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琨:中夜清啸守旧土(一) | 魏晋风骨



闻鸡起舞这个成语于很多人都不陌生,但故事的主角刘琨,大概就鲜为人知了。东晋桓温将他当做自己心中的英雄。《晋书》中说,桓温北伐归来时碰巧得了一位侍女,乃是刘琨从前的家伎。一见到桓温,侍女就哭了起来,桓温问她为什么,她说:“您长得很像刘司空。”桓温听了后十分高兴,跑出去整理衣冠,又来到侍女面前,想仔细问问自己到底有哪些地方和偶像一样,不料那位侍女十分不给面子,评价他说:“面甚似,恨薄;眼甚似,恨小;须甚似,恨赤;形甚似,恨短;声甚似,恨雌。”这样一番先扬后抑,令桓温颓然了好几日。桓温是东晋权臣,先平巴蜀,后北伐三次,把持朝政近二十年,又谋废立事,差点夺了晋室的江山。这样一个人,却仰慕着他的雄姿风气,可见刘琨此人大概真的算个英雄。


刘琨,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县)人。在魏晋那样一个重视门第的时代,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这个身份,显然成了刘琨的资本。不仅如此,他的祖父刘迈曾是相国参军、散骑常侍,父亲刘蕃位至光禄大夫,舅舅郭奕乃是曹魏著名谋臣郭嘉的儿子。因此少年时代的刘琨,与自己的兄长刘舆(字庆孙)一起,过着优游的世家生活,更有“洛中奕奕,庆孙越石”的美誉。但刘琨名著当时,并不只是因为出身高门的缘故。作为文章二十四友之一,刘琨的文采很好,擅长诗赋,为当时所称道。他所写的《胡姬年十五》,“虹梁照晓日,渌水泛香莲。如何十五少,含笑酒垆前。花将面自许,人共影相怜。回头堪百万,价重为时年”,很有汉乐府的韵味,质朴活泼,虽有巧笑,却无轻薄。大概也是因为如此,后来太尉高密王司马泰才将他辟为自己的掾属,不久提拔为著作郎、太学博士、尚书郎。但这时候的刘琨,大抵是因为生活太过顺遂的缘故,很有些“少年不识愁滋味”,对世间险恶,也没有太多的认识。因为素有高名,他和哥哥刘舆曾被国舅王恺嫉恨。有一天晚上王恺邀请他们到自己家中留宿,想借机将他们杀害,幸好为石崇所救。


然而这样顺遂优游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




永康元年(公元300年),皇后贾南风命人到金镛城毒杀已被贬为庶人的太子司马遹,赵王司马伦以此为借口,联合齐王司马冏起兵,八王之乱爆发。这时的刘琨才过而立,刚好三十一岁。在这一场变乱中,同样被目为二十四友的石崇、潘岳等人,因为与贾后的侄子贾谧交好的缘故而被杀,而刘琨的身份则使他免于幸难——司马伦的世子司马荂,是刘氏兄弟的姐夫,因此“琨父子兄弟并为伦所委任”。司马伦才能庸碌,并无匡世大才,把持朝政后更是肆意妄为,朝政混乱,引起了诸王的不满。第二年,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起兵讨伐赵王司马伦,兵败被杀,齐王司马冏入洛阳辅政。之前司马伦提拔的人,几乎都被贬斥,然而因为刘琨父子在当时很有名望,司马冏特地宽恕了他们,以刘舆为中书郎,刘琨为尚书左丞,转司徒左长史。


司马冏是齐王司马攸的儿子,“少称仁惠,好振施”,史书上评价他是“有父风”。早在晋武帝司马炎执政的时候,针对究竟是其弟司马攸还是其子司马衷即位,朝中就曾引发过热议,甚至还暗中分成了不同的派系。据《晋书》记载,重臣卫瓘就曾对司马衷即位一事公开表示过不满。有一次晋武帝宴请群臣时,卫瓘借口自己喝醉,跪在司马炎面前,抚着御座说:“此座可惜!”虽然后来司马攸一派被晋武帝司马炎打压,甚至不惜将自己一直倚重的老臣,同为司马攸岳丈的贾充逐出权力中心,司马攸本人也因此忧愤吐血而死,但不能不说,惠帝司马衷愚钝,皇后贾南风把持朝政,以至于朝中对齐王一脉,还是有所期待的。因此对齐王司马冏入洛阳执政一事,当时天下人应该是抱有期待的。


然而司马冏执政以后,却做出了和赵王司马伦相似的举动,不仅大兴土木,沉溺酒色之中,还选举不均,提拔任命的都是自己的亲信,令寰宇海内十分失望,以至于次年(公元302年)河间王司马颙又与长沙王司马乂、与成都王司马颖、新野王司马歆、范阳王司马虓联合起兵,杀掉了司马冏,大权落入了成都王司马颖手中。然而司马颖虽然为人宽仁敦厚,但“形美而智昏”,无以堪国之大任。因为其母程太妃眷恋邺城的缘故,掌权后的司马颖竟然拒绝入洛,选择在邺城遥控朝廷。其兄司马乂镇守洛阳,事无巨细,都要到邺城向司马颖汇报。司马颖大权在握,渐渐骄纵起来,但因为有司马乂辅佐匡扶,不至于如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那般任性妄为;但也正是司马乂的匡正,令司马颖感觉不自由,引起了他的不满。这让想要争权的河间王司马颙窥见了机会,从中挑唆,与司马颖一起攻打司马乂。司马乂兵败,为司马颙手下将领张方所获。张方将司马乂放在火上慢慢烤死,“冤痛之声达于左右,三军莫不为之垂涕”,年仅二十八岁。司马乂是司马宗室中少有的有担当之人,吕思勉在《两晋南北朝史》中评价他说“八王之中,乂较有才略,乂死,大局益无望矣”,可说是很中肯的评价。


刘琨

司马乂死后,虽然主力只剩下了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但诸王之间,纷争更盛。这时候的刘琨与他的哥哥刘舆,都选择站在了范阳王司马虓这边,成为了他的幕僚:刘琨为其司马,刘舆被任命为颍川太守。司马虓可说是东海王司马越的坚定拥趸。永兴二年(公元305年),因不满司马颖的执政,东海王司马越带兵入洛阳,挟持了晋惠帝司马衷,司马虓与其堂兄平昌公司马模等人歃血为盟,共推司马越为盟主,隐然有取惠帝代之的意思。若说司马虓此举是为了权势,并不那么恰当。史书上对他着笔不多,但从他留下两篇指责司马颖执政弊端,请求惠帝将其废黜的上疏来看,司马虓本人对权力其实没有太大的野心,相较起来,他更担心天下的局势,并痛心于司马家的兄弟阋墙,自相残杀。至于东海王司马越,后世多以权臣论之,这固然是一种看法,但后来人论史,尤其是中国千年来固有的历史观念,总是带了正统与非正统的说法,因此难免带着某些偏见。谋求权力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我们不得不承认,继长沙王司马乂之后,天下尚可委以大任的司马宗室,除了司马越以外,再没有别人了。因此司马虓的选择,其实是在情理之中。而刘琨二人入司马虓府,为其幕僚,与其说是选择了司马虓,不如说是选择了司马越。刘氏兄弟素有高名,也许是作为回报,司马越将他们的父亲刘蕃任命为淮北护军、豫州(今河南淮阳)刺史,改命之前的豫州刺史刘乔为安北将军、冀州(今河北衡水)刺史。


这样的任命,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甚至不夸张地说,改变了后来的整个局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河间王司马顒与“八王之乱”
腹黑不见底的八王之乱
西晋朝著名的“八王叛乱”是怎样的一个过程?
毁于一介女流的西晋王朝,亡于八王之乱的司马皇权
八王之乱始末
两晋皇帝历史故事之贾后专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