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轴心国无奈的选择,二战爆发的必然性 德国篇(8)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前,如果要说强大的国家,也就是只有那么几个: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苏联,还有一个“强大的不像话”的意大利。撇开三个掌控地域较小但是工业基础很好的轴心国我们不提,剩下来的英法美苏能够作为强国雄霸世界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很简单,英法:早期的百年殖民国家,拥有大量广阔的殖民地资源 ,因此能够弥补本土狭小的缺陷。美苏:虽然殖民地狭小,但是由于自身控制的国家区域幅员辽阔,所以拥有很强的发展潜力,也能在几十年之间发展为强国。

“绥靖政策”的无奈

一战之后,德国皇帝下了台,奥匈帝国解体;但对于战胜的协约国来说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赔本买卖。大英帝国的维多利亚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爱尔兰独立,印度也要闹独立,南非也要脱离,澳大利亚选择在1930年脱离大英帝国……英国的殖民体系几乎要处于崩溃的边缘

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崩溃的原因:大英帝国虽然拥有4.5亿的人口,但是与中国不同的却是,中国拥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汉族,而英国的4.5亿人口里主体民族--盎格鲁萨克逊人只有4300万(1939年),英国的殖民地矛盾由此就显得格外的突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成年男性的伤亡占到了15%,伊顿公学的精英体制内阵亡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45%。因此想要保持国家的强盛,同时又要兼顾殖民地大的稳定,对于此时的英国来说简直就是难上加难。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而法国面临的人口危机更是严重:抛开一战给法国造成的500万人的伤亡不提,在二战爆发的1939年,法国人力与德国人力比重达到了4100万:8000万(德国本土5800万)。此时对于又要维持殖民地又要欧陆制霸的法国来说,最好的就是采取防御政策,于是修建了马奇诺防线。

可是,此时离一战结束已经过去了二十年。一战时期,铁丝网与战壕所修筑的防御工事在重机枪的支援下可以轻易地撕开步兵的军服,而在二战,伴随着坦克和飞机的出现,战争的理念已经从平面转向了三维,从一战的静态转向了动态。纵使法国在一战时期靠着战壕守住了自己的阵地,但是战争的理念已经是时过境迁,法国却依旧依赖者马奇诺防线,将坦克配属给步兵使用,僵化的军事改革在面对纳粹最终的进攻时,焉能不败?

德国军队在巴黎凯旋门阅兵

殖民国家的缺陷就在这里,虽然幅员辽阔,却为自身主体民族所困。一但衰落,便是分崩离析,此时的英国法国,除了能欺负不对等的小国家之外,国际上还有个踪影吗?

英法想的很美好:失去了奥地利,失去了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也成为了德国的盟友,德国在欧洲东部赚了个够,英法本以为在波兰覆灭之后德国会借此攻打苏联,结果却玩火自焚,不得不疲劳应战。

可是 德国在灭掉波兰之后为什么没有像苏联开火而是继续选择与英法为敌呢?我们下一章再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战德国40天击溃法国不占领?是嫌弃法国跪得快,还是德军顾不上
二战后英法因何失去世界各地的殖民地?
【每天老照片】-1万-9451- 二战最不要脸国家:尊严值几个钱?这并不丢人而是小国顶级智慧
英国的兴衰史:曾经风赫赫的“日不落帝国”为何最终也会走向衰败?
为什么说“一战是狗咬狗一嘴毛,二战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都说二战时英国已经衰落,为何德意日三国都不敢小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