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任弼时、贺龙、刘伯承、徐向前等的斗争和反对,由于广大红军指战员的不满和抵制,再加上黄河对岸已进入大雪封山季节,气候寒冷,道路难行,渡河计划难以实现,张国焘不得不暂时放弃他的西进计划,企图阻止三军会师北上的阴谋遭到了失败。

9月29日,红四方面军总部重新下达了北进静会地区的命令,对此,中央当日来电表示"十分佩服与欢慰",并指示四方面军"宜即用原占通渭部队,日内进占通渭以取先机"。次日,红四方面军分5路纵队由岷县、漳县等地向会宁、静宁、通渭、庄浪等地前进。

由于张国焘阻挠中央静会战役计划的实施,迟滞了时日,延误了战机,使敌情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中央部署这一战役时,敌毛炳文部和王均部都处于比较孤立态势,由于张国焘的阻挠拖延,队伍拉去,敌胡宗南乘机到了清水、泰安、庄浪一带,对红军尤其是对红二方面军构成了严重威胁。

还在9月中旬,红二方面军就遵照党中央指示,分三路纵队向陕甘交界地区出动,连克成县、徽县、两当、康县等地,取得了成、徽、两、康战役的胜利,在陕甘交界地区开辟了一个新的战略区域,形成了一个与红一、四方面军互相策应并可随时实现会师的有利局面。但由于张国焘一再破坏党中央的作战计划,擅令红四方面军西进,敌胡宗南、王均、毛炳文三军得以南下渭河.一齐向比较孤立的红二方面军压来,加上红六军团十七师政委汤祥峰叛变,情况异常严重。

贺龙和任弼时考虑到:如果红二方面军单独留在陇南和陕西西南部活动,有被敌人隔断在渭水以南各个击破的危险,遂致电中央和中革军委,建议部队渡渭水北进。

中央根据敌情变化,决定迅速实现三大主力会师,集中力量,整理队伍,选择时机,坚决打击胡宗南部。10月2日,电示红二方面军放弃成、徽、两、康地区北进。3日,红二方面军在徽县发布北进会合红一、四方面军的命令,规定:"我方面军具有会合第一、四方面军协同作战之目的,由现地经天水、甘谷与麻沿河、永兴镇、武山的中间地带进到通渭地域,并相机消灭相遇的敌单个兵团。"

在北进途中,党中央虽多次电令张国焘派兵切实控制甘谷、武山地区,掩护红二方面军前进;派有力部队占领庄浪,在通渭、庄浪两地部队均向泰安迫近游击,以确保掩护红二方面军之到达。但张国焘根本没有执行命令。他不顾大局,造成军事行动的不统一,使敌人有机可乘,敌人得以集中兵力追堵红二方面军。

10月4日,红二方面军以六军团为右纵队,以二军团及三十二军为左纵队向通渭方向前进。由于敌情紧迫,部队仓促转移,在康县活动的红二军团六师十七团,收拢不及,在康县白马关地区遭到王均部优势敌人的包围截击,红军指战员奋勇突击,虽给敌人以重创,但终因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十七团全部损失。

在通过敌人的渭河封锁线时,红六军团在甘谷以南的盐关镇又遭到敌人的侧击,由于敌人以逸待劳,加之地形有利,在战斗中红十六师政委晏福生负伤,部队也损失一部,部队在徒涉渭河时,由于上游连降暴雨,河水陡涨,被冲走了一些同志。红二方面军刚走出草地不久,体力没有得到恢复,又连续急行军,所以有几千名红军战士掉队。部队在通过西兰大道向六盘山前进时,敌送来了恐吓信,声称要在几小时内把我军消灭在六盘山下。六盘山是陕北和陇中两高原的界山,它南连秦岭,北濒大河,遥遥200里,陡峭峥嵘。西兰公路曲曲折折,盘旋而上,当地谚语说:"六盘山,十八旋,上山二十五,下山三十一。"敌人妄图凭借险要地势消灭红军。

红四师奉命在六盘山南麓阻击敌人,掩护全军从北山脚绕道转移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四师仅1000多人,而敌人为马鸿逵部与东北军,大约有两个军的兵力,敌人数倍于红军,要胜利完成阻击任务十分艰巨。师长卢冬生、团长黄新廷亲自到担任最关键任务的十二团二营阵地指挥作战。红六师指战员为了大部队的安全转移,英勇阻击,激战一天,打退了敌人的多次疯狂进攻,胜利地掩护主力通过了北山脚下。敌人为了置红二方面军于死地,一方面派部队在陆上围追堵截,另一方而还派出空军对红军进行狂轰滥炸,贺龙总指挥险遭不测,红军后勤机关遭到巨大损失。

这次向北转移,是红二方面军长征以来经历的最危险、损失最大的一次。贺龙在回顾这段历史时说:"张国焘违背中革军委的指示,二方面军几乎遭到全没。这是长征中最危险的一次。乌蒙山并不紧张,埋炮我都不准埋,到黔(西)、大(定)、毕(节)那边都可以打,封锁线我们一冲就破了。要说紧张,第一次是甘孜,张国焘要困死我们;二次就是成徽两康战役。我们原来估计四方面军不会走的。""张国焘整了我们一手,损失相当大"。这是张国焘对红二方面军、对中国革命事业犯下的又一桩罪行。

如果张国焘忠实执行中央命令,三个方面军当时会在西北消灭更多的敌人,红二方面军也会少受些损失。

红2方面军部分领导干部合影。前排左起:甘泗淇、贺炳炎、关向应、王震、李井泉、朱瑞、贺龙;后排左起:1.张子意,5.陈伯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史诗长征(十六)
任弼时:三军会师的促成者
一起读红二方面军战史20—并肩北上
恐怖的草地:让朱德和徐向前最纠结的地方,有的部队反复过了三次。|长征系列
贺龙说了一句话吓坏了张国焘
三军大会师(上):贺龙和张国焘的“梁子”,红二方面军之名。|长征系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