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末版:宋朝短信(40)



396.其实用今天的理论来看,王安石的新法里真正有问题的是均输法和市易法,它们有点像计划经济,由政府垄断商业,管理物价,这种方式在前些年的我朝被证明是有问题的。市易法实行一年,连水果都要派官监售。到后来,市易务召募的牙人主动辞职,因为钱都被国家榨光了。


397.神宗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为王安石变法保驾护航,几乎把朝廷中的老臣赶光了,也把自己母亲和祖母的心伤透了。宰相曾公亮离开相位前,苏轼责怪他不能纠正弊端,曾公亮说:“上与安石如一人,此乃天也!”这是何等的信任与依赖!多年以后,王安石在闲居地听到他的小友宋神宗的死讯,回忆起这段岁月,不知心里会是怎样的滋味。


398.神宗和王安石最甜的蜜月在改革第五年,王安石用新法挣来的钱武装士兵,选用王韶收复了中原丢失了两百年的河湟地区,选用章惇平复了南方动乱并在那里兴办学校,输出孔孟价值观以保长期稳定,选用熊本平定西南叛乱,解决了大宋百年头痛。三件事达成,王安石的声望达到顶点,神宗把自己的玉带解下来当场给王安石系上,这条带,王安石后人保存了好几代。


399.改革进行到第六年,发生了一场持续十个月的大旱,大量灾民扶老携幼向大城市逃荒。王安石的一位门生郑侠站到了他的对立面,画了一幅流民图,递到了神宗面前,说这都是新法造成的。神宗一下就崩溃了,想了一晚上,第二天叫停了王安石的十八项新法。在新党人苦苦劝谏下,神宗又咬牙恢复了新法,代价是王安石罢相,自请出京。


400.新党强大的战斗力是从内部瓦解的。王安石留下吕惠卿继承自己的事业,本想的是革命战友情,没想到剧情变成了农夫和蛇。吕惠卿借一场谋反大案,在同案犯中找人诬陷王安石,想借机搞掉王安石,彻底接替改革旗手的地位。而王亲手提拔起来的新党人中不少都参与了这事。好在神宗是撑王的,他把吕惠卿的奏本都转给了王安石。王安石接报火速进京,重掌相印,开始一手打敌人,一手打战友。


401.曾经跟着吕惠卿整王安石的人现在掉转枪口瞄准了吕惠卿——之前是以为吕要当老大了,现在老大回来了当然要抱更粗的腿。神宗还想让他们和衷共济把改革推下去,但吕惠卿表示有王没我有我没王,于是吕和跟他混的章惇都被赶出京城。改革派四分五裂了,王安石和神宗的鱼水情也走到了尽头。


402.王安石的儿子王雱也是个大才子,被称为“临川三王”之一。他的一生受多了父亲的连累:因吕惠卿作梗而未能入馆阁,因替父报仇遣人告吕惠卿而受了父亲的责骂,因被人用来当拍马屁跳板,父亲为防小人暗算不得不阻挠了他的升官。这辈子太憋屈了,王雱内心愤懑,年纪轻轻因病去世。为了改革王安石可以算是家破人亡、众叛亲离,心灰意冷的他再次提出辞职,永远地离开了京城。


403.再忠贞的关系也禁不住如此长时间的压力与挑唆,直到王安石离开京城,对他的中伤也始终没有停止,而最有力的攻击来自于曾经最亲密的战友。
将王安石曾给他的私信有选择地出示给了神宗,其中有一句“无使上知”——不要让皇上知道。神宗对王安石的感情被这最后的稻草压得粉粉碎,曾“如一人”的这对搭档,从此相忘于江湖。


404.王安石的变法好还是不好?它确实解决了大宋当时的问题。神宗上台时连官俸都快发不出,他临死前积攒了可供大宋花20年的财富,到北宋后期还“余财羡泽,至今蒙利”,以至于宋徽宗敢惦记北伐。不过,为这些财富做贡献的,不是原本面向的大地主们,反而是新法想拯救的最底层贫民。这,绝不是王安石的初心。


405.当年那个言听计从的小朋友长大了。王安石走后,神宗再也没用过有大主意的宰相。他选的王珪,号称“三旨宰相”,即上朝“取圣旨”,在朝“领圣旨”,下朝“已得圣旨”,就是个秘书。神宗要自己独断专行了。


406.独立的神宗一共干了三件事,首先是继续推行新政——这不是王安石一人的新政,是我们俩的,或者说,根本就是我的,谁拦我贬谁;第二是改革了大宋日益繁琐的官职体系(详见第二章),大宋的官名在这之后总算好记了些;第三是拿王安石搞来的钱对西夏打了一场仗,赔上了60万人的性命,“钱、粟、银、绢以万数者不可胜计”,也没赢。这个失败击垮了雄心万丈的神宗,他放弃了做一个雄主的野心。


407.反新政的人里受到打击最大的是苏东坡——不是因为他反对得最厉害,而是因为他嘴最贱。他不停地写诗,诗里总要捎带上时政,终于惹毛了当权的新党乃至于皇帝。御史从他的一份朝廷文书里找出了一些敏感词,兴起了“乌台诗案”,令苏轼承认自己写了大量反诗。跟他来往的亲朋好友们也都受到牵连,涉案人达39人,包括了“苏门四学士”,也包括司马光、张方平等人。大宋开国起不杀士大夫,但这个案子中,苏轼竟几次有性命之忧。


408.苏轼没有死,是神宗一念之仁。他派一个宦官乔装到苏轼的监房观察他,见苏轼竟然照常呼呼大睡,鼾声如雷,回来一禀报,神宗认为由此可见苏轼心里没鬼,写诗并无更深的意思,于是赦免了苏轼。


409.乌台诗案放到今天看就是神经病,一堆人从字缝中找蛛丝马迹,简直是故意捡骂。一句写柏树的“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愣是给解释出“想让皇上下九泉”的大不敬来。不过这样的案子能成为大案,也可见神宗在新旧之争的情势下已经变得有多敏感好斗了。


410.苏轼被贬到黄州当团练副史,东坡肉就是在这个阶段发明的。因为当地人不吃猪肉,猪肉很便宜。苏轼地位降低,经济收入也下降得厉害,就自己琢磨出很多便宜好吃的美食。还有一个东坡汤,方法是用两层锅,上面蒸米饭,下面的水里放白菜、萝卜、荠菜、油菜根和姜。米饭熟了,汤也好了。



主页君有话说

上周有网友说“三不足”不是王安石说的,确实,这三句话是司马光给总结的,还用它作为当年科考题目来让考生评论,想用隔山打牛的方式骂王安石。不过王安石并没否认这就是他的观点,历史上也基本都认为这三句精辟地总结了王的思想,可见司马光还真是王安石的知音。对王安石的评价,历史上有非常极端的两种看法,像林语堂,就把他说得非常不堪。其实放到今天来看,这不就是个程序猿嘛。我个人蛮喜欢他的性格的,除了不洗澡这点实在接受不了。不过,这样的性格和情商只有审美的价值,也就是宜远观不宜近处,天天跟他共事,估计有点难。

王安石

现在你有另一种方式表示赞赏↓↓


关于时拾史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沈括这个人,抱王安石的大腿,陷害苏东坡
铁血宰相王安石
刘小川《品中国文人》之王安石
【宋代词人列传】—王安石
如何评价王安石:他到底是千古罪人,还是千古一相?答案让人诧异
北宋风云——1068之救时宰相:世上已无王安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