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反对师生恋么?细说历史上著名的4对师生恋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韩愈师说里面对老师的定义,古人也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那么,你们对师生恋怎么看?当然至少清朝之前,学堂里面都是男老师和男学生,很少有女孩子去学堂读书。所以古代基本上没有师生恋这个说法,师生恋这个词应该是从清末民初开始的吧,那时候大家都崇尚西方的一些东西,私塾多变为学堂,女孩子也开始走出绣楼和闺门,进学堂接受现代教育,这得以让她们接触到许多风流倜傥才学渊博的老师。

在民国时期,师生恋其实还是不被大家所接受的,甚至民国时期北大一个教授还因为恋校花被迫引咎辞职,所以师生恋在民国时期并不是那么的浪漫。

不过历史上还是有几对比较著名的师生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个。甚至可以说,鲁迅和许广平还是民国第一师生恋。

鲁迅,许广平,周海婴一家

1. 鲁迅和许广平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病重。临终前,他紧握着妻子许广平的手:“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这个平素冷峻声称“一个也不原谅”的硬汉,辞世之时,念念不忘的是劝妻子忘记自己。许广平当时眼泪就落了下来。

1898年2月12日,许广平出生于广东广州的一个士大夫的家庭里。祖父曾任浙江巡抚,到父亲时家道中落;母亲是商人的女儿,能作诗词。1922年,考入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

1923年,许广平二年级时读到鲁迅讲授的《中国小说史略》,便对鲁迅心生倾慕之情。1925年3月11日,女师大发生了反对校长杨荫榆的学潮,作为学生自治会总干事的许广平正是学潮中的骨干。为了解除时代的苦闷,探讨中国女子教育的前途,她主动给鲁迅写了第一封信。从此他们在斗争中相互支持,在事业上相互帮助,在生活上相互关怀。

1925年10月12日,许广平以“平林”笔名,在鲁迅主编的《国民新报》副刊乙刊上,发表了《同行者》一文,歌颂鲁迅“以热烈的爱、伟大的工作给人类以光和力”,使“将来的世界璀灿而辉煌”,并表示她将不畏惧“人世间的冷漠,压迫”,不畏惧旧社会卫道者的猛烈袭击,与鲁迅携手同行,“一心一意地向着爱的方向奔驰”。

1925年10月20日,与鲁迅两人相恋。这一天的晚上,在鲁迅西三条寓所的工作室——“老虎尾巴”,鲁迅坐在靠书桌的藤椅上,许广平坐在鲁迅的床头,27岁的许广平首先握住了鲁迅的手,鲁迅同时也向许广平报以轻柔而缓缓的紧握。于是,鲁迅首先对许广平说:“你战胜了!”许广平不禁报以羞涩的一笑。接着,两人热烈地接吻。

1927年10月30日,鲁迅先生便娶了小自己18岁的许广平为妻,在上海开始了他们的同居生活。作为陪伴鲁迅走过最后十年岁月的女人,许广平是鲁迅的伴侣却算不上是妻子。如果勉强可以称为妻子的话,那许广平也只能算是“二房”,真正的“大房”是鲁迅在浙江老家的女人——朱安。大家可能会说鲁迅先生喜新厌旧,但是这也可以叫做知己相惜吧,许广平和鲁迅也都是文学大家。

在鲁迅先生去世后,朱安也曾在困难的岁月里也经常汇生活费给朱安,1947年6月间,朱安病逝于北平。许广平汇钱还为朱安办了丧事,朱安也对许广平很友好,她曾经还对下人说过::“许小姐待我好,她懂得我的想法,她的确是个好人。”后来,在朱安去世后一年,许广平在一篇散文里写道:“鲁迅原先有一位夫人朱氏,她名‘安’,她的母家长辈叫她‘安姑’。”这很有感情末句,也是颇细腻的一笔。由此可见朱安和许广平并没有像有些人,因为抢了自己的丈夫,而恶语相向,她们都彼此理解,相处很友好。

2. 沈从文和张兆和

张兆和(1910年9月15日—2003年2月16日),女,安徽合肥人。现代作家,1932年毕业于中国公学大学部外语系。毕业后任中学教师,1949年就读于华北大学二部。

沈从文(1902-1988),男,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人,中国著名作家。其祖父沈宏富是汉族,祖母刘氏是苗族,母亲黄素英是土家族。

沈从文是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交界地区。1924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1931年-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

沈从文和张兆和这对师生恋和鲁迅和许广平有些不同,他可不是像鲁迅先生那样玩文字游戏追求到的,而完全是靠死缠软磨追求到学生张兆和的,毕竟当时追张兆和的人可有一个加强排之多,在女学生的眼里,他只是一只“癞”,另外,当时的他与那些留洋归来的教授相比,一点资本也没有,只是来自湖南湘西的只读过小学的穷文人。要不是胡适先生爱才心切,破例让他到上海教书,他永远不可能遇到“白天鹅” 张兆和。另外这段姻缘还是有胡适先生的功劳在里面呢。

张兆和出身于江南名门世家,父亲腰缠万贯,这样的富家小姐又怎能把土老帽沈从文放在眼里呢?然而,沈从文一开始就迷上了张兆和,疯狂地写起了情书。最后还是胡适校长出面,张兆和才勉强答应。1933年,31岁的沈从文终于娶到了小自己8岁的张兆和为妻,从此相伴终生。由此看来在爱情里,胆大心细脸厚,是唯一成功的秘诀。哈哈……

3. 余秋雨和马兰

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桥头镇,在家乡读完小学。1957年——1963年,先后就读于上海新会中学、晋元中学、培进中学至高中毕业。1963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入学后以下乡参加农业劳动为主。1966年遇到“文革”灾难,家破人亡。父亲余学文先生因被检举有“错误言论”而关押十年,全家经济来源断绝;唯一能接济的叔叔余志士先生又被造反派暴徒迫害致死。在饥寒交迫之中,1968年被下放到27军军垦农场服劳役,极端艰苦。

马兰,女,1962年4月23日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是迄今为止国内既囊括了舞台剧表演全国最高奖项、又囊括了电视剧表演全国最高奖项的唯一人。2007年,荣获美国纽约市文化局、林肯表演艺术中心和美华协会颁发的“亚洲最杰出艺术家终身成就奖”。

马兰虽然没有在课堂上聆听过余秋雨先生的课,但也应视作是他的学生。马兰从安徽省艺术学校毕业后,分配到了省黄梅戏剧院。而余秋雨先生是上海戏剧学院院长,应该是说一条线上的人。当马兰凭《严凤英》的演出而一举成名后,一位艺术界的前辈送给她一本书,嘱咐她从事戏剧工作必须得读读这本书。这本书就是余秋雨先生的《艺术创造工程》,就是这本书,使马兰得以结识大他十六岁的余秋雨先生,他们就是从探讨这本书开始了他们的恋情。

余秋雨与马兰

4. 杨振宁和翁帆

说到杨振宁和翁帆,大家应该都比较清楚,他们的结合给了现代中国国人一个大好的谈资,82岁的教授娶了28岁的学生。杨振宁的前妻杜致礼于2003年10月因病去世。一年之后,也就是2004年12月24日,杨振宁与翁帆登记结婚。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清华大学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是中美关系松动后回中国探访的第一位华裔科学家,积极推动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互相了解;在促进中美两国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翁帆,1976年7月出生在广东潮州,从汕头大学毕业后,先是到汕头一家企业工作,但一个多月后就离开那家公司,到深圳一家高尔夫俱乐部工作。她在深圳工作了3年,其间,与香港一个普通公司的职员在香港办理了结婚手续,但这段婚姻只持续了不到两年就宣告破裂。此后翁帆选择报考研究生,2002年考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系硕士班。2004年与杨振宁结婚。此后,她于2011年进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读博士。

杨振宁与翁帆

两人相识过程

1995年暑假,汕头大学召开首届世界华人物理学大会,翁帆被学校选中,负责接待杨振宁、杜致礼夫妇。清纯可爱的她当时深得科学家夫妇的喜爱。此后多年,她和杨振宁夫妇偶有书信往来。2004年2月的一天,翁帆接到杨振宁打来的电话,邀请她到中山大学见面。见面前,翁帆还真有些激动与紧张:分别多年了,见到已经82岁的杨振宁教授,我是否应该上前搀扶他呢?让翁帆吃惊的是,面前的杨振宁教授精神矍铄,说话、思维和行动都很快,跟八九年前几乎没什么区别。翁帆紧张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了。这次见面,大家都很开心。因为翁帆没有像理科学生对学术泰斗那样拘谨,所以谈话显得轻松随意。

这次见面以后,杨振宁对翁帆难以忘怀,他孤独的心被这个率真的姑娘温暖了。接下来的日子,一有空闲,杨振宁就会忍不住拨打翁帆的电话。翁帆渐渐习惯了在课余时间接听杨振宁的电话,这成了她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时不能如期接到杨振宁的电话,她会有一种失落感。有一天,翁帆正在广州和好友逛街,杨振宁的电话又打来了,翁帆就对着电话说:“我正和上次跟你提过的那个朋友逛街呢。”被晾在一边的好友看出了苗头,打趣翁帆说:“杨教授是不是喜欢上你了?以他的身份和地位,如果不是喜欢上你,不会这么频繁地给你打电话。”翁帆羞得满脸通红。

凤凰花开的香港5月,杨振宁邀请翁帆一起去石澳游玩。那天下着雨,石澳村通向海边有一段很陡的路。为安全着想,两人很自然地拉起手,走完那段路之后又马上松开。那时翁帆才发现,原来自己很喜欢杨振宁拉她的手。2004年7月,翁帆和好友在网上找了两名志同道合的“驴友”,一起到内蒙古旅行。在茫茫的草原,翁帆接到已到北京的杨振宁的电话。杨振宁进一步邀请她去清华大学他的“归根居”做客。每年,他有部分时间呆在清华,部分时间呆在香港。几天后,翁帆打车来到清华园,杨振宁已经吩咐保姆为翁帆准备好可口的饭菜。翁帆发现,多年的旅美生活,没有让杨振宁的生活方式西化,他十分传统。喜欢吃淮扬菜、喝红茶。两人交流多了,感觉彼此非常默契。

在北京短暂停留后,翁帆又去了山西旅行。那段时间,她常常心神不宁,面前老出现杨振宁的笑容。她意识到自己真的陷入爱情之中了,心里忽然很慌乱:这怎么可能呢?可静下心来想想,她认为杨振宁除了年纪大一点外,具备男人所有的魅力。她无路可逃,唯有向爱情投降。

里装着甜美的爱情。她常常有写英文诗的冲动,写完后就把诗通过电子邮件发给杨振宁。杨振宁总是把诗歌修改了又传回来。后来,翁帆把几首自己喜欢的诗贴在网上。香港中文大学的几位翻译系博士看后评价说:翁帆在英文诗歌的韵律和美感方面,的确很有天赋。在相思中受煎熬的两个人,好不容易等到2004年“十一”黄金周。杨振宁和翁帆商议好,一起去距离广州不太远、人又不太多的广西北海旅行。杨振宁知道翁帆喜欢拍照,特地送给她一台松下数码相机。蓝天白云大海间,留下这对忘年情侣的足迹。2004年12月24日上午,杨振宁和翁帆由弟弟杨振汉夫妇陪同前去领取结婚证。杨振宁和翁帆保持着两米多的距离,一前一后走进民政局的大门。

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年龄不是问题,身高不是距离,只要相爱,任何困难也阻挡不了两颗相爱的心靠近。

相依到老

最后,附上王菲的《你在终点等我》的几句歌词,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是你给了我 一把伞

撑住 倾盆洒落的 孤单

所以好像送你一弯 河岸

洗涤腐蚀心灵的 遗憾

给你我所有的 温暖

脱下 唯一挡风的 衣衫

思念刮过背脊打着 冷颤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最著名的四对师生恋
探讨师生恋的是是非非
民国浪漫师生恋与当今沈阳教授的卑鄙
鲁迅与许广平:中国最出名的师生恋
鲁迅和许广平:相差18岁的师生恋
重读鲁迅|鲁迅和许广平:相差十八岁的爱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