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大改革家:商鞅变法师从李悝

摘要: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转到封建社会的时期,涌现出了很多的英雄人物,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本篇讲述《四大改革家》篇。


管仲(前725—前645年)

管仲

管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早年经商,在齐国公子纠手下做事,帮助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齐国君位,后来公子小白胜出,即位齐桓公,为了报仇齐国攻打鲁国后管仲被囚。管仲与鲍叔牙私交很好,经鲍叔牙保举,齐桓公不计前嫌,任其为卿。管仲上任后,对齐国内政外交政策进行全面的改革,制定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方针策略,被齐恒公任为上卿,尊称“仲父”。

管仲执政齐国四十余年,分设各级官吏制度,选拔士子赏勤分明,征赋税,统一铸造管理钱币,制定捕鱼、煮盐之法;对外采用“尊王攘夷”的外交政策,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五霸之首”。后世将管仲的著作收编成书,名为《管子》共24卷,85篇,内容包含道家、名家、法家思想以及天文、地理、经济和农业等方面的知识,是中国先秦时期不多的古代典籍。


李悝(前455年—前395年)

李悝

李悝,战国时魏国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李悝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魏文侯拜李悝为相,在战国七雄中率先进行变法,颁布《法经》。在魏国提倡法制,宣传以法治国,推出了《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六篇。

李悝的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魏国境内国安民强,经济很快发展起来,使得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第一强国,商鞅进入秦国时,就随身携带《法经》,商鞅在秦国的变法改革中,很多策略都有李悝的影子。


商鞅(约前395年—前338年)

商鞅

商鞅,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师从李悝,也是以法家思想变法。公元前361年,商鞅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提出了帝道、王道、霸道、强国之道四种君主之策。依法治国得到秦孝公的认同和支持,至此秦国走向强国之路。

从前356年到前350年这7年内,商鞅大规模地推行过两次变法:1.废井田,开阡陌。2.奖励军功,军功爵制。3.推行县制,实行连坐。4.迁都咸阳,制定秦律。5.统一度量衡。6.焚诗书,禁游学。

秦孝公死后,因为法制伤害到贵族的利益,受到秦贵族诬害,被秦惠王车裂。商鞅执政二十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国力远在六国之上,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申不害(前385~前337)

申不害

申不害,战国时期韩国著名的思想家,法家治国思想的代表人物。申不害原本是郑国人,被韩国灭国后,韩昭侯拜他为相,他在韩为相10多年,以“术”著称,使得韩国国君权利加强,贵族的权限收到控制,国内政治稳定,民众生活富裕。

申不害尽管也是依法变革,但是与商鞅又有不同,申不害的法取决于君主,商鞅的法依据的是法律,最终变革失败。尽管韩非子对申不害的“术”学说不认同,但申不害的变革还是提高了韩国的国力。

我是趣味的历史,如果喜欢我的内容,请关注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运动
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六大改革
法家5个代表人物,除了商鞅还有1人下场凄惨
春秋战国时期发生了哪些重要的变法
从法家思想,浅谈春秋战国时的教育文化以及国家治理的变化
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大改革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