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收买吕蔡军管京都,排挤异己废立新君——董卓(十一)

话说董卓将流落宫外的少帝迎回洛阳皇宫后,便以迎帝之功,准备挟天子以令诸侯,从而干预整个东汉的中央政权。不过从董卓自身的文化素养,兵法水平,政治头脑以及个人威望来说,都是远远不及中央朝廷的各位元老和靠正途出仕的文物大臣的,然而靠私聚势力做大的董卓早早尝到了黑社会背景起家的甜头。在董卓看来,把持中央大权所要倚靠的所有能力他都不具备,但是这都不要紧,要想征服百官,控制朝廷,只要掌握强大的军事后盾,那就可以一马平川了。老子向来是:刀把子在手,谁敢不服?

然而初到洛阳时,董卓所属的兵力不超过3千人,由于觉得自己兵力单薄,担心不能使远近慑服,而董卓又想一开始就给洛阳造成一种强烈的军事威慑影响,于是他便又耍了个小聪明,就是每隔四五天就命令自己所部的军队晚上悄悄溜出洛阳,第二天早上再严整军容,浩浩荡荡开进洛阳,那是“人山人海,旌旗招展,鼓乐喧天”,俨然千军万马源源不断。让人以为西凉又派来了援军,而洛阳城中没有人知道他的底细。包括朝廷官员在内的所有洛阳人民,都被董卓“如此强大的实力”所吓到。

由于在何进被杀时,何进的部下吴匡由于气愤何进的异母弟弟何苗不能和大将军何进同心铲除宦官,还大量收受宦官们的贿赂。于是联合了董卓的弟弟董旻,共同攻杀了何进的异母弟弟何苗。何苗死后,董卓坐收渔翁之利,不费一兵一卒就从弟弟董旻那里收编了何进、何苗的全部部队。

仅仅掌握了这些部队还是不够的,董卓认为掌握洛阳卫戊军队的兵权至关重要。于是又暗中收买了丁原部下的司马、五原人吕布,指使他杀死了执金吾丁原而吞并了他的洛阳卫戊部队,自此,董卓兵力大增。所以,董卓杀丁原是在他宣布要废立少帝之前,是为了要吞并丁原所掌握的洛阳卫戊军队。那么《三国演义》里说董卓是因为丁原提出反对,然后在洛阳和丁原作战,并被击败,才发现并收买的吕布,完全就是无稽之谈了。

至于董卓是如何与吕布结实的,那就不可能是因为董卓和丁原作战才发现吕布勇猛的,是由于吕布本身武艺超群,早就享有一定的威名了,而且吕布正好是执金吾丁原的主簿,于是董卓一到都城洛阳就主动结识并收买了吕布。

这时的董卓认为自己已经完全具备了左右朝政的军事基础,也就是掌握了杀伐之权的刀把子。有了强大的军事后盾,董卓便有恃无恐,为所欲为。首先他迫使朝廷以下雨不停止为理由,免除司空刘弘的职务,自己取而代之。其实就任司空并不是董卓的真正目的,这仅仅是董卓对自己掌握中央权力的小试牛刀,而非常顺利的接任了司空之职的董卓,由此野心更加膨胀。于是便开始了自己在迎少帝回京时就萌发的念头,就是废除少帝,另立新君。可见其野心已经膨胀到了何等地步!

但是董卓也知道自己的阵营里有名望的人太少,要想染指废立之事需要有名望和德高之人的支持,于是董卓又发现了蔡邕(yong)。当初,蔡邕因直言被宦官诬陷,而流放到朔方郡,遇到大赦后,得以返回家乡。五原郡太守王智是中常侍王甫的弟弟,和蔡邕有私仇,因此又诬陷蔡邕诽谤朝廷,于是蔡邕避难于江南,前后达十二年。

董卓听说了蔡邕的名声,便征召他做自己的僚属。蔡邕不愿为董卓这样的人所用,便自称有病,不肯接受征召。董卓闻之大怒,立刻耍起他黑社会的作风,骂道:“我能把你蔡邕全族杀得一个不剩!”蔡邕被吓得够呛。以前宦官当政的时候,只是诬陷和威胁蔡邕一个人,董卓一来直接就是威胁杀他全家甚至全族,蔡邕差点被吓尿,只得乖乖接受服从董卓的任命。

他到洛阳后,被任命为司空祭酒。董卓对蔡邕十分看重,以考绩优秀为理由举荐他,使他在三日内连续升迁三次,历任侍御史、治书御史、尚书,最后被任命为侍中。

尚书、武威人周毖,城门校尉、汝南人伍琼劝说董卓矫正桓帝、灵帝时的弊政,征召天下有名望的士人,以争取民心。董卓采纳了这个建议,命令周毖、伍琼与尚书郑泰、长史何颙等淘汰贪脏枉法与不称职的官员,选拔被压抑的人才。于是,除了蔡邕之外,董卓还先后任命了几为颍川士人,使他们官居要职。分别是:

任命荀爽为平原国相,荀爽赴任途中走到宛陵,又被任命为光禄勋。荀爽到任办公三天,又升任司空。从他被征召,到升任三公,一共九十三天。

任命陈纪为五官中郎将,后多次升迁至尚书令。陈纪是陈寔的儿子,后来曹操著名的内政大臣陈群便是这个陈纪的儿子。

任命韩融为大鸿胪,九卿之一。

任命尚书韩馥为冀州牧、任命刘岱为兖州刺史、任命陈留人孔为伷豫州刺史、颖川人张咨为南阳太守、东平人张邈为陈留太守。

可见董卓是很看重和想拢络颖川士人集团加入自己的阵营做自己的后盾的,而荀爽在当时可谓是中流砥柱。说明董卓对于自己搞发展能力有限且不足也是有所认识的。

除了拉拢士人集团,董卓对袁氏家族的威望也是有足够的认识的,希望袁氏兄弟也能像支持大将军何进一样拥护自己,于是便主动接近袁绍,特意将袁绍请来,对袁绍说:“天下的君主,应该由贤明的人来担任。每当想起灵帝,就使人愤恨。‘董侯’看似不错,现在我打算改立他为皇帝,不知他是否能胜过‘史侯’?有的人小事聪明,大事糊涂,谁知道他又会怎样?如果他也不行,刘氏就不值得再留种了!”我们不难看出这话里其实已经很明显带有要谋朝篡位的意思在里面了。

袁绍听到董卓竟然有这样的言论,便回答说:“汉朝统治天下约四百年,恩德深厚,万民拥戴。如今皇上年龄尚幼,没有什么过失传布天下。您想废嫡立庶,恐怕众人不会赞同您的提议!”

在董卓看来,自己主动找你袁绍提废立这么大的事情,就是给你袁绍一个拥护自己的机会,所以本以为袁绍会附和自己,没想到得到的却是反对意见,于是心下大怒,手按剑柄,呵叱袁绍说:“小子,你胆敢这样放肆!天下大事,难道不由我决定?我要想这样做,谁敢不服从?你以为我董卓的刀不锋利吗!”

袁绍闻言也勃然大怒,说:“天下的英雄豪杰,难道只有你董卓一个人!”袁绍把佩刀横过来,向在座的其他人作了一个揖,径直而出。董卓因新到洛阳,由于袁氏家族的名望太高,所以没敢害他。袁绍则把司隶校尉的符节悬挂在上东门,离开了洛阳逃奔冀州。

这只是董卓私会袁绍时所发生的事情,用来试探袁绍,而那时的董卓还没有公开把废立之事提出来。《三国演义》里说这件事发生在董卓主持的百僚大会上,其实不是,只是私下的会面而已。

终于,九月,癸酉(初十),董卓召集文武百官,蛮横地说:“少帝愚昧懦弱,不能敬奉宗庙,没有资格做天下的君主。如今,为了国家和汉室江山着想,我想依照伊尹、霍光的前例,废掉少帝,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天子,你们觉得怎样?”公卿及以下官员都十分惶恐,没有人敢回答。董卓又高声说:“从前霍光定下废立的大计后,田延年手握剑柄,准备诛杀反对的人。现在有谁胆敢反对这项计划,都以军法从事!”在场官员大多慑于董卓的淫威,对他独断专行、随心所欲的行为敢怒不敢言。唯独尚书卢植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说:“伊尹之所以废掉太甲,因为太甲继位后当了三年皇帝,依然昏庸不明,霍光之所以废掉昌邑王,是因为昌邑王犯了千余条罪状。现在的皇帝年龄尚幼,行为并没有过失,不能与太甲或者昌邑王相类比。”董卓闻听大怒,没想到卢植胆敢当众反对自己,便立即命令士兵将他推出斩首,旁边的蔡邕赶忙出来为卢植求情,议郎彭伯也劝阻董卓,说:“卢尚书是全国有名的大儒,受人尊敬。现在如果杀了他,将使全国都陷入恐怖之中。”董卓这才停止动手,只是免去了卢植的官职。于是,卢植逃到上谷郡隐居起来。而后董卓派人把废立皇帝的计划送给太傅袁隗看,袁隗虽然是袁绍的叔父,但是却没有袁绍那么有原则和骨气,而是回复董卓,表示同意。

第二天,九月甲戌(十一),董卓又在崇德前殿再次召集百官大会,威胁何太后下诏废黜少帝刘辩,诏书说:“皇帝为先帝守丧期间,没有尽到作儿子的孝心,而且仪表缺乏君王应有的威严。如今,废他为弘农王,立陈留王为皇帝。”袁隗把少帝刘辩身上佩带的玺绶解下来,进奉给陈留王刘协(即汉献帝)。然后扶弘农王刘辩下殿,向坐在北面的刘协称臣。何太后哽咽流涕,群臣都心中悲伤,但已经没有一个人敢像卢植那样站出来说话了。

其实就董卓行废立之事来说,是他所犯的最为愚蠢的错误,如果仅仅是因为刘协是董太后养大的,而且在迎少帝的时候临危不乱,应对有序,而喜欢刘协就实行废立,实在是太过于任性,太拿天下大事为儿戏了,如果董卓是想借废立确立自己大权独握的地位,那完全可以在排除异己以后,不妄自尊大行废立之实。毕竟这是一件让大家与自己离心离德的大事。如果说原来的少帝确实能力不如陈留王刘协,而董卓又是想自己想独揽大权,甚至为自己以后谋朝篡位铺路,那么一个没有能力的少帝不是比一个有能力的陈留王做傀儡来得更容易驾驭吗?由此,董卓的无知与短视可见一斑。

不过历史终归是历史,我们分析了如果也是不能改变什么的。此次虽然有袁绍和卢植的反对,但是并没有因此妨碍废立大事的顺利实施,志得意满的董卓此时认为自己已经完全掌控了中央政权,他哪里知道,积郁在朝臣和东汉天下众臣心中的怒火也在逐渐越烧越旺~!

预知董卓将如何把控中央,敬请期待董卓(十二)或者 欢迎大家关注微信公众号:知兴替 History_Talk,我在哪里更新得比较及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煮酒论史]东汉末日:董卓赠马收吕布,废除少帝立献帝
残暴不仁的东汉宰相董卓发家史
公元192年,原始中国的最后一年(连载3/3)
【秋雨轩品三国】大儒蔡邕为何丑化成文妖
汉末风云录七:招降纳叛董卓羽翼渐丰 议立新帝袁绍落荒而逃
【董卓】无德安得天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