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民族与古代文明》:苏丹尼格罗人与西非文明(上)(原创首发)

一、苏丹尼格罗人

苏丹尼格罗人(Sudan-Negroes)是尼格罗人种的古老支系,简称苏丹人,主要分布在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以南呈长方形的两河一湖(尼日尔河-乍得湖-尼罗河中上游)地区。

1、简介

分属西非和中非多个国家。按地域可分为西苏丹、中苏丹和东苏丹3个类型,在体质特征上各有特色。西苏丹人身材高大,长头直鼻;中苏丹人多为短头;东苏丹人主要为尼罗特人,成人男子平均身高180182厘米,肤黑如漆。在语言上分属3大语系,即尼日尔-科尔多凡语系尼罗-撒哈拉语系-含语系

从传统文化、历史沿革和考古资料看,东苏丹尼罗特人的发祥地在尼罗河中上游;西苏丹和中苏丹各族的发祥地则在尼日尔河乍得湖以及撒哈拉中部地区。尼罗特人曾参加古埃及文明的创建;西、中苏丹人则创立了苏丹农耕文化,并开发了西非热带森林地区。公元前5世纪和前1世纪,在西苏丹北部的毛里塔尼亚塔克达(今尼日尔北部)分别出现了铜器。公元前5世纪左右,东苏丹的麦罗埃人掌握了炼铁技术。公元前5世纪后期,西苏丹的诺克和乔斯高原出现了铁器和赤陶。公元1世纪,乍得湖西南的达伊马居民也掌握了炼铁技术。7世纪后,受伊斯兰教文化影响,出现了一系列国家。

2、传统

苏丹尼格罗人的传统社会多行一夫多妻制。男女均行割礼。中苏丹和东苏丹举行成年仪式时,有摘除下门牙的习俗。除阿肯人和拉贡部落外,多按父系续谱、居住和继承财产,有的按双系。苏丹尼格罗人主要从事锄耕农业,种植粟类或薯芋类;萨赫勒地区以畜牧业为主。手工业、渔业和狩猎在不同地区亦占一定地位。西苏丹和中苏丹地区历来贸易发达。

3、艺术

苏丹尼格罗人是非洲文明的重要开拓者,曾经创立了苏丹农耕文化,开发了西非热带丛林地区。苏丹尼格罗人主要从事锄耕农业,种植粟类或薯芋类;萨赫勒地区 以畜牧业为主。手工业、渔业和狩猎在不同地区亦占一定地位。他们的歌舞是尼格罗人文艺的优秀代表。他们还制作了大量精美的木雕,象牙雕、泥塑等工艺品, 对现代艺术有很大的影响。在大英博物馆中存放着一尊青铜制作的女人头像,高高的王冠,美丽的大眼,细长的脖子,轻轻抿着的嘴唇,透出高傲含蓄的美,这是苏 丹尼格罗人创造出的艺术品中的杰作。

 

二、西非文明

1 诺克文

诺克文化,尼日利亚中部乔斯高原及其周围地区的石器时代过渡到铁器时代的文化,20世纪30年代初因在乔斯城西南的诺克村首先发现而得名。

诺克文化 Nok culture 它分布在今尼日尔河中游和贝努埃河下游的广大地区;在当地发现了许多石器和铁器。这些铁器代表着撒哈拉以南非洲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的铁器时代文化。它的繁盛时期约在公元前 500~公元200 年,其代表遗物是许多精制的人和动物的赤陶雕塑,特别是一些诺克祭祀小像和人头像,后者的大小往往与真人相近,说明当时的制陶工艺已达很高水平。

一般认为诺克人是今尼日利亚中部某些居民的直系祖先。当时他们以务农为主,也饲养牲畜,已懂得炼铁,喜好项圈、手镯、锡或石英的珠子等饰物。后来伊费和贝宁的雕塑艺术,据传渊源于诺克文化。

诺克文明存在于公元前5-公元前3世纪。它是西非铁器文明的代表,因其文化遗址位于尼日利亚境内的一个小村庄而得名,类似于中国的河姆渡文化。在这里,有13座炼铁炉的旧迹,一些铁器也是公元前500-公元前300年这段时间制作的。公元前3-公元前2世纪,诺克文明一派繁荣景象,发展稳定。诺克文明除了铁器以外,一些人物陶像和动物雕塑也是其文化的主要表征。这些人物雕像具有非洲黑人的特色,并配有各种饰品,虽然粗糙,但颇具神采。它们都是用泥土制作、焙烧而成,而且恰到好处。

2、萨奥文化

萨奥人系乍得湖沿岸原住民的后代。由于乍得湖流域自然条件的恶化,原住民逐渐放弃了世代居住乍得湖内分散而孤立的沙丘,开始在岸边聚居生活,安营扎寨以抵御自然灾害。萨奥人很早就掌握了制陶、粘土、纺织等技术,创造了灿烂的“萨奥文化”,被后世称为乍得文化的摇篮。

1936年由法国人发现的萨奥文化遗址,确定是公元前4251700年这段时间的遗存。与伊费、诺克文明不同,萨奥文明以陶土制品为主。萨奥的人像雕刻,虚化了额部,对嘴、眼等处予以极大的夸张,同时,把动物与人结合起来,统一和谐,使之融为一体。

3、伊费文化

伊费是尼西南部的一个城镇,也是宗教中心。历史上这里曾是强大的伊费土邦所在地。19381939年,在伊费出土大量铜制品和陶器。其中大多数是公元818世纪的产品。其中以8世纪的制品最为生动,再现出铜雕艺术发展的一个高峰。伊费出土的工艺品做工精细、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可以说是黑非洲绝无仅有的艺术佳品,在世界上也属优秀作品之列。经过考古学家测定,证明伊费文物已有10002000年的历史。伊费文化有力地粉碎了殖民主义者所散布的“非洲文化系西方人带来”的谬论。

伊费王国曾经是一个国力强盛闻名世界的富裕的西非城邦国家(今尼日利亚南部)。它在公元前12世纪至15世纪十分繁荣。它是当时的政治中心、宗教中心、文化中心和经济中心,对于当地以及遥远的贸易网所达之地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伊费王国的艺术家们发展出一种自然主义风格的雕塑传统,他们的石雕、陶雕、青铜雕和铜雕创造出一种与当时西非各国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铸造融合技术的发展促成这些艺术品获得了永恒的美丽。

人物雕塑形象包括年轻人与老人,健康的人与病态的人,痛苦的人和平静的人,这些人物雕塑形象描绘出了当时伊费王国的社会风貌。

伊费美术,1115 世纪非洲尼日利亚伊费及其附近地区的美术。其成就主要表现在雕刻方面,赤陶头像、青铜头像和青铜器皿是为宗教祭祀仪式创作的,是著名的尼日利亚雕刻艺术品。

伊费国王青铜头像为13世纪尼日利亚艺术极盛时期的代表作。面部的优美线条、刺花刻纹和布满串珠的王冠塑造得极为精致 ,深刻地表现出人物的精神面貌。1957年出土的伊费赤陶头像,亦为同期作品,用写实手法完美地表达出人物的性格神态,反映出对生活的直接观察。伊费雕刻不仅反映出社会的理想,而且反映出美学的理想,标志着非洲艺术发展到重要阶段,当时创作技巧十分高超,掌握失蜡法的铸造术,采用铜锌合金。这种方法的出现促进了雕刻艺术的迅速发展,并显示出它的精湛的技艺和高度的感染力。

4、贝宁文化
    
贝宁王国(Kingdom of Benin 非洲西部古国。位于今尼日利亚境内尼日尔河三角洲以西的森林地带。

贝宁王国以制作精美的牙雕、木刻以及铜和赤陶的雕塑等艺术品闻名,世称贝宁文化。

1897年英国军队攻占贝宁城后,奥巴王宫珍藏的艺术品被劫掠一空,大量的贝宁艺术品流落海外。

14世纪前由来自伊费城的约鲁巴人建立。首都贝宁城

1617世纪全盛时期势力范围西起拉各斯,东抵尼日尔河三角洲

最著名的国王是埃瓦雷王(约14401480在位)和他的儿子奥佐卢阿(约14801504在位)。

葡萄牙人于15世纪末来到贝宁城,此后贝宁城曾是欧洲商人同非洲内陆之间的重要贸易中心,17世纪末叶以后,随着大西洋奴隶贸易的发展,贸易中心移到几内亚海岸,贝宁王国遂趋没落。

1897年被英国占领,后被并入英属尼日利亚

贝宁王国是中世纪的一个非洲人王国,著名的非洲古老文化之一的贝宁文化便产生在这里。代表贝宁文化的青铜雕刻造型完美,栩栩如生。从公元13世纪起,贝宁的青铜雕刻变成了一种宫廷艺术,当时的作品开始出现在贝宁城的宫廷梁柱上,有小雕像、人头雕像和浮雕等,以后逐渐用来装饰宫殿大厅和回廊。贝宁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有人认为可以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青铜艺术品相媲美。贝宁文化的杰出代表除青铜雕刻外,还有象牙雕刻、木雕等。贝宁城还以传统的铜器制造业而闻名,其原因是公元15世纪同欧洲的贸易往来频繁,不断从欧洲进口金属。1897年,英国殖民者入侵这里,城市遭到很大破坏。

贝宁王宫又称奥巴宫,始建于公元10世纪左右,迄今保存完好。王宫建筑风格独特,高大的宫殿和众多的宝塔组成和谐的建筑群体。宫殿大厅的梁柱和回廊上装饰有青铜雕像和浮雕,其内容多为描述战争场面和狩猎情景。宫内还有圣殿和神龛等。

那些宝塔的顶端有大鹏展翅状的青铜制品。王宫四周以红色围墙环绕,围墙上有众多的浮雕,其内容为描绘重大的历史事件,精雕细刻的人物形象逼真。王宫的大门采用橡木板镶嵌而成,庄严高大,坚固实用。贝宁王宫已成为古代贝宁王国的重要遗址,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5、加纳帝国

加纳帝国,或称加纳王国,非洲一古代黑人王国,中心约在尼日河中上游地区。是西元300年前后古加纳王国在塞内加尔河至尼日河上游之间建立。1076年,穆拉比特王国终于攻陷加纳的首都昆比,逼迫当地人民改信伊斯兰教。此后加纳帝国开始衰微,最后被马里帝国并吞。

1)历史

非洲西部古国。西苏丹索宁克人建立。公元七世纪时,传说已历经二十个王朝。首都加纳城。八世纪末,版图包括西非尼日尔河上游和塞内加尔河流域。盛产黄金。因西非对北非的贸易兴盛而繁荣。阿拉伯商人运来盐、织物、杂货、贝壳(加纳用作货币),换去黄金、奴隶、象牙。商道附近兴起瓦格拉、迭内廷巴克图加奥等城市。

根据口头传说,早期的加纳国王是来自北方撒哈拉地区的游牧民族的首领。主要居民是曼丁戈族的索宁克人。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9世纪30年代阿拉伯地理学家阿尔·法扎里的著作。阿尔·法扎里称之为黄金之国11世纪的阿拉伯作家阿尔·巴克希的记载较为具体。他写道:加纳首都由两城组成。一城由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居住,内有12座清真寺。城内有专职的伊斯兰教长、法学家和学者等。他们不从事农牧业生产。另一城有国王居住,其中有一系列园顶房屋,周围有城墙,城外有丛林,外人不得擅入。两城之间相距约10公里,其间民房连绵不断。加纳王国的军队约有20万人,其中有4万名弓箭手,还有一些骑兵。

西元7世纪后,伊斯兰教的势力扩张至北非,而加纳一直独立于伊斯兰世界之外,并进入了版图最为辽阔的时期。西元11世纪,摩洛哥地区伊斯兰化的穆拉比特王朝兴起,于1062年侵略加纳,被击退;不过到了1076年,穆拉比特王国终于攻陷加纳的首都昆比(昆比是否为加纳帝国首都尚有争议),逼迫当地人民改信伊斯兰教。不久恢复独立。此后,分裂为若干小国,国势日衰。

1204年,马里王国代之而兴。加纳一词原为该国统治者的称号,后传为国名。一般认为兴起时间在公元3-4世纪,全盛时期约在8-11世纪,

1240年为马里帝国所吞并。统治地域大体在尼日尔河北岸和塞内加尔河上游。相当于今马里共和国塞内加尔共和国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一带。西元300年前后,古加纳王国在塞内加尔河至尼日河上游之间建立。

2)民族

萨赫勒地带撒哈拉沙漠南缘地带,西起塞内加尔河口东到乍得湖地区)向南远至森林地带的广大区域,分布着一支名为曼德族系的人群。索宁凯人曼德族系分布于萨赫勒地带的族体中的一支,他们是古加纳王国的主体人群。

3疆域

加纳的疆域长期局限于塞内加尔河和尼日尔河上游的河间地区。关于加纳的早期发展,据《探索者史》记载,在8世纪末叶之前,曾有44 柏柏尔人君主接连不断地统治这个国家,其中公元622前在位的有22位,之后在位的有22位。

公元8世纪末,一个名叫卡亚马加·西塞的索宁凯人夺取了国家权力,从此开始了西塞王朝的统治。911世纪是加纳繁荣强盛的时代,其领土北起撒哈拉沙漠南缘,南到尼日尔河塞内加尔河上游的黄金产地,西与塞内加尔河中、下游地区的台克鲁尔、锡拉两王国接壤,向东伸展到廷巴克图附近。

4藩邦

加纳在其鼎盛时期是一个拥有众多藩邦的帝国。阿拉伯地理学家雅古比于 827年写道:加纳国王是一个伟大的国王。在他的土地上有的是金矿,而且在他的管辖下有许许多多个王国。主要的藩邦有南方的台克鲁尔、索索、马勒尔等,东边尼日尔河中央三角洲上的一些王国,北边的瓦拉塔、奥达戈斯特等。

奥达戈斯特是加纳诸藩邦中最富庶的一个。它是公元6世纪时柏柏尔人在一片绿洲上建起来的一个商埠,位于从北非的西吉尔马萨南下越过撒哈拉沙漠的商道的南方终点,是柏柏尔人的一个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在今天的台格道斯特发掘出来的一些房屋的废墟,表明那些房屋当年是被用作货栈的。当时奥达戈斯特拥有10万名沙漠行商和单峰骆驼,并迫使加纳以外的黑人群体缴纳贡赋。从10世纪末起,加纳攻占了奥达戈斯特,在这里设了一名黑人总督。

5)经济

加纳帝国统治著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西非地区。因为一度垄断了西非的黄金交易(后来被马里帝国取代),日常生活又几乎都与黄金有关,加纳帝国又被称为黄金国度。帝国以商业为基础,将其权力范围向外扩展,向北控制食盐进口,向南控制黄金买卖。帝国岁入的大部分都来自对这些和其他一些商品买卖的征税。

加纳国王以生产黄金著称。国家规定一盎司以上的金块归国王所有,但金砂可以自由买卖。金价有国王控制。国王政府还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贸易。这种贸易主要以撒哈拉沙漠的盐和地中海地区的铜、干果、贝壳等商品换取西非的黄金和奴隶,贸易税收成为王国的重要收入。据阿尔·巴克希记载:加纳国王对入境的每一头驴所驮的盐,征收1第纳尔的税,出境税加倍。黄金生产和撒哈拉贸易促进了加纳王国的繁荣。到加纳访问过的人都盛赞起宫廷中服饰之华丽,不仅国王及大臣的衣服上带有贵重的金饰,就连卫士手中的盾牌、宝剑也镶有黄金。

黄金产自南方的加兰、班布克和布雷等产金区。国王对金矿的开采实行某种形式的垄断,从这个国家的矿山里挖出的天然金块,全部归国王所有,只有金砂留给采金的平民。据说国王拥有一块重达 15 公斤的天然金块,它被嵌在国王的宝座上。金砂产出后,经万加腊商人流入萨赫勒地带的商埠。万加腊人由于经常往返于黄金产地与昆比等商埠之间,与阿拉伯和柏柏尔商人之间联系密切,所以较多地接受了伊斯兰教。

加纳的黄金可能在8世纪时就已大量输出到马格里布。马格里布商人深入到加纳的黄金产地,与当地人开展哑交易:马格里布商人们从西吉尔马萨出发,前往苏丹边缘地带一个叫作加纳的城市。经历了闻所未闻的困难后,马格里布人终于来到和金砂之国分界的地方,于是他们敲响随身携带的大鼓,凡当地人民所住之处,都能听到鼓声。商人们确定那些人已经听到鼓声,于是就摆开各人所带的货物,各种商品分门别类陈列。然后他们离开这个地点大约一天路程的地方,这时候苏丹人带了黄金来到这里,在每一类货物旁边放上一定数量的黄金,然后离去。接着,商人们就来收起放在自己货物旁边的黄金,将货物留下,最后商人们击鼓离去。

6)风俗

西塞氏族的图腾祖先是蛇神瓦加杜比达,据说它在国王即位那天爬出洞穴享受祭品。只有国王和王储有权穿裁剪和缝制的衣服,其余的人则身上裹着一块四角的棉布,富裕的人则裹一块绸子或锦缎。国王穿戴得像妇女一样,带着项圈和手镯。

国王被视为具有神性的人,他是作为一个族长来统治国家的。他的宫殿里居住着一个大家族,有他的近亲、奴仆和显贵。他是索宁凯人诸部落的大酋长,又是军事首领,还是宗教首领,支配着王城附近的圣林(王陵)的祭司们。他被认为是索宁凯人诸部落的保护神的子孙。

国王坐在一个圆锥形茅屋宫殿里接见自己的人民,倾听他们的诉讼,为他们主持公道。宫殿周围绕着一圈像围墙一样的篱笆,院子里拴着一些披金制马衣的马匹。国王把他的马匹拴在沉重的黄金桩上,以炫耀其拥有的财富和权力。国王的身后,站着10个手执盾牌和镶金宝剑的侍从,他的右边是在其宫廷中作为人质的藩邦国王们的儿子。他们都穿着华丽,头发中间编入黄金。王城的总督和宫廷中的诸大臣坐在国王前面的地上。宫门由良种狗守护着,它们从不离开王座所在的地方。这些狗都戴着金制项圈,项圈上悬垂着一些装饰品。国王到来的时候,击鼓升堂。他们把这种鼓叫作得巴,是用一块凿空的大木头做成的。民众一听到这种鼓声,就聚拢到这里来。当他们来到国王面前时,都一齐跪下并用尘土撒在自己头上,这是他们朝见国王的礼节。

当国王要死的时候,就用木头建造一个圆顶的陵墓。国王死后,人们把尸体放在陵寝内一个用毯子和垫子铺成的台子上。在尸体周围,放上死者的饰物和武器,以及他生前常用的餐具,里面盛满食物。国王的厨师、司酒官和很多奴婢,也被置于其死去的主子的身边。然后人们用织物和席子覆盖在棺木上面,贴着地面层层缝合;接着用土隆起一个很大的土墩,土墩周围挖一条壕沟,只留下一条通道。每逢重大节日,就杀人祭奠已死的历代国王。王陵位于王城附近的一片丛林里,祭司们住在那里为死去的国王做祈祷,并保护这片丛林,不准任何人入内。国王在这片丛林里设有监狱,只要把什么人弄到那里去,那末谁也就不再提这个人了。

7)衰亡

穆拉比德人崛起于塞内加尔河口一带之后,于1054年洗劫了奥达戈斯特,城中一部分黑人居民逃往南方,另一部分则皈依了伊斯兰教。20年后,阿布·贝克尔指挥的穆拉比德军队征服了加纳,于 1076年攻占昆比。12世纪中期加纳国王及其人民都成了穆斯林。穆拉比德人对加纳的统治只维持了11年。阿布·贝克尔于1087年去世后,加纳重获独立。但是,穆拉比德人的入侵给加纳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由于烽烟四起,战火不熄,造成商路不通,加纳的对外贸易和国家税收受到致命打击;由于穆拉比德人滥加放牧,水井失修,牧草消耗殆尽,造成沙漠南侵,农耕难以进行,甚至连京城昆比也日渐荒废。在这种情况下,加纳以前的藩邦纷纷叛离。加纳国势昌盛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不过关于加纳的衰亡,还有另外一个口头传说。瓦加杜(加纳在索宁凯人中被叫作瓦加杜)是一个繁荣的王国,其首都在昆比,其国王的尊号为马加曼加 西 团。由于受惠于国王的守护神——一条蛇,瓦加杜每年都能采集到大量的黄金。在祭拜这条蛇时都以一名处女作为牺牲。有一年,被选作祭品的那名处女的意中人杀死了这条蛇,结果意想不到的灾难发生了:垂死的蛇发出了可怕的诅咒,从而引起土地的干涸和黄金资源的断绝。自那时起,金脉转移到了尼日尔河上游的布尔。结果,人民四处离散,他们的家园变成了沙漠。 1076年,摩洛哥阿尔穆拉比特王朝征服,伊斯兰教从此在西非传播。该王朝对加纳的统治只维持了十余年,但破坏了加纳王国的农牧业生产极其同北非的贸易关系,使加纳的藩属相继独立,加纳王国从此一蹶不振。1200年前后,苏苏国王苏曼古鲁征服了加纳王国的残余部分,把它变为了自己的藩属。1240年加纳王国最终为马里帝国所吞并。

6马里帝国

马里帝国Mali Empire),又名曼丁戈帝国(Manding Empire)或曼迪联邦(Manden Kurufa),是西非中世纪时的一个强大伊斯兰教帝国,是北部非洲以南的广阔内陆中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古代最重要的伊斯兰文化与财富中心之一。

马里帝国兴起于13世纪上半叶,17世纪初灭亡。据阿拉伯文献记载,其全盛时期的版图,南起热带雨林,北至撒哈拉大沙漠,西抵大西洋岸,东达豪萨人居住地区。首都为尼亚尼

1)崛起

由于天气炎热,西非人需要一种防止食物变质的方法。盐可在高温环境下帮助储藏食物,但西非人自己不会制盐,于是穆斯林从北部带来盐并与他们交换黄金。

马里控制了穿过非洲的贸易路线,因此而获取了权力。

松迪亚塔是马里的第一位统治者。他使盐和黄金的贸易比以前更加成功。他还建立了尼亚尼城——古马里的首都。尼亚尼位于尼日尔河的主要交通路线附近。廷巴克图是尼亚尼的文化中心。这座城市又是商队穿越撒哈拉沙漠的最后一站。农民到廷巴克图的市场上出售他们的谷物。商人在那儿进行交易。

松迪亚塔为他的帝国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即皈(guī)依伊斯兰教。人们称他为曼萨·松迪亚塔。曼萨的意思是国王。所有的马里统治者都是穆斯林。其中最著名的是曼萨·穆萨

2)历史

马里本是尼日尔河支流桑卡拉尼河地区的一个小酋长国,由说曼丁戈语的凯塔氏族所组成,一向臣属于加纳王国,以黄金贸易著称,到11世纪中叶逐渐强大。

据传说:约1235松迪亚塔在反抗苏苏人入侵过程中,团结曼丁戈人,打败了苏苏国王苏曼古鲁的军队,继加纳王国之后成为西苏丹大帝国。松迪亚塔的统治奠定了马里帝国的基础,其子继位后继续征战,扩大了王国的版图。第 9位国王曼萨·穆萨在位时其版图空前辽阔,进入帝国的黄金时代

曼萨·穆萨13241325年去麦加朝圣,途中大肆挥霍黄金,在伊斯兰世界中留下深刻印象,马里的声名自此远扬西欧。

14世纪30年代后,一些西方世界绘制的地图上出现了马里和曼萨·穆萨的图像。摩洛哥旅行家伊本·巴图塔大约在13521353年曾到过马里。据他的记述,当时马里境内秩序井然,商队安全得到充分保证,但内部已开始出现权力之争的迹象。

马里帝国采取神化国王的措施,巩固国王权力,如国王不在人前进食,不同人直接交谈等,但对王位继承没有明确规定,因此常因争夺王位而影响帝国稳定。

1360年后马里发生内乱,此后王位之争层出不穷,国势日趋衰落。

14世纪后,马里帝国先后遭到莫西人图阿雷格人的袭击和骚扰。其中1433年,廷巴克图被图阿雷格人攻陷。

15世纪上半叶一些原来被马里兼并的地区纷纷独立。

15世纪中叶,马里属国加奥发展成为强大的桑海帝国

16世纪上半叶,在桑海的袭击和摩洛哥的侵略下,马里的东部疆域不断缩小。此时西方殖民主义者已逐渐由沿海顺塞内加尔河冈比亚河入侵。西方的贸易,特别是非洲奴隶贸易,引起了马里社会内部矛盾,最终使马里土崩瓦解。

1599年,皇帝曼萨·穆罕默德三世试图收复被摩洛哥占据的迭内,胜利在望之际被部将出卖而失败。

1660年,马里末代皇帝马马杜三世在尼日尔河巴尼河之间被班巴拉人打败,出走到康加巴,帝国告终。

3)经济文化

马里帝国的居民多数从事农业,种植玉蜀黍、高粱、水稻、棉花,并发展起渔业和养牛业。手工业已成为独立的行业,有铁木制造业、皮革制造业等,一些城市还发展起纺织业和裁缝作坊。

马里帝国盛产黄金,并控制着西苏丹广大的贸易网,特别是南方产金地区通往北非的贸易,国王垄断着重要物资如马匹和金属等的进口,并从中积累了巨额财富。国内外贸易已从以物易物,发展到以玛瑙、贝为货币的阶段。

经济繁荣带来了城市和文化的发展,伊斯兰教11世纪传入马里,曼萨·穆萨时期又有很大发展。尼日尔河上的廷巴克图不仅是经济中心,而且是著名的伊斯兰教文化中心,建有巨大的清真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非洲历史的快进播放(东非西非)
非洲中古时期历史大事典 非洲中古时期历史资料简介
马里帝国:曾统辖西非广阔土地的强大帝国,是如何兴起和衰落的?
非洲也有帝国?西非三大帝国的争霸史
非洲文明古国有哪些?分别依傍哪些河流和海域
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非洲文明发展到什么状态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