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谍影重重:中情局里的克格勃“鼹鼠”—阿尔德里奇.埃姆斯(上)

上世纪90年代,美国历史上最大的间谍、中央情报局苏联东欧反间谍处处长埃姆斯东窗事发后,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响。

美国舆论认为,这是自二战以来最严重的间谍丑闻,埃姆斯对美国所造成的损失需要数年的修补才能弥合。

阿尔德里奇.埃姆斯,1942年出生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在念中学时就被同学公认为班里最机智的人。

1957年,他在芝加哥大学读了两年主动辍学,他的父亲在中情局工作,是一位从事间谍活动近40年的老牌特工。

受父亲的影响,他从小就想做一名特工,16岁时,在父亲的支持下,他参加了中央情报局为雇员子弟举办的夏季就业计划。

1962年2月,埃姆斯继承父业走进了中央情报局大门,作为行动指挥处的一名特工接受培训,这项培训持续了6年。

这时候,埃姆斯虽然还不算中情局的正式员工,但他进入了核心部门,成为一名外勤官员,同其他担任情报分析任务的同事相比,他很是幸运。

1968年,作为中情局一名正式员工,埃姆斯被安排到中央情报局苏联东欧反间谍处工作。

他在这里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并不感到满足,因为这里很死板,四平八稳,还有最糟糕的是,他不敢告诉人家他是一名特工。

他总是对人说他是外交官,在国务院工作,这种日子很不好过,特别是他的妻子南希很不满。

到中情局苏联东欧处上班不久,他接受了第一个任务:

到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发展间谍。

虽然此前他接受过多年专门的训练,但他的工作表现并不理想,甚至不懂如何拉拢引诱对方,如何与目标交谈。

不过,埃姆斯的运气比较好,时间不长,他得到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上司派他到一所外语学校学习俄语,时间是一年。

1981年,埃姆斯从安卡拉调到了墨西哥城,他的公开身份是美国驻墨西哥使馆参赞,秘密职务是中情局墨西哥情报站站长。

墨西哥城是一座谍报活动的圣城,古巴人、苏联人、美国人在咖啡馆里明争暗斗,演绎着种种精彩的谍战场面。

地方变了,似乎运气也变了,埃姆斯开始交上好运,1982年初,在一次小型晚会上埃姆斯与哥伦比亚驻墨西哥使馆文化专员玛利亚.罗萨里奥.卡萨斯邂逅。

玛利亚出身于波哥大名门望族,漂亮迷人,她的父亲是波哥大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曾出任托利马省省长,一度还被推选为哥伦比亚的总统候选人;母亲是一所大学的文学教授。

玛利亚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16岁时就掌握了6种语言,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著名的安第斯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成为该校有名的教授。

玛利亚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厌倦了院校生活,总想换个环境。1982年玛利亚投身外交界,出任哥伦比亚驻墨西哥大使馆文化参赞。

此时,埃姆斯与妻子南希已经结婚10年了,但没有孩子。南希对埃姆斯的冒险工作不感兴趣,因此两人的感情出现了危机。

和风姿绰约的玛利亚这段邂逅,吸引了正处于婚姻危机中的埃姆斯。但是,玛利亚的背景远非埃姆斯所知道的那样单纯,实际上,早在1981年,玛利亚就被克格勃招募,负责搜集中美洲方面的情报。

埃姆斯没有向他的上司报告和玛利亚相好的事,因为按照中情局的制度,这是坚决不允许的。

尽管后来埃姆斯和玛利亚私情暴露,仍然没引起中央情报局安全官员足够的重视,在他们看来,这种事并不值得大惊小怪。

因为,生活在间谍世界里的人都很孤独,而装扮成外交官的驻外特工生活尤其苦闷,他们不仅要过一种双重生活,而且还要遭到那些真正的外交官的歧视,所以,像埃姆斯那样借酒浇愁、玩玩女人,在中央情报局里,算不了什么。

也许是和玛利亚的交往,给埃姆斯带来的好运,他很快被调回美国,担任中央情报局对苏联东欧反间谍处处长,这在中央情报局是一个中层职位,但位置很重要。

“冷战”时期,美国长期以苏联、东欧为对手,对付苏联、东欧国家情报机构的渗透是中央情报局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因此,这个职位也可以说是举足轻重的。

在这里,埃姆斯的工作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在各色各样的苏联人中寻找可能被中情局招募的“猎物”。

这些潜在的目标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酗酒,婚姻失败,事业无成,寻花问柳等。

埃姆斯

埃姆斯在忙于招募苏联人,苏联人也看中了埃姆斯,克格勃敏锐地感觉到,埃姆斯具备一个变节者的所有条件,若利用上这个人,克格勃可以从中央情报局取得意料不到的突破。

于是,克格勃就开始对他进行长达6个月的劝降工作,埃姆斯毕竟是从事反间谍工作的,克格勃的策反活动也不是那么轻易就能得手。

但是,在这场马拉松式的交往中埃姆斯始终处于劣势,面对金钱的诱惑,埃姆斯终于屈服了。

当时,埃姆斯刚从墨西哥回国,正在闹离婚,并准备与玛利亚结婚。我欠了很多债,需要钱,脑袋里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想法,甚至产生过抢银行的念头。

但是,后来他选择了最容易实现的一种,那就是为苏联人工作,得到钱,渡过难关,而苏联人则得到了情报。

作为中情局负责招募苏联人充当间谍的官员,埃姆斯可以大摇大摆地进出苏联大使馆,而被视为工作的需要。

1985年4月16日,埃姆斯走进苏联驻华盛顿大使馆,主动提出要背叛他的国家。克格勃军官切尔卡申当时在大使馆负责反情报工作,他是第一位会见、评价和指示埃姆斯的克格勃官员。

埃姆斯的第一个叛国举动是向苏联驻华盛顿大使馆呈交了一封密信,信中表示可以揭露至少三个双重间谍的名字,当时,埃姆斯要求得到5万美元现金。

切尔卡申立刻向莫斯科发了一封电报,希望克格勃负责外国情报的第一总局对埃姆斯的背景进行考查。不久,切尔卡申被召回莫斯科,商讨下一步该怎么办。

一个月之后的1985年5月17日,切尔卡申打电话给埃姆斯,约他出来一起共进午餐。

在进一步得到埃姆斯愿意提供情报的允诺后,对方给他一个大信封,里面装着一叠100美元面额的现钞,一共5万美元,埃姆斯一阵狂喜。

5万美元,这相当于埃姆斯一年的薪水,他没有办法不动心,心里也是有些内疚的,但无法抵御金钱的诱惑。

然后,埃姆斯利用他得天独厚的位置,为克格勃提供了大量绝密情报。克格勃正是利用他提供的情报粉碎了20多次对苏联的谍报行动,使至少10名美国间谍被苏联处死。

在埃姆斯出卖的美国间谍中,有一位特别著名,他就是苏军情报部门的波尔雅科夫将军,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伍尔西曾说:“波尔雅科夫是美国在'冷战’时期招募的间谍中最出类拔萃的,是一颗最珍贵的宝石。”

1921年,波尔雅科夫出生在乌克兰,二战期间做过炮兵军官,战争结束后进入军事学院深造,毕业后在军事情报机关工作。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他先后两次以苏联驻联合国代表团成员的身份前往联合国工作,在美国指挥没有外交身份作掩护的苏联间谍,取得很大的成绩。

此间有人给他起过“黑夜大礼帽”“风笛低音管”等雅号。

1961年,波尔雅科夫主动与美国中央情报局官员接触,自愿为美国人提供情报。但他不要美国人的钱,最多只接受一些打火机、钢笔等小礼物,每年不足2000美元。

在为中央情报局服务的20多年里,他冒着生命危险向美国传送了许多极有价值的机密情报。

20世纪60年代末,中苏关系紧张,他被派到缅甸仰光从事针对中国的情报活动,不久又调回国内,出任苏军情报局中国处主任。

他提供给中央情报局的关于中国和苏联关系破裂的来龙去脉的重要文件,帮助当时的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制定了对华政策,促使了尼克松总统访华。

1974年,波尔雅科夫晋升为少将军衔,从此,他有了获取超出他工作范围之外情报的机会。

为了向美国联络人发出信号,他乘坐途经美国大使馆的电车,经过大使馆时,启动一下藏在口袋里的微型“爆发”式发射机,美国大使馆便会收到他发送的信号,然后他们就会在隐秘的地点接头。

波尔雅科夫还常常使用一种只有他和接头人才掌握的特殊的化学显影技术的胶卷。

利用这种谍报技术,他拍摄到100多份由苏军参谋部发行的保密杂志《军事思想》月刊,这些资料对分析苏联军事状况极有参考价值。

美国人通过波尔雅科夫提供的情报证明了苏联领导人并不是狂妄的战争疯子,某种程度上也阻止了美国人对战争的过度关注。

后来,波尔雅科夫突然与中央情报局失去联系,没有人知道这位美国超级间谍的命运。

直到1990年1月,苏联《真理报》报道说,1988年3月15日迪米特.波尔雅科夫将军因间谍罪被处以死刑。

中央情报局也证实,虽然没有人知道波尔雅科夫是如何死的,但波尔雅科夫是被埃姆斯出卖的,是埃姆斯最重要的牺牲品。

波尔雅科夫选择了背叛自己祖国的道路,但他也被另一个背叛者出卖了。

此外,还有两位前途无量的克格勃军官栽在埃姆斯手上。

克格勃中校马尔季诺夫是美国联邦调查局收买的间谍,埃姆斯出卖的第一批间谍中就有他。1980年11月,马尔季诺夫和妻子来到华盛顿,公开身份是苏联驻美国大使馆的三等秘书,实际上是克格勃派往美国搜集科技情报的官员。

1982年,中央情报局一名特工盯上了马尔季诺夫,这个特工具备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经常出席华盛顿地区各种科学技术性会议,在会议上他认识了马尔季诺夫,并和他进行过多次交谈。

中情局特工发现,马尔季诺夫有很多与众不同地方,是一个很特殊的俄国人。于是,派人设法与他单独取得联系,极力收买他,最终将他发展成为间谍。

中央情报局在银行为他开了一个户头,存了一笔数目可观的钱,万一出事他叛逃到美国后可以使用。马尔季诺夫喜欢这种刺激,他并不认为替美国做间谍有什么不对,因为他并不认为美国人是他的敌人。

美国联邦调查局想通过马尔季诺夫了解那些被派到华盛顿的克格勃官员,以便监视他们的行踪,发现一些可以被美国情报机关收买的“鼹鼠”。

中央情报局则对克格勃在美国搜集什么样的情报,以及如何进行间谍活动等感兴趣。

马尔季诺夫表现的很不错,向美国情报机构提供了很多文件的复印件。

被埃姆斯出卖的另一位克格勃军官是谢尔盖.莫特林少校。1980年夏天,莫特林少校被派到华盛顿,同马尔季诺夫一样,公开身份也是大使馆的三等秘书。他到华盛顿不久,就被联邦调查局收买了。

埃姆斯身为中央情报局苏联东欧处处长,自然十分清楚这两个间谍的所有情况。如今,埃姆斯已经开始为苏联人效力,这两个间谍的存在对埃姆斯的安全也构成了严重威胁。

1985年6月13日,埃姆斯在与克格勃联系人丘瓦辛接头时,把这两个人的情况告诉了苏联人,而克格勃为了保护埃姆斯的安全,一直没有对二人动手。

1985年底,莫特林在苏联华盛顿大使馆的任期结束,奉命回国。临行前,他向联邦调查局承诺,回国后继续向美国提供情报。但是,1986年初,他在与中央情报局的特工接头时被逮捕,不久被枪决。

1986年11月,克格勃叛逃者尤尔钦科从华盛顿返回苏联,马尔季诺夫奉命陪同他回国。

对这趟差事马尔季诺夫的妻子娜塔莉娅觉得有些蹊跷,因为像这类任务通常并不是她丈夫去执行,显然莫斯科在找借口让他回去。

10天之后,娜塔莉娅接到丈夫的一封信,说他在搬运行李时膝盖上旧伤复发住进了医院,希望她带着孩子回国照料。

娜塔莉娅立即动身回国。可是,飞机刚一着陆,克格勃官员就把两个孩子送到她母亲那里,而把她抓到监狱进行审讯。

克格勃官员告诉她,马尔季诺夫犯的是叛国罪。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克格勃曾多次对她进行审讯,并允许她探望丈夫。马尔季诺夫于1987年5月29日被枪决。

就这样,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联邦调查局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招募到的两名苏联大使馆人员不久就被调回莫斯科,随即被处死。

联邦调查局认为,一定是内部出了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CIA内部的苏联间谍埃姆斯
中情局里的克格勃“鼹鼠”—阿尔德里奇.埃姆斯(下)
克格勃“谋略棋子”耍了中央情报局
为何深藏莫斯科的20名美国间谍,突然暴露被抓,10人被处决?
世纪谍王埃姆斯
身份最高的双重间谍埃姆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