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闲话历史18:声名狼藉的无义国君晋惠公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我们都知道有一句名言叫作人无信不立,都知道在古代君无戏言,于是在讲求一言九鼎的古代,才有了退避三舍的成语,有了齐桓公不因曹沫挟持而一言还汶阳之田的故事。

但是在春秋战国的历史上,也存在着一些背信弃义,食言而肥的奇葩国君,今天我们说一说其中的一位,那就是晋国晋惠公夷吾。

说起晋惠公夷吾大家可能不太了解,但说起晋文公重耳那可就是大名鼎鼎了,夷吾是重耳的兄弟,两人同为晋献公的儿子,我们知道“重耳在外而安,申生在内而亡”,这个夷吾也和重耳一样安于外。

在晋献公时代,为了躲避来自晋献公宠妃骊姬的陷害,夷吾和重耳一个逃亡国外,一个占据屈邑拥兵自守。晋献公死后,夷吾派遣使臣游说秦穆公,许诺割河西之地给秦国,请秦国出兵支持他登上国君宝座,于是在秦军护卫下夷吾终于上位国君,史称晋惠公。

这位晋惠公夷吾登基之后却背信弃义,翻脸不认人,不但迅速撕毁盟约,拒不割让河西之地给秦国,还诛杀了刚刚出使秦国过来的大夫邳郑,邳郑的儿子逃往秦国。

公元前647年,夷吾登上国君之位第四年,晋国遭逢大饥荒,夷吾竟然又厚着脸皮恬着脸派人去秦国请求购粮,秦穆公和手下重臣商议后认为“虽然晋国君可恶,但是晋国老百姓无罪”,于是不仅没有趁机攻打晋国,反而派出大量船只运送粮食到晋国,帮助晋国度过灾难。

谁知到了第二年,秦国也遭受饥荒,当秦穆公向刚刚帮助过的晋国求援时,这时候的晋惠公早就忘记了秦国的好,听信他舅舅的建议,翻脸无情,不仅不帮忙,反而趁此机会起兵攻打秦国,这下激怒了秦国上下,秦穆公在晋惠公六年起兵讨伐晋国,在韩原之战中一举打败晋军,生擒晋惠公夷吾。

做了秦人俘虏的晋国国君估计待遇不会有太好,后来经过多方劝解和谈判,夷吾被放回国内,但是却不得不割让河西之地给秦国,把太子圉作为质子送到秦国,可谓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啊!

在公元前637年,晋惠公十四年,晋惠公夷吾留下一堆烂摊子病死,史学家评价在他在位的十几年间,可以说毫无作为,仅仅围绕国魂宝座奋斗不止,为了取得和维护权力背信弃义、以德报怨以至于声名狼藉。

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他“国人不附”,意思就是说他没有为百姓办什么实事,国内老百姓都不拥护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秦晋之好”背后的阴谋与战争
秦穆公三次立晋国国君,秦晋之好暗藏玄机,终成五霸之一
浅谈“秦晋之好”的来源以及晋国灭亡与秦国崛起之间的关系
【长安万年】之七十九: 丕豹虽孝不忠,为何仍然得到秦穆公的重用?
莫让史书骗了 秦晋之好有天意?国家利益背后的角力
此人被誉为一代天骄?审时度势称霸西方,比成吉思汗早1800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