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公孙弘的五条原则,主父偃的推恩令

公孙弘是齐地薛县人,自幼家贫担任过监狱的狱吏,后来因为犯了罪被免职,便到海边去放猪。他直到四十多岁的时候才开始学习《春秋》和名家对《春秋》的解释,属于大器晚成型选手,他对待自己的后母十分孝顺恭敬,有贤者之名。

我很愿意学习

汉武帝继位招揽天下人才,公孙弘当时已经六十多岁了,他被招进了京城,任命为博士。汉武帝让他出使匈奴,回来以后公孙弘把出使的情况向汉武帝做了报告,汉武帝很不满意,认为公孙弘无能,公孙弘便接口自己有病,免官回家休养。

不就汉武帝又面向全国招贤纳士,有人推荐公孙弘,公孙弘推辞说自己曾经被皇帝免职,就是因为自己没有能力,在推荐自己是浪费时间。不过最后他还是决定去碰碰运气,在写的策论排在最后的情况下,汉武帝把他写的策论点了第一名,并且接见了他。这里公孙弘的一张能力发挥了作用,长得漂亮,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汉武帝封公孙弘为博士,公孙弘开始转运了。

公孙弘学识渊博,他经常说君主的问题在于心胸不够开阔,人臣的问题在于生活不够节俭。公孙弘是勤俭的典范,他盖布被每次吃饭的时候不吃两种以上的肉菜,后母去世之后,他守孝三年,自己就成为了人臣的典范。公孙弘每次在汇报工作的时候都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汇报的清清楚楚,然后让皇帝做决定,从来不再朝堂上争辩。公孙弘最大的优点是趋炎附势,就算事先约定好了,如果皇帝不同意,公孙弘也会按照皇帝的意思办,不会有一星半点的违背,汉武帝十分欣赏他,认为公孙弘会办事有分寸。

皇帝的决定总不会错

不过在很多人看来,公孙弘就是个马屁精,自己没有主见随风倒,皇帝说什么就是什么。不过在刘彻看来这样的宰相很合自己的胃口,没有什么野心,老实本分挺好的。有人说公孙弘做人没有原则,只知道顺应君主,不是一个忠诚的人。公孙弘面对指责说了解我的人都认为我忠诚,不了解我的人认为我不忠诚。汉武帝十分认同公孙弘的说法,后来尽管有很多人在汉武帝面前说公孙弘的坏话,但是汉武帝却越来越宠信公孙弘了。

公孙弘这个人尽管外表宽宏大度,实际内心却心胸狭窄,睚眦必报。主父偃的死就是公孙弘的杰作,董仲舒被外派也是公孙弘的主意。不过公孙弘这个人从不自己动手,他自己生活的极为简朴没有余财,他用得来的财富去供养自己的老朋友和门客,因此大家都认为他贤明,没有人认为他不好。

我自己自我批评

淮南王和衡山王谋反,公孙弘病得很厉害,他知道自己没有什么大的功劳,况且二王造反做为宰相自己有难以推卸的责任。为了明哲保身,公孙弘给汉武帝写了一封辞职信,里面做了深刻的自我批评和检讨,这招实在是高明!先自己说自己的过错,我搞自我批评,够坦诚吧,认错态度好。汉武帝十分受用,表示公孙弘还是很有办事能力的,不同意他辞职,让他好好休养身体继续为国效力。公孙弘最后死在了宰相任上,做为汉武帝时期的七位宰相之一,公孙弘是两个善终的宰相之一,另外一个是霍光。

纵观公孙弘的一生,他做人做事是有原则的,只是这个原则很多人不认同罢了。

第一个原则和领导保持高度一致,汉武帝说什么都是对的;

第二个原则苦活累活我来干,主意我来出,决定皇帝来做;

第三个原则不贪污不腐败,有钱就给大家花有福同享;

第四个原则对待敌人避其锋芒,韬光养晦后发制人;

第五个原则自我批评,先把自己说的一无是处,让领导没什么可责怪的。

主父偃是个倒霉蛋,这句话一点也不假,他年轻的时候学习纵横家的学说,老年的时候又学习《春秋》、《周易》和诸子百家的学问,齐地的人都不喜欢他,学子们联合起来排斥他,主父偃就到其他诸侯国游历。可是没有人搭理他,他贫困潦倒又没有人肯借贷给他,主父偃认为自己在诸侯国这里没有前途,就来到了长安,找到了大将军卫青,想谋求发展。卫青认为主父偃是个人才便向汉武帝推荐主父偃,主父偃的钱花光了,诸侯的宾客都讨厌他,他就给汉武帝进了一份奏折,早上呈递的奏折,傍晚的时候汉武帝就接见了主父偃。

没人喜欢我

主父偃在自己的奏折里一共提了九条建议,其中八条是关于法律条令方面的,一条是关于匈奴方面的,我称之为治国九策。主父偃分析了秦国灭国的原因主要是对匈奴用兵,导致民不聊生,民怨四起天下大乱。汉高祖刘邦对匈奴用兵,险些丧命,后来采取了和亲政策后,政局才被稳定下来,这些前车之鉴不可不知不可不查。因此国家的安危在于君主采取什么政策,国家的存亡在于君主任用什么样的大臣。不久之后又有徐乐、严安给汉武帝上书陈说天下大事,汉武帝把三个人叫到一起,说为什么上天不早一点让我遇见三位呢?加封三个人为郎中,主父偃因为表现突出,一年之内被提拔了四次。

主父偃最大的功绩是提出了“推恩令”,目的是帮助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势力。他做的比晁错高明的多,主要做法是让诸侯的儿子都有封地,除了长子之外的兄弟都有封地,都封为侯爵,他们都会感激陛下,便不会去造反了,同时诸侯的势力就会被削弱,中央的控制能力就会得到加强。这就是晁错一直想做的削藩,但没有找到好的方法,主父偃找到了方法,并具体可行行之有效。

神来之笔推恩令

晁错是个理论家,但不是个实干家,他只是个理想主义者。而主父偃不同,他出身寒微,自幼受尽了人间冷暖,深知人性的丑恶,因此才能因地制宜想出推恩令这么个好主意。

汉武帝采取了主父偃的办法,并称之为推恩令。主父偃又建议把天下的豪强和富贵之人都召到茂陵居住,这样他们既可以充实京城,又避免了他们产生混乱的可能,汉武帝也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

主父偃权倾朝野,不可一世,有人建议他要有所收敛,主父偃说我自幼收到兄弟不公正的待遇,天下的人大都不喜欢我,现在我已经老了,再不疯狂一点就没有机会了。主父偃依旧我行我素,特立独行,大肆接受诸侯的贿赂。不久他到齐国担任相国,用齐王和姐姐通奸的事威胁齐王,可没有想到齐王想不开直接自杀了。诸侯都恨透了主父偃,于是便由赵王发难,揭发主父偃贪赃枉法图谋不轨,逼死齐王的罪行。

我不甘心

汉武帝接到奏折后,并不想处死主父偃,便问大臣们的意见。他问的人是公孙弘,就是这位宽厚仁慈的长者和君子,他说不杀主父偃不足以平息众怒,请陛下杀主父偃!公孙弘难得做了一回主就杀了自己的政敌主父偃,让主父偃去见鬼吧!

主父偃被灭族后,没有人给他收尸,下场极其凄凉,最后洨县人孔车替主父偃收了尸,并埋葬了他,让他不至于暴尸荒野。汉武帝知道后称赞孔车是忠厚的长者,并没有降罪于孔车。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武帝时公孙弘、主父偃、董仲舒互看不起,看他们如何互相伤害的
汉武帝一生中用人最失败的一次
【转】是什么选择造成了主父偃被灭族的命运?
别羡慕什么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因为你连太平犬都做不到
主父偃: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公孙弘与主父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