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纪年里隐藏的秘密 | 解读红楼梦背后的故事,风月宝鉴解红楼 连载6

 

稍微有点文化常识的人都知道,我国古代的纪年方式有两种,一是干支纪年,另一种是年号纪年。

 

所谓的干支纪年法,即是以十天支——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名取一字的纪年方法,第一年为甲子年,次年为乙丑年,以此类推,直至最后一年癸戌年,到了第六十一年又重新归为甲子年。也即是说,第六十年一个循环。

 


比如说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而这年的旧历为甲午,故称甲午战争。别的什么历史事件,诸如辛酉政变、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亥革命等等都是以干支纪年来表述的。

 


这种纪年法最大的坏处就是无法知道确切的时代,任何一个干支都是六十年一个循环。比如说1894年后的六十年后的1954还是甲午年,再过六十年后的2014年依然是甲午年。所以如果只是说某个干支,我们是无法确切知道具体是指哪一年的,必须要结合当时的历史情境来看。

 

另一个纪年——年号纪年法就很轻易地避免了干支纪年法的缺陷。所谓年号,顾名思义就是给某年起的名号。在汉武帝之前是没有年号的,而是从某位帝王即位伊始算起。比如秦惠文年继位后,第一年称元年,第二称为二年,以此类推,一直到其去世,新君继位又称元年。但这样的纪年法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那里被破坏了。在汉文帝刘恒继位的第十六年,本来应该是其第十六年,可他竟然又改成了元年。后世也就只好称为前元和后元。到了其子景帝刘启就玩得更火了,竟然两次改元,后世称为前元、中元和后元。


父子二人数次改元直接促成了年号的产生,在汉武帝继位的第十九年,始建年号“元狩”,并追以前十八年为三个年号“建元”“元光”和“元朔”,每个年号分别为六年。从此以后,就形成了年号制度,一直延续到清王朝结束,甚至以后袁世凯称帝和溥仪的伪满洲国也都有年号。

 

较之干支纪年法,年号纪年法的优势就是一般来说不会重复,前人用过的年号,后世一般不会再用。但缺点也是十分的明显,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和武则天都有十几个年号,甚至一年之内数次改元,弄得人烦不胜烦。这样造成的混乱还不如干支纪年法,起码短时间内的纪年是不会混乱的。

 

这样混乱的情形到了明代得到了有效的解决,自明朱元璋开始,明清两代的帝王一般来说都只有一个年号。只有明英宗和清太宗有两个年号,明英宗是两次登基,而清太宗是一次称汗一次称帝。由于每位皇帝都只有一个年号,我们也可以用年号来称呼某位皇帝,比如嘉靖皇帝、万历皇帝、乾隆皇帝等。

 

当然,还有第三种纪年法,年号加干支,比如说崇祯庚午,即是指崇祯三年,因为这一年是干支纪年的庚午年。

 

除了纪年,年号还具有正统的意味,一般的藩国是没有自己的年号的。在整个明朝,朝鲜他们所用的就是明王朝的年号。北宋初期,南唐后主李煜为了表明对宋王朝的臣服,对内所用的是宋的年号而废除了自己原本的年号。后来为了表明和宋王朝的决裂,他又废除了宋朝的年号,又恢复了自己的年号。

 

一般来说,如果不承认某个王朝的正统性和合法性,是不会用其年号的。康熙初年的有一桩著名的公案——明史案,其编纂者都是由明入清的文人,书中仍奉尊明朝年号,不承认清朝的正统,坚持不肯用清帝的年号,引起了轩然大波,牵连进无数人。关于“明史案”的话题,笔者在以后还会和大家详谈。

 

在世界范围内,使用得最长的年号应该数崇祯了,当然不是在国内,而是在朝鲜。

 

明亡之后,朝鲜王国感念大明王朝对其的再造之恩,在国内坚持使用崇祯年号。虽然满清以武力强迫朝鲜成为其藩属国,但朝鲜全国上下对清廷是看不起的。他们认为满清是蛮夷之邦,根本没资格做他们的宗主国。他们认为中华已亡,从此以“小中华”自居。对外,他们不得已,也只能使用清帝的年号,而在国内,那可是清廷鞭长莫及的地方,他们就使用崇祯年号,一直延续到崇祯二百六十五年!直到日本彻底并吞朝鲜,这个年号也没有完全停止使用。实际上,在抗战时期,流落到我国境内的朝鲜人还一直在使用这个年号。

 

笔者讲了这么多,似乎还没有切入《红楼梦》的正题。诸位别忙,笔者所讲的这些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明白这些,就不会清楚《红楼梦》创作者们的良苦用心了。

 

翻阅那些由明入清并且坚持不肯仕清的文人的书稿,就会发现,这些人始终不肯用清帝年号,而此时大明已亡,在不得不进行纪年的时候,他们往往使用的都是干支纪年。而在回忆明亡之前的生活时,他们往往又会使用明帝年号。如顾炎武、王夫之、张岱等人,都是如此。


而认同满清的,积极和清廷合作、想要考取功名的文人们,他们的作品中就会堂而皇之地写上清帝的年号,比如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他就许多次提到了康熙这个年号。

 

在《红楼梦》中,由于正文是不涉及具体某个朝代的,也就没有任何的年号可考。但是批语就不一样了!里面涉及到了具体的某年某月。然而,我们惊奇的发现,这些纪年竟然全部用的是干支纪年!

 

讲到这里,恐怕有人提不同意见了,他们会说庚辰本中明明有“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对清”的批语啊!其实这个“乾隆二十一年对清”并非批语,而是抄书人在抄书的过程中核对无误而加上去的。所有的抄本中,也只有庚辰本这一处出现了乾隆年号,而在另外的所有抄本中,没有一处清帝年号。此处庚辰本有三页半空白,显然是抄录人后加点缀平衡文字抄书时间以及猜测雪芹还在写书,自己空在这里等,这些已经抄好的书是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从各种抄本核对完毕,并不是回前批!回前批语总是在紧挨回目之前空隙里写批语,绝不会写完批语空一页再去写回目,这就是红学家根本误区,大多数读者并没有看到影印本所以也不明真相,盲目相信红学家,不管什么都成了“脂批”!

 


《红楼梦》的批注者主要有两位,分别是脂砚斋和畸笏叟,很显然,这两个都不是本名,而是笔名。脂砚斋这个笔名很容易理解,因为批语是用红色墨水,砚台被红墨水染成了红色,像极了胭脂,故称脂砚斋。而某些人见到“脂”字,就理所当然地认为别人是女子,还真是贻笑大方。

 

另一个笔名畸笏叟就不太好理解了。但只要稍微用点心,这个笔名却是一点也不难解。笏,是官员上朝时所用的板子。在《红楼梦》中也多次提到这个“笏”字,在第一回中甄士隐所唱的《好了歌解》中有这样一句“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而在第二十九回“享福人深福还祷福痴情女情重愈斟情”中提到了《满床笏》这出戏。

 

“满床笏”是一个典故,说的是唐朝名将汾阳王郭子仪六十大寿时,七子八婿皆来祝寿,由于他们都是朝廷里的高官,手中皆有笏板,拜寿时把笏板放满床头。后来这个主题被画成画,编成戏剧,写入小说,在民间广泛流传。至明清两代,《满床笏》成了从官场到民间的重头戏。

由此可见,笏表面是指上朝用的板子,实际上是指官职!

 

说起这个“畸”字,想必不需要笔者多说,大家也会明白其意思。畸,就是指不正常、不规则。而叟,则指此人是个老者。前面笔者论述到《红楼梦》的创作者们是由明入清,否则不会出现“南直”这个地名。

 

由此可知,畸笏叟是一个由明入清、并不认同满清统治但又不得已做了满清官员的一位老者!人以群分,物以类聚,这一群人因为同样的志趣而相聚在一起,他们反对满清的统治,坚决不承认其合法性,但又不得已做了满清的官员,内心的苦闷得不到排遣,于是他们聚集在一起,共同创作了这部不朽的伟大作品!

 

也正是因为不承认满清统治的合法性,所以他们坚持在批语中只用干支纪年,而坚持不肯用清帝年号!只有了解到这点,也才能了解到他们创作《红楼梦》的良苦用心!




点击下列关键字看历史文章


连载1:《红楼梦》的时代背景

连载2:南直召祸的实病

连载3:《红楼梦》究竟是本什么书(上)

连载4:《红楼梦》究竟是本什么书(下)

连载5:宝玉的象征意义

  



点击下列关键字看历史文章


三家分晋 | 禅让 | 汉初异姓王 | 冒顿 | 沙特国王 | 清朝汉人封王 | 项羽 | 战国小国 | 越王勾践 | 吴国 | 纪晓岚 | 崇祯三个皇子| 钓鱼城 | 中日五场战争 | 袁世凯 | 朱大典 | 唐宣宗



 

作者简介:运营头条号“天涯看点历史号”,企鹅号“漫谈南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年号使用时间最长的竟然不是康熙,而是明朝的一个短命皇帝!
纪年法
崇祯年号因何被朝鲜使用了265年?
明代纪年款
鲜为何连续使用崇祯年号265年?
微博文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