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华夏上古传说 轩辕黄帝手下大臣爱发明的小故事《二》

1.共鼓凿舟:

黄帝手下有很多名臣和能人,他们每人都有发明创造。其中有一个名叫共鼓和一个名叫狄货的人,教民造屋,制造生产工具,很受黄帝赏识。有一年,祸从天降,山洪突然暴发。洪水像一头猛兽,横冲直撞,滚滚而下,把半山坡上群民的房屋、生产工具和食物冲得一干二净,连正在山上伐木造房的共鼓和狄货,也被洪水卷走了。臣民们失声痛哭。黄帝也十分悲痛,命大家分头去寻找。

却说共鼓和货狄被洪水一直冲下山,卷进一条大河里。他们两人抓住漂浮在水面上的一棵大树,始终没有放开。当他两缓过气来发现洪水不论怎样上涨,这棵大树始终浮在水面上沉不下去。这时他两也顾不上弄清是啥道理,只知道紧紧抓住大树不放,任凭洪水推着前进。忽然一个浪头打来,把大树带人全部打翻在水里。共鼓和狄货奋力从水里钻出来,又扒上这棵大树。原来,这棵大树半面子都是空的。大浪击来,只把大树翻个过,仍照样地浮在水面上,始终没沉下水去。共鼓和狄货坐在空心树的两端,把树身稳住,就这样听天由命地漂呀,漂呀,不知漂了几天几夜,也不知漂到了什么地方。由于没有东西吃,他两饿得昏了过去。当他们苏醒过来时,洪水不知啥时候已经退了,他们乘坐的大树已被夹在河边一块巨石缝里,他两又饥饿又疲劳,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这时幸亏有一个部落打猎的队伍经过这里把他两救了出来,当听说他两是黄帝身边人时,对他两格外热情和照顾,把随身带来的肉食分给他两吃,使他两很快恢复了健康。共鼓和狄货问当地的群民:“这是什么地方?距离桥国有多远?”当地群民告诉他们:“这里是黄河东岸,离桥国很远很远。走旱路得半年时间,走水路得等到冬天封冻后才能过去。”听他们这么一说,共鼓和狄货的心都凉了。他两望着眼前滔滔黄河水,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沉默了很长一段时间,共鼓突然对狄货说:“咱两既然能扒着大树漂流到这里,难道就不能扒着这棵树再漂到黄河西岸?”狄货觉得他说的话很有道理。于是,他两便动手把夹在石缝里的大树使劲拖出来,又用树皮拧了一条长绳,先把大树一头拴住,然后把大树使劲拖出来,又用树皮拧了一条长绳,先把大树一头拴住,然后把大树推进河里,共鼓牵着绳子的另一头往前走,大树也顺水移动,共鼓又让狄货坐上去,自己牵着绳子走了一段路,同样证明大树在水里不会沉下去。两人这才借来了刀、斧等工具,把大树两头修理了一番,又从当地群民那里讨了一些吃的东西带在身边。一切准备停当,他们便告别了当地群民,冒着生命危险,登上了这棵空心大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经历千辛万苦,终于横渡黄河,到达西岸,回到了桥国。

黄帝和桥国臣民听说共鼓和狄货安然回来了,都赶来问长问短。共鼓和狄货向大家讲述了他们的遭遇,大家都很敬仰和佩服。黄帝专门为共鼓和狄货举行了一次庆祝宴会。在宴会上,共鼓对黄帝说:“我们两人虽然遭受了这次灾难,但在灾难中又发现了水上的交通工具!”接着,他两便把“凿木为舟”,打通水路的设想,详细地向黄帝作了汇报。黄帝听了觉得很有道理,连说了三个“好”,并对大臣们说:“看来,世上有很多事物,都是从艰险中创造出来的。也有一些东西是无意中发现的。我们作大臣的,今后做事都应该处处留心,多动脑子。”大臣们都很同意黄帝的看法。

从此“凿木为舟”的这一设想终于实现了。它开拓了水上的交通,现代各种船只也许就都是从共鼓、狄货乘坐空心树这个原理上发展起来的。

2.常先制鼓:

千百年来,不论是在两军对垒的战场上,还是在艺术表演的舞台上,都离不开鼓。甚至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离不开鼓。鼓,能振奋人的精神,激发人的斗志,鼓舞人们奋勇前进!可是,第一面鼓是谁制造出来的呢?

传说黄帝身边有个大臣,名叫常先。他发明了很多狩猎工具。有一次,常先捕杀了一头野牛,把剥下的牛皮随手搭在一个木墩上。这个木墩是空的,有一搂粗。时间一长,常先竟把此事忘了。野牛皮经过长时间暴晒后便收缩了,把空木墩裹得紧紧的。有一天,王亥正在驯马,有个名叫贾齐的年轻人,无意发现一张野牛皮蒙在木墩上,手随便拍了一拍。谁知这一拍竟发出咚咚的响声。贾齐用劲再一拍,声音更大。贾齐觉得好玩,便寻来两根木棒,双手使劲擂了起来,结果发出声音像雷鸣一般。王亥的马听到这声音,一受惊,冲出木栏,全部跑掉了。王亥气冲冲地赶来,一把抓住贾齐就打,边打边问贾齐敲的是什么。这时,常先赶来,把两人劝开,问明了情况,才恍然大悟。原来,贾齐敲的就是他早先晒的那张野牛皮。

常先叫贾齐赶快帮他把木墩倒过来一看,原来里面是空的。他也用手拍了拍,同样发出咚咚的响声。常先又找来一张大鹿皮,把木墩的另一头也蒙住,再用木棒一敲,响声比原来更大、更好听。他觉得这是个有用的东西决定再做一个。他选择了一棵木质较好的空心树,把里边掏大,做成圆形,然后把鹿皮和野羊皮蒙在两头,用一只手就可以拿动。又让仓颉给它起了个名字,叫作“鼓”。哪知,鹿皮和野羊皮都不结实,用劲一敲就打破了,只好改用野牛皮。然而,捕捉野牛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因为野牛是一种异常凶猛的动物。怎样才能搞到野牛皮呢?常先躺在一棵大树下,想了又想。不知不觉便睡着了。

就在这时候,玉皇大帝派九天玄女给黄帝送《兵书》,路过这棵大树时发现常先正在树底下睡觉。再一看,知道他原来是为蒙鼓没适合的皮子而发愁。她本想叫醒常先,但又一想自己不能随便和凡人说话,只好托梦给常先:说东海有个流坡山,山里有种怪兽,形状如牛,却没有长角,只有一只足;身子大得出奇,平时不太活动,但一出现,海洋上不是刮风便是下雨;两只眼睛射出的光芒,就像太阳和月亮一样;一怒吼,比雷声还大,这种怪兽名叫雷兽。它整天在海里无忧无虑,喜欢仰面躺卧,以爪击腹为乐,而每拍一下肚皮,就响起一声巨雷。九天玄女还说:“用夔牛皮蒙鼓,用雷兽的骨作为鼓槌,一敲起来,地动山摇,威力无穷。”

常先醒来,忙把梦里的事告知黄帝。黄帝听罢,命应龙、大鸿派几个会水的能手,入海捉拿怪兽。不几天就将夔牛和雷兽捉拿回来杀掉,然后按常先的设计,50天就蒙成夔牛大鼓80面,做成雷兽鼓槌160根。传说地涿鹿大战开始前,黄帝就已把80面夔牛大鼓埋伏在暗处,当蚩尤的军队冲向黄帝军队的前沿阵地时,黄帝把手一挥,80面大鼓一齐擂动,蚩尤的军队还未交战,就被鼓声震得人仰车翻,耳聋眼花,个个东倒西歪,溃不成军。黄帝军队乘着鼓声,起总攻,一举把蚩尤消灭在涿鹿之野。从此,鼓就成为我国古代战争中不可缺少的用具,人们以后就把它叫作“战鼓”。这种鼓至今还在黄陵县民间沿用。

3.岐黄之术:

中国传统的医药学和医术,又称为“岐黄之术”,这里面“岐”指的是岐伯,“黄”指的是黄帝。据传说,黄帝与其臣岐伯、伯高、少俞、雷公时等,以黄帝问,岐伯答的方式论医,并涉及天文、历法、气象、地理、生物、农艺、哲学、音乐等方面的知识,由岐伯和黄帝成《黄帝内经》。

相传上古时期,在一个叫青龙嘴的山下土窑洞里,住着一对年轻夫妇。他俩十分恩爱,不久妻子便有了身孕。在孩子出生那天,只见青龙山上祥光缭绕,数百只吉祥鸟围绕窑洞飞鸣不停。远亲近邻闻知后纷纷前来道贺,孩子的父母让亲朋给孩子取名。—位有见识的老者说:“这孩子出生得奇,人长得奇,又是长子,就叫他奇伯吧!”也有人说:“这孩子肯定聪慧不凡,倒不如将‘奇’字改为‘岐’较好。因为‘岐’,知意也,就是聪慧的意思。”于是这孩子就以“岐伯”命名了。

岐伯少而神灵,长而博识,厚道谦恭,睿智超群。成人后,立志悬壶济世,解救民间疾苦。他长途跋涉,先后跟随广成子、赤松子、中南子等仙人学习医术。他白天识药、尝药性,晚间学习养生之道,掌握阴阳四时运气之理、经络医术疗疾之法。数年之后,岐伯的医学理论和临症技术精湛,治病无不奇验。后来黄帝在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时,广成子向黄帝推举了岐伯。黄帝亲自考察,论医问政,见岐伯聪颖惠敏,学识渊博,便拜岐伯为师。

很长时间以来,盐亭流行尊崇岐伯的风俗习惯和有关岐伯的传说、民谣。当瘟疫流行时,人们即于高处树干上点“天灯”以驱瘟除疫,据说此俗源于岐伯在螺祖故里盐亭高灯镇点天灯驱鼠护蚕之法。若瘟疫实在严重,点天灯尚无明显效果,就让人装扮成岐伯,着甲胄,执金鞭,戴螃蟹眼目,坐方椅上,使人抬着巡游瘟区,扫荡瘟疫。旧俗,凡家有病人,则请傩神扮作岐伯,让病人坐堂中,岐伯着甲胄,执宝剑,唱驱病之词,绕病人舞引;再入病人居室,手举火把,将炒干的锯木粉撒于火把之上,立即燃为火团,此叫“撒粉火”。“撒粉火”有灭菌清洁空气的作用,有一定科学道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7-04-20 国学知音 一、盘古开天辟地 传说太古时候,天地不分,整个宇宙像个大鸡蛋,里面混沌一
常先
中国古代神话60则(第四辑)
天水在线走进清水《轩辕鼓舞》排练现场(组图)
黄帝传说
黄帝手植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