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战坦克系列盘点:日本篇

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以称之为人类史上最大的一次浩劫,它的规模远远要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得多,前前后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这场战争,战火燃烧了220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据不完全统计,各国军民在战争中共伤亡了9000多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5万多亿美元。但客观来说,二战的诞生同时也推动了世界各国科技水平尤其是军事科技的高速发展。坦克这种可以称为“陆战之王”的武器在一战中被发明后经历了一段低速发展期,但进入二战后世界各国的坦克制造水平却突飞猛进,坦克的吨位越来越大,防护越来越强,火力越来越高,这其中又以美军,苏军,德军,英军和日军最为著名。

再一次感谢军迷朋友们的持续关注,星球小文今天是最后一次为您盘点二战各国的著名坦克了。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为您介绍了北非战场的主力——别具一格的英军坦克。今天星球小文将为您介绍一下我们仇恨的敌人,二战穷凶极恶的日军的一系列坦克。

第一种,“特二式”水陆坦克

特二式水路坦克又叫特二式内火艇

特二式水陆坦克,实际上其日文名称应该是“特殊二型内燃机艇”,。日军虽将其命名为“内火艇”但实际上它应当算作是水陆坦克。特二式内火艇在二战期间共生产了183辆,并且全部装备日本海军陆战队应用于太平洋战场上。1944年9月12日,日军伊东大队奉命开赴菲律宾战场。第一波特二式内火艇乘铁洋丸号和东凉丸号运输舰前往,不过却在菲律宾海域遭遇美军潜艇的攻击,因此连车带船全部报销。第二波则乘二等运输舰前往,又因为在吕宋岛附近遭美机攻击而损失惨重,仅有少数特二式内火艇登陆后被当作了固定火炮使用。战争结束后日军的内火艇便所剩无几,残余的内火艇在伊东大队长的率领下转战莱特岛却遭到了美军全歼,被俘的少量内火艇于是成了美军的战利品,后来又成为珍贵的战争文物。此外,还日军在战时还曾研制成功特三式、特四式、特五式内火艇,但生产的数量很极其有限。

第二种,94式轻型坦克

94式坦克因为个头很小所以也被称为小豆坦克

94式轻型坦克是日军在1929~1930年间世界上正时兴超轻型坦克的背景下研制的一款小型履带式战车。1933年由日本东京煤气和电器工业公司(后称日野汽车公司)以英国生产的卡登·洛伊德Ⅵ型机枪运载车为基础研制出94式超轻型坦克的样车,正式命名为94式轻装甲车。该车体积小,重量轻,是30年代以来世界上最轻的坦克之一,其原计划主要用于指挥、联络、搜索、警戒、火炮牵引车和弹药搬运车等任务。在1937~1945年侵华战争期间,日军将100多辆94式超轻型坦克以战车中队为单位,配合89式中型坦克在中国战场上搜索侦察、迂回奔袭,攻击中国军队。日军才发现这种不大起眼的小坦克也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战威力。1946年6月,解放军东北坦克大队在绥芬河地区搜集到一辆94式超轻型坦克,因为其娇小的个头,战士们也就常称它为“小豆坦克”。在后来追击溃逃的国民党军时,解放军的94式坦克立下了不小功劳。

第三种,95式轻型坦克

95式坦克是日军战争初期的主力坦克

95式坦克日本三菱重工在1934年生产的一款轻型坦克,可以说其是日本所有轻战车中品质和性能最好的一款。作为日军的主力轻战车,95式坦克在整个战争时期都一直被日军使用,因为其在复杂丛林地形上的运动能力很强,对步兵的压制效果非常突出,所以其在中国战场上以及太平洋战场初期曾发挥过巨大的威力。95式坦克虽然在1935年就已定型,但其后期大批量装备的德国KWK36型37mm反坦克炮却一直到1936年才被日军解决车载化,因此95式坦克实际上是1936年才开始正式列装部队。95式坦克与日军其他战车一样都使用合金装甲,这种合金装甲在相同厚度下的抗弹能力比日军装甲车所用的渗碳钢装甲要高很多。95式坦克在战争中的主要任务是支援步兵和伴随车辆快速前进,同时日军也经常用它快速攻下敌人的据点。

第四种,98式轻型坦克

98式轻战车出生时就已经落后于时代了

98式坦克是日本于二战时期为取代当时日本陆军使用的95式坦克而研制的一款轻型战车。其虽然是二战爆发前的设计,但是直到1942年日本才开始投入量产。98式坦克主要用于伴随引导掩护步兵,其在战争期间总共装备1了13辆。此型战车采用了日军研制的新型合金装甲,由此可以部分使用焊接工艺制造,而且装甲厚度在95式坦克的基础上有所加强。但这型装甲制作成本太高,所以98式坦克的产量很小。又因为98式坦克的火炮是由94式37mm战车炮改进而来的100式37mm战车炮,这款炮到了战争末期时根本没有可能击穿美军的后期型M4坦克的主装甲,所以这型战车并无投入海外战场与美军坦克的对抗纪录,因为即使投入了战场也注定不会取得什么效果。

第五种,97式中型坦克

解放军的第一辆坦克便是97式坦克

97式坦克是日本在1937年设计定型并开始装备部队的一款最有名的中型坦克。它虽然名为中型坦克,实际上其战斗全重只有可怜的15吨,仅仅只相当于别国的轻型坦克,不过这也并不妨碍它的总产量高达1500辆之多。1939-1945年期间,日本侵略军在中国战场、太平洋战场和东南亚战场都广泛地使用了97式坦克。日本投降后,有300多辆97式坦克成了解放军的战利品。解放军的第一辆坦克,就是缴获的97式坦克。由于这辆坦克是由几辆坦克拆拼而成,所以经常出现故障,但即便这样它仍先后参加了绥芬河剿匪、三下江南、攻锦州、打天津等战斗,立下了赫赫战功从而获得了“功臣号坦克”的荣誉称号。如今,这辆珍贵的坦克正静静地陈列在中国国家军事博物馆中。

第六种,一式中型坦克

一式坦克仅在二战结束前参加过一次护岛战役

一式坦克是日本军方在二战末期为准备“本土决战”于1941年研制成功的中型坦克。一式中型坦克以九七式中型坦克为基础改进,在太平洋战争后期量产。该坦克主要用于伴随引导掩护步兵,是97改的改进型。因为其是向坦克对抗作战方向过渡的型号,所以它的机动性与防御性都比97坦克要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一式坦克在二战期间并没有派往海外,其都计划用来在本土准备决战。不过在二战结束前苏军攻击日本北方占守岛屿时,岛上日军曾出动有一式坦克的战车部队进行反击,这次战斗是一式坦克在二战中的唯一一次作战纪录。

第七种,三式中型坦克

三式坦克在战后仅仅保存了两辆

三式坦克是日本在二战末期所研制的最后一款量产型中型坦克。此型坦克是从一式坦克改进而来,车体与一式坦克完全相同,战车各部位的装甲厚度与一式坦克也完全相同,但炮塔尺寸有所加大同时主炮换装为3式75毫米战车炮,大大增强了这款战车的反坦克火力。这也使得日军具备了与美军后期型M4坦克直面抗衡的能力,但可惜的是这型战车在整体性能方面对美军的后期型M4坦克并无优势。 三式坦克到战争结束前共服役160辆,全部驻守本土,并没有任何的实战记录。战争结束后三式坦克被盟军集中销毁,仅保存了2辆战车用于展示和研究。

第八种,四式中型坦克

四式坦克的性能赶上甚至超越了美军M4坦克

四式坦克是日本在二战末期研发的一款全新设计的以坦克决战为主的新式中型坦克。其主要用途就是用于反坦克作战,因此性能比美军M4坦克要优越许多,但可惜发展的太晚,战争结束前只完工了6辆,另有2辆准备装备150毫米榴弹炮与150毫米加农炮,没有任何的实战记录。四式坦克基本代表了日军在二战时坦克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即便到了战后,日本的61式坦克也有浓厚的四式坦克的影子,不过四式坦克与之前的一式和三式坦克都可视为前97式坦克的变型。二战刚刚结束时,美军的一个考察团成员在第4研究所见到四式坦克时,曾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如果四式坦克能大量制造出来,太平洋战场的历史将要被改写”。

日军在二战中的坦克制造水平和坦克实用战术可以说要远远落后于同期的美国和欧洲,它们直到二战快结束时才生产出性能还算过得去的中型坦克。即便如此,我们的反侵略战争也进行的非常非常艰难,难以想象如果日本的坦克可以与欧洲相媲美的话我们的抗日战争会是一个什么结果。但历史没有如果,我们终在盟国的帮助下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好了,二战坦克系列的最后一篇——日军坦克星球小文就为您介绍到这里了,喜欢的话就关注一下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战太平洋战场:日军所使用的武器装备大盘点
盘点抗战期间日军装备的各型坦克
二战日军98式轻战车:螳臂当车的典范,正面装甲仅16毫米!
这款美国小坦克被德军轻视却被日军缴获当成英军坦克杀手?
二战日军各型坦克盘点
二战日本坦克也不能轻视:开战初期,一款小坦克曾令盟军望风披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