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个“皇族内阁”一条经济政策,清廷两个失误直接导致辛亥革命

文|马勇

1911年10月10日随着武昌起义的一声枪响,辛亥革命全面爆发。时至今日已105年,但关于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发生,人们还总是归于历史的必然性,讲推翻帝制、走向共和,是一种历史的必然选择。但如果当时清廷的政治改革当中,不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可能辛亥革命不会这样发生。

过去讲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是经过数十次的武装起义、武装暴动,用暴力革命去推翻清政府。但实际上孙中山的武装起义基本上在两广,离清政府的心脏北京远得很,那种暴力革命只能起到震动性的作用,不可能根本性地推翻强大的政权。孙中山1924年时把黄花岗起义讲成一个革命的高潮,其实黄花岗起义实际上表明的是,这是革命最后的机会。因为清廷的立宪,把原来许多对朝廷失望的,加入革命的人都拉了回来。中国人也好,其他国家的人民也好,总体上来讲,没有谁是天生的革命者,只要统治者能有一点点改革的诚意,人民都不会去革命。当时最激进的刘师培、章太炎等人,都在1906年到1908年相继到回归到改革的阵营。

满清政府皇族内阁合影

1911年春的黄花岗起义,3月29号开始,3月30号就结束了。就在当年的5月8号,清廷宣布了一个“皇族内阁”,一下舆论哗然,因为13个内阁成员中要么是皇族,要么是皇室。汉人一算账说,在原来的双轨体制下,三个总理大臣中汉人可占一位,整个内阁层面占到50%稍微弱一点,但现在一改革,内阁中汉人只有4个,而满洲人和皇族人占有9个。这样就使孙中山和革命党在海外宣传的满汉冲突得到映证,也让立宪党人觉得很失望。本来中国可以从这里走向君主立宪的一个机会就给错过了,这是清廷的第一个失误。

第二个失误就是在“皇族内阁”宣布的第二天,清廷又宣布了一个很重要的经济政策,把铁路干线收归国有。我个人觉得收归国有有它的正当性,但时机选错了。一八六几年时,中国人就知道了铁路,但一直没有修。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实际上把中国拉向了世界“一体化”的轨道。几年的时间,就出现了大规模的铁路建设和矿产资源的开采,于是就面临着物流问题,怎么从内陆运送到沿海去,于是要修铁路。朝廷没有钱,但有政策,允许外国资本、民间资本等介入到铁路修筑里来。问题也因之诞生,因为技术标准不一样,全国的路网联不起来,1910年已发展到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于是清廷派盛宣怀跟四国银行达成了一个协议,就是由他们出钱把全国的路权买回来,然后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

武昌起义

当时跟广东、湖北、浙江、湖南谈得都很好。最后剩下的是四川。这件事上四川情况非常特殊,他们先成立了一个“川汉铁路总公司”,并没有本钱,完全向四川7000万人民去集资,集资共计800万。但这800万修路远远不够,因为要修的这段路很危险(直到去年这段宜万铁路才通车),成本太高,于是川汉铁路总公司的人,把钱挪到上海炒股票。1911年盛宣怀要收回股权时,川汉铁路总公司生意上已亏了一半,他们就说那股票不要了,你们赔我们800万就可以了。盛肯定也不愿意。

事情就这样彻底抖搂出来了。当时有人挑动人民的情绪,希望事情闹大,可以就此掩饰挪用这笔钱的责任……结果在四川总督府门前,卫兵开枪打死了集结的群众30多人。朝廷命铁路督办端方调集部队往成都去。他就带了湖北的新军去,然后形成了武汉地区的空虚。紧接着武汉地区的新军在1911年10月10号发动了起义。

辛亥革命就是这样发生的,两个失误直接导致了政治变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和孙中山无关,这3人建立的'中部同盟会',如何促成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大事记
张謇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政治参与及影响
辛亥110年,未完成的革命
清朝末年推行了罕见的大规模改革,为何还是无法挽救自己?
预备立宪:悲情落幕的改革大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