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唐入宋之殇51:黄巢军队在宋州的收获

大唐乾符四年,公元877年,七月,草军造反已有三年,朝廷调兵遣将全力灭火。大唐饿殍遍野,处处都是火药干柴,活不下去的老百姓都在等着草军到来。朝廷的进剿,不但没有灭火,反而使得这把火越烧越烈。

灭火,最重要的是提前布置,不让火着起来,或者趁火星刚起,迅速扑灭。遗憾的是,这把火本来是有可能着不起来的。早在乾符二年,草军尚未起事之时,翰林学士卢携敏锐地看出潜在的巨大危机。还是个中层官员的他,一腔热血给唐僖宗上书。不管这人后来结局怎么样,至少他曾经是个仗义执言的好官。

卢携先是不管皇帝的感受如何,把咸通以来的奢靡之风狠狠地批了一通,然后又说了一大通老百姓的惨状。怕皇帝年龄太小听不懂,用了一大串比喻来劝谕。一连串的铺垫后,最后提出建议:一是立即命令天下的州县官暂停收税;二是赶紧开仓放粮,救济百姓。唐僖宗听的大受感动,立即命令按卢携的意见执行。

然而,大唐的基层官僚体系,已经烂透了。你让他们免税放粮,无异于断了他们的财路。这么重要的一个命令,稀里糊涂中就落了空,没有一个节度使、刺史、县令执行。而之后,唐僖宗也没有过问,卢携也没有再次上书。唯一的成果就是,皇帝知道卢携能干,几个月后提拔他做了宰相。

卢携的举动,令人不得不怀疑,他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么,是为了百姓,还是为了自己的仕途。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大唐无论能吏还是庸官,都把百姓的事、天下的事作为自己升官的铺路石,没有一个人真正把老百姓当事。火,就这样烧起来了。王仙芝、黄巢如同两条火龙,把中原大地搅得天翻地覆。天补平均,四个大字,不管真假,召唤着所有吃不上饭的老百姓,争先恐后加入草军。

乾符四年,七月流火,蕲州分兵半年后,王仙芝、黄巢再次联手,这次他们的目标是中原重镇宋州(今河南商丘),想一举吃掉城里的老熟人宋威。起事两年多,草军虽然攻城掠地不少,也抓住过王镣这样的刺史,但还没有俘杀节度使级别的高官。这次,他们下定决心,要拿宋威开刀。

宋州城头,望着城外饿狼一般的草军,平卢节度使宋威不禁仰天长叹: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大唐节度使、招讨使中,还有比我宋威对待草军更好的人吗?你王仙芝、黄巢怎么偏偏和我过不去?!

朝廷得知草军主力攻击宋州,立即调集平卢、宣武、忠武三镇军队救援。草军早有准备,一通厮杀,天昏地暗,官军大败。几天后,唐军名将张自勉率生力军赶到,奋力拼杀,方才击败草军,给宋州解了围。草军虽败,损失两千多人,但在王仙芝黄巢的带领下,队形不乱,有条不紊地撤退。

这场宋州之战,论规模和影响力。在残唐五代中根本算不上什么,但却使一个不平凡的年轻人走进了历史。也许,这就是这场战斗的历史意义。战事正酣时,一个二十六岁的宋州当地人,躲在一棵早已枯死的老树上,远远地观看了这场大战。

二十六岁,在大唐早已是成家生子的年纪,也不算年轻人了。可是,这个人却是光棍一条,甚至连个正儿八经的家也没有。这人的父亲好歹读过几年书,给他起了个名字,叫朱温。还不错,在大唐,许多人是没有名字的。朱温活了二十多年,活的实在不咋地,没个正经产业,饿着肚子到处胡混,实在是失败至极。

唐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十月二十一日,宋州砀山县午沟里,一个小小的村庄,一户普通的农舍。穷的叮当响的教书先生朱诚,仅有的两间茅屋,突然冒出红色火光。那个时候,村里所有的房子都是茅草房,一家起火,相当于火烧连营。老朱家这家穷鬼,房子突然起了火,这是个危险的信号!所有人,都拿着残缺不全的瓢盆,前赴后继赶来救火。

红光依旧,晚霞满天,那那火光俨然是屋顶上的一抹夕阳。众人不觉有点诧异,正在迷糊之间,猛听得一声婴儿的啼哭,犹如炸雷惊醒了沉睡的大地!老朱家生了二小子了!越穷越生,越穷越生!这老朱,本是个破落户,名字叫做朱诚。这人没有什么本事,耕田弄地一点也不懂,只是会念几本古书。乡亲们从来看不起他,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做朱五经。然而,就是这个朱五经,养出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儿子……

朱温

朱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攻下了一个帝国的首都,却在农田里掉了脑袋
五代君王录(一):喜欢菊花的私盐贩子,唐帝国的掘墓人,大齐皇帝黄巢
唐末最能打的太监:挽救了大唐社稷,却埋下了大唐灭亡的隐患
资治通鉴之880年
十万大兵都无法阻挡黄巢起义,唐廷军队都去哪了?(上)
乱世枭雄黄巢:英雄还是屠夫?—篇文章解构黄巢的一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