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六朝兴废事85——东晋的塔西佗陷阱

王国宝的死让王恭退兵了,司马道子也得到了喘息之机。但是自古以来造反能有全身而退的吗?这种事情都是不成功便成仁的,绝对没有第三条路。

就好比说我因为看不惯公司领导看中的一个员工,把公司的领导骂了一顿,完了领导不但不能生气,还要把他看中的员工开除了。如果这样我还能淡定呆在公司里继续上班,那不是我傻缺就是公司太伟大。而东晋这间公司,绝对不是伟大的公司,东晋的领导也不是伟大的领导。所以王恭的命运,已经很危险了。

当初王恭起兵,叫了殷仲堪,而琅琊王氏的王廞也起兵响应了。这一下本来是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结果王恭看到自己的同族王国宝死了,就真的退兵了。殷仲堪本来也没出兵,看到大家都停了,自己自然就坡下驴,说:散了散了,回家吃饭。而可怜就可怜在王廞这里,他是真的出兵动真格的,加上自己起兵的地点又是离京城最近的三吴地区,本来想着你们在前面死磕,我在这凑热闹趁火打劫捞一把。没想到王廞这边刚开始杀人抢劫,那边大伙就都散了。自己一下子成为了关注焦点,处境十分尴尬。

就好比本来说好的大家一起反抗公司领导,逼迫公司升职加薪,结果一个看到领导就变脸了,一个根本就是吹牛的。而入戏太深的自己啥都没想就站出来骂领导,还带着几个小跟班在公司门前闹。本以为是助兴的,结果马上成了第一闹事人。这样就药丸(要完)了。

现在的王廞就是这样的处境。他也明白自己被耍了,也没退路了,大伙都看着呢,记者啥的都来了,就这样说走人,实在丢大发了。所以他决定——讨伐王恭。

这一招实在是狠,王恭之前是得罪过领导的,那是把司马道子弄得灰头土脸的。王廞既然都站出来闹事了,后悔是后悔不了了,既然这样,就假装为朝廷出气,讨伐违抗上级的王恭,给朝廷争回荣誉。

这样的局面一出来,对司马道子来说是十分有利的,他可以表面上说保持中立,然后对王廞暗送秋波,把本来一边倒的决战搞出点波澜。最好弄得双方两败俱伤,等他们狗咬狗一嘴毛后,自己再以政府的名义收尾,坐收渔利,那是一石二鸟,一箭双雕的事,可以说小编都佩服不已了。

王廞也知道自己的实力不能和王恭的北府兵死磕,所以他就写信给了司马道子,说你支持我,我们一起把造反的王恭打败,到时候分他的地盘,一雪前耻。

这对司马道子来说简直就是送上门的枕头啊,刚想瞌睡就来了这样一个消息。跟设想的是契合的。就算暗送秋波后也失败了,也可以自己被奸臣胁迫了,找个理由推脱下那是完全ok的。

本来是一个完全可以一试的方案,但司马道子不知是害怕了还是怎样,直接就拒绝了,一点机会都不给。搞得王廞糊里糊涂的,只能一个人去应付王恭。

公元397年五月,在王国宝刚被处死不久,王廞和王恭就展开了新的大战。这一战,本来力量就十分悬殊,而王廞不知是想出奇兵还是怎么的,竟然还运用了娘子军,在自己的军队中大量安排女将士和女兵。封女的为贞烈将军,安排女士兵站岗执勤打仗,甚至还安排一个过百岁的婆婆做了军中司马,看来佘太君百岁挂帅这种事情,在东晋就已经上演过了,也是一个大新闻了。

为啥王廞会做出这样奇怪的举动呢,有的学者研究说这可能跟琅琊王氏信奉天师道有关系,也有的说王廞是一位女权主义者,各种说法都有。但无论啥都好了,结果那是不用说的。本来男的军队都不是北府兵的对手了,派一群女的,还安排一个百岁奶奶,那就更不用说了。

在刘牢之的北府兵面前,王廞很快就被打败,下落不明。

王恭打败了王廞,这一下子让司马道子更加害怕,虽然王恭上表请求自己这样做是错误的,应该被贬谪,但是司马道子怎么敢动他,硬是说你这样是为国除害,值得表扬,把王恭请求自贬的上疏驳回了。

经历了两次叛乱的司马道子认识到自己处境是多么危险了,一定要谨慎小心才行。于是他开始进行新的势力划分,想着慢慢把优势找回来。

首先是安排司马尚之和司马休之两兄弟辅佐自己(司马尚之在王恭起兵时建议不能把王国宝的案件牵连过广,有一定的主见);然后听从司马尚之的意见,在公元398年安排王愉作为江州刺史,都督四郡军事,用来防备王恭和殷仲堪的军事威胁(王愉是王国宝的长兄,桓温的女婿,太原王氏人)。

司马道子为了安插势力对抗王恭和殷仲堪,却先得罪了另一个大家族的人物,这就是已经是明日黄花的庾氏大家族(好久都没说这个家族了)。

颍川庾氏当年可谓是无所不能的大家族,就是被桓温给几乎杀光了,导致青黄不接十分狼狈,堕落到今天这个不受关注的地步。但你要说庾氏真的没能耐了,那就不对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庾氏其实还是有残存实力的,比如现在的庾楷(庾亮的孙子),身为豫州刺史,占有一席之地。而司马道子一看姓庾的,不知道啥,想着就把豫州的四个郡给顺手分给了王愉(王庾两家又有恩怨了)。

庾楷这人嘛,本来是依附于王国宝的,想着司马道子会念在当年的感情不把触手伸过来。没想到这司马道子却谁都不触犯,偏偏就搞到自己头上来了。

这一下子司马道子真的是走错棋了。庾楷还先礼后兵,写了一封信给司马道子,说豫州位置危险,是北方的前线,承担着北方入侵的压力,这样一分,会容易发生变故。

站在国家安全的高度来审视这个局势,怎么也该认真开个会讨论下吧,起码也意思意思。结果司马道子直接就一封诏令否决了,这架势,跟面对王恭时简直判若两人,典型的欺软怕硬的干活。

既然书信语言你听不懂,那就只好用拳头语言了,毕竟暴力是所有人都听得懂的语言。庾楷决定——反了你的。

庾楷派出自己的儿子庾鸿亲自赶往京口找到了王恭,说一起合谋,推翻司马尚之兄弟,就跟推翻王国宝那样。

王恭在第一次成功起兵后,自己也飘飘然了,况且手下还有北府兵,自然就更加自信了。于是就答应了庾楷的合谋,想着找一天再次起兵。

王恭起兵当然不会忘了拉上荆州那边的殷仲堪。一封书信就到了殷仲堪手里。殷仲堪拿到书信就好像中了彩票一样,当时就召开了会议,在大会上他表明了立场:今日王恭再次举兵,势将攻无不克。我上年缓兵不前,已失信于王恭,现可整顿军队及早出征,参加建功称霸的行列。

于是殷仲堪叫上广州刺史桓玄和自己的手下杨佺期,三人个率大军出击讨伐司马尚之兄弟。殷仲堪自己亲率主力两万人,沿江东下,直逼建康。

公元398年七月,战端再起。这一次,王恭联合殷仲堪、桓玄、庾楷共同出兵,比去年的形势浩大。大伙一致推举王恭为这次讨伐的盟主,目标直指建康。

庾楷的这一次煽动,可以说影响巨大。司马道子没想到自己一个决定会引发这么多的连锁反应,于是就马上写信给庾楷,说小庾,你别支持王恭,我这边代表的是国家政府的正义力量,官方的,你加入我这边,我们一起搞掉王恭。

最近有一个十分流行的定律被很多人提起,叫塔西佗陷阱,说的是:一旦皇帝成了人们憎恨的对象,他做的好事和坏事就同样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厌恶。之后被中国学者引申成为一种现社会现象,指当政府部门或某一组织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

小编觉得用这个来比喻东晋政府真的是再好不过了。司马道子虽然是政府的官方代表,是绝对正义的化身。但是在庾楷眼里,他已经失去公信力了,庾楷情愿去加入造反的一方,也不愿跟着国家这边,他留下了这样一句话:当初王恭起兵时你不敢抵抗,一心想着和解,最后杀害了王国宝,就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今天王恭再次起兵,谁还会相信你呢?

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司马道子只好求救于自己的儿子司马元显,这是他最后的依靠了。司马元显看到几个家族的人都起兵,也不是很慌张,他看准了主要矛盾,于是建议决战到底,目标就一个——王恭!

司马道子已经没心思如何思考了,于是他任命司马元显为征讨都督,加黄钺,带领王珣、谢琰等人抵抗王恭(名人倒是挺多的)。

王恭有了第一次的成功,这一次就开始飘飘然了,殷仲堪写信给王恭,相约一起出击的,两面照应。因为是密信,所以藏在箭的主干中间,让庾楷转手交给王恭。结果传到王恭手里时,时间过去了许久,信的字迹都变样了,不能分辨出是谁写的。这让王恭有了怀疑,他又想起了去年殷仲堪拥兵不前,于是就以为是庾楷写的假信。所以王恭并没有理会殷仲堪,决定跟去年那样,独自带兵出击。大将刘牢之急忙上前劝谏,被王恭给一口回绝了,说刘牢之这样的乡下人根本不懂用兵。

王恭自己出兵了,口号是讨伐奸臣王愉和司马尚之兄弟。而朝廷那边已经从惊慌失措到了力主抗战了。王恭再想跟以前那样不费吹灰之力获胜,已经是不可能了。

王恭出兵后,司马元显开始着手想着怎么破敌了。他明显比王国宝要聪明,没想着去请教别人落入圈套,而是精准地看到了王恭的弱点。这个弱点就是,王恭仗着自己是贵族人物,看不起手下那群北府兵将士。而矛盾最深的就是王恭和刘牢之,几乎要闹掰那种。

刘牢之是何方神圣,一句话说白就是武将世家,爷爷爸爸都是大将,可以说典型的战斗家族(比战斗民族少点)。而王恭这种文人世家,最看不起的就是武将。在整个六朝,世家大族们对上阵杀敌的武将都是鄙视的,就算自己身为将军,那也是舞文弄墨的。王羲之这家就是典型的,自己是右军将军,书法写的一级棒,但是骑马都不会,要人在前面牵着。现在王恭这个暴发户贵族,更不会跟出身北府兵的刘牢之好。刘牢之也看不起王恭,觉得这人实在没有当将领的能力,就是靠着家族背景才这样。双方就在互相看不顺眼中度过了一段日子。

司马元显很明白,王恭能够这样肆无忌惮起兵,全靠手下的北府兵,所以他看准了关键,想着把刘牢之策反,应该叫投诚。

找到突破口马上就行动,司马元显派出亲信庐江太守高素(名字都特别不一样的,紧急情况要走高速)去跟刘牢之交谈投靠党国的事情。

刘牢之果然和王恭存在着巨大的矛盾,他对这次出兵也出言相劝,认为这次不是那么容易,结果还被王恭数落一番,十分狼狈。有问题就让我们出面,等到没事了,就开始又打又骂的,把北府兵当啥了。所以刘牢之听到高素的来意后,没有犹豫多久就说了:你的条件是什么?

高素是以国家的名义来说话的,条件能少吗?等你投诚了,王恭的一切都是你的。

这一个安排对于刘牢之这样的武将来说,实在是巨大的诱惑,那可是许多人一辈子都不会达到的,特别是武将。于是刘牢之当即就决定,投靠国家,做爱国者,不做叛国贼。

密谋达成,按常理来说王恭那是死定了。结果意外发生了,不是别的,就是刘牢之通敌的事情走漏了,知道这消息的人是王恭的参军何澹之。何澹之不是傻的,他知道刘牢之叛变会有怎样的结果,那自己会人头落地的。所以何澹之马上就跟王恭告密了。

密谋走漏,按常理来说刘牢之那是死定了。结果意外发生了,不是别的,就是刘牢之通敌的事情王恭不信。王恭认为,何澹之和刘牢之两人虽然名字都有之,但是平时里两人矛盾巨大,互相看不顺眼,几次都差点打起来,现在何澹之想着借着非常时刻铲除异己,实在是太可恶了。想让我大战之前杀主将,是不是当我傻。我现在就要证明给你看,我是多么信任我安排的主将的。

本来还是看不起刘牢之的王恭,因为听到别人说刘牢之叛变而一下子变得对刘牢之爱慕有加。不单只不怪罪人家,反而在军中设下了宴席,亲自宴请刘牢之。在宴会中王恭还当着众多将领的面说:我要和刘将军结拜为兄弟,认刘将军为兄长(这王恭该不会是傻的吧)。

这下子一弄,大伙都蒙了,咋这么突然啊?发生了什么?

就在大伙还不明就里的时候,王恭还下令,北府兵由刘牢之带领,一切行动听刘牢之的,同时任命刘牢之为前锋。

完了,这下不完就说不过去了。王恭你们太原王氏人就那么喜欢玩作死的事吗?刘牢之才不会被你这样一拉拢就心软,人家那可是杀人长大的,那心简直就是石头一样坚硬,跟着你最多就这样,跟着国家,那就是贵族了。

刘牢之在获得了大军统领权后,带着军队就开路出发了。

走到了竹里这地方后,刘牢之杀死了手下将领彦延,正式宣布投靠朝廷,起义。

叛变了必须要快速行动,赶在别人准备前把局势控制住。刘牢之明白现在还不是庆祝的时刻,马上命令儿子刘敬宣和高雅之带兵去抓拿王恭,务必在王恭反应过来前控制住局势。

刘敬宣和高雅之分头行动,带着军队就出发了。而王恭这时正在城外打算阅兵,检阅一下即将开战的部队。结果刘敬宣带着大军闪现一样就冲杀了过来,那些受检阅的部队只会踢正步走直线,打仗根本不懂,于是一下子四散而逃。王恭看情况不妙,当时就想着回城里死守。结果到城门口才发现,高雅之已经进城关门了。

无路可退的王恭只好坐上自己的马逃跑,想着去曲阿这个地方。本来说这也捡了一条命,还有机会。但是王恭实在是娇生惯养惯了,对于骑马这种事情根本不习惯,没走多远,自己的大腿内侧就长了疮。无奈之下只好下马慢慢走。走了一路,竟然碰上了熟人殷确。殷确很殷勤,就说用船送王恭去桓玄那。结果到长塘湖的时候,王恭就被告发而被抓了(这造反也是无语了)。

公元398年九月十七日,王恭被压往倪塘处斩。虽然这次造反失败了,但是王恭却没有因为要被处死而害怕,反而在临刑前十分淡定,一边吟诵佛经,一边还整理发型。在押到刑场时,还对监刑者说了这样一段遗言:我王恭愚昧无知,过于相信他人,以致于有今日败局。但我的内心依旧是忠于国家社稷的!百代之后人们是知道我王恭这个人的!

说完仗义赴死。他的家族也一起被处死。死后人们发现王恭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布帛,只有一些书籍而已,人们都十分叹息。

太原王氏到这里,已经基本上没有未来了。王恭临死前曾经对一个县令说:我还有一个庶子没有被查出来,现在藏在乳母家中,请你帮我送到桓南郡家中寄养。县令答应了他,把他送到了夏口,桓玄接过来代为抚养,长大后这人叫王昙亨,在东晋末年还当过官,也算是太原王氏仅存的命根了。

那么王恭死后,殷仲堪他们那边会怎样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胡乱华》桓玄篡位之五:王恭冤死与殷仲堪起兵
中国历史战争82:王恭叛乱
王恭式的"奉王命讨不庭",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东晋国祚的动摇,会稽王父子争权,北府兵强势崛起
激荡四百年:司马道子扶植外援激怒庾楷,王恭殷仲堪再度起兵
东晋是如何灭亡的(一):桓灵宝初显其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