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始于汉代的剪纸艺术之乡—山西静乐|列国志


十几年前的静乐县城

让我来先给大家讲个关于静乐一直传说到今天的美丽故事。天宇动,地气生。动之而静,生之以乐,是固天地造就静乐。静乐县以“静”“乐”命名,别有“鹅城”之谓。相传,古代;静乐城南方园百十里,乃一烟波浩渺之湖泊(据说“泊水”、“静游”之地名均缘于此),城东北踞一峰名“岑山”。自古仁者喜山,智者爱水;这样的风水宝地,岂能不聚圣贤乎?只因岑山荒凉颓废,阴阳不能运转,后学终无出头之日矣。有风水先生曰:静乐依山傍水,实乃龙吟凤鸣,才子佳人之出处也!若遇神明点化,其灵秀之气必将运动矣!数千年后的一天,一只天鹅仙子驾着七彩祥云从天外飞来。天鹅仙子在湖面上空盘旋数周,缓缓落于岑山之颠、面向苍穹引颈长鸣,其声缭绕悦耳如琴也。岑山开始绿草繁茂、鲜花绽放;苍松翠柏、溪水潺潺,青山绿水龙腾虎跃生机盎然矣。她发现此地既无文字,又没人读书,便下定决心帮助人们兴学。后世人为了纪念那个天鹅仙子,便把静乐县城称之为“鹅城”。



静乐县城新貌

静乐县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位于忻州地区南部,太原市西北。静乐县东、南、北三面环山,尤以东部山地较高,海拔在2000米以上。西部较低,与岚县合成一个小型盆地。境内诸山均属吕梁山脉。其主要山峰北部有大车山,东有万花山、巾字山,南部有高金寨山等,海拔除高金寨山1932米外,其余均在2000米以上。静乐县气候四季分明,十年九旱,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暖热且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

 

 

天柱山


位于静乐县城南1公里处的米碾河与汾河交界处。据县志记载:“北魏都督尔朱荣自为天柱大将军,即此。”可见,北魏时此山即以天柱命名。山势俊秀,古木参天。山前碾河如带,汾水似锦,山间泉水清澈见底,风日清河柳带烟,峻崛高处出龙泉(称其天柱龙泉),银河谁识源头远,疑是山中别有天,“天柱龙泉”为静乐八景之一。天柱山因有龙泉而名,龙泉因山而灵,当为静乐之首景。

 

文庙


始建于宋大观年间,明洪武二年(1545年)迁建于此。文庙坐北朝南,为两座院落,文庙院内仅存大成殿、东西厢房。岑山书院内有明伦堂及东西两侧存心、养心二斋。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斗栱七踩三昂,前檐明次间出45度斜昂。明伦堂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单檐硬山顶。

 

悬钟山


因其神韵像悬钟故得名,老百姓又叫它“馒头山”。它地处静乐东部康家会镇境内,属天然花岗岩山体,形似倒扣古钟,独立于群山之中,光秃圆净,高约150余米,围560余米,顶部平坦,上留古人类遗迹,有“上有石寨,名为马寨”的记载。还有古人类石坑、石井、石崖等遗址,是一处集自然、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景点。馒头山还有这样的民间传说:据传说二郎神途经此地,从怀中掉落一个馒头,落入凡间就幻化出一座馒头山。

 

万华山


位于县境东北堂尔上乡的万华山,以其奇迹般的自然景观和美妙的人文景观错落变换,呈现出完美迷人的景色,春翠秋红、绿阴蔽日,夏天云雾缭绕、野花暗香、如真如幻、神秘莫测,如世外桃源的空灵,使人身心清爽,赏心悦目。四周山水相应,森林密布,怪石嶙峋,虽古寺残根断碑,然神奇的“显字佛崖”依然无损,上书工整楷体“南无阿弥陀佛”,晴天无踪,雨后显影。吸引着世人驻足寻胜参拜,探究奇妙,如此奇观确属全国少有。

 

文峰凌霄


是静乐的一处人文景观。高耸的文笔塔,屹立于县城东北的岑山之颠。复建于2007年。由于岑山是静乐教育文化的发祥地,有悠久的革命传统。贺龙、关向应曾在这里指挥抗日,高君宇曾在此就读。岑山建筑群中有朝阳山卫国寺、吕祖庙、孔子庙,又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所以文峰塔成为儒释道文化载体。

 

太子灵蛇


太子寺坐落在距县城北40里许的黄华山上。相传因阿育王太子在此修行涅磐而得名,始建于金元时期,扩建于明、清两代。寺庙建筑规模宏大,结构严谨,群集于形如簸箕的腹凹山岩中,面向万辉河,背靠岩壁,三壁陡峭,四周松柏长青,苍翠满山。庙宇气势宏伟,由佛神聚集寺院、太子殿(水阁凉亭)、玉帝庙、铁佛寺四部分组成,入寺六进院落,三层大殿,七星漫院,八大金刚(松树),配殿、禅堂、僧舍一应俱全。佛尊、神像、浮雕、壁画、匾额样样工艺精湛,巧夺天工。瞻仰之间,令人目眩神寒。

 

静居寺

始建于唐代。原寺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寇烧毁,现仅存石窟8个,依山势凿刻功德碑两通。窟内东、南、北三排各有石雕佛像5尊。第1、3、5、6窟门雕火焰券面装饰。石窟平面布局均为方形。规模较小,大部分宽2.5米、深2.5米,高1.87米。四壁均直立,平顶。除第四窟为晚唐时期建造外,其余均为唐代仪凤二年(677)雕造。石窟洞口均为正方形状,门楣上有石刻莲花浮雕,门两侧有垂花雕。3号庙门蹲两个小憎。2号窟壁上有毛笔题字。6号窟门北侧刻有“南天救苦观音菩萨”字样。所立碑文字较模糊,风化比较严重。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汾河流域


黄河第二大支流。源於山西宁武管涔山麓,贯穿山西省南北,流经静乐县、古交市、太原市、清徐县、祁县、介休市、霍州市、洪洞县、临汾市、侯马市,在河津附近汇入黄河。长716公里,流域面积约39,000平方公里。四周为山脉环绕。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是洪水、泥沙的主要来源。

兰村至介休附近为中游,河出山谷,经太原市入晋中平原,有潇河、文峪河两大支流注入。坡降变缓,泥沙淤积严重。这段河床旧时很不稳定,往往氾滥成灾,但也是流域内最富庶地区。介休以下为下游,谷地时宽时窄。汾河流域是中国文化发展较早地区,旧石器时代中期的“丁村人文化”就在这里发现。灌溉业发达,自流灌溉始於宋、金,井灌则创於周、秦。汾河流域的太原、临汾也是中国煤炭、重型机械工业的基地。

 

银盘蘑菇


是静乐天然野生食用菇中的娇娇者,它生长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管岑山、金字山、草冒山、万花山等深山老林中,在毫无污染的环境中生长,其质脆味美,营养丰富,具有防衰老、抗病变、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功能,尤其有益儿童智体发育和老年人疾病的预防。

 

静乐胡麻油

胡麻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食用历史,在民间称谓极多,有汪油、潞油和麻油等。胡麻是我国五大油料作物之一,俗称芝麻、脂麻。胡麻油也称芝麻油,它是从胡科植物脂麻种子榨取的脂肪油。胡麻油风味独特,芳香浓郁,油质清澈,是一种高级食用油,长食有抗衰老、美容、健体的功效。静乐县也是出产优质胡麻的地方,当地的百姓很早就以胡麻榨取油脂。胡麻油被当地的百姓用来做饭,在没有煤油和电灯的时候还用胡麻油点灯,而用胡麻油拌凉粉可是当地直分好吃的一种静乐小吃。

 

静乐山药


山药既可当主食,也可炒菜作副食,蒸、煮、熬、炒、烧、炸,制作花样繁多。还可与莜面掺和做山药丸子、圪塔子、磨擦擦、拌块垒,日食三餐顿顿有山药,妇女们常常有“离开山药难做饭”之感。

 

莜面窝窝


莜面的营养价值很高,含的钙、磷、铁、核黄素都相当多。莜面窝窝的做法是,将莜面加一倍开水或冷水和制,用手掌在光滑的板面上推一个,食指卷一个,做成如‘猫耳朵’似的筒状形,长寸许、薄如叶、色淡黄。做好后,挨个站立并排在笼内酷似蜂窝。熟时即香味扑鼻,吃时再配以羊肉或蘑菇汤调和,使人闻之垂涎,胃口顿开,食之香醇异常,回味无穷。

 

静乐饮食


习惯早晚喝稀,中午吃干。冬春一日两餐,夏秋一日三餐。家常饭早晚煮山药稀饭或光稀饭、拌炒面,中午蒸莜面或抿豆面,河川区多吃焖粥、捞饭、黄软米馒头。热菜基本上是熬山药。一日三餐均是腌菜下饭,家家常年以自种的萝卜、蔓菁、茴子白、芥菜腌一瓮咸菜,沤一瓮黄菜。山区农村种植新鲜蔬菜不多,常以野菜补充,有甜苣、苦苣、木根根(蒲公英)、苜蓿、地耳、柳米米、蕨菜、蘑菇、榆钱钱、粘蓬、灰菜、燕燕衣。

 

静乐民俗


每到春节临近,家家杀猪、宰羊做年食,摊一瓮黄米面折饼做一瓮糕,还要做豆腐、生豆芽、漏粉条,烧肉、炸丸子,足够吃一月四十天。中秋节临近,烤月饼、买瓜果,亲友间相互馈赠。家家吃肉喝酒、包饺子。其它节日则熬山药加粉条、豆腐、猪肉,称为大杂烩,主食为油条、烙饼、花卷、油糕或包子。招待亲朋贵客,备酒,菜有凉拌、热炒,主食有油糕、烙饼、饺子、蒸包子。婚丧嫁娶喜庆宴宾,一般前一天是烩菜蒸莜面,正日子接戚为粉汤、油糕,坐席过去是七碟子八碗,现在是十冷十热,主食为白面馍馍。


静乐道情


道情是中国曲艺的一个类别。渊源于唐代的《承天》《九真》等道曲。南宋始用渔鼓、筒板伴奏,故又称道情渔鼓。至清代,道情同各地汉族民间音乐结合形成了同源异流的多种形式,如陕北道情、江西道情、湖北渔鼓、四川竹琴等。道情多以唱为主,以说为辅。有坐唱、站唱、单口、对口等表演形式。静乐道情是晋北道情的一个分支,它的发展衍变,也直接渊源于道歌、说唱道情,也与当时社会上蓬勃兴起的戏曲艺术有着密切关系。从而使道情以其独特的个性和浓郁的地方风格出现在戏曲音乐之中长期流传在广大农村和山区,每逢农闲季节,到处搭班唱戏,成为当地人民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它以通俗易懂的唱词,优美动听的曲调,朴实自然的方言,诙谐幽默的道白,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形成了性格鲜明的汾河文化。

 

静乐剪纸


起始于汉代,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静乐剪纸已由初始妇女的装饰逐步演变成窗花和墙花两大种类。窗花是贴在窗户纸上的装饰品,图案较小,内容大都以花卉为主;墙花是贴在室内白墙上的,是农家过春节必备的装饰品,它不受尺幅限制,内容广泛,体裁有单幅、组花和套花多种形式,静乐墙花是全国剪纸中风格较为独特的一种,其特点是:造型洗炼、形象夸张,面阴衣阳,风格粗犷。

《姥爷送外甥》是静乐籍的中国民间艺术家辛芙英的遗世之作,在这幅剪纸上,外公坐在车辕上扬鞭赶车,回眸伸手的神情与女儿张臂抱子的动态相映成趣,令人久看不厌。辛芙英创作的《八仙》组图,更是独具特色,在国内外享有美誉。



剪纸艺术在民间向来是母传女,长教幼,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吕慧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位中青年剪纸艺术家,她受母亲的影响,一直未间断剪纸实践,对静乐剪纸感情日益加深,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通过十几年对静乐民间剪纸全面的梳理,她把日渐失传的传统纸样整理翻新,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逐渐形成浑朴古拙、线条粗放的艺术风格,给静乐民间剪纸艺术注入新的活力。她的 150余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20余件作品被人民日报社收藏,1999年人民日报社出版了《静乐吕慧剪纸选》,

2000年,吕慧作品《山里娃》获“中国剪纸世纪回顾展”二等奖,2004年她的作品《八仙》在第六届中国民间艺术节上获得金奖。




“山西民间剪纸尤如山花烂漫,静乐民间剪纸更是美丽动人”专家们这样评价静乐的剪纸艺术。静乐民间剪纸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达 200余件,有不少传统精品剪纸在美、英、法、韩、日等国家和地区参展,受到国内外艺术家的高度赞誉。2000年5月静乐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静乐剪纸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达百余件,集入《山西民间剪纸》中80多件,有不少传统精品曾在英、法、韩、日等国家和地区参展。《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和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都曾为静乐民间剪纸作彩报道。

 


作为静乐人民的你,是不是感到特别自豪有这门民间手艺呢?作为现在想去学静乐剪纸的你,或者是陶醉于静乐的景色,在或者迷恋于它的美食,那有些按捺不住小激动的你,是不是该马上行动了呢?静乐,欢迎每一位来到这里的客人!



一带一路上各国各地区基础数据,尽在西行列国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忻州剪纸艺术概说
山西静乐文峰塔(当代)
《经济半小时》 20170723 山西静乐:致富“洋庄稼”
静乐人
汾阳宫寻踪
流年岁月中的“静乐八景”之古八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