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帝退位之后,为啥袁世凯当总统不是问题,而定都在那确实问题?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任皇帝溥仪宣布退位。同一年3月8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如果单单看结果,确实是袁世凯这家伙先是逼迫清帝退位,又窃取了大总统之位,还在定都南京、北京的争论中耍手段赖着留在了北京。可历史真的是这样吗?历史深处【军人时代】这一期和大家一起回顾一下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发生的种种事情,然后对上面的问题大家做出自己的回答。

                           

图1、袁世凯


2月12日,清帝退位,在退位诏书里委托袁世凯全权组织临时政府。清帝退位诏书里这么一手,却是出乎南京临时政府的预料。毕竟此时已经有一个政府存在了,如果再让袁世凯组建一个政府的话,不依然和现在一样,一南一北有两个政府了,那之前两个多月的和谈不就白谈了吗?对于清帝退位诏书中出现袁世凯全权组织临时政府这一句,历史一直有争论,是谁加上去的。一说是袁世凯使手段加上去的;另一说是隆裕太后对南边的革命党不信任,非让加上去的。对于这两种说法,我们不做取舍,也不争辩,只看这一句话“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确实给袁世凯之后的政治操作留下了足够空间。


图2、清帝退位诏书

 

在清帝退位的第二天,2月13日,孙中山即在南京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咨文,并推荐袁世凯继任总统,但强调了临时政府地点设在南京的决定不能更改。同一天,孙中山两次发电给袁世凯,先告诉袁世凯自己履行先前的约定辞任大总统;同时驳斥了清廷退位诏书委托袁世凯组织全权政府的事。

 

不过袁世凯可不管孙中山如何驳斥,已经依照清廷委托的“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的之名做了一系列事。其中包括布告清廷所有官员不论接下来如何,当下一切照旧;包括布告军警一切军纪、警章照旧;包括电令北方各省都督不要再以革命党名义拿人;包括让天津造币厂停止造币;包括将清帝退位诏书照会各国公使。


图3、孙中山


除了南京的孙中山、北京的袁世凯,身在上海的章太炎在这一天就定都南京的事在上海的《大共和报》发布一篇《致南京参议会书》,文章中历数在南京建都的害处,北京建都的好处。


图4、章太炎


2月14日,孙中山在临时参议院正式辞任临时大总统,并推荐袁世凯,参议院接受。但在新任大总统到任之前,仍有孙中山代行大总统职权。同时参议院决议定都南京、北京的问题,最终结果为定都南京。也是在同一天,袁世凯分派曹汝林、胡维德照会日、美公使,向两国公使表示,如袁南下,北方必然陷入动乱。应该是从这一天开始,双方就定都北京还是南京正式开始角力。

 

可以看到,清帝退位之后,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其实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定都在那?为什么这么在当时看并不是最紧急最重要的问题,却成为南北双方,特别是袁世凯与孙中山双方角力的核心呢?而看似最为重要的,未来当家人的位置却这么快就尘埃落定了呢?


孙中山在当时是很有威望的,毕竟他一直是革命的代言人。可是他有的仅仅是威望,对已经宣布独立的17省都督是没有实质控制能力的,想必当时的孙中山也知道这一点。而袁世凯则不然。在辛亥革命之前,袁世凯虽然被免在家,可无论是地位、声望,还是实际做事能力,包括民间的认可度,都远高过包括孙中山在内的所有南方都督。唯一一个可以和袁世凯并列提起的,可能也只有黎元洪了。而且此时的袁世凯有的不仅仅是声望、地位,他现在实际管控着没有独立的省份,掌握着当时最精锐的部队北洋六镇。十七个省所有督军的实力绑在一块可能都不是袁世凯北洋六镇的个。更为重要的是,之前南京临时政府已经一再向袁世凯许诺了临时大总统的职位。因此,在最为关键的大总统人选上是从来没有疑问的。南京临时政府诱惑袁世凯入股的最重要承诺就是大总统。


图5、南北和谈现场


因此接下来,对于孙中山为首的十七个独立省份都督,可以和袁世凯角力的点,就在都城的选择上了。直隶是袁世凯的大本营,如果能够将袁世凯调出自己的老窝,来到袁世凯相对不熟悉的南京,是南京临时政府这边不多的筹码。


       可袁世凯一样清清楚楚看到南京这边的盘算,一定不会轻易就范。况且,此时袁世凯离开北京,确实会有问题。清朝可是定都在北京250年以上了,之前中央地方的运作,一直都是围绕北京这个中心转的,如果匆忙迁到南京,现实问题就有一大堆。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一定会催促袁世凯南下,而袁世凯也一定会找各种理由拒绝。我们看一下双方接下来是怎么交手的。


       作为在定都南京问题上主动的一方,南京方面率先出招,2月15日,南京临时参议院推举袁世凯为大总统,要求袁世凯尽快来南京就职,并派专使北上迎接。袁世凯受到电文之后,以“舍北而南,则实有无穷窒碍”为由拒绝。也是在同一天,上海有社团在报纸上谴责南京参议院“为政府所牵制,舍北而南”。从这一天开始,舆论报纸上就袁世凯是否一定要来南京就职的事情,每天争论不休。


图6、蔡元培


2月18日,南京临时政府派出以教育部长蔡元培为首的欢迎专使,前往北京欢迎袁世凯南下。2月19日,袁世凯在北京设立临时筹备处,以应对袁世凯未就任大总统之前的各项事宜。袁世凯已经准备好和南京临时政府就是否南下长期打擂台了。


在南北双方就定都问题僵持不下的时候。全国各地都在消化着清帝退位这个千年大变,而南北对峙的双方,在各线都有一些特殊情况要处理。其中包括在山西,北军攻入娘子关之后四处抢掠;在陕西,略阳有革命党人围攻县城,而保守派代表升允反对清帝退位,攻陷酒泉,攻打咸阳,省城危急;在山东,北军进驻莱州,山东算是彻底退出了独立阵营;在河南,发生了与双方都没关系的农民起义——白朗起义;东三省,革命党和北军也打的火热。

 

就在各地纷乱的同时,发生了对定都争议有巨大影响的北京兵变。北京兵变发生在2月29日晚8时,北洋第三镇曹锟下面的一群士兵进到北京闹事,火烧东安市场。当时住在东安市场附近六国饭店的蔡元培一行也受到威胁。受北京兵变影响,3月1日通州、保定,3月2日天津,3月4日小站,相继发生兵变。

 

图7、曹锟


在3月2日,北京各国公使团开会,以北京兵变为由,决定从天津调集军队“对现存当局进行道义上的支持。”在3月3日,英美法德就相继调了100到200名士兵进京。

 

3月4日,蔡元培以北京兵变,“大局之危,直如累卵”致电孙中山,提出准备与袁世凯交涉的主旨:“一,消灭袁君南行之要求;二,确定临时政府之地点为北京。”3月5日,孙中山在同《字林西报》谈话时表示,北方兵变不足以阻碍对袁世凯的信任,并表示南京政府决予袁世凯援助。3月6日,南京临时参议院决议允许袁世凯在北京就职。3月7日,孙中山将结果告知袁世凯。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

 

就这样争执将近一个月的袁世凯是否南下就任大总统,定都北京、南京的问题彻底落下尘埃。以袁世凯的完胜而告终,其中袁世凯耍了哪些手腕、做了哪些手脚,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政府有哪些盘算,也是一样。双方做的事,各自的打算并不能都可以拿到台面上来,毕竟这是近身肉搏,双方都还在规则范围内玩,只不过袁世凯占据更大的主动罢了。


历史深处之【军人时代】这一期就到这里,下一期我们看辛亥革命前后各国对革命的态度和看法。




历史深处之【军人时代】,和您一起解读近代中国的军人政客们。

关注【到历史深处去】,读懂近代军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上的今天:1912年4月1日 孙中山自行解除临时大总统一职
难做的“革命生意”:孙中山的1912
孙中山在南京的日子
1912年中国历史大事件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部编版八上历史
民国政府定都南京,冥冥之中决定了自己三十七年的命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