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旧日本帝国海军的辉煌——翔鹤级航空母舰

若论战前最为重要,并且令无数军事学者至今仍然津津乐道,反复探究的日本海军军备计划,毫无疑问是日本海军高层预见1936年年底《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必定失效,为与当时一流海军列强英国,美国开战做好准备而于当年6月份立案计划自1937年开始全面执行的“第三次海军军备扩充计划”(亦被称为“丸三计划”)。

此计划包含追加在内共有舰艇70艘,总计32万吨位,要求建造吨位,火炮口径皆为世界之冠的两艘战列舰(即为超级战列舰大和,武藏),还要求建造更多速度极快,装备重炮重雷的驱逐舰(即阳炎型第十七至三十一号舰。)

当然丸三计划并没有漏过航空母舰——它要求在想当成功的苍龙型航母基础上设计建造两艘扩大改良版的大型航母,列为丸三计划的三号舰,四号舰。(前两号舰属于大和,武藏)

实际上丸三计划只是一个为期十年的超大规模扩军计划的开始,日本海军预计在该计划结束的1946年拥有10艘中型以上的航母,辅佐10艘超级战列舰,实现世界第一的终极梦想。

海军军令部其实早在1934年就开始认真总结龙骧小型航母,苍龙型中型航母的经验教训,由此得出了丸三计划中两艘新型航母的具体要求:一、舰载机数量要与现代化改装后的赤城、加贺相提并论,常用机72架,备用机24架左右。

二、航速至少要与苍龙型航母相同,即为34.5节。

三、武器方面,装备双联装127mm高射炮8座(16门)、25mm三联装机炮(36门),即放弃巡洋舰级别的主炮。

四、续航力一万海里/18节

五、舰体防御力方面,弹药库要能够抵御1万2到2万米距离上飞来的200mm炮弹,还要能抵御800千克的水平轰炸,轮机舱要能够完全抵御127mm炮弹以及450千克炸弹的俯冲轰炸,水线舰体要能够经受炸药当量450千克的鱼雷击中。

六、对于飞行甲板的要求是能够对应最大制动距离40米着舰速度60节以上,最大重量达到4吨的战机起降。

七、标准排水量要达到23500吨。

以上性能要求基本可用中规中矩来形容,只有对防御能力的要求,特别是详细列出的抵御水平轰炸和俯冲轰炸炸弹的要求值得注意。

毫无疑问,航空母舰上飞行甲板从舰艏一直覆盖到舰艉,如果想要抵挡空中战机投下的炸弹真正确实有效的方法就是铺设装甲飞行甲板。

这一点英国海军也想到了,在日本人定制丸三计划的同年(1936年)英国人也决定建造铺设装甲飞行甲板的光辉级航母。

该级航母确实能够抵挡450千克的航空炸弹的攻击,排水量也接近日本丸三计划航母。然而巨大而沉重的装甲飞行甲板带来了整舰重心上升的问题,光辉级航母只能拥有一层机库,舰载机数量仅36架,英国海军在后来不得不想尽办法拓展其机库空间。

【图片:光辉级航母】

丸三计划的航母上同样存在这一矛盾,要实现军令部对于防御力的要求,那么与赤城,加贺相当的舰载机数量就无法指望了。

同一时期,同样作为秘密武器紧张研制中的零式战斗机也面临着同样的性能矛盾:既然海军高层极力主张远航程,强火力,高机动性,又怎么可能再有余地安装装甲防护板呢?

面对攻防的根本矛盾,日本军方最终的选择是:先保证与攻击力切实相关的武器数量,速度机动能力等,防御性能可以牺牲。

丸三计划三号、四号舰由舰政本部第四部负责具体设计,1937年12月12日在横须贺海军工厂开工,1939年5月16日得到了一个好名字——翔鹤。

日军航母继“凤”“龙”之后又有了“鹤”。日本海军中上一艘同名舰是明治初期英国制造的运输船,当年被《华盛顿海军条约》腰斩的“八八舰队”案中,凤翔的替代舰也叫这个名字。

1939年6月1日,翔鹤舰体建成下水,下水仪式当天狂风暴雨,似有不吉之兆。由于中国战事逐渐深入,日本对美关系日趋紧张。丸三计划中的舰艇都开始全力加速建造,翔鹤也不分日夜赶工进行舾装工作,终于在1941年8月8日建成完工。

翔鹤的舰体基本上是在苍龙的基础上放大改良而来,同时比苍龙更为修长以便获取高航速。

舰艏下端采用了日本海军技术研究所的最新研究成果——球鼻艏,内部安装了用于潜艇侦测的水中听音器和探信仪,理论探测距离达到两万米。

日本海军对于球鼻艏的使用还在实验当中,落后翔鹤数月时间服役的大和号的球鼻艏就更加向前突出。

而翔鹤的球鼻艏只从正面看来是球形,站到舰体侧面就完全无法看出是球形了。

而翔鹤号航空母舰的舰艉采用了两部半平衡舵,于中心线上前后纵向布置。

与苍龙级航母一样翔鹤采用了两层机库,下层机库稍微小于上层机库,虽然是封闭式的,但是上层机库壁板比较薄弱,即使炸弹落入机库当中也能散发部分爆炸能量。

翔鹤及其姐妹舰瑞鹤的机库还有一个特点,即高度不是太高,如此一来整舰看起来也就显得十分低矮,在公试航行状态下从吃水线到飞行甲板的高度14.1米,比同状态下三层甲板的赤城号低5.5米之多。如一次来舰体侧向受风面积大大减少,有利于提高复原性,这也是第四舰队事件之后舰政本部特别注意的事项——实际上最初设计曾试图将翔鹤型航母的水线上高度压缩至12米以内,不过最终14米左右的高度亦无碍于台风海况下的航行。

【图片:翔鹤号航母】

翔鹤沿用过去日本航母前中后三部升降机的设计,升降机全部贯通两层机库。同样沿用的还有动力舱室的配置,8座吕号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和4座舰本式高中低压减速齿轮蒸汽轮机布置于左右并列的四组舱室中,每两台锅炉为一台蒸汽轮机提供蒸汽,总功率达到十六万马力,甚至超过丸三计划中排在前两号的大和、武藏,夺得了日本海军输出动力最大值之殊荣——其后日本海军中也仅有大凤号航母能够达到同等功率值,由大和型三号舰改造而来的信浓号航母自然还是比不上的。

这汹涌澎湃的动力系统加上高速化处理的舰体设计,使得翔鹤级航母完美达到了设计要求航速——公布最高航速值34.2节,实际在公试航行中取得了34.58节的最高航速。

在舰体防御力方面,弹药库的顶部铺设了25mm厚的钢板,其上又铺设132mm厚的装甲,舷侧水线部分则设有165mm厚装甲带。

动力舱室上方也有25mm厚的钢板,其上又铺设65mm厚的装甲,舷侧水线部分则设有46mm厚装甲带。

作为加强水中防御的手段,翔鹤采用了美国海军惯用的多层式隔舱,设置钢板壁厚度在30到42mm之间的隔舱,而在动力舱室部分特别用五层隔舱加强防御,确保安全。

从这些过去日本航母上未曾见过的强力防护手段来看,日本海军是设想翔鹤型航母将与美国海军前卫部队遭遇至炮击距离以内交锋,需要防御对方重巡洋舰与驱逐舰所发射的炮弹与鱼雷。

但是登上翔鹤的飞行甲板,却又看不到任何针对空中投下的炸弹的防御措施。

翔鹤的最上飞行甲板比飞龙更为狭长,这是出于减少敌机空投炸弹命中概率的考虑。但飞行甲板绝大部分仍然12-15cm木板铺设,只有在最前端小段采用了耐磨涂装的钢板,最后端一小段采用了挤压成型钢板,其目的都不在提高防护性,而在于帮助战机顺利起降及抵抗风浪。

翔鹤的舰体最上甲板,即上层机库的那一层甲板拥有84mm装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下层机库。

舰体最上甲板上的装甲与弹药库,动力舱上方特别设置的装甲相结合,基本可以保证舰体内重点部位即使被炸弹击中也不会让航母立即失去动力或者发生大爆炸。

但是没有防护的木制最上飞行甲板到底留下了巨大的防护隐患,只要被一枚炸弹命中就可以使航母失去起降战机的能力。

在此,笔者需要从美日两国海军航空兵的使用武器与作战思想角度,分析翔鹤未设置钢铁飞行甲板所带来的致命弱点。

经过1921年到1925年反复进行空中轰炸军舰试验,美国海军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未来战列舰经过装甲强化,结构细分,就不会遭受空袭带来的致命危险而损毁,海军航空兵没有必要承当击沉敌军军舰的任务。美日海军都设想未来太平洋战争爆发双方主力舰队决战之前由重巡洋舰和航母组成的先头部队将率先交手,但是双方赋予先头部队的任务则完全不同。

日本海军希望己方先头部队消灭对方先头部队,进而再向前攻击并削弱对方的主力战列舰舰队,给己方处于劣势的主力舰队随后展开决战提供有利条件,这是“渐减作战”重要部分。

因此日本海军航空兵重点发展航空鱼雷,认为这是击沉主力舰的有效手段,同时也致力于研制可以穿过主力舰数层直至底舱爆炸的穿甲航空炸弹。

也就是说,日本海军航空兵极端坚持“击沉主义”。

美国海军舰队的先头部队任务则大不相同,只要能够令日方先头部队丧失战斗力就足够了,有日本海军史学者将其称为“中破主义”。

至于主力舰队决战,反正美国舰队是拥有优势的,正常打起来肯定是美军赢。

正是因为抱着这样的想法,美国海军的俯冲轰炸机性能远比鱼雷机要好,以俯冲轰炸机攻击敌舰为核心战术,只要能够将敌舰击伤至退出战斗序列就可以了,不追求将其彻底击沉。

于是在太平洋战争中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美国海军航空兵空中投弹将某日军军舰炸至火焰腾飞,而只要旁边还有其他没着火目标美军战机就会立即掉头去攻击。双方使用炸弹之差异也可由此分析:日军在九九舰爆上使用250千克穿甲弹做俯冲轰炸,在九七舰攻上使用800千克穿甲弹做水平轰炸,总之目的都是穿透敌军军舰数层甲板,至底舱爆炸,以求击沉敌舰,延时引信往往设置在0.2秒左右。

而美军竟然是直到菲律宾海战才开始使用穿甲,半穿甲炸弹,马里亚纳海战中使用的仍然通用GP炸弹。通用GP既可以攻击军舰也可以轰炸陆地(日本海军攻击军舰的是“通常炸弹”,轰炸陆地的是“陆用炸弹”,战前划分的很清楚。),延时引信只设置0.01秒,正是因为不追求穿甲能力,所以美军GP炸弹炸药装量要比日军炸弹多得多,重量不到日军250千克炸弹两倍的1000磅GP炸弹的装药量竟然多出前者六倍。

其结果就是用来对付无装甲飞行甲板防护的日军航母正好可以发挥出巨大的威力,破坏飞行甲板或捣毁下一层的飞机库。

因此战争中屡屡发生日军航母挨了几颗美军炸弹,整个上层结构就彻底损毁的情况,尽管由于底部没有被炸穿,航母还能挺一段时间,但也毫无用处了。

而美军航母挨几颗日军炸弹,往往很快就能恢复,虽然这与美军损管水平高有很大关系,但与日军炸弹威力不足也紧密相关。

【图片:翔鹤号航母2】

日军使用穿甲弹战术最典型的例子,除了珍珠港那枚穿入亚利桑那号底部爆炸的800千克炸弹外,还有后文将提到的珊瑚海海战中由九九式2舰爆投下的一枚250千克炸弹(穿透美军约克城号航母四层甲板后爆炸,但约克城并未丧失战力。)

总体来说,日本海军航空兵(当然特别是航空本部及大西泷治郎)以穿甲弹轰炸对抗美国海军的想法的是失败的,而美国海军从飞机不能击沉战舰这个错误理论出发所制定的轰炸战术却歪打正着获得了成功,这当然是谁都没有能够想得到的。

在翔鹤的研制阶段,日本海军认为付出英国光辉级航母那样的战力损失代价——机库减少一层,舰载机数量减半——以换取钢制飞行甲板的全方位保护是不可接受的。

日本海军当时的思维绝不为错,众所周知,二战于1939年9月开始之后欧洲战场上最初沉没的两艘航母都属于英国:第一艘是老旧的改装航母勇敢号,1939年9月17日遭到德国潜艇U-29发射的鱼雷命中而沉没(成为世界海战史上第一艘战沉航母。)

第二艘是光荣号,1940年6月8日在从挪威撤退回英国的途中不幸遭遇德军舰队。由于光荣号本身舰载机数量就很少,没有起飞侦察机实施警戒,又没有配备足够的护卫舰船,当瞭望哨发现海平线上出现的敌舰时已经无法躲避。

德舰远程炮弹很快击中光荣号飞行甲板,令其丧失起降功能,并击穿锅炉舱引发大火,最终将其击沉,牺牲官兵1500人以上。

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二战爆发后英国海军航母部队所遭受的这两次惨痛的损失,说明要让航母保证安全从而发挥战力需要以庞大的护卫舰队对航母实施近距离保护,并且还要以各种侦查手段特别是空中侦察掌握敌方动向来预先采取防御措施。

但是在当时各国海军看来这两个战例却说明了航母在海战中的脆弱性,航母只能用于有限的战略战术目的,不能取代以巨大战列舰为中心的舰队决战,日本海军也受到了这种思想的影响。

而英国的光辉级航母却在日后的战争岁月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并且多次被德军俯冲轰炸机甚至日本神风特攻机击中装甲飞行甲板,却终究没有一艘因此沉没。

这些事实此时的日本海军自然无从知晓,因此在翔鹤型航母进行设计建造的时候,放弃装甲飞行甲板并不被认为是一个错误。

顺便一提,美国在战争打响之前开始建造埃塞克斯级航母的时候首先是以约克城,企业号航母为蓝本,其次也设置了装甲飞行甲板,但是厚度减少到38mm,明显是用来抵挡日军60千克炸弹并削弱250千克穿甲弹所造成的伤害的。

翔鹤飞行甲板上也安装了10座吴式四型着舰制动装置,有10条横向阻拦索,甲板前部还有白色识别线,结合喷嘴中喷出的少量蒸汽可供飞行员在起飞过程中判断风向,调整起飞动作。

甲板尾端左右两侧各设置一个突出部,作为着舰标识;继续沿用舷侧下弯式烟囱,同样装有海水喷淋冷却装置和排烟盲盖。

翔鹤的舰桥在设计阶段还是被安置在左舷,但由于赤城和飞龙的实际使用经验证明其设计错误,舰桥改为安置在靠甲板前方的右舷侧,基本结构与飞龙相似,尺寸略有所放大,有五层舰桥甲板,内置罗经舰桥,操舵室,作战室,海图室,防空指挥所等,后方设置三角式信号桅。

翔鹤本身的武器装备与设计时候的规划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双联装127mm高射炮8座,25mm三连装机炮12座同样平均分配于左右舷,形成全方位覆盖的对空防御力。

【图片:翔鹤号航母剖视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微观航母之装甲防护(上)
对比PK | “埃塞克斯”级航母 VS “翔鹤”级航母
祥瑞双鹤——IJN最强空母与其大起大落的一生(上) ​
犹豫就会败北 先出3还是先出2 尴尬致命的最后5分钟
看看美国航母设计过程有多难,本文附带大量航母真实原始设计图纸
“标杆之作”——“皇家方舟”号全剖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