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析萧梁诸帝(下)

萧衍起兵时,范缜很早就给予响应,所以萧衍称帝后,范缜“志在权轴”,即希望自己能够进入权力核心,而尚书左丞大致相当于尚书大人属下的左秘书长,正因为愿望未能满足,范缜一直怏怏不乐。王亮出生于高门世族,是东晋丞相王导的六世孙,齐朝末年东昏侯萧宝卷之世,他因“倾侧取容”,即依附取悦于萧宝卷而避免了杀身之祸,萧衍推翻了齐朝统治后,虽然曾嘲讽过他,最后还是没予追究,并且让他继续当官。可是天监二年(公元503年)正月初一,这是萧梁王朝建立后的第一个新年,不少外国使节也入朝庆贺,王亮却声称有病,不来上朝——这还罢了,他又在同一时间里于另外一个地点大摆筵席,“语笑自若”。后来萧衍见到他,发现他没有病容,自然很生气。于是有人顺着皇帝的脸色上奏,说王亮“大不敬”,理应“弃市”。萧衍虽然生气,却没有杀他,只是免了他的官。两年之后的天监四年,萧衍又一次大宴群臣,并要求大家直言施政的得失,生性耿直的范缜站起来说:“司徒谢胐(音fěi)徒有虚名,不涉政务,但陛下却如此重用;前尚书令王亮有真才实学,又擅长治国,陛下却废为庶人。对此愚臣百思而不得其解。”萧衍顿时变了脸色,想岔开话题,说:“卿再说些别的事情吧。”范缜则坚持自己的意见,一再为王亮鸣屈。萧衍很不高兴,于是又有大臣乘机弹劾范缜的种种“过失”,萧衍便亲自下诏书列举了王亮的种种罪行,然后质问范缜:你还有什么可替他辩护的?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范缜才被贬到了广州。更重要的是,两年之后的天监六年,范缜又被萧衍从广州召回朝中,任命为中书郎,后来又担任国子博士。早在齐朝时,竟陵王萧子良就召集了大批佛教徒来驳斥范缜的《神灭论》,都不能使范缜屈服。而正是天监六年,萧衍又召集了王公大臣及僧官法云等六十余人反驳《神灭论》,却仍然不能驳倒范缜。

据《弘明集》所载,在辩论的过程中,面对着“辩摧众口,日服千人”的范缜,以能言善辩著称的东宫舍人曹思文也只得向梁武帝诉苦说:“思文情识愚浅,无以折其锋锐。”而梁武帝呢,也只是下了这么一道圣旨:“(范)缜既背经以起义,乖理以致谈。灭圣难以圣责,乖理难以理诘。如此则言语之论,略成可息。”大致意思是:像范缜那样把经典、道理及圣人都不放在眼里的人,你是很难用圣人的言论、正常的道理去责备他的,因为他根本就不相信。算了吧,和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可争辩的呢?萧衍的《敕答臣下神灭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出来的。无奈的梁武帝萧衍只能以“言语可息”、“朕所未详”宣布结束这一场大论战,而范缜呢,并没有因为坚持自己那“不合时宜”的论点、不与以梁武帝萧衍为首的大梁王朝保持高度一致而受到政治迫害,甚至没有被免官,而是病逝于国子博士任上。他大约生于公元450年,大约卒于公元510年(天监九年),享年大约61岁。而梁武帝萧衍呢,他可是手握整个萧梁帝国所有士民百姓、僧俗大众生杀予夺大权的最高主宰啊,他虽然信佛崇佛佞佛,后期甚至“达到发狂的程度”,可是对于一个不但坚决不信神不信佛,而且公开贬佛斥佛“诋毁”佛的人,却既没有运用自己的权力传旨取缔“妄作异端”的《神灭论》,更没有将作者从肉体上消灭之;相反,正是这个梁武帝萧衍组织了这场颇具规模、颇具档次的大辩论,并明确宣布,辩论的目的是“标其宗旨,辨其短长”。对于一个千余年前的专制皇帝来说,能够做到这一点,确实不简单,难怪互联网上有人要感叹地说“梁武帝雅量惊人”了。

可惜,“雅量惊人”的梁武帝治下的萧梁帝国,亦贪污惊人、浪费惊人、裙带关系惊人——一句话,腐败惊人。而处于这种种“惊人”中心的萧梁诸帝,其悲惨程度亦堪称惊人——从86岁的爷爷武帝萧衍到16岁的孙子敬帝萧方智,竟然一个个死于非命,没有一个得享天年,没有一个寿终正寝!

呜呼哀哉,“惊人”的萧梁诸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北分治》之五十七:萧衍即位建南梁
浅析萧梁诸帝(上)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兴亡烟雨中之神佛的信仰与神灭的信念
读通鉴(427)齐国最尴尬的皇帝
范缜传
范氏兄弟 18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