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朝的灭亡 孙可望与李定国
孙可望,又名孙朝宗,本名可旺,小名旺儿,陕西延长人)一说陕西米脂人),身材高大,生就一张红铜脸,年轻时膂力过人,能左右开弓,骁勇善战,虽不识文,却颇具聪明才智,并善于用兵,号称“一堵墙”,加入农民起义军后,深受了大西政权领袖张献忠的喜爱,被认作义子,封为平东将军。

  李定国,字宁宇,陕西榆林人)一说陕西绥德人),出身贫寒,十岁时投奔张献忠农民起义军,转战于四川、湖北等地。李定国少年英武,人称“万人敌”、“小尉迟”,临阵必披坚执锐,屡立战功,二十四岁时,与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三人一起被张献忠收为义子,并被封为安西将军,地位仅次于孙可望。

  清顺治三年(1646年),清朝派兵进入四川攻打大西军,张献忠不幸战死,大西军数十万众溃败。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四人在危难中收集残部数千人,由顺庆(今南充市)急速南下,一昼夜驰数百里,保存了部分有生力量。十二月,到达重庆江北,南明总兵曾英率兵阻击。在“绝粒既十余日”的情况下,孙可望、李定国等鼓动部下发扬艰苦卓绝的勇气抢渡长江,终于杀死曾英,十几万残明军顷刻瓦解。大西军开始从逆境中发展起来,并向贵州进军。

  清顺治四年(1647年)三月,大西军连克贵阳、定番州、永宁州。在贵阳,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四人对大西军今后的出路和策略进行了商讨。孙可望主张向岭南发展,在沿海与清军周旋,李定国则主“复明”。孙、李两人争执不下,李定国拔出战刀自刺抗争,众将领也一致表示同意联明抗清,孙可望只得收回己见,四将军设坛盟誓:“复本姓,尊可望,受约束”,联明抗清之势开始形成。

  此时云南正值阿迷州土司沙定洲叛乱,明黔国公沐天波逃离昆明。由于副将龙在田早在张献忠谷城诈降时与孙可望相识,便派人向孙可望求援,告知:“假大义来讨,全省可定也。”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四人认为这是扩大农民军辖地的好机会,便以为黔国公复仇的名义出兵云南。沙定洲闻讯,惊恐万状,弃昆明南逃。四月,大西军开进昆明,各族人民争相欢迎。八月,四将军在昆明共同称王,孙可望称平东王,李定国称安西王,刘文秀称抚南王,艾能奇称定北王,仍然保持着农民军的传统:“每公事相会,四人并坐于上”,“然各营诸将赏罚,则一尊于可望。”

  随着个人地位的提高,孙可望的野心逐渐膨胀。明朝原御史任僎,投其所好,建议孙可望称帝,李定国等不同意。孙可望便与亲信王尚礼策划,欲压服李定国,树立个人权威。清顺治五年(1648年)四月初一,各部队同赴演武场集合,李定国部先入武场,军中按惯例放礼炮,升帅旗。孙可望指责李定国目中无他,发令杖责李定国一百军棍。李定国为防止分裂,听从白文选劝告勉强同意受责,诸将求情才被杖责五十军棍。从此,两人矛盾公开化。

  清顺治六年(1649年)四月,孙可望派杨畏知为正使,与南明永历政权谈判“联合恢剿”,并要求封为秦王。但是孙可望的要求却被永历帝朱由榔及其臣属拒绝,孙可望在任僎的撺掇下,于清顺治七年(1650年)八月自称“秦王”,改云南为云兴省,铸铜币“兴朝通宝”。李定国对此很不满。九月,孙可望率军入贵州,并分兵取川南,扩充根据地。李定国被派进攻安顺。很快贵州被平定,孙可望自往贵州,留李定国固守云南。李定国加紧练兵,准备东进,刘文秀平定了川南,大西军又建立起以云贵为中心的新基地。

  然而南明永历小朝廷的处境却江河日下。清顺治六年(1649年),清军攻占湖南后,翌年又攻占桂林,朱由榔逃到梧州又逃南宁,只得依靠大西军这唯一的一支力量了。清顺治八年(1651年)初,朱由榔派使臣前往贵州,封孙可望为冀王,但孙可望不接受。李定国等劝孙可望仍派杨畏知谈判,孙虽然表面答应,暗地却派出精兵赴南宁,杀死南明永历政权五大臣,逼迫朱由榔改封他为秦王。年底,南宁又陷落,朱由榔仓皇逃走。

  清顺治九年(1652年)正月,孙可望派人将朱由榔接到贵州安龙,改名安龙府,并答应每年向南明永历政权“致银八千两,米百石”,而朱由榔则允许孙可望今后“大小战争,诛斩封奏,先行后奏”。这样,大西军与永历政权的联合抗清阵线才正式建立。留在云南的李定国,为了“联明抗清”,继续实行政治和经济改革,减轻百姓的负担,使滇南出现“外则土司敛迹,内则物阜民安”的大好局面。他终日操练兵马,制造盔甲,训练象队,一年内练就精兵三万。同时,还举行了生童考试,对考中秀才者,发给赏钱三百串,鼓励大家用心读书,并准备实行科举考试。随着联明抗清阵线的形成,李定国已做好了进攻的充分准备。

  清顺治九年(1652年)春,清廷命定南王孔有德由桂林出河池,进攻贵州,命吴三桂由嘉定)四川乐山)出叙州)四川宜昌),进攻川南。清廷的目的是要用两路夹击之策,实现对大西军抗清基地的包围。面对紧迫局势,李定国给孙可望写信,要求出兵湖广,粉碎清兵围剿。孙可望表示同意,决定大西军兵分两路出击,北路军以刘文秀为主将,白文选、王复臣为副将,进攻四川;东路军以李定国为主将,马进忠、冯双礼为副将,进攻湖南。孙可望则统率“驾前军”留守滇黔,大西军从此开始与清军主力正面交锋。

  三月,李定国率步骑八万和五十头战象出征,临行前订“兵行五要:一不杀人,二不放火,三不奸淫,四不宰耕牛,五不抢财货”,有力地保证了军纪和部队战斗力。五月,北路军连克沅)湖南芷江)、靖)湖南靖县)、武岗诸州。镇守宝庆)湖南邵阳)的清将沈永忠急忙向孔有德告急,孔有德从桂林分兵救援。李定国抢在援敌之前,从枫木岭渡江直取宝庆,消灭清军五千。六月,李定国出兵祁阳,准备夺取广西的门户全州,消灭孔有德军队。他兵分三路,由冯双礼率左路取全州,张胜率右路攻严关)广西兴安县严关乡),自己亲率一路攻桂林外围据点,然后三路合攻桂林,取得了桂林大捷。

  这之后,广西全境很快被收复,明将胡一青、赵印选、马宝等相继归顺李定国。八月,李定国以明朝原巡抚徐天佑镇守桂林,自己又率军北上直捣湖南,连取全州、永州)湖南零陵)。九月,李定国进攻衡州)湖南衡阳),守军闻风而逃。李定国在衡州安设官员,休整部队,准备继续北进。同时,李定国又命令马宝率广西明军东取阳山、连州,占领广东西北部,派马进忠、冯双礼北取长沙,攻占常德、岳州,命高文贵东进江西,连下永新、安福、永宁、龙泉,围攻赣西重镇吉安,又取得了湘桂大捷的胜利。

  清军在湖广接连失利,使清政府大为震惊,急忙命洪承畴经略湖广、云贵、两广,趋长沙。十一月,清廷又派敬谨亲王尼堪任定远大将军,率领三贝勒、八固山共十五万精兵朝长沙扑来。面对强敌,李定国进行了周密的布署:大西军暂退出长沙,引诱清兵渡湘江,将冯双礼、马进忠部埋伏白杲市,待清兵过衡山,李定国从蒸水)衡山西南)正面攻击,冯、马二将背后出击,两军相夹,合歼尼堪。十一月十九日,尼堪进抵衡州,李定国在蒸水率军出击,接着转战到城北香草庵、草街,战果不分胜负,为此李定国准备采用伏击战术。二十四日,双方再战,李定国佯装败退,尼堪紧追不舍,追至演武亭,一声炮响,大西军伏兵四起,团团围住尼堪,李定国手举大刀,将尼堪一劈两半。清军失去主帅,大败而逃。

  李定国出征不足一年,纵横数省,收复湘、桂,击败清军数十万,掀起了继清顺治四年(1647年)第一次抗清高潮后的第二次抗清高潮。明末名士黄宗羲曾称赞说:“逮夫李定国桂林、衡阳之战,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此万历戊午以来全盛天下所不能有。”然而,北路军由于主将刘文秀轻敌,清顺治九年(1652年)十月,在保宁)四川阆中)被吴三桂击败,副将王复臣壮烈牺牲。孙可望不仅削去刘文秀的爵号,又拆散其部队,引起大西军将领的不满。

  《吴三桂擒桂王朱由榔论》书影孙可望本是个权欲熏心的人,李定国立下赫赫战功之后,更引起他的嫉恨。他擅自改变作战计划,与李定国处处作梗。清军早已得知孙可望与李定国不和,派贝勒屯齐再入湖南,与孙可望的部队在宝庆相遇。由于骄傲轻敌,孙可望被清兵杀得大败,急忙逃往峒江,衡州、武岗、靖州、辰州、沅州、黎平等州郡均陷于清军之手,李定国精锐亦挫者殆半。清平南王尚可喜也派舟师夺取了梧州和桂林。李定国和大西军将士浴血奋战得来的累累战果,可惜被孙可望破坏殆尽。

  清军对李定国也紧追不舍,清顺治十年(1653年)二月底,永州被攻陷,李定国移驻龙虎关)湖南桃川西)。三月,广东义师罗锦鼐迎接大西军入粤,广东的抗清烈火又被点燃。李定国连破开建)广东封开)、德庆,直抵肇庆城下,又分兵攻克四会、广宁、三水,完成对肇庆城的包围。李定国深感自己的力量不足以平定广东,便于六月主动致书当时在东南沿海的抗清明将郑成功,邀他会攻广州。但由于联络不便,郑成功误期,郑、李第一次联合行动未能实现。

  李定国不仅在广东失利,在广西的进展也不顺利。七月十三日,他率兵两万进攻桂林,围攻七昼夜未克,只得退回柳州。孙可望不仅不帮,反而派兵想趁势置李定国于死地,好在李定国早有防备,孙可望未能得逞。经过几年的内部争斗,孙可望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以十余万大军进攻李定国,但广大将士临阵倒戈,投向李定国。孙可望日暮途穷,投降了清军,于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十一月在狩猎途中死去。

  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正月,清军攻陷昆明,永历帝朱由榔逃入缅甸,李定国退至孟艮(今云南边境),继续坚持抗清斗争。当时,清朝命吴三桂等人统兵入缅。清康熙元年(1662年),缅甸人将朱由榔献于吴三桂,后来被吴三桂绞死于昆明篦子营。李定国得知朱由榔被俘,回兵勐腊,仍遣人往车里借兵,以为持久抗清之计。但营中人马死者相继,李定国亦病,复闻朱由榔凶信,更加愤懑,于六月二十七日死于勐腊,临终时遗命其子:“任死荒徼,勿降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末』为何史可法可以名垂青史,而李定国却默默无闻?
此人是张献忠养子,也是大西军首领,为何选择投降清朝?
南明战神李定国: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孙可望降清加速了南明的灭亡,他身为清廷功臣落得个什么下场?
爱看
内部大清洗,严重削弱军队战斗力,是李定国最终失败的重要因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