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楚汉战争(四):垓下之战,霸王别姬
公元前203年八月,楚汉双方达成“鸿沟盟约”,以鸿沟为界,划分天下。九月,项羽率十万楚军撤军,刘邦也欲西返。
此时,张良、陈平却建议刘邦撕毁“鸿沟盟约”,趁楚军疲师东返之机,自其背后发动偷袭。张、陈二人认为,“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建议“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刘邦采纳二人建议,背弃盟约,向楚军突然发起追击;同时约集韩信、彭越南下,共同合围楚军。由于韩信及彭越未如约出兵合击楚军,结果刘邦再一次被项羽打败,不得不筑起堡垒,坚守不出。
刘邦问计张良:“诸侯不从约,为之奈何?”张良建议刘邦,将陈以东直到大海的大片领土封给齐王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封给彭越,以此来换取两人的支持。就这样,刘邦终于“搬动了韩、彭二人,使他们尽数挥军南下,同时联合英布自淮地北上,共同发动了对项羽的最后合围。垓下之战爆发。

战争过程
公元前202年十月下旬,灌婴引兵进占彭城,同时攻下楚地许多地区。被刘邦封为淮南王的英布也遣将进入九江地区,诱降了守将,随后合军北上进攻城父(今安徽涡阳东)。刘邦也开始东进,形势对楚极为不利,项羽被迫向东南撤退。十一月,项羽退至垓下(今安徽灵壁东南,一说在今河南鹿邑县境内),筑垒安营,整顿部队,此时楚军尚有约十万人。
韩信、彭越、英布等会合刘邦后,汉军以韩信亲率三十万人为主力,刘邦坐镇后方,周勃等军在刘邦军后待命。韩信亲率汉军发动攻势,初战进攻受挫即后退,在楚军准备追击时汉军再迂回反击,从而三面夹击楚军,楚军不敌,项羽被迫退回垓下城。
夜间,汉军高唱楚歌。楚军自项羽以下莫不以为汉已尽得楚地,士气崩溃。项羽眼见大势已去,便乘夜率领八百精锐骑兵突围南逃。天明以后,汉军得知项羽突围,于是派遣五千骑兵追击。
项羽渡过淮水后,仅剩百余骑相随,行至阴陵(今安徽定远西北)因迷路耽搁了时间(《史记》中记载系因田父欺骗),被汉军追及,项羽突至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手下仅剩二十八骑。项羽指挥这二十八骑,来回冲阵,再次杀开一条血路,向南疾走;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长江边的乌江浦)边,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乃令从骑皆下马,以短兵器与汉兵搏杀,项羽一人杀汉军数百人,自己亦身被十余创,最后自刎而死,年仅31岁。
项羽死后,楚地皆降汉,独项羽原封地的鲁人不肯投降(楚怀王曾封项羽为鲁公),后刘邦将项羽首级示鲁,鲁人乃降。至此,历时年半之久的楚汉战争终以刘邦的胜利而告终。公元前202年二月,刘邦称帝于汜水北岸,建立西汉政权。
战争影响
垓下之战,汉军适时发起战略追击,积极调集援兵,多路围攻,以绝对优势兵力全歼楚军,创造了中国古代大规模追击战的成功战例。
垓下之战,是楚汉相争中决定性的战役,它既是楚汉相争的终结点,又是汉王朝繁荣强盛的起点,更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转折点,它结束了秦末混战的局面,统一了中国,奠定了汉王朝四百年基业。
司马迁的《史记》或许为后人还原了一个最接近历史事实的垓下之战。
垓下之战被司马迁收录在了《史记·项羽本纪》中,司马迁用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霸王别姬和乌江自刎多处场景来刻画这段动人心魄的历史故事。
另外,《史记》中也记载了垓下之战的一些细节,比如四面楚歌。传说汉军之所以唱楚歌,是因为这是张良的计谋,目的就是为了让楚军的心理防线土崩瓦解,但是司马迁却说,唱楚歌是汉军的自然之举,因为当时汉军认为这一战必然得胜,于是提早在庆祝唱歌。
垓下之战还出现了一个女性人物,这个人物就是项羽的毕生挚爱虞姬。在《楚汉春秋》和《史记·项羽本纪》中都出现了“霸王别姬”的故事,但是里面的记载并没有说明虞姬的下场是怎么样的,但是我们可以试想一下,虞姬能够有什么结局,作为项羽的女人,虞姬也只能以死相随了,而且之后史书中也再也没有关于虞姬的记载了。所以,后世在对“霸王别姬”这个故事搬上舞台的时候也多将虞姬的结局设置成为引剑自刎,这样的结局最能够体现虞姬的忠贞,也能够带给心以最大的震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战场秘境追踪:垓下古战场 (三)
6秦朝-人物-项羽西楚霸王
中国通史50—楚汉相争,霸王别姬
垓下决战,霸王别姬,死亦鬼雄,不过江东
五、楚汉垓下之战
三十九、夜撒垓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