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中的大人物系列—急功近利的隋炀帝

笔者按

历史中的大人物系列每天推出一位历史中的大人物,从他们的兴衰之中捕捉可以学习的点滴,力求每天给读者带来一份深度解析的阅读盛宴,笔者力求每位人物都公平公正看待,给读者每天带来一丝对于学习历史的快乐。

问题简介

隋炀帝一直以来是中国非常存在争议的帝王,他一生三征高句丽遭遇失败,严刑峻法却能激起民变。可是在他的主持下开创了科举制度、修建京杭大运河恩泽后世。那么该如何看待这位君王的作为呢?这是关注他的重点。

隋炀帝(569年-618年4月11日),他是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的次子,杨广并非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阔绰贵子,相反他年轻的时候就跟随自己的父亲杨坚征战各地,在魏晋南北朝的末期帮助他的父亲杨广开创了隋朝,通过军功杨广成为扬州总管,之后平定叛乱,在他的治理下不仅解决了叛乱问题更是将当地治理的非常妥善,通过审时度势杨广击败了他的大哥杨勇成功的成为杨坚的继承人,之后闹出了“仁寿宫变”,但史学界对此存在存在争议,在笔者看来杨勇被废黜杨广被立为太子已经数年,积攒了大量的人脉,并且费立太子之事绝不是杨坚一句话就能改变的,当时的时代混乱是非常常见的事情,帝王的宗法制度往往并不能稳固住,所以在一个被后人描写成昏君的人身上安排上欺辱父皇妃子被揭发后暗杀父亲的角色非常适合杨广。不管如何杨广顺利登基成为隋炀帝。

隋炀帝登基之后杀掉了很多宗室之人,开始营建洛阳东都,那么为什么隋炀帝要前往洛阳?因为这标志着隋炀帝想要将势力迁往中原,在中国历史中很长一段时间关陇势力都长期成为重要的势力,这是因为在关中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地缘条件,关中平原链接着向四川前进的通道可以获得稳定的粮食后勤补给,又可以通过关隘杀入中原,控制中原后就控制了前往四面的交通要道,所以关中地区进可攻退可守的态势使得关陇势力长期处于优势。

那么隋炀帝所做的这些事情要如何去理解呢?

笔者认为隋炀帝一生最大的威胁并不来源于外部,相反就来源于对内部大势力的调整上,在隋文帝时代开创了三省六部制,在隋炀帝时代又紧跟着开创了科举制度,诚然科举制度真正稳定的时期在唐朝,但是隋朝的改革已经非常明显。在经过了魏晋崩溃之后五胡十六国与南北朝时代,一个漫长又血腥的时代后,民族与民族、势力与势力之间的相互杀戮已经显示出疲态。

社会迫切的需要一种全新的制度来解决问题,而通过官权化的改革就是隋朝最大的目的,可以发现的是隋朝的官权改革其目标在于把由门阀或者大家族所垄断的官权升迁逐渐注入新的血液,用更加细致的管理体系与科举制度将更多的寒门人士注入其中,打破垄断的产生。这种门阀与大家族的垄断不仅仅是因为腐败或固化的作用。

而是使得社会产生了一种地方势力诸侯化的倾向,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很难从根本上平复,所以通过改革将不同的血液注入不同的地区,降低地方诸侯化的方式就是隋朝努力的根本,然而很显然的是很多大势力的形成就依赖于门阀与大家族,这让皇帝与大家族之间形成了一种潜在的深层次矛盾。

所以对于隋炀帝来说建立东都、开运河(京杭大运河)、设置科举、深化改革官权的目的在于增强官权的力量和能力,那么为什么隋炀帝是如此的着急去做这些事情,这是因为一种无奈。首先隋炀帝并不是一个昏君,因为他从小便随父亲征战,并且依靠真正的能力获得成功,如果说他残忍好杀,但隋炀帝杀掉的也是自己的竞争对手,比如他的兄弟和宗族,这些人是能够影响他地位的人,可这并不能被认为他是一个愚蠢或者好杀的人。

那么隋炀帝为何如此着急,在其人生中似乎他想要在很快的时间就将所有事情办完,这是因为隋炀帝在和大家族竞争时间,如果我们将唐以后的历史都挡住不看,只将视角锁定在隋炀帝身上,那将要看到的是什么光景呢?是南北朝时代刚刚处于一个结束的状态,却不能从根本上说彻底的完结,如果有人突然击败了隋炀帝,那则很有可能激起新的乱世。隋炀帝的统一建立在一种微妙的平衡上。这种平衡在于他一方面想要增强自己的官权改革来压低大家族的能量,一方面则又需要大家族与门阀的支持才能稳定住其他叛乱的可能,所以他需要一个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方法就是:

扩张。

通过扩张形成胜利从而提升自己的控制力的同时深化改革达成自己的目的,这样一来国家才会稳定下来,那么既然想要扩张就需要一个对手,在当时的情况下最合适也最需要攻打的对手就是:

高句丽。

很多人将高句丽等同于高丽实际上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提法,因为高句丽并不是朝鲜半岛的小势力,而是当时已经发展到控制几乎整个东北亚区域的大国,高句丽原本是诞生于汉四郡控制下周边的小势力,至汉朝统治衰微后这地区开始出现了混乱的状态,其中根据《好太王碑》所记录,扶余国的王子朱蒙建立了高句丽国,之后高句丽与曹魏进行合作攻打其他势力,当成功后就撕毁合作想要做大,结果曹魏将其主城丸都城捣毁,高句丽国王被迫逃亡,不过由于当时的这一地区过于偏远所以很快高句丽又恢复了势力,之后趁着晋朝衰败以后高句丽快速崛起。

至高句丽长寿王时代,进行迁都到达平壤,其势力一度压制朝鲜文明(朝鲜文明指的是南部原生文明,到王氏高丽王朝仍未能达到统一朝鲜半岛北方)并可与北朝讨价还价,到了六世纪末隋出现消灭南陈即将达到统一的地步,所以高句丽并不是朝鲜半岛上的一个小国,而是一个可以控制朝鲜南半岛百济、新罗文明的强势文明,并且高句丽凭借其偏远的地缘优势加上其强大的能力拒绝承认隋朝为中原王朝的宗主国。

这意味着如果隋不能削弱高句丽,就不能成为真正的霸主,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只有隋炀帝才征伐高句丽,在对高句丽的战争中横跨了隋唐两代,从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唐高宗一直都在攻打高句丽,如果从隋文帝决定征伐的公元598年开始到唐高宗取得彻底优势的668年,总共横跨了将近70年的时间,能经受住隋唐两个王朝的不断攻杀最后才土崩瓦解的国家能被称为是小国么?

所以与其说高句丽是中原王朝前的一块小石子,实际情况上说不如说是横亘在王朝面前的一块巨石,这对隋炀帝来说则更加是一条荆棘之路。

如果分析清楚了高句丽的能力与当时隋炀帝改革的原因,再看隋炀帝征伐高句丽,则不再是那么随意性的事情了。实际上高句丽是一个非常讲究战略与战术的国家,在隋没有统一其他地方的时候,高句丽就与隋的敌人谋求联合,当然这种联合往往都是口头上的,只是为了各谋其利的手段罢了,当隋文帝决定讨伐的时候,高句丽一见态势无法稳定就又自称“辽东粪土臣元”。可是局势一扭转就马上进行征伐。

想要打击高句丽并不那么容易,由于那里天气非常寒冷,如果在农忙时节进攻则容易耽误生产造成很多民怨,如果在秋收后进攻则又因为时间一旦拖久就会变得难以进攻,当时高句丽开始追求与突厥等国联合犯境,在这种情况下隋炀帝要求高句丽承认自己的地位,高句丽拒绝,这导致隋炀帝开始集结军队,笔者认为隋炀帝的失败恰恰在于此。

隋炀帝希望通过一次决战就彻底搞定高句丽,其集结的部队人数过多导致后勤非常困难,表面上看起来军队非常威风,实际上这只巨大的军队在指挥、调动、维持上都存在巨大的难度,到612年军队集结完毕后前往攻打高句丽,在军事指挥上隋炀帝也没有放权给一线指挥官,致使攻城与招降命令往往相互矛盾,高句丽利用这一点反复的左右局势,致使战争变得漫长,在这一刻真正具有优势的就不再是隋朝了。随着大量的人员聚集士气变得低落,高句丽坚壁清野又四处骚扰隋军,致使隋炀帝最终失败,与其说是隋炀帝被高句丽击败不如说是在一个巨大的军事集团面前,长时间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有效率的行动下拖垮了整支军队。

第一次失败以后其国内的问题就已经浮现出来,那么为什么隋炀帝不停止下来攻打高句丽主要解决内部问题,反而急乎乎的又发动战争呢?这就是因为隋炀帝其实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隋炀帝的进攻计划失败以后,其内部的大势力关系出现变化,表面上看官权改革已经有一定突破,但是中国历史直至宋朝以后地方实现文武分职后,地方诸侯化才慢慢减弱,在国家没有彻底稳定下来的情况下,地方诸侯化即便到唐代也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所以摆在隋炀帝面前就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不再攻打导致自己改革受挫地方诸侯化,另一方就是再次攻打,如果成功就可以进行平衡战略,如果失败诸侯化就会更加严重,各种势力聚集起来形成大势力的情况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这一点是隋炀帝的难言之隐。

他选择了继续攻打高句丽,在耗费大量资源的情况下,隋炀帝陷入了一种深层的矛盾中,他每次攻打高句丽,都需要做一个准备,准备过程中积攒大量的资源,这本身对很多社会矛盾就有推波助澜的效果,当其准备好后亲征又往往不给一线指挥官放权,导致战机总是不能抓住,而高句丽又凭借坚城和天气拖延战争,导致隋炀帝的军队筋疲力尽后被迫撤军。所以前后三次隋炀帝都没有能够打下高句丽,导致隋朝元气大伤。

但是综合来看逼迫隋炀帝对高句丽非要攻打下来雄心的并不能锁定在他对高句丽的仇恨上,而是在于他如何调节其内部的矛盾上,隋炀帝已经从主动转向了被动,即他又需要打压门阀和大贵族的前提下,又需要他们的力量。这让他始终想要消灭关陇势力的同时又需要关陇势力,在这种矛盾的策略下最终的结果所呈现出的便是他一次又一次的攻打高句丽而不顾内部的局势。如果看待问题能够更加深入的看待,到此时的隋炀帝对于内部的控制已经大大减弱了,其他势力借助社会矛盾暗流涌动,这是隋末农民大起义的根本,在这种情况下隋炀帝即无能力消灭高句丽,又没能力管理内部的改革,在左右为难中一支势力崛起了。

这就是关陇势力中的李渊。

李渊正是通过帮助隋炀帝打压其他势力的时候不断崛起自己的势力,当他越来越成为隋炀帝心腹的时候,对于隋炀帝的威胁也就越来越强,最终隋朝的诸侯化没有能够阻止住,在这种前提下李渊开始加入反隋战争攫取了胜利。

那么该如何看待隋炀帝?

隋炀帝的根本矛盾是在官权改革时只做到了一部分改革,其内心深处最大的矛盾在于无法从根本上限制地方的诸侯化,所以只能用强力的改革力求在快速的时间内完成其计划,造成了王朝本身的透支,反而让诸侯化更快发生,看到事情发展不顺利后隋炀帝转而以扩张来弥补延缓这种过程发生,结果面对的是一个强力的国家,在相互的攻杀中政策失当导致失败,以后情况就从主动选择变成了被动的跟随,失败造成隋朝的衰落。所以与其说隋炀帝是纠结于高句丽,不如说是在解决其内部的问题上没有了办法,只能用这种行动来解决问题,最终他的失败也葬送了隋朝的发展。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士族阶层消失的原因,隋炀帝的一道圣旨,改变了读书人的命运
【转】强大的隋朝是因为隋炀帝昏庸才灭亡吗?
从一代英主到亡国之君——隋炀帝杨广
杨广和李世民很像,他和千古一帝到底差多远?一个儿子、儿媳距离
隋炀帝的理想和抱负,当得上是千古一帝
浅谈隋炀帝的功与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