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朝的名臣与名将 “不带江南一寸绵”的况钟
 一肩行李,试问封建官场有几?

  两袖清风,且看苏州太守如何?

  这是江西靖安县况钟墓后清风亭里的一副对联。这副对联用朴实无华的语句,高度概括、赞扬了一代清官——况钟清正廉洁的高贵品德。

  况钟(1383~1443),字伯律,明江西靖安人。二十四岁时被靖安县知县俞益选拔为县书吏。后来被慧眼识人的吏部尚书吕震举荐为礼部仪制司主事,任职期间,先后受到明成祖朱棣31次嘉奖。仁宗洪熙元年(1425年),被破格提拔为仪制司郎中。宣宗宣德五年(1430年),被荐举出任全国税粮中心地区的苏州府知府,因政绩卓著留任达13年之久,于英宗正统七年(1442年)卒于任所。

  况钟在礼部任职十五年,口碑很好,因而得到内阁大学士杨士奇的器重。宣德五年(1430年),苏州等九个府空缺知府,明宣宗命大臣推选廉洁而有才能的官员去任职。尚书蹇义推荐况钟,杨士奇也赞成,于是宣宗任命况钟为苏州知府。他到任后,针对苏州吏治腐败的状况,首先大力整饬吏治。认真清查、审理较大贪污案件,经过多日调查,当众处死了六个贪赃枉法的胥吏,接着对苏州府辖下的官吏进行考核,“出贪墨者五人,庸懦者十余人。郡中不寒而栗”,罢免了一大批平庸无能的官员,选拔培养廉洁公正之士分任各级官吏。为了减轻人民负担,他减削田赋,废除苛捐杂税。苏州官田的租非常重,一亩田“科米不等,少者一斗三升至四升止,多者自五斗至三石”。明宣宗虽下诏减免,但没有得到贯彻。况钟多次上奏请减官租,宣德七年(1432年),宣宗批准减去官田租七十二万一千六百石,荒田租十五万石,使苏州百姓负担大大减轻。他还率领苏州民众兴修水利,疏浚河道,兴修太湖一带水利,促进了苏州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设济农仓,防备饥荒,赈济灾民。并修建学校,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人才。

  明代运河戎克船况钟的前任知府惰怠公务,致使讼案“累年莫决,囚多死于淹禁”。况钟心系百姓,到任后仔细处理这些案件。苏州府下辖七个县:吴县、吴口、长洲、常熟、嘉定、昆山、崇明,况钟逐县审问案件,不到一年,“勘部过轻重囚一千一百二十余名,吏不敢为奸,民无冤抑,咸颂包龙图复生”。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有一篇《况太守断死孩儿》,赞扬“况青天折狱似神”,即为佐证。况钟还大力清理军籍,释放受冤百姓。明朝军人是世袭的,都立有军籍。军士死了或逃亡了,要由他子弟或孙子补充。宣德三年,御史李立、同知张徽奉命到苏州清理军籍,为邀功请赏,他们借“清军”之名,动用酷刑,强迫民户抵充军户,百姓被冤死者不计其数。况钟到任后,这些受尽冤屈的百姓,“扶老携幼,填塞道路,号哭呼天”,况钟经过调查,向朝廷揭发了李立、张徽等的罪行。在苏州府范围内,免除了160人的军籍,明确了1240人的军籍仅限于本人,不得株连追捕。同时下令缉捕抢劫百姓的官军。明代设在苏州府范围内的苏州卫、太仓卫及浙江等地卫所的官兵,经常四出行凶抢劫,敲诈勒索。况钟鼓励被害人检举揭发,对本府卫所的违法官军逮捕严惩,属于外府卫所的则押解进京法办,遏制了这股邪气。

  况钟虽在富庶之地为官,却能廉洁无私。《况太守集》记述了况钟的日常生活:“其内署萧然,无铺设华靡之物。每食一肉一蔬,非公燕别兼味。家人及亲旧相对,尊酒数行,青灯夜话而已。”他写过一首《勉子侄诗》:“存心立品贵无差,子孝臣忠两尽嘉,惟有一经堪裕后,任贻多宝总虚花。”他在《示诸子诗》中说他自己“虽无经济才,沿守清白节。”告诫他的儿子“非财不可取,勤俭用无竭。”虽然苏州是丝绸之乡,但况钟的儿子每次从老家到苏州探望父亲,回去时下属们都不敢以当地的寸丝相送。他生前俭省,死后薄葬。文革中,他的坟墓被挖掘,结果发现墓内除随身几件衣服和一根发簪外,一无所有,足以证明况钟的清廉俭朴。

  正是由于他的政绩和品格,况钟深得苏州人民的爱戴。宣德六年(1431年)三月,况钟母亲去世,按照礼制,他必须回原籍守丧三年,叫“丁忧”,三年孝满才能出来做官。但是苏州百姓四万余人上书称道其贤能,请求起复,他们还编了首歌谣:“况太守,民父母,众怀思,因去后。愿复来,养田叟。”这首歌谣传遍了苏州的大街小巷。民望所归,朝廷决定让他“夺情”复任,缩短“守孝”期,早回苏州继续任职。

  宣德十年(1435年),况钟进京述职,苏州百姓怕他因政绩优异升官离去,况钟起程时,“士耆民庶咸候上道,且控舆卧辙”,舍不得他走。第二年(1436年)正统皇帝即位,下诏全国推举优秀府县官员上报。苏州官民八万多人联名奏况钟贤政,政绩评为全国之冠。正统四年(1439年),况钟任苏州知府满九年,进京考绩,朝见皇帝,并赴吏部候升。启程时送行者“数百里不绝”。在明朝,地方官进京朝见,一般都要带上搜刮来的金银珍宝、土特产等,以巴结京城里的势宦权贵。所以当时流行着这样一首歌谣:“知县是扫帚,太守是畚斗,布政是驻袋口,都将去京里抖。”况钟赴京时,下属们念他一贯清廉,替他筹备了些礼物,以供到京城上下打点。况钟闻知后赋诗相拒:“检点行囊一担轻,京华望去几多程。停鞭静忆为官日,事事堪持天日盟。”并写下著名的《进京诗》:

  清风两袖去朝天,不带江南一寸绵。

  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洒酒注如泉。

  况钟到北京后,因任期满且政绩突出而升官。苏州百姓不愿意他到别处作官,张瀚等二万余人请愿于巡按御史张文昌,要求况钟再回苏州,明英宗接受人民的请求,升了况钟的官,赐况钟墓正三品,但仍回苏州做知府。况钟返任时“民欢迎者不远数百里之遥”。正统七年(1442年(12月,况钟因积劳成疾,病逝任所,享年60岁。朝廷对他的品行备加赏慰,特赠正义大夫资治卿。

  第二年春天,装载况钟遗体的灵舟启程去江西时,苏州城“郡民罢市,如泣私亲,其奔程路祭者,络不断绝。”况钟灵船中,“惟书籍、服用器物而已,别无所有。”苏州数十万百姓身穿孝服为其送行,“民多垂泣送其柩归”两千多里水路“夹岸哭奠不绝于途”。数百名苏州人一直送灵柩至江西靖安老家!苏州府所属七县都为他立了祠堂,全郡近50万户,几乎家家挂有他的“喜神”)画像),百姓由衷爱戴这位廉政清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秋江送别诗一卷
姑苏纪事:先后三次,十三万苏州百姓联名上书挽留他在苏州当官
明代的“况青天”是何人?他凭什么能和包拯、海瑞并称三大青天?
七绝.历代十大清官评点合卷
揣着明白装糊涂,上级对付不轨下属的高招
中国历史上十大断案高手之七:况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