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采春 | “绿叶丛中过,片片不沾身”的一代名伶,缘何竟毁于与大诗人元稹的一见钟情?

文 | 风的衣裳

唐代是出才女的时代,前边写了著名的唐代女诗人薛涛和鱼玄机,现在写写另一位美女兼才女的刘采春。

刘采春在历史上的名气并没有薛涛和鱼玄机大,甚至有很多现代人并不知道她的存在。但是,她能够成为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可见,她的成就也是不一般的。只是,她又与她们不同,她们是以诗见长,而她则是以歌闻名。

刘采春生于中唐时期,今浙江绍兴人(也有说是江苏淮安人)。绍兴的水土养人,采春不仅容貌艳丽,且歌喉清亮宛如夜莺。因家庭出身低微,沦为歌妓。她色艺俱佳,在青楼里独树一帜,一时间迷倒了不知多少风流才子?

只是采春虽沦落风尘,却不愿老死青楼,最终得以从良,嫁与周季崇为妻。周季崇也是一名伶人,擅长演艺,二人可谓志同道合。他们育有一女,取名德华,德华遗传了父母良好的基因,从小便展现出表演才能。周季崇有一个兄长,也是这方面的能人,于是,他们四个便组成家庭演艺团,辗转各地走穴,一时收入颇丰。

他们的演出形式多样,开始,主要是兄弟二人演参军戏,形式类似于今天的相声,一个逗一个捧,滑稽诙谐。后来逐渐刘采春也参与其中,有了女子的参与,这种表演形式更加受人追捧,刘采春的名气便愈发大了起来。

从这种情况来看,刘采春似乎很逗比,像今天的东北二人转演员一样插科打诨,以丰富的面部表情和幽默的言辞来吸引观众侧目。她的表演,用今天的艺术形式来比照,似乎是相声、小品、二人转的完美结合,在那个娱乐形式单一的唐代,演出内容如此丰富又焉能不红?但是如果她仅有这一点本事,又如何能列入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中呢?

但其实,逗比不是刘采春的本色,她最拿手的其实是歌唱。前边说过,她的歌喉宛如夜莺,这不是虚夸。她的歌曲多为靡靡之音,出生南方,在水乡长大的女孩,声音如水般柔美动听。在她的口中,歌曲婉转缠绵,令人沉浸其中而忘记离开,用余音绕梁来形容最是恰如其分。


据传,她唱过的歌曲流传下来的多达一百二十首,其中多是当时名人士子的诗作被她谱成了曲子吟唱。无论什么样的曲子,在她声情并茂的演绎之下,皆能令人驻足倾听,余音过后,仍不忍离去,可见她的魅力。

刘采春颇具才能,据考证,她所唱的曲子中,至少有六首是她自己作词作曲,用今天的说法,她是创作型歌手。她尤其擅长演绎充满离愁别绪的闺怨之曲。

她作的词曲名为《望夫歌》,即《啰唝曲》, 《全唐诗》录存六首。歌曲抒发了少妇思念远方丈夫的忧伤心情,引起了广大女性的共鸣。加之,她的声音柔媚婉转,歌声过处,“闺妇、行人莫不涟泣”,可见她的歌曲在当时的流行程度。

这种盛况,也使得今人常常将她与邓丽君相提并论。邓丽君的一曲《何日君再来》,正如刘采春的《望夫歌》,其中的哀怨和思念之情令听过之人无不动容。

“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载儿夫婿去,经岁又经年。”

“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

这两首是出自《全唐诗》,即为刘采春所作的《望夫歌》。光看诗本身,便已经将少妇的思盼之心一览无遗,更何况谱成哀婉的曲子,再用刘采春那夜莺般的歌喉一唱,想来又有几人能够抵抗?

唐代商业发达,嫁给商人的女子越来越多,而“商人重利轻别离”,留守家中的少妇一任流年似水,青春空付。而刘采春的《望夫歌》正是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曲中题材极富社会意义,写出了商人家庭的矛盾和苦闷,因此引来了无数的共鸣。于是水涨船高,刘采春的名气便越来越大。

刘采春的家庭演艺团南来北往,红遍了大半个中国。他们不光在民间负有盛名,声名也响彻了官方。他们不断往来于各种宴会,结交了很多官府中的人,其中不乏一些文化名人。

自古才子多风流,有很多人跟刘采春示好,但是采春虽是歌妓出身,却并不轻薄。她能很好地周旋于文人和官吏中间,以独立的身份自尊自爱。也可以说是“绿叶丛中过,片片不沾身”吧。

这一方面源于她清高的性格,她可以娱乐大众,但却坚守着自己的底线,况且她是风尘中出来的女子,更能透析人性,知道他们中的很多人不过是逢场作戏;另一方面源于她与丈夫的感情,夫妻二人皆为伶人,有着共同的爱好和价值观,两人感情极为融洽。

所以,刘采春虽与风流士子们常有往来,却能拒绝诱惑,洁身自好。这对于一个曾经沦落风尘的女子来说,是极其难得的,足以看到她的品性高洁。

只是,千不该万不该,她不该遇到元稹。


元稹,这个人,我都不想多说了,只是要写刘采春,元稹是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人物。

元稹是唐代的大才子,与白居易齐名,且二人为好友,都喜欢出入青楼,与当时的很多名妓皆有来往。元稹的才气无需多说,已经载入史册。可是,以他对待感情的态度,可以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渣男。

他的感情像是没有闸门的洪水,来得快去得也快,他能够凭着他的才高八斗和死缠烂打的本事,将诸多的女子捧上幸福的云端,而在享受了无比欢畅的情爱之后,却又薄情地令她们跌入深渊,感受生不如死的滋味。这是他的能力,也是最为人所不齿的道德缺陷。

其实,刘采春的名声,元稹早已如雷贯耳,只是一直没有交集。

在一次演出时,时任越州刺史的元稹终于见到了刘采春,这一见,令他惊艳不已。其时,他本与薛涛相恋,在成功地勾起薛涛泛滥的情感之后,因为去异地赴任,他便拔腿就走,而让薛涛独守空房。

见到刘采春之前,因和薛涛保持书信来往,本已做好接薛涛前来的打算,可是无巧不巧之中,刘采春便出现了。于是,元才子的心又活动了,顿时将薛涛的等待化作了无望的奢求。

他为刘采春赋诗一首,名为《赠刘采春》:

新妆巧样画双蛾,谩里常州透额罗。

正面偷匀光滑笏,缓行轻踏破纹波。

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

更有恼人肠断处,选词能唱望夫歌。

刘采春在元稹的眼中美艳袅娜,身段风流,美目流转,同时,他也被《望夫歌》的意境所迷,于是,便彻底地辜负了薛涛。虽然薛涛的文采在刘采春之上,但是薛涛为人素淡,虽才情斐然,却端庄典雅。而且,他们毕竟是相差十多岁的姐弟恋,一时的忘情可以忽略,长久来看,刘采春正值青春,在姿色和生活情趣上,都要胜于薛涛。

加之元稹向来滥情,一次次地挑起女子们的情思,却又狠心抽身而去。


元稹的大名,在当时无人不知,刘采春又岂会不晓?两人一见钟情,又有元稹的诗作成功地做了铺垫。所以说,元稹是渣男,他作为朝廷官员,却有失身份地做了别人婚姻中的第三者。而刘采春,虽然拒绝了很多追求者,却无法拒绝名震朝野的元大才子。

于是,一方面,元稹辜负了薛涛,一方面,刘采春背叛了丈夫。二人双宿双飞,极尽缠绵。

刘采春的丈夫周季崇爱妻心切,心中承受着无尽的痛苦,他希望妻子回心转意,可那时的刘采春与元稹正处在热恋当中,又如何回头,好端端的一个家庭就这样解体了。

意乱情迷之后,生活渐渐归于平淡。如果说,刘采春最初是迷恋于元稹的才情和深情,相处久了,却渐渐发现了元稹对待感情的游离和种种不堪的情事。眼前这个大才子,曾经为了前程,对初恋始乱终弃,还有与薛涛的情感纠葛......每一段情史之下,都掩藏着一名孤苦女子血泪交织的沧桑历程。

在不满和猜忌中,二人发现彼此并不适合,热情渐渐冷却。在感情中,男人往往容易抽离,尤其是像元稹这样不知责任为何物的渣男,可是却苦了那些深陷情网的女子。

刘采春悔不当初,她想起了与丈夫的情投意合,举案齐眉,也想起了女儿的乖巧,一家人的其乐融融。她想回去,可是如今与元稹的情事弄得人尽皆知,彼此皆为名人,让她如何能抬得起头重新做人?

回想与元稹的相恋,她不为钱财,因为她不缺钱,也不为名声,在遇到他之前,她早已声名远播。她为的是他的才情,自古佳人爱才子,深陷情网,她不是第一个,也绝不是最后一个。她为才而眩晕,为爱而失足,哪怕如飞蛾扑火,她亦不惜为爱燃烧。

而如今,梦醒了。心思回转中,元稹也越发不耐烦,言辞中便多有龃龉。在一次一次的伤心失望中,刘采春突然遁出了人们的视线。

是的,她失踪了,没有人知道她去了哪里。有人说她的丈夫由爱生恨杀死了她,有人说她不甘心元稹的滥情而投了河,很多的版本,将这个唐代的名伶一遍一遍地杀死于无形。


她的失踪至今为悬案,她就那样凭空地消失了,去了哪里,没人知道。但从女性的视角来看,能够深切体会她当时的心情。她一方面为了自己的出轨而悔恨,另一方面又为着情人的滥情而恼怒,无数个失眠的夜晚,她肯定有过一死百了的想法。

只是,她突然就消失了,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所以自杀和他杀之说便都成为了猜测。那不妨换个角度,也许她只是起了遁世之心,看破红尘,去到一个不为人所知的偏僻之地过起了隐居生活,如此,不见,便一切安好。也许,这既是对自己的惩罚,也是对世俗的妥协。

若是这样,我觉得应该是能够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吧。无论之前她经历过什么,都并不是她一个人的错,主要还是遇人不淑。元稹的主角光芒太盛,在那个重才的社会,很难有人能抵挡,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女子为他情伤了。所以说,一代名伶毁在了元稹手里的说法并不过分,而元稹渣男的名头也更加坐实。

由此,想到了一代影后阮玲玉,同为知名艺人,同样为情所伤,自古红颜多薄命啊!

而提到刘采春,也顺带说说薛涛。薛涛和刘采春同为唐代才女,又先后遇到同一个男人,最后的结局却是不同的。

薛涛与元稹热恋时是单身,且她与官员和文人的关系都相处得特别好。这种好多是出于他们对她的尊敬,因为薛涛的才能多表现在文学造诣上,她在文学上的成就不输男人,有“万里桥边女校书”的美誉。

遭遇元稹背弃后,又有白居易的好言劝慰,在看清了元稹的渣男本质后毅然告别红尘入了道门。即便期间元稹想要见薛涛一面,她也拒绝相见,没让自己重蹈覆辙。粉红色的“薛涛笺”,小楼凭栏那遗世独立的姿态,引无数人远观却不起亵玩之心。

而刘采春虽亦为才女,但她的成就主要是在歌唱和演艺方面,与薛涛在正统文学上是不能比的。采春虽然歌声红遍大江南北,但说白了,艺人在封建社会还是不太入流的,所以尽管名气大,却是吸引了大批的好色之徒。他们多是看上了她的红颜美色和无与伦比的歌声。而在受人尊敬方面,刘采春却没有薛涛的声名更盛。


所以相比薛涛,刘采春要承受更大的压力,一来是她的艺人身份,二来她是有家室的人,她的遭遇不会引来太多的同情。而薛涛的遭遇,让当时很多官员和文人都非常怜惜。

因此即便同是隐居,慕薛涛之名的人很多,而刘采春消失的不光是她的身影,还有世人的关注。过了一段时间,至于她是活着还是死了,也便不再是人们街头巷议的重点了。

相比薛涛,刘采春所要承受的东西更多,即便能够回归家庭,一家人也不会再如往日那般甜美和睦了,因为世俗会对她口诛笔伐。所以,隐居是她最好的选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微博正文
越州剧场初相遇,一见渣男误终身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真正的含义是什么?
唐朝四大女诗人,其中二人竟是情敌,三人结局着实惋惜
唐代四大女诗人
中国历史上比较有名气的第36个女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