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行走千年|11.尧帝的迁徙求贤之旅

尧帝,姓姜,名尧。公元前2379年生于丹陵(今河北保定市顺平县蒲阳镇西南),卒于公元前2318元辛巳。在位时间是公元前2357至前2318年。因封于唐,故称“唐尧”,由于他德高望重,人民倾心于帝尧。中国氏族联盟时代帝尧陶唐氏政权的首任帝。

西天禾图文

帝尧是中国上古“五帝”之一,和伏羲、女娲、炎帝、黄帝一样也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不过相对于之前的几位传说人,帝尧在传说中则具有了更多的人性,而少了几分神性。《史记》中记载帝尧,“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彤车乘白马。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从此我们可以知道,帝尧曾在位多年,但又有其厚德爱民,施行仁政,一直得到人们的爱戴与拥护,他能够将个人良好的道德操守与治理天下完美地结合起来,将高度的思想觉悟融化于实际的社会生活之中,从而不仅得到当时人们的拥护与爱戴,而且也享誉后世,数千年而不衰。

1.唐尧的迁徙之旅

远古时期,在大约距今四千五百多年的时候,陶唐氏部族生活于今天的河北唐县至望都一带的滹沱河流域。古书《帝王纪年》中说, “《帝王世纪》曰:尧封唐,尧山在北,唐水西入河,南有望都。”但是后来,陶唐氏部族却沿着唐河南下,然后又往西,迁移到今天的汾水流域的太原附近。这种不辞劳苦的举族长途迁徙自然是有十分重要的内在原因的。那么,陶唐氏究竟为什么要从滹沱河流域迁徙到汾水流域呢?

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根据现代民族学研究专家何光岳先生在其名著《炎黄源流史》中的看法,当时生活于陶唐氏东南方向的东夷诸族势力迅速壮大,并不断向周围扩张,而陶唐氏所生活的滹沱河流域也正是东夷扩张侵袭的重点地区之一,而陶唐氏为了避免东夷诸族的侵扰,就率部西徙,“从唐县、望都一带出发南下行唐,沿滹沱河过井陉,途经太原,再进入平阳,”从而进入了汾水流域。

而另一方面,陶唐氏原来所生活的滹沱河流域和唐河流域在当时的自然历史环境下,是一个自然灾害尤其是水灾频繁发生的地区。陶唐氏生活的地区北有洋河,南有滹沱河,西有唐河,这里河网密布,湖泊沼泽星罗棋布。而当时这一地区的气候非常温暖湿润,雨量充沛,从而使得这一地区成了一个水灾频发的地方。而陶唐氏一向以农业和手工业尤其是制陶业而闻名,其之所以名叫陶唐氏便是源自其制陶业,而频繁的洪水灾害则对其农业与手工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故而《尚书·尧典》说,“尧之时洪水为患为甚”,后来的《寰宇通志》也说“尧时上游之水无所痒,壅而四出”,《晋乘搜略》亦说:“尧时黄水为患,震及帝都。”因此陶唐氏才举族离开故地,沿唐河向南,再沿滹沱河向西穿越太行山大峡谷,又沿着乌河和温川河以及粉盒之流杨兴河等向西进入汾河中游的河谷地带。

这里,丰厚肥沃的土地,丰沛的河水,苍翠的青山,温暖湿润而宜居的盆地平原以及当地淳朴的土著先民和当时相对先进的文化,留住了历尽艰辛长途迁徙的陶唐氏部族。

西天禾图文

2.乐而忘返的巡游

和炎帝、黄帝一样,帝尧也曾不断地行走于中原大地的各个地方。关于帝尧的奔波除了我们前面所说的部族迁徙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巡行天下,观察地理人情,为其合理治理天下提供有效的依据。关于帝尧的巡行,古代文化典籍中多有记载。《竹书纪年》说:“(尧)五年初,巡狩四岳。”四岳,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始兴记》说:“含框县有尧山,尧巡狩至于此,立行台也。”尧山在今河北省完县西北,恒山在唐县西北,尧山在恒山之东,二山相距不远。帝尧之道恒山和尧山其实都并非单纯意义的游山观光,而是充满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和政治色彩的。当然,帝尧巡狩恒山不把行台立于恒山而立于尧山,除了不易建筑的原因之外,尧山当时的美景恐怕对尧的诱惑也相当大。在尧山立行台,进可巡狩恒山,退可游览尧山,住宿供给都有着落。

《竹书纪年》还记载:“五十年帝(尧)游于首山,乘素车玄驹。” 首山在今山西省永济南。尧这次游首山是很实在的,既没有政治色彩,也不招摇,以玄驹驾素车,轻装出游,比起巡狩要自由、简便易行得多。

而且在《竹书纪年》中还有这样的记载,帝尧于“八十九年作游宫于陶”,后来的《史记》也说,“尧作游成阳”,而《汉志》则作了更进一步的说明,“济阴定陶,《诗·风》曹国也。昔尧作游成阳,舜渔雷泽,故其民犹有先王之遗风。”陶,亦称定陶,在今山东定陶北,雷泽,即雷夏泽,紧临成阳,成阳在定陶东北六十里。陶既指今定陶北的一座城,也指包括定陶、成阳、雷夏泽在内的淮水和济水之间地带及附近区域。唐颜师古说:“作游者,言为宫室游止之处也。”帝尧为了游览的方便,在陶建造了供“游止”的宫室,尧非常喜爱陶地的风景,加上陶的地理位置很重要,是“天下之中”,因此,《竹书纪年》又说,帝尧“九十年帝游居于陶”,一年后干脆就住在陶。可见陶地风景的灵秀,商业的繁荣,民风的淳朴竟使这位远古的帝王乐而忘返了。陶—成阳—雷夏泽,可以说是一条很理想的旅游线。有了帝尧作榜样,学而好之自然也不乏其人。

西天禾图文

3.尧帝求贤之旅

在尧舜禹的时代,政治上基本上都还属于原始的军事民主制时期,后来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还远远没有产生。因此在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与交通都非常不发达的情况下,要想把国家治理好,就必须要有得力的助手。而根据历代文献典籍的记载,帝尧的重要功臣大约有十个左右,可以说是人才济济了。但帝尧还是害怕千虑一失,治理上有什么不完善的地方,唯恐埋没了人才,而力求野无遗贤。所以他常常不辞辛劳,千里迢迢,深入穷乡僻壤,到山野草泽间去寻访查找,求贤问道,选用贤才,察访治理之得失。根据《庄子》的记载,帝尧曾先后拜访过四位有才德的贤人,甚至还决定把王位让给贤德的许由,不过被许由拒绝了。

1)尧帝求访善卷

善卷是帝尧时期非常著名的一个贤德君子,善卷重义轻利,不贪富贵,其名声之大,全国上下无人不知。而尧自觉德行达智不如善卷,觉得对于贤德的人,不能自骄自傲,必须谦恭好礼,以平民对待长者、学生对待老师的礼节去拜访他,让善卷居主位,尧站在下边,面向北施礼求教。《庄子·让王》中曾记载说,“舜以天下让善卷,善卷曰:‘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悲夫,子之不知余也!’遂不受。于是去而入深山,莫知其处。”也即是说,尧曾想把天下让给善卷,但善卷却说他喜欢无拘无束地生活于天地山水自然之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而且善卷害怕帝尧再来找他,于是就跑到南方去了。那么,善卷最终去了哪里呢?《庄子》说是“莫知其处”,但实际上,他是跑到了当时的南方,到今天江苏宜兴的一个洞中隐居起来了。今天的宜兴还有传说中的善卷洞。

关于这件事,《吕氏春秋》中曾不无感慨地说,“尧不以帝见善卷,北面而问焉”。

2)尧帝求访许由

当然,在历史上广为流传的帝尧求贤的故事中,最为出名的就是求访许由的故事了。许由字巢父。他也和善卷一样是当时的名士,他崇尚自然无为,不贪求名利富贵,坚持自食其力,生活简朴,无求于世。其名字也是举国皆知,哪有不为帝尧知道的道理!于是帝尧便决定去拜访这位许由,而且还准备把王位让给他。

许由听说帝尧要来拜访他,于是便事先躲开了。而许由在苍茫离开的途中恰好碰见了他的老师啮缺,老师就问他到哪里去,啮缺说他在躲避帝尧,老师就问为什么要躲避,许由说,“帝尧轰轰烈烈在天下推行实行仁义,我怕他要被天下人耻笑,后世会有人吃人的事发生。老百姓吗,不难笼络他们。爱护他们,他们就和你亲近;给他们利益,他们就会为你所招徕;表扬他们,他们就会勤奋。作他们厌恶的事,他们就要逃散。爱护百姓,使百姓得利是出于仁义,那真诚实行仁义的事,借仁义取利的多。这样仁义的行为,不仅不能真正实行,而且还会成为虚伪的工具。这种想用一个人的决断来使天下获利的事,不过是一刀切罢了。尧只知道贤人可以利天下,而不知贤人的害天下。只有那不重用贤人的人,才知道这个道理。”

许由躲躲闪闪,但帝尧求贤若渴,穷最不舍,许由最后无处可逃,躲到了一个叫“沛”的大沼泽中,不过还是被帝尧找到了。关于这一点,《庄子》中有着比较详细的记载,根据《庄子》的记载,帝尧劝说道,“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则回答说,“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帝尧终究还是没有劝动许由。而许由后来就跑到箕山之下,颍水之阳,耕田而食,自由自在地过着他的隐士生活。而且许由是一个十分耿介的人,由于帝尧曾经劝说他要把天下让给他,结果许由竟感到这是一种耻辱,认为这话是通过耳朵听到的,于是就觉得耳朵受到了污染,就跑到河边去洗耳朵。而他在洗耳朵时,有个人牵着牛过来饮水,见他在洗耳朵,就问他,他就说明了洗耳朵的原因,结果那人却说,“你的耳朵背帝尧的话污染了,可你洗了耳朵之后,这河里的水也就被弄脏了,我也不想让我的牛喝这被弄脏的水。”于是那个人牵着牛就走,跑到喝的上游去给牛饮水了。从此以后,这条就叫作“洗耳河”。

【边走边知】洗耳河

洗耳河发源于汝州市与登封市交界处的箕山,源头距汝州城25公里,曲折向南穿过汝州市区,在城南刘庄村注入北汝河。全长36公里,平均宽130米,流域面积约180平方公里。河不大,却是一条传承中华文明的河。

洗耳河的得名与帝尧有关。

传说尧想让帝位给许由。许由为了躲避他,到了箕山之下,颍水之阳,耕田而食,非常快活,终身不贪求帝位。尧以天下让许由,许由认为这件事情非常耻辱,不堪入耳,就到河里去洗耳朵,后来有洗耳河之名。有人牵牛去河里饮水,碰见许由洗耳,问明原因之后,便说:“你洗了耳朵把这里的水弄脏了,我不想让我的牛喝这污水。”就牵着牛到河的上游去饮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尧资料 尧的善举有哪些 尧对后世的影响
“尧舜禅让”和“禹建夏朝”早被陶寺遗址和王城岗遗址的考古否定
许由
唐尧发祥地——河北唐县
尧本纪
帝尧陶唐氏政权六任帝姜密(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