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过度清高,你的人生就得变成清汤:孔融(三国篇)

一、

说起孔融,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三字经》里的典故,孔融让梨。

作为孔子的第二十代,4岁就一举成名。

因为让梨子,成了全国学生学习的优秀少先队员,也是全国父母教育孩子的经典范例。

想想当年写《资治通鉴》的司马光先生,当年英勇救人,拿石头砸缸的时候,都已经7岁了。

不止是让梨子,未成年的孔融也很助人为乐的。

当年他哥哥孔褒的好朋友张俭,得罪了中常侍侯览,跑到他们家里避祸。

当时孔褒不在,16岁的孔融就做主留下了张俭。

后来事情暴露,他和他哥哥光荣入狱。合着他母亲,三个人一起争先认罪。

这一门三个人都争着赴死,当地的父母官也很是为难,这能向上级请示。

最后诏书定了孔褒的罪。

孔融出了狱,并且因为这事,又在全国范围内火了一把。

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齐名 。

孔融的七世祖是孔霸,也就是汉元帝的师傅。

汉元帝是谁?就是当年昭君出塞,后悔没有早点发现这位美人的那位皇帝。

孔融的老爸是孔宙,太山都尉。

而他呢,更不用说,四岁成名,是孔子的第十二代后人。

家学渊源,从小生长在这样的家庭里,孔融想不出名都很难。

家庭教育很重要,让孩子看再多的书,都不如身边人的言传身教。

二、

带着光环长大的孔融,语言和行为却是让人大跌眼镜的。

在他任职期间,有个下属叫氏仪,孔融忽然有一天注意到这个名字,一琢磨,顿时觉得这姓氏太反动,“氏”是“民无上”,应该改姓“是”才对。

按照孔融的思维,他这个姓氏要是不改,那就是赤裸裸的犯上作乱。

做下属的也不敢吭声,只有默默地改了。

过了很多年,清朝有名的文字狱,估计就是从孔融这独特的思维中,吸取的精华。

比如雍正皇帝火眼金睛,能从“维民所止”中,生生地看出是“雍正无头”,不能不说是很有创意的。

按说一代名士,应该很是尊老爱幼的,但让我们来听听孔融的不一般言论。

孔融认为,老爸对于子女来说没什么大恩的,只不过是发泄情欲的附带品,类似于今天去充话费,人家送你的大礼包。

对于母亲,更谈不上有什么伟大了,也就是一个盛放东西的瓦罐,子女生下来就如同东西从瓦罐里倒出来,难道还要给瓦罐写感谢信,侍奉瓦罐终老?

所以遇到饥荒时节,他就给身边的人说,在只有一片面包,老爸也不怎么可爱的情况下,是可以将这个面包送给陌生人的,可以让老爸饿死的。

这样的言论,放在今天,也是很博人眼球的。

不仅让人们联想到,这些年孔融到底经历了什么,当年那个彬彬有礼让梨子的孔融去哪了?怎么变得这么愤青?

三国时期,有太多的知识分子是文武双全的,看到了孔融,估计有不少人也是这么想孔融的。

那只能让您失望了。

当年董卓在位的时候,孔融很是正直的。

董卓想要废掉汉少帝刘辩,孔融用他的口才完美的阻止了董卓。

这边厢,董卓咬牙切齿望着孔融,心里忽然就生出一计:

你孔融不是能说会道吗?那就你就去给那些黄巾军讲讲道理,也不算埋没了你的文采。

动用关系立刻就把孔融调到了北海国,也就是现在的山东。

那时候山东的黄巾军,正是朝廷里的一大难题,很多武将都没什么招。派孔融这样的书生来,可想而知,董卓安的是什么心了。

孔融本着“革命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的敬业精神,对组织的安排,是服服帖帖地,并且乐呵呵地就走马上任了。

到了北海后,就开始大力发展教育,一方面召集士兵和民众,聚兵讲武,下发檄文,

另一方面,设立学校,彰显儒术,荐举贤良郑玄、彭廖、邴原等。

 因颇有政声,被时人称为“ 孔北海”。

做文化教育工作方面,孔融很有一套。

但面对黄巾军的管亥还是袁谭,就有些不行了。

除了谈笑自如,每天看书写字还行外,要他上城门指挥军队,他就傻眼了。

城门破了,也只有学大耳朵刘备扔下妻儿逃跑份儿,连以身殉城的硬气都没有。

和那些既能说又能打仗的人相比,孔融真的就是一个绣花枕头。

放在现代那铁定是清华北大的特级教授之流。

但生在东汉末年的混乱时期,就显得才不够用了。

所以,看你有才没才,不是说你到底读了多少书,关键是你的才能是否满足这个时代的要求。

烂在肚子里不能施展的才华,那不叫有才,只能算是油彩。

四、

等到曹操做大了,孔融同志也没闲着,于是和曹操干上了。

好像孔大哥最擅长就是和朝廷的一把手抬杠子了。

从董卓到曹操,就没一个是他看的上眼的。

现在的孔融,算是全国的文化界里的一面旗帜,妥妥的引领大众舆论导向的。

所以,不管孔融怎么作践曹操,私自给儿子曹丕娶了袁家的儿媳妇甄氏,

还是曹操在前线北征乌桓,他在后方毫不掩饰的嘲笑曹操。

曹操都得忍了。

后来曹操实在忍不了了,闲他一天天叽叽喳喳的烦人。

就找了孔融的死对头郗虑,来终结孔融滋润的生活。

荆州的刘表病危,曹操不得不亲自发兵去拿下荆州,在半路上,曹操还不忘派人问郗虑:事办的如何?

最后,朝廷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名,将孔融处死,并株连全家。

孔融当时56岁。

有人就问了:曹操这么明目张胆地杀了文化界的领袖,就不怕引起全民公愤吗?

铁血镇压,还有谁敢反抗?

自打曹操做了权臣,反对他的不止孔融一个,杀了孔融,其他人也就不敢再明目张胆地反对曹操了。

可以说孔融是聪敏的,但只能算是小聪明。

他的小聪明,永远让他学不会大智若愚, 也不会处理官场上这些复杂的人际关系。

孔融是有些清高,也爱端着架子,但也得看清对象是谁。

看不惯董卓曹操,你就学学人家水镜先生司马徽、庞德公,专心做文化教育工作,多教些学生,多写点文章,都比这耍嘴皮子逞强来的实在。

给自己定位很重要,清高点,能让别人知道你的底线;但清高过度了,你的人生就会变得清汤寡水,没有滋味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融B面:以孝出名,却因不孝被杀
世人皆知孔融让梨美德,却不知哥哥吃了大梨子,而丢了性命
孔融简易年表
孔融自小就被当作教育楷模,却因“不孝”而被杀
后汉书·列传·郑孔荀列传
一个愤青的非正常死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