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战国时赵国君主世系图,赵武灵王最可惜,被困饿而亡

赵国先祖可追溯至上古时代五帝之一的颛顼(黄帝之子昌意所生,另四帝是黄帝、帝喾kù、帝尧和帝舜),而要论赵氏始祖,则为擅长驾驭调教骏马者的造父。

有关造父的记载,《史记·赵世家》是如此述说的:周穆王命造父驾驭王驾而西巡狩猎,见西王母(传说其居住在昆仑之丘和瑶池之滨),乐而忘返。闻听徐偃王造反,造父载穆王日驰千里,攻徐偃王而大破之。造父遂因功受封赵城(今属山西省洪洞县),故以地名为氏。此即嬴姓赵氏的由来(远古时代,姓氏分离。姓指氏族部落集团的徽示,氏指自部落分离出的支系标志。秦汉时姓氏合一)。

造父后裔叔带时,恰逢周幽王无道,遂离周赴晋,叔带即晋国赵氏始祖。

叔带五世孙赵夙奉晋献公令伐灭霍国,而因功受封耿地(今山西河津市以南汾水南岸),并位居大夫行列(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大夫世袭,有封地)。

赵夙之孙赵衰cuī追随落难公子重耳流亡列国19年的经历为其捞取了雄厚的政治资本。重耳归国即位为晋文公后即掀起了争雄诸侯的霸业,文公始作三军,即中军、上军、下军,以中军将为三军统帅。《周礼》载:“凡制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而赵衰曾数度辞让将佐之职,展现了其让贤之德。晋襄公时任中军佐,这可是仅次于中军将的亚卿职衔,赵氏可谓步入了晋国中央核心权力层。

赵衰之子赵盾时,执掌晋国国政二十余载,扶立灵公、成公,可谓权倾朝野而炙手可热。当时其职衔是执政大夫兼中军将,也就是军政双领域里的一把手。此后赵氏宗族中担任中军将的有两人,即赵武和赵鞅。赵武是赵盾子赵朔和赵庄姬(晋景公姐姐)之子。赵朔亡故后,赵庄姬与赵朔叔父赵婴齐私通,后事情败露,赵婴齐被赵同、赵括(皆赵盾之子)驱逐出国,赵庄姬遂怀恨在心,诬陷赵氏,致使晋景公诛赵同、赵括,并灭其族(根据《左传》所梳理)。后感念赵氏功勋,景公又以赵武继承了赵氏的爵位和封邑。而赵鞅是赵武之孙,当时在智、赵、魏、韩四卿攻伐范氏、中行háng氏的大内斗中,“智氏主内,赵氏主外”,即智跞lì镇守都城,赵鞅则统兵征战。而公元前493年智跞油尽灯枯后,赵鞅凭借军内的崇高地位,以压倒性优势荣膺新一任执政,此后赵鞅独掌晋国权柄达17载,即“赵名晋卿,实专晋权!”

赵鞅之子赵襄子,在智、魏、韩三家围攻晋阳时,以唇亡齿寒之理说服魏、韩临阵倒戈,而灭智氏。自此晋国被赵魏韩三家掌控,晋君衰微,反要朝见三家领主。前403年周威烈王册封赵魏韩三家为诸侯,战国开端。

战国时的赵国共历经了9世11君(包括代王赵嘉),其中最功勋卓著者当属赵武灵王,其依托“胡服骑射”将赵国推向了登峰造极的高度。所谓“胡服骑射”就是放弃中原的宽衣博带和战车战术,换以短衣紧袖的胡服和骑兵战术,自此赵国的实力剧增,灭中山,败林胡、楼烦,设云中(今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雁门(今山西忻州代县)、代(今河北蔚县)三郡。赵国不仅成为阻挡强秦东进的坚固屏障,而且自东、北两个方向构成了对秦国的压迫之势,赵军雄师自此可越过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函谷关,自河套地区直指秦之腹心——关中平原。秦赵双雄争霸的战国格局逐渐成型。

赵武灵王虽属枭雄,然在继承人问题上却犯了糊涂。武灵王因母宠子,废黜了长子赵章,前299年传位幼子赵何(惠文王),自称主父,寄希望构建分管内政、军事的二元政治体。后赵武灵王妄图凭借长子赵章以迫使赵成退位而重掌朝政,谁料结果却是赵章被诛,赵武灵王被困沙丘王宫而活活饿死。

赵国此后的历史大概已耳熟能详啦,前260年的长平血战,40余万赵军被坑杀,仅240个未成年战俘获准归国。前228年秦将王翦破邯郸,虏赵王迁。前222年王翦子王贲俘获北保代地的赵嘉,赵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记》赵世家第十三
赵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一代雄主最后竟然饿死
别再说赵武灵王之死是因为废长立幼了,真实原因就藏在他的谥号里
赵氏三百年:从被灭门,到被灭国
春秋战国四次军事变革:变一次强一国,第三次由孙膑开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